試閱
1/2
神奇神奇語言國
《神奇神奇語言國》是由法國著名社會學家、作家、教育家、法蘭西學院院士、法國龔固爾獎(Prix Goncourt)與羅傑.尼米耶獎(Roger Nimier)得主艾瑞克.歐森納創作的。描寫一位十歲小女孩珍娜,在一個充滿生趣與詩意的「語言之國」裡漫步的故事。
這本書採用寓言形式,讓枯燥乏味的文法規則,變得輕盈如歌,並使人們重新發現長久遺忘的語詞的聲音、感覺和感情。
在本書出版前夕,任教於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的譯者程文,特別和作者做了一次精闢的訪問。下面就是訪談內容。
〈作者訪問記〉
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想像 程文
程文(以下簡稱程):您是在什麼情況有了寫作這本書的念頭?
歐森那(以下簡稱歐):我寫這本書是為了表達我的憤怒。我有這個念頭已經很久了──因為,我的孩子在學校上語文課時,老師教導他們很多的文法專門術語,他們一點也弄不明白。事實上,老師是直接面對孩子的人,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老師自己也不願意這麼教,但那些理論家和制定課本的人,卻要求老師在課堂上時要這麼教。這種衝突其實已經很激烈了,我只是寫故事表達憤怒而已。
程:有一次,您提到曾參觀巴黎近郊的一所小學,對那兒的法語教學情況很擔憂,您現在和那所學校仍有聯繫嗎?
歐:我一個星期仍去那裡一次,那裡的學生都是十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很多都已不再說正確的法語了。我和那兒的學生則用這本書來學習文法,比如──名詞要有冠詞、形容詞、動詞等做搭配。
程:您特別反對生硬的使用專有名詞吧?
歐:我想說的是,理論與拗口的專有名詞不是一回事。理論是必要的,它應該為我們帶來新思維、新資訊。但拗口的專有名詞與現實就隔了一層,專有名詞是一種「權力的象徵」。有些人之所以特別強調使用這類術語,就是為了表示他們擁有權力。
程:也許有讀者會認為,「教師的文法培訓」是必要的,那麼,您在書中對教師培訓的「漫畫式」輕鬆描寫,就會顯得不太容易被接受,對此您怎麼看?
歐:首先我要強調,我是喜歡文法的。文法就如同音樂的樂譜。但我們不能只通過學習文法來掌握語言,就像我們不能只通過彈奏一些枯燥的音符,來掌握音樂一樣。我們需要優美的樂曲;同樣的,學習語言,重要的是運用語言、親身品嘗語言。而法國的實際情況則是,教師礙於教育部規定,不得不教一些對學生來說很難理解的術語。我要反對的只是這個。我在剛才提到的小學校裡,就讓學生自己寫文章、寫詩、寫歌詞、寫小品戲劇。我認為應該放開學生手腳,讓學生自由運用語言,這樣他們才有充分的想像,才能感受語言的味道。我想正是我的這一主張,使這本書在整個歐洲,乃至更遠的國家都受到了歡迎。
程:您怎麼想到要用「故事」這種形式來寫書?如果有人把您的書和《小王子》比較,您會怎麼看?
歐(仰頭思考片刻):故事是所有年齡層的人都可以接受的形式,從五歲的孩子到八十歲的老人都喜歡。這是一種「處於時間、空間和年齡限制之外」的形式。我選的是一個小島,這座島可以是任何一個地方。當然,故事這種形式,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比如說伏爾泰的《老實人》就是個例子。《小王子》則是另一個完美的例子,我只能用「完美」來形容。
程:您為什麼在書末選擇了三位大作家?是想鼓勵讀者盡量大膽嘗試寫作嗎?
歐:是的,聖修伯里寫了個完美無缺的故事,普魯斯特愛寫長句子,拉封丹(La Fontaine)則偏愛寫較短的句子。他們都用最恰當的形式,表達他們的思想。語言是很有彈性的,我們一定要多練習,才能有感覺。
程:您是個涉獵很廣、興趣很多的人,那麼寫作對您意味著什麼?
歐:寫作對我來說就是探索。寫作是個自我認識、自我發展的良好機會。我可以自喻為「有時間的記者」。因為一般的記者,每天都要寫,但沒時間思考,他們只是在記錄客觀的事實。但我有時間,我可以經由寫,發現更多東西。我從八歲開始,就養成寫作的習慣,這讓我永遠保持了對世界的好奇與想像──「真實」並不一定存在於表面的現實世界中,所以我們需要尋找。
程:您這本書在法國以外的許多國家都受到好評,這對您來說是個意外嗎?
歐: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意外。由此可見,語言學習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我特別想說一下這本書的傳播途徑。首先,人們在家裡學習語言。祖父母用這本書教導孫輩學習法語;小孩子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於是把它推薦給老師;後來老師也覺得這本書很有價值,於是再推薦給孩子的父母。這是個比較奇特的路線,因為我們的年輕家長已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了,表示代與代間有斷層,不過在非洲和中國,代與代間的傳承卻很好。
程:我發現您這本書涉及不少社會層面,如破碎的家庭等;在故事末尾,您呼喚愛的奇蹟,我可否說「『溫柔』的『愛』」,是您最想傳遞給讀者的關鍵詞呢?
歐:是的,不過除了愛以外,還有「好奇」、「尊重」、「生活的滋味」,這些也都是關鍵詞。
程:您在寫作方面獲得了很大的成就,能否向我們展示一點您成功的秘訣?
歐:是勤奮和堅持。我從八歲起,每天寫作兩個小時,這樣做已快五十年了。我覺得我像個漁夫,得準備好釣線和魚餌──有時候釣得到魚,有時候卻釣不到,但我們得嘗試;我也覺得自己像個農夫,在耕種語言,只要努力,總會有東西生長出來。時間會帶來回報。
程:最後,能否請您向讀者說點什麼?
歐:正好接續上面的話題,那就是──每天都做一點你感興趣的事,並持之以恆。
這本書採用寓言形式,讓枯燥乏味的文法規則,變得輕盈如歌,並使人們重新發現長久遺忘的語詞的聲音、感覺和感情。
在本書出版前夕,任教於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的譯者程文,特別和作者做了一次精闢的訪問。下面就是訪談內容。
〈作者訪問記〉
永遠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與想像 程文
程文(以下簡稱程):您是在什麼情況有了寫作這本書的念頭?
歐森那(以下簡稱歐):我寫這本書是為了表達我的憤怒。我有這個念頭已經很久了──因為,我的孩子在學校上語文課時,老師教導他們很多的文法專門術語,他們一點也弄不明白。事實上,老師是直接面對孩子的人,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老師自己也不願意這麼教,但那些理論家和制定課本的人,卻要求老師在課堂上時要這麼教。這種衝突其實已經很激烈了,我只是寫故事表達憤怒而已。
程:有一次,您提到曾參觀巴黎近郊的一所小學,對那兒的法語教學情況很擔憂,您現在和那所學校仍有聯繫嗎?
歐:我一個星期仍去那裡一次,那裡的學生都是十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很多都已不再說正確的法語了。我和那兒的學生則用這本書來學習文法,比如──名詞要有冠詞、形容詞、動詞等做搭配。
程:您特別反對生硬的使用專有名詞吧?
歐:我想說的是,理論與拗口的專有名詞不是一回事。理論是必要的,它應該為我們帶來新思維、新資訊。但拗口的專有名詞與現實就隔了一層,專有名詞是一種「權力的象徵」。有些人之所以特別強調使用這類術語,就是為了表示他們擁有權力。
程:也許有讀者會認為,「教師的文法培訓」是必要的,那麼,您在書中對教師培訓的「漫畫式」輕鬆描寫,就會顯得不太容易被接受,對此您怎麼看?
歐:首先我要強調,我是喜歡文法的。文法就如同音樂的樂譜。但我們不能只通過學習文法來掌握語言,就像我們不能只通過彈奏一些枯燥的音符,來掌握音樂一樣。我們需要優美的樂曲;同樣的,學習語言,重要的是運用語言、親身品嘗語言。而法國的實際情況則是,教師礙於教育部規定,不得不教一些對學生來說很難理解的術語。我要反對的只是這個。我在剛才提到的小學校裡,就讓學生自己寫文章、寫詩、寫歌詞、寫小品戲劇。我認為應該放開學生手腳,讓學生自由運用語言,這樣他們才有充分的想像,才能感受語言的味道。我想正是我的這一主張,使這本書在整個歐洲,乃至更遠的國家都受到了歡迎。
程:您怎麼想到要用「故事」這種形式來寫書?如果有人把您的書和《小王子》比較,您會怎麼看?
歐(仰頭思考片刻):故事是所有年齡層的人都可以接受的形式,從五歲的孩子到八十歲的老人都喜歡。這是一種「處於時間、空間和年齡限制之外」的形式。我選的是一個小島,這座島可以是任何一個地方。當然,故事這種形式,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比如說伏爾泰的《老實人》就是個例子。《小王子》則是另一個完美的例子,我只能用「完美」來形容。
程:您為什麼在書末選擇了三位大作家?是想鼓勵讀者盡量大膽嘗試寫作嗎?
歐:是的,聖修伯里寫了個完美無缺的故事,普魯斯特愛寫長句子,拉封丹(La Fontaine)則偏愛寫較短的句子。他們都用最恰當的形式,表達他們的思想。語言是很有彈性的,我們一定要多練習,才能有感覺。
程:您是個涉獵很廣、興趣很多的人,那麼寫作對您意味著什麼?
歐:寫作對我來說就是探索。寫作是個自我認識、自我發展的良好機會。我可以自喻為「有時間的記者」。因為一般的記者,每天都要寫,但沒時間思考,他們只是在記錄客觀的事實。但我有時間,我可以經由寫,發現更多東西。我從八歲開始,就養成寫作的習慣,這讓我永遠保持了對世界的好奇與想像──「真實」並不一定存在於表面的現實世界中,所以我們需要尋找。
程:您這本書在法國以外的許多國家都受到好評,這對您來說是個意外嗎?
歐: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意外。由此可見,語言學習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我特別想說一下這本書的傳播途徑。首先,人們在家裡學習語言。祖父母用這本書教導孫輩學習法語;小孩子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於是把它推薦給老師;後來老師也覺得這本書很有價值,於是再推薦給孩子的父母。這是個比較奇特的路線,因為我們的年輕家長已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了,表示代與代間有斷層,不過在非洲和中國,代與代間的傳承卻很好。
程:我發現您這本書涉及不少社會層面,如破碎的家庭等;在故事末尾,您呼喚愛的奇蹟,我可否說「『溫柔』的『愛』」,是您最想傳遞給讀者的關鍵詞呢?
歐:是的,不過除了愛以外,還有「好奇」、「尊重」、「生活的滋味」,這些也都是關鍵詞。
程:您在寫作方面獲得了很大的成就,能否向我們展示一點您成功的秘訣?
歐:是勤奮和堅持。我從八歲起,每天寫作兩個小時,這樣做已快五十年了。我覺得我像個漁夫,得準備好釣線和魚餌──有時候釣得到魚,有時候卻釣不到,但我們得嘗試;我也覺得自己像個農夫,在耕種語言,只要努力,總會有東西生長出來。時間會帶來回報。
程:最後,能否請您向讀者說點什麼?
歐:正好接續上面的話題,那就是──每天都做一點你感興趣的事,並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