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ose

內容簡介
風靡德國的科學史暢銷書,
親切幽默的行文風格、深入淺出的科學語言,
讓您親炙現代科學大師的風範。
在費曼之前──二十世紀的科學簡史
Einstein & Co.: Eine kleine Geschichte der
Wissenschaft der letzten hundert Jahre in Portrats
恩斯特‧費雪(Ernst Peter Fischer) 著
陳恆安 譯
師大數學系教授 洪萬生 推薦
二十世紀是人類科技突飛猛進的年代,驚人的發現造成人類生活巨大的改變,從孟德爾的遺傳法則、居禮夫人的放射性研究,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科學發展正一步一步侵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本書作者費雪教授認為,科學是人們從事的事業及成果,從科學事業中的先驅者著手、了解他們的研究動機,是理解科學的最好方法。因此,費雪教授從十九世紀下半葉的蘇格蘭物理學家馬克士威開始,簡明扼要地介紹現代科學一百多年來的發展,以及包括孟德爾、居禮夫人、愛因斯坦、波爾、馮紐曼、費曼等科學大師的生平軼事與研究成果。
於是,我們了解了居禮夫人對人類社會無私的貢獻、愛因斯坦圖像式的愉快思考方式,以及風趣幽默的費曼如何找出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原因。透過費雪教授親切生動的描述,這些已故的科學大師不僅再次活生生地出現在我們面前,更能讓我們了解當代科技文明的來龍去脈。
作者介紹
恩斯特‧費雪(Ernst Peter Fischer)
1947年出生於德國西部的符柏塔(Wuppertal),後於美國加州攻讀博士學位,指導教授為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暨醫學獎得主德爾布呂克(Max Delbruck)。費雪目前是德國康斯坦茲(Konstanz)大學自然科學史教授,同時也是一位科學評論者。
費雪著述甚豐,除了本書之外,尚包括本書前集《從亞里斯多德以後──古希臘到十九世紀的科學簡史》(究竟出版)、《人類健全理智的批判》(Kritik des gesunden Menschenverstandes),同時亦主編包括《曼海姆論壇》(Mannheimer Forum)、《新視野》(Neue Horizonte)等多本論文集。
譯者簡介 / 陳恆安
1966年生,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畢業,東海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自然科學博士,主修科學史,副修演化學、生態學和醫學史,現為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譯有《從亞里斯多德以後──古希臘到十九世紀的科學簡史》。
親切幽默的行文風格、深入淺出的科學語言,
讓您親炙現代科學大師的風範。
在費曼之前──二十世紀的科學簡史
Einstein & Co.: Eine kleine Geschichte der
Wissenschaft der letzten hundert Jahre in Portrats
恩斯特‧費雪(Ernst Peter Fischer) 著
陳恆安 譯
師大數學系教授 洪萬生 推薦
二十世紀是人類科技突飛猛進的年代,驚人的發現造成人類生活巨大的改變,從孟德爾的遺傳法則、居禮夫人的放射性研究,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科學發展正一步一步侵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本書作者費雪教授認為,科學是人們從事的事業及成果,從科學事業中的先驅者著手、了解他們的研究動機,是理解科學的最好方法。因此,費雪教授從十九世紀下半葉的蘇格蘭物理學家馬克士威開始,簡明扼要地介紹現代科學一百多年來的發展,以及包括孟德爾、居禮夫人、愛因斯坦、波爾、馮紐曼、費曼等科學大師的生平軼事與研究成果。
於是,我們了解了居禮夫人對人類社會無私的貢獻、愛因斯坦圖像式的愉快思考方式,以及風趣幽默的費曼如何找出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原因。透過費雪教授親切生動的描述,這些已故的科學大師不僅再次活生生地出現在我們面前,更能讓我們了解當代科技文明的來龍去脈。
作者介紹
恩斯特‧費雪(Ernst Peter Fischer)
1947年出生於德國西部的符柏塔(Wuppertal),後於美國加州攻讀博士學位,指導教授為1969年諾貝爾生理學暨醫學獎得主德爾布呂克(Max Delbruck)。費雪目前是德國康斯坦茲(Konstanz)大學自然科學史教授,同時也是一位科學評論者。
費雪著述甚豐,除了本書之外,尚包括本書前集《從亞里斯多德以後──古希臘到十九世紀的科學簡史》(究竟出版)、《人類健全理智的批判》(Kritik des gesunden Menschenverstandes),同時亦主編包括《曼海姆論壇》(Mannheimer Forum)、《新視野》(Neue Horizonte)等多本論文集。
譯者簡介 / 陳恆安
1966年生,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系畢業,東海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自然科學博士,主修科學史,副修演化學、生態學和醫學史,現為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譯有《從亞里斯多德以後──古希臘到十九世紀的科學簡史》。
規格
商品編號:T0500009
ISBN:957607763X
頁數:288,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57607763X
ISBN:957607763X
頁數:288,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57607763X
各界推薦
推薦:
自在地進出科學知識後門
本書是《從亞里斯多德以後》(Aristoteles & Co.)的續篇,德文書名為Einstein & Co.,可見兩書風格一致,體例也相通,作者都想通過偉大科學家傳記的書寫,做為說明現代西方科學史發展的一個主軸。這種手法是為「科學造廟」的典型敘事,對於科學事業的關照當然不夠全面;不過,正如作者在本書〈中文版序〉所陳述:「因為科學是人們從事的事業及其成果,所以從科學事業中的先驅者著手、透過闡述其研究動機來理解科學的做法便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本書介紹的十三位傑出人物之貢獻都涉及現代物理、化學、生物乃至於數學,非經基礎科學嚴格訓練,其專業知識門檻大都很難跨過,因此一般人若能了解他們「解謎」或「建構理論」的動機與背景,或許可以多少分享這些知識的價值與意義吧!
作者認為,這種利用「歷史進路」(historical approach)介紹科學知識的方式是通往科學殿堂的一道後門樓梯。「雖然從後門樓梯進來的人都是靜悄悄地進入知識之屋,但是絕不會得不到真誠的歡迎,反而都能獲得豐富的報償。」顯然,「歷史進路」是我們對於科學知識及其創造者一種「另類的貼近」,它同時也幫助我們體會有別於「教科書印象」的科學知識之演化意義。然而,儘管本書論及科學家面對科學知識本質(意料之外)再現(representation)的掙扎與不安,作者還是努力在「知識」與「實在」(reality)之間尋找一個古典且優雅的平衡點;不過,讀者想在火爐邊放鬆心情說幾個科學(家)故事,這似乎是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至於作者何以挑選這十三位偉大科學家入列?譬如納入馮紐曼這位當中唯一的數學家之考量何在?或許這是他有意留給讀者的一個謎題,就留待大家一起發揮想像力吧!
〔洪萬生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科學史博士、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科技史組兼任教授〕
自在地進出科學知識後門
本書是《從亞里斯多德以後》(Aristoteles & Co.)的續篇,德文書名為Einstein & Co.,可見兩書風格一致,體例也相通,作者都想通過偉大科學家傳記的書寫,做為說明現代西方科學史發展的一個主軸。這種手法是為「科學造廟」的典型敘事,對於科學事業的關照當然不夠全面;不過,正如作者在本書〈中文版序〉所陳述:「因為科學是人們從事的事業及其成果,所以從科學事業中的先驅者著手、透過闡述其研究動機來理解科學的做法便是可以理解的。」事實上,本書介紹的十三位傑出人物之貢獻都涉及現代物理、化學、生物乃至於數學,非經基礎科學嚴格訓練,其專業知識門檻大都很難跨過,因此一般人若能了解他們「解謎」或「建構理論」的動機與背景,或許可以多少分享這些知識的價值與意義吧!
作者認為,這種利用「歷史進路」(historical approach)介紹科學知識的方式是通往科學殿堂的一道後門樓梯。「雖然從後門樓梯進來的人都是靜悄悄地進入知識之屋,但是絕不會得不到真誠的歡迎,反而都能獲得豐富的報償。」顯然,「歷史進路」是我們對於科學知識及其創造者一種「另類的貼近」,它同時也幫助我們體會有別於「教科書印象」的科學知識之演化意義。然而,儘管本書論及科學家面對科學知識本質(意料之外)再現(representation)的掙扎與不安,作者還是努力在「知識」與「實在」(reality)之間尋找一個古典且優雅的平衡點;不過,讀者想在火爐邊放鬆心情說幾個科學(家)故事,這似乎是個值得考慮的選擇。
至於作者何以挑選這十三位偉大科學家入列?譬如納入馮紐曼這位當中唯一的數學家之考量何在?或許這是他有意留給讀者的一個謎題,就留待大家一起發揮想像力吧!
〔洪萬生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科學史博士、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科技史組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