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面 藉由切削平面以描繪立體造型的技法
以刻面呈現的繪畫,在觀眾眼中多半會被聯想為粗獷的岩石風景或物體。利用這種手法所描繪的圖像,大都呈現出一種堅硬、帶強度的無機物質感。平面上的刻面,大多還會施以不同色調的漸層,整體看起來就像是個以漸層堆砌而成的多角形平面。比起單純的以龜甲般相同圖樣鋪滿整個平面,以數個圖形不規則的在表面上做排列,更能營造出堅硬感或透明感。因此仔細觀察真正的寶石表面,試著將其特徵模仿得唯妙唯肖,也不失為一種值得嘗試的風格。
其實,這種技法的用途還不僅限於重現堅硬質感。「粗獷」的平面同時也能用來烘托出「年輕」、「蘊藏其他可能性」的初始狀態氣氛。若無法以雕刻想像這種視覺風格的樣貌,不妨以3D CG為例作想像。3D CG中,目的僅為預視粗略形狀時,剔除了所有細部質感的粗糙多角形(★1)人物造型,看來就像以刻面堆砌而成。將表面平整化前的臨時造型,有時反而要比完成的成品還耐人尋味、引人遐思呢。
★1 多角形
【polygon】
3D CG中的三次元物體,常是以多角形組合而成的。
〔本技法之用途〕
■裝飾性紋飾
■背景底紋
〔代表之設計傾向〕
■奢華
■閃亮
■透明
底紋 無止境的連續重複圖樣
底紋意指將相連的小圖形或花紋規則化(紋飾化),以作為一個平面鋪底的狀態。雖然有時可能單純指「背景」,但大多數時候應該都是指紋飾。在亞洲文化中,有許多物品都以底紋做裝飾,日本也不例外。除了沿用亞洲各國的紋飾,也發展出許多獨特的花紋。波斯(★1)與埃及常見的青海波、中國和泰國的陶器上極為常見的龜甲、全球各地文化中皆可發現的鱗紋、市松等,都是大家極為熟悉的紋飾。這些由幾何圖形繪成的紋飾,給人一種每個元素均與整體密不可分的印象,或許這種蘊含著融合與連帶感的亞洲精神,就是這些紋飾讓觀者感到親切的理由吧。
底紋除了單純的裝飾性用途之外,還有強調「家系」的家紋。在服裝設計的領域裡,以品牌商標組合而成的底紋(★2)來裝飾招牌產品的例子也頗為常見。一個圖像的意義越強烈,將其作規則化排列時,其原有的意涵便能獲得更進一步的強調。使用日本既有的傳統紋飾能有效展現日本風味,而計畫性的活用原創紋飾,則能賦予被裝飾的平面更積極的意義。
★1 波斯
波斯地毯上鋪滿整個平面的有機物花紋,亦屬於底紋的範疇。
★2 以品牌商標組合而成的底紋
觀察名牌包的設計便不難發現,一個圖形本身蘊含強烈意義時,以此圖形所組成的底紋就不再只是個單純的背景,而將成為包覆物體表面的主角。
〔本技法之用途〕
■包裝紙
■名牌商品
■背景
〔代表之設計傾向〕
■日本風
■亞洲風
■高級質感
軸測投影 製造模擬立體造型的錯覺
軸測投影(★1)是一種能賦予平面圖形深度與高度的技法。這種技法有許多種呈現方式,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大概就是等角投影法(★2)了。以一條垂直軸為中心,在底端依60度夾角分別朝左右等分延伸出兩條線條〔圖1〕,每條線與假想的地平線各呈30度夾角,接下來,再於縱軸的頂端平行複製這兩條線,並以縱線將這四條線的末端作連結,完成一個封閉六角形。最後,將選擇一個以四條線段圍成的區域設定成面,一個等角投影的立方體便大功告成,看來就是一個從正面斜角朝下俯瞰所看到的立方體。
若想改變投影圖形的角度,只需減少傾斜方向的角度即可。若一個立方體的地平線與邊線的夾角角度左右相異,便稱為不等角投影(Trimetric)。而地平線與邊線的角度左右相同,但多於或少於30度者,則稱為二等角投影(Dimetric)。通常減少地平線與邊線的夾角角度時,大多是用來呈現視點高於等角投影圖形的立方體。
欲製作不帶任何角度的立方體俯瞰構圖時,便須使用賦予平面高度的立面斜視法(elevation oblique)〔圖2〕。這種做法是將平面加以傾斜變形,由分別代表前後與左右的四個平行四邊形組成一個立方體。平行四邊形的傾斜角度,也將直接成為立體構造物的傾斜角度。
等角投影法與壓縮變形僅為模擬立體造型的假性手段,而非立體空間表現遠近感時的正式手法。因此在設計中,僅用來描繪無須呈現深度,僅需表現長、寬、高的造型。例如以傾斜變形將原本為平面的字體立體化,或以等角投影法繪製的立方體為基礎,描繪出一個幻想的城市景觀,這才是這種技法較適當的用法。欲將字體立體化(★3)時,只要以基本的立方體圖形為基準,在此框架中繪製文字,便能畫出頗具說服力的立體字。與直接使用繪圖軟體的3D特效所製作的立體字相比,這種做法較便於做細節上的微調,而且對於帶曲線的平面立體化也較為容易。以這種手法所繪製的造型來堆砌的城市景觀插畫,雖然屬於具象的範疇,但同時卻也展現出一種抽離景深的奇妙抽象感。
★1 軸測投影
【Axonometric】
或譯為立體正投影或平行投影。
★2 等角投影法
【Isometric】
本字的原意為角度相同或方向均衡。
★3 將字體立體化
〔本技法之用途〕
■插畫
■商標設計
■空間結構圖
〔代表之設計傾向〕
■機械
■結構
■普普風
column 03 統計圖之父
全世界第一張統計圖的發明者為英國的威廉.普萊菲(William Playfair)。他在1786年於英國出版的《商業與政治圖解》(The Commercial and Political Atlas)一書中,首度以條狀圖呈現貿易統計結果。在工業革命如日中天的當時,統計學仍是一門起步不久的學問,數據的呈現方式也尚未確立。本職為製圖員的普萊菲在此時利用自己擅長的製圖技術,將量的概念圖像化。他深信商業交易中所產生的損益,也能與場所或地形一樣簡單的被圖像化,因此摒棄寫實的描繪方式,專注於以象徵性手法呈現抽象概念的摸索,是一個不忘以感性審視數字的人物。
透視法 空間設定的基本法則
在平面設計的領域裡,透視法(★1)是個幾乎可喻為基礎中的基礎的重要技法。既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同時也是控制空間設定的技法。在平面的世界裡除了天地左右之外,還有前與後的空間概念。若能妥善利用前後深度,便能獲得更寬廣的表現空間。
透視法分為賦予建築物等造型遠近感的線性透視法(linear perspective),以及以配色與輪廓的樣貌區別遠近的空氣透視法(atmospheric perspective)兩種。最基本的一點透視法(★2),就是從設定一個與水平線重疊的消失點(vanishing point)開始。一點透視僅需一個消失點便可成立。在這種構圖中,圖形只要隨著朝消失點呈放射狀延伸的輔助線作變形,便能呈現出遠近感。而最適合描繪建築物等立體造型的描繪方式,則是兩點透視法〔圖1〕,從其中一個消失點延伸出至少兩條決定遠近的輔助線,接著再從另一方的消失點延伸出兩條輔助線,與第一個消失點延伸出的兩條輔助線相連。接著再按兩方共四條輔助線的接點畫出一條縱向垂直線,這就成為建築物最接近前方的一角。最後再沿輔助線畫出邊線,一個具遠近感的立方體便大功告成。若是需要繪製三角形屋頂等造型更為複雜的圖形時,便需要再增加消失點。透視法不僅是個能畫出擬真物體的技法,同時也是正確設定物體所處空間的方式。因為只要物體略呈傾斜,畫中空間的前方與後方的相對關係就更顯逼真。若依照朝著消失點延伸的輔助線決定站在畫裡的人物大小,那麼也能將人物之間的距離感描繪得更為正確。如果忽視這個法則,將難以讓觀眾進入畫裡的世界。
空氣透視法則是一種利用前方物體顯得鮮明清晰,後方物體則顯得朦朧模糊的特性的技法〔圖2〕。在一張景深(★3)極淺的照片裡,焦點中的被攝物周遭會顯得較為朦朧,因此得以在被攝物周圍營造出空間感。若將此邏輯應用在平面設計上,則前方的對象物應是輪廓清晰,並佐以高彩度的配色,而越後方的物體輪廓則應越模糊,配色的色調也應越低。如此一來,便能呈現出一個前方圖形格外突出的構圖。
★1 透視法
【Perspective】
使用透視法描繪時,一個物體距離眼前越遠的部份,就會因角度傾斜而顯得越狹窄。定義這傾斜角度的基準線,俗稱「圖徑(path)」。
★2 一點透視法。
★3 景深
要拍出背景朦朧的照片,拍攝時就需要放大光圈。一張照片在拍攝時,曝光量越少、快門速度越慢、光圈值越大,景深便越深。
〔本技法之用途〕
■需設定構圖的平面畫面
■平面設計
■動態影片
〔代表之設計傾向〕
■空氣感
■遼闊
■自然
column 04 地下鐵路線圖
以垂直、水平、與45度斜角的線條構成的倫敦地下鐵路線圖,是在1945年由製圖員亨利.貝克(Henry Beck)所繪製完成。時至今日,路線圖依然沿用這種靈感源自電線迴路圖的風格。事實上,這個路線圖的目的僅限於標示出每個車站的大致位置與前後關係,並非忠實呈現實際的地理位置。在此之前的路線圖由於過度拘泥於每個地點的實際位置關係,因此大多複雜得難以辨識。為配合目的而將視覺要素單純化,一直是個設計上的重要課題,但設計方向轉變得如此劇烈絕非出自偶然的靈機一動。順帶一提,倫敦地下鐵標示所使用的字體為Johnston Sans,是愛德華.瓊斯頓(Edward Johnston)於1916年專為車站所設計的獨特字體。
照片 捕捉肉眼易於遺漏的細節
照片本身就是情報。展現流行服飾搭配、介紹最新的產品,或重要的人物,全都是適合照片發揮的領域。雖然照片能拍的都是現實世界裡的人、事、物,但能拍下的並不僅限於肉眼看得見的東西。例如模特兒在瞬間展露的表情,若沒被相機拍下,應該就不會被注意到。這種隨時試圖捕捉肉眼看不到的瞬間、或刻意製造這種瞬間的攝影師,屬於與其他同行有別的藝術家。
廣告或雜誌等均為充分利用照片功能的媒體。這類媒體所使用的照片,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聚焦於微觀視點(★1)的,第二類是記錄性(★2)的,第三類則是捕捉決定性瞬間的。就人類的視覺而言,和對象物的距離若少於30公分,眼睛就難以聚焦,因此若想仔細以肉眼確認物體的所有細節是十分困難的。這就可以解釋為何成功捕捉到雪花的結晶、或手掌中的皺紋等超乎視力所及的微觀細節照片,總是能帶給閱讀者新鮮的驚喜。附圖的第二張照片看似了無新意,但獨特的人物姿勢、背景、加上捕捉到動態的瞬間,區區一張照片也可以呈現出一股時尚感。尤其是拍下人物頭髮隨跳躍飛舞、或賣力奔跑模樣的照片,有時彷彿能傳達出一股帶著溫度的熱力。在廣告等需要明確傳達訊息的領域中,僅記錄下與訊息相符的場面的照片也為數不少。不過若是以過於單純的聯想所設計出的場面,有時也有流於陳腐之虞。例如以握手表示「承諾」、以兒童表達「健全」、或以鴿子代表「和平」等。最後應選擇以何種照片呈現出決定性的瞬間,就是考驗使用者發想的一大課題了。在廣告的領域裡,常需要以人為的方法製造出捕捉某種瞬間的場面。例如水球破裂的瞬間、爆炸的瞬間、撐竿跳選手越過標竿的瞬間等,只要以卓越的品味呈現出欲傳達的訊息,一個好廣告應該就得以成立。當然,由於閱讀者一眼便能看出照片中的瞬間是如何難得一見,馬上就會為這視覺衝擊所吸引。只不過,有時照片給人的印象過於強烈,反而會有讓人忽略了這則廣告想傳達什麼訊息,甚至忘了廣告主是哪家企業之虞。因此一個廣告在採用這類容易喧賓奪主的照片前,必須先考慮到這個缺點。
★1 微觀視點
花瓣或昆蟲頭部、貓的嘴裡等通常無法仔細檢視的近距離細部影像,都是適合在平面設計上活用的素材。
★2 記錄性
並非為了傳達任何訊息,僅以裝飾、填補版面空白為目的時,使用無著作權的照片圖庫也是個值得考慮的方式。其中不乏異國風景、女模特兒的生活情境照等無特定屬性的記錄性照片。
〔本技法之用途〕
■海報
■網頁設計
■雜誌廣告
〔代表之設計傾向〕
■生命力
■記憶
■幽默
column 05 卡山德
烏克蘭籍的法國設計師卡山德(Cassandre),為Art Deco海報設計的旗手,作品以1935年發表的諾曼地號、與1931年的大西洋號宣傳海報最為有名。兩者皆採用以單純化的仰角船身塞滿整個版面的大膽構圖,時至今日仍是許多電影海報模仿的對象。以Y、S、L三個字母交疊而成的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商標,亦是他於1963年完成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常可欣賞到以噴槍描繪得令人歎為觀止的漸層效果。雖然如今已是種稀鬆平常的表現技法,但他筆下那搭配柔和陰影的畫面,看起來仍比現代的任何作品更寫實新鮮。若立志投身設計業,不妨參考一下卡山德的經典名作。
時序 呈現時間流動的手法
這是一種以圖像的配置方式呈現時間經過(★1)的手法。呈現方式可能是拍下模特兒的連續動作,或定點拍攝不同時間的風景等連續照片,也可能是在版面(或畫面)上將拍攝時間與地點不同的數張照片排列出一個依序相連的組合。除了將數張照片整理成一個相連的群組之外,有時也可以利用多重曝光(★2)的技巧在一張照片裡表現出模特兒的連續動作。雜誌頁面中的照片常會以時序排列出一個故事,來為文中所介紹的服飾增加氣氛。此外,以獨特的起承轉合呈現敘事體裁,或以晨間、午後、夜晚的時間順序呈現一天中時間流動的表現方式等,均是以類似電影剪接邏輯般的模式表現時間推移的手法。而以桌面、窗邊花瓶、瓶中鮮花、窗外海景等照片,依序表現出模特兒的視線順序,也是另一種值得利用的表現方式。
即使無意凸顯出一個時間軸,但在排列數張照片時若能引用時序的邏輯,也將有助於為照片整理出條理。例如若需要為建築物的外觀、室內空間、從屋頂上望見的景色與介紹室內設備的照片中排出順序,那麼從右至左橫向排列時,應依外觀、室內、室內設備、屋上遠眺的順序排列,完成後才會顯得自然。另外,完全摒除時間軸的關連性,僅選擇凸顯四張一組的邏輯,也是個值得利用的排列手法。
★1 時間經過
電影是一種以攝影技術為基礎所建構而成的藝術形式。第一位以時序的連續動作完成動態影像,以呈現時間經過的先鋒是美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
★2 多重曝光
在一張底片中捕捉數個影像的技巧。大多數單眼相機都備有多重曝光的功能。
〔本技法之用途〕
■品牌介紹
■服飾介紹
■觀光等注重形象宣傳的廣告
〔代表之設計傾向〕
■故事性
■動態
■節奏性
半色調 將照片化為背景的技法
在印刷上,半色調(halftone)的具體定義為:「將照片或圖畫等最濃(或最暗)的部分調降50%,以降低整體明暗對比。」由於這種處理方式將陰影部分的網點設定(★1)從95%調降到50%,因此又名50%製版(★2)。若使用可改變圖層透明度的軟體,也可以將整張圖的透明度設定成50%使背景浮現。若欲做到更確實的半色調處理,便應將色調中曲線起點(左端)的數值提高至120,以降低整個圖像的色調對比。由於這種處理能加強圖像的中間色,因此將字壓在圖上也不至於難以閱讀。
需要以照片為背景,在上面壓上其他要素時,有時或許會為照片需要淡化到何種程度而猶豫不決。而且背景若被處理得過淡,導致圖像難以辨識時,也將失去使用這照片的意義,因此需多加斟酌。另外,與圖像呈現需考慮油墨濃度的印刷品相比,可以直接將製作過程反應在結果上的網頁設計就顯得缺乏基本準則。因此在網頁設計中若能導入印刷理論的半色調處理,將有助於用印刷品中常見的模式調整出適當的背景。因此在執行網頁設計時,不妨將印刷品的半色調處理成果當成背景圖像的參考基準。
★1 網點設定
照片等圖像的色彩,在以印刷重現時均以CMYK四色的透明油墨疊印而成。影像處理軟體中,大都有輔助調節油墨量的網點設定功能。完稿中的設定若與印刷廠的不符,將可能招致油墨過厚難以乾燥,或過薄而產生色差等後果。
★2 製版
意指實際印刷前的階段,尤其是將印刷用完稿轉成CMYK四色網點,並輸出四張網片的工程。直接將檔案印出的數位印刷(on-demand printing)則無須經過這個環節。
〔本技法之用途〕
■使用CCS之網頁設計
■簡介
■傳單
〔代表之設計傾向〕
■沉靜
■沉穩
■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