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說故事的人:微軟、NASA都在學的故事思維
內容簡介
★為何微軟、NASA、花旗銀行、時代雜誌、華府智庫爭相學習故事思維?
★美國長銷十年的商管經典
★中國亞馬遜溝通說話類書籍第一名
互聯網時代,不過是比誰更會說故事,
說得好的人贏得一切,說得好的團隊無往不利!
所以,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說故事的人。
這個人可以為整個團隊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你可以培養一個,也可以自己成為那個人。
故事不僅是一種行銷工具,而是一種思維方式。
主管懂得故事思維,能夠凝聚團隊向心力,打造高效組織;
部屬懂得故事思維,能夠明確地與上司溝通,提升組織戰力。
▍講故事永遠勝過講道理
《羅輯思維》羅振宇說:「不管是日常社交還是職場,行銷還是管理,只要你想影響其他人,那說故事的能力就是你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而很多朋友偏偏缺的就是這個。」
說好一個故事,可以賦予冰冷的數據人性,可以觸及最有心機、最頑強、最敵對的人的內心深處。這並非與生俱來的天賦,卻是可以學習和逐步提高的思維模式。
▍將你的故事變為你的力量和影響力
本書提出商業溝通常用的六大類故事──我是誰、我為何在此、寓意、願景、實踐價值觀、我理解你──並詳細解說在何種情況下,如何運用這些故事,以及生活體驗中的四大靈感來源。
從獲取投資人的信任到贏得重要的合約,從建立團隊到行銷商品和你自己,本書帶你徹底理解,如何運用「故事思維」更有效地激勵、說服、提升個人影響力。
擁有這本書,你可以「說一個好故事」,更可以「說好一個故事」。
【各界推薦】
◎很久以前,故事被驅逐出了商業市場。之後,安奈特.西蒙斯出現,告訴我們之前做錯了。本書是一本富有智慧的實用指南,讓我們藉助言語的力量領導團隊、發展事業、改善生活。——丹尼爾.品克,《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作者
◎人類已經分享故事分享了數千年,只不過工業時代的工作者不會想到要說故事,然而今日世界要求的技能十分不同。今日想成功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有能力以故事的形式推銷自己的構想。—— 卡曼.蓋洛,《跟TED學表達,讓世界記住你》作者
◎一部值得讀的入門書……人們將說故事的能力視為領導力的秘訣,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卻不知從何開始。——《環球郵報》
◎故事是令人無以抗拒的策略性工具。——《紐約時報》
◎說一個好故事比較容易,因為故事好、本身就吸引人。而要說好一個故事就難點,是需要學習、訓練並不斷實踐的和仔細揣摩的。此書正好引導如何說好一個故事。——讀者Cole
作者簡介
安奈特.西蒙斯 (Annette Simmons)
研究故事思維在行銷和團隊中應用的專家。團隊程序顧問公司(Group Process Consulting)的創辦人兼總裁,曾為微軟、NASA、花旗銀行、時代雜誌、華府智庫、美國財政部等民間企業與政府機構提供諮詢,專精於幫助組織建立更協調有效的溝通,以提高整體表現。
西蒙斯曾受邀錄製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的「午間財經」節目,以及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的「市場觀察」節目,是相當受歡迎的演說家。《財富》雜誌、《華盛頓郵報》均有她關於故事思維的研究報導。
《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說故事的人》是她的代表作。
規格
ISBN:9789861343020
272頁,25開,中翻,平裝
目錄
前言 互聯網時代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第一部 用故事思維重新思考>
第一章 故事思維
第二章 故事就是經驗的重整
第三章 掌握說一個好故事的關鍵
第四章 進入故事模式
<第二部 尋找自己的專屬故事>
第五章 關於「我是誰」的故事--你憑什麼來打動陌生人
第六章 「我為何在此」的故事--告訴他人「你能得到什麼」
第七章 寓意故事──故事比責罵更有效
第八章 願景故事──用願景實現目標
第九章 實踐價值觀的故事──比喻就是迷你的價值觀
第十章 「我理解你」的故事──認可的力量
<第三部 成為會說故事的那個人>
第十一章 感官細節讓故事更逼真
第十二章 簡潔的益處
第十三章 在團隊中說故事
第十四章 從不同視角讀你的故事
<第四部 在故事之外學習說故事>
第十五章 學會傾聽
第十六章 借鑒成功者的靈感
序
前言 互聯網時代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
三十年前,只有喜歡口述歷史的人和孩子才喜歡故事。今日,「說故事」成為一項綜合了EQ、教育、娛樂、神經科學原理的溝通策略,應用也擴展到行銷、法律、領導力、組織發展、醫療保健,以及以使用者導向設計。說故事一時流行了起來。
這並不令人意外。科技帶來資訊大爆炸,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將這些資訊轉換成大腦容易接受的形式來理解:故事。自《說故事的力量》出版至今,我發現人們只要學會精心構思一個聽者和說者都有感觸的故事,並且將它分享出來,就能夠提升溝通的品質,讓人際交流資訊更豐富,形成巨大的動力。 我們都必須學習找尋和述說能讓自己和聽者都產生共鳴的故事,一旦習得這項能力,你就具備說服、溝通、打動他人的基本技巧。一個善於說故事的人懂得利用自身的情緒反應來判斷他人的情緒反應,從而加以運用。
當你練習述說你的個人故事,將會學到哪些細節能讓故事變得更生動。你可以選擇不同述說順序,嘗試各種具體細節,從而構建新的脈絡。最重要的是,述說個人故事能夠讓你從人們那裡得到真實的反應,而不是各種可能偏離真實反應的假設和猜想。
對話一旦缺乏人性溫度,溝通就會變得乏味甚至失效。我們經常看到「人氣影片的七個要素」或「五種抓住眼球的標題」這類所謂的範本,但這些只能說明,要想達到人際溝通的目標並沒有一個萬全的方法。
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你從外而內的構建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有著相同的元素,例如,每個故事都有情節、人物、環境設定、矛盾、解決方法,但光是這樣卻不足以引起聽者的情感共鳴。述說個人故事能讓你從內而外的真實表達,將情感和人際交流放在首位。只有賦予資訊生命時,才能讓故事真正活起來。當你真誠地表達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義的事,也將漸漸習慣留意能夠傳達工作和生活重要價值觀給聽者的故事。
述說個人故事有助換位思考。例如,當你分享一位客戶聽說有人以一半的價錢買了跟自己一樣的車,覺得不開心,之後又聽說這只是個謠言,這位客戶又回到滿意的狀態,卻沒有聽到謠言前那麼開心。這就是故事對故事的影響力—從沒聽說過或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謠言(因顧客滿意而感到開心),又或者聽了編造的故事後覺得上當受騙(因顧客受欺騙而感到同情),會引發人們不同的反應。類似的例子還有,「父親刺向兒子」這句話既可以成為一個謀殺故事,又可以成為一個父親為兒子做緊急氣切手術的感人故事。
述說個人故事能讓你意識到,每個聽者都有自己的個人故事,你可以利用從這些故事學到的領悟來安慰他們,又或者激起對方的驚訝之情,或者為其留下懸念。如果你能將說故事的技巧應用在溝通當中,那麼那條流傳已久的「揣摩聽眾心思」的原則,將衍生出更多溝通方式。
當你養成將親身故事融入故事當中的習慣後,你的演講也將變得更富有感情、更打動人心。我有一位做房地產生意的朋友,將自己一年以來做臨終關懷志願者的故事都寫在部落格上,他以此為啟發,向市政府展現他的誠意,表示他明白自己想要開發的這塊土地背後的歷史意義。他邀請當地的孩子用畫筆描繪歷史事件,之後在演講中加入孩子們的畫。在過去,他可能只會在投影片中插入一張自己從網站上找到的歷史時間軸,現在,他卻在當地的一所學校,利用幾小時在三年級學生的歷史課上進行互動—老師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想法—這些孩子也樂於分享自己畫的畫。幾週之後,他就取得了建築施工執照。
知道故事具有的影響力既是一種難得的機遇,也是一項偉大的責任。請用以為善,而不是為惡。 作家貝瑞.史瓦茲在《只想買條牛仔褲:選擇的弔詭》一書中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足以用來表達我們現在正需要故事來幫助我們進行選擇,並且讓我們事後不反悔。他這樣寫道:「總有那麼一個時刻,眼前的這些選項讓事情變得徒勞,甚至事與願違—變成了痛苦、後悔、擔憂的源泉,讓我們擔心錯失機會,或者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選擇只會變得越來越多,我們亟須有意義的故事來幫助我們做出選擇。
在那之後,史瓦茲和肯尼士.夏普合著了一本名為《遺失的智慧》的書,書中講到,我們企圖利用演算法來捕捉和複製智慧的嘗試是多麼的有限。智慧總是隨著情況而變,而演算法在面對「視情況而定」的情形下則派不上用場。
全球最大網路鞋店 Zappos 發現,一流的客戶服務需要故事和文化的支撐,而不是發送制式的流程手冊給客服中心的員工。Zappos 的客服代表沒有流程手冊,公司鼓勵他們創新,鼓勵他們在遵守核心價值的基礎上,利用個性化的方式服務不同客戶,處理各種情況。故事思維管理感覺像是無拘無束的飛行,然而公式、政策、腳本、規則所構成的安全網,其實只帶來錯覺,以為前後一致就是高品質。就傳達給人們的情緒感受來說,一成不變則意味著漠然。我們生活在這個曖昧而充滿感情的世界中,故事能讓我們更靈活的面對其中各種獨特的情況。
亞里斯多德注意到,工匠不會用直尺測量弧線或者是凹痕,而是用可以彎曲的卷尺來貼合形狀。不管多麼精妙的演算法和公式,都不如蘊含在故事中可以隨意變形、創新、即興發揮的個人感悟。
只要挖掘出這種天生的能力,透過述說故事和故事思維理解這個世界,那麼你就擁有更深層次的智慧,能幫助你溝通得更順暢,更富真實情感。儘管我們數十年來都試圖在工作中掩蓋個人感情,但在察覺故事的影響力的過程卻證明,假如不摻雜個人感情,工作未必會進行得更加順利,也不會有人在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