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P0900079

這樣說,成為一流的主管

作者 高城幸司
譯者 陳昭蓉
出版日 2009-06-25
定價 $240
優惠價 79折 $190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內容簡介

★努力的人精進專業技術,聰明的人培養管理能力。你,是哪一種人?
★啟發三十歲世代,出人頭地非讀不可的暢銷書!
★從9則「上司狀況題」模擬考開始,磨練你的管理技巧!
★如果你想成為主管、如果你不想一直被使喚、如果你已經是主管但還沒上手,請讀本書!

你具備當主管的能力嗎?一流的經理人會怎麼說?怎麼做?
又有哪些話不該說?哪些事不該做?

 不想下半輩子繼續當被使喚的「資深員工」,請在35歲前,成為不可或缺的管理人才!
 懂得管理人,你將不會只是「低風險、低報酬」的苦情上班族,但你也不一定要當「高風險、高報酬」的創業者,因為在公司內晉升為經營幹部,是「低風險、高報酬」的更佳選擇!
 讓「帶兵」的角色上身,「創造價值」的心態到位,並學會主管必備的六項管理技巧,你將發現,升遷加薪只是一步之遙!

{上司狀況題}說對話,你就是一流的主管
狀況題之1
你身為經理,員工A向你表示:「我和B個性不合,想調離這個單位。」兩人都很優秀,對你而言重要性不相上下。你該怎麼辦?
狀況題之2
部屬F搞錯送貨日期,使得客戶在舉辦活動當天沒有商品可賣,銷售業績大受影響,火冒三丈。身為經理的你該如何面對這個難關?
狀況題之3
高層在經營會議針對四個課題擬定了目標,每個目標的門檻都很高,不容易達成。你得向部門內的成員報告。請問你該如何說明?
(精采解析請見本書)

{主管必知}身為主管,哪些話不該說?
A「這個提案,我個人覺得不錯……」
B「這件事,做不做都行……」
C「公司高層希望大家這麼做。我有不認同,但是無可奈何,請大家照辦。」
D「其實我也沒有資格這麼說……」
E「早知如此,當初我就自己扛下來做。」
F「這項工作很適合你。」
G「這個做法不合規定,所以不予批准。」
H「不要說些有的沒的,去做就對了。」

 

(解答如下)

想要部下聽你的,請先留意自己說了什麼!
問題解析:
A 聽到這句話,部下會感到失望,甚至失望透頂。部下並不是在問你喜不喜歡。這樣說是最可恥的回答。
B 這也是讓人一肚子火的回答。部下希望主管回答該不該做,主管卻不正面答覆。主管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遲疑,才會如此回答。實際上他們想說的是「我也不知道」。
C 光是這麼說就想解決問題,未免太幼稚、太拙劣。向部下說明時卻沒有半句自己的話,部下當然會覺得你沒有自己的想法。
D 最大的問題在於,許多人無法放下自己以前做不好的事實。升任管理職後,必須放下以往自己做得好不好的問題,站在主管的立場,態度堅定地引導部下修正錯誤。
E 主管交代工作之後,應該讓部下放手去做。萬一出了什麼事,出面負責當然是身為主管的職責。要清楚告訴部下:「成果歸於你們,失敗由我負責。」
F 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讓部下滿懷期待。如何讓平時愛發牢騷、為小事斤斤計較的人,為了將來全力衝刺?遠景,正是改造部下的「魔法棒」。
G 管理者最常面臨的情況不是帶隊高喊「衝啊!」,而是為了維持紀律,說服部屬「不可以這麼做」。但是應避免直接以負面語氣表達結論,而是根據公司方針,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說明。
H 主管向部下轉達決策,談到細節卻以「一言難盡」或「細節和你們無關」帶過,是最糟糕的做法。現在的年輕部下都會質疑:「為什麼我得做這件事?」主管必須明快地解釋。



作者介紹

高城幸司 Takagi Koji
1964年生於東京,同志社大學文學系畢,1987年進入Recruit公司,擔任通訊、網路相關產品的銷售業務,連續六年贏得頂尖銷售獎,發展出「假說力」和「關鍵客戶銷售」等手法。
創辦日本首見的獨立創業資訊雜誌《
Entre》,擔任事業部長、總編輯,協助全國的政府部門和大學舉辦創業活動,同時擔任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創業委員會」的委員。
2004年進入跳槽人力資源公司Recruit Ablic,以提供(企業重建)人才為理念,開發新事業領域,並於2005年春天成為Celebrain公司的代表取締役社長,創辦社群(www.altena.jp)並提供顧問服務,拓展人才與企業的職業選擇。著有《業務員是心理學家!》等書。
個人網站
www.takagikoji.com

【譯者簡介】陳昭蓉
1978年生於台南。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畢(輔修英語),考取松下留日獎學金,取得東京工業大學經營工學博士學位。現從事企管顧問並兼職翻譯。譯有《工作是乘法》《有錢人的口頭禪,貧窮人的口頭禪》《金錢與正義》《大恐慌入門》(合譯)(以上先覺出版)《壅塞學》《心的操縱術》(以上究竟出版)等書。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P0900079
ISBN:9789861341361
頁數:208,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341361
看更多

試閱

怎樣說,才是一流的主管?
本書以
9則上司狀況題,說明一流主管必備的應變及溝通技巧。

狀況題
1 你身為經理,員工A向你表示:「我和B個性不合,想調離這個單位。」兩人都很優秀,對你而言重要性不相上下。你該怎麼辦?

狀況題
2 員工C和D各自構思新商品企畫案,但因為公司內部考量,必須中止其中一項企畫。兩人的能力和企畫案的內容都不相上下。假如你是主管,該怎麼辦?

狀況題
3 業務員E剛從客戶那兒回到公司,立刻來到你的座位:「我剛從X公司回來,客戶說只要這次我們能降價,就願意續約。這是公司務必保住的客戶,請同意我降價出售產品。」X公司是E先生非常重視的大企業,和公司的買賣關係也已經維持很久。如果能夠續約,對公司的銷售額有很大的貢獻,可是X公司要求的降價幅度超過公司規定的標準。你要如何回答E先生?

狀況題
4 部屬F搞錯送貨日期,使得客戶在舉辦活動當天沒有商品可賣,銷售業績大受影響,火冒三丈。身為經理的你該如何面對這個難關?

狀況題
5 企畫部團結一致,耗時兩年,終於要簽到一筆大型契約。這時候,客戶突然要求小組組長G修改一部分交易內容。G立刻向主管報告,卻忘了向其他同仁報告,結果造成部門內協調不佳的混亂情況。經理應該如何教訓G?

狀況題
6 你要求某位業務員達成同年進公司的業務員目標的一.五倍,他反問:「為什麼只有我目標這麼高?」你會怎麼回答?

狀況題
7 貴公司決定和T公司締結業務合作關係,藉此擴充事業範圍。公司高層希望透過這次合作提高業績,一舉登上業界龍頭。你要如何向部門內的員工轉達這項決策?

狀況題
8 高層在經營會議針對四個課題擬定了目標,每個目標的門檻都很高,不容易達成。你得向部門內的成員報告。請問你該如何說明?

狀況題
9 部下說他有緊急的事想找你商量,正當你要和他談話時,主管問你:「現在能不能和你開個會?」同時有客戶打電話來投訴……。你會怎麼處理?


不想成為苦情的白領階級(摘自前言)

言歸正題,你對於自己的公司和工作感到滿意嗎?

戰後嬰兒潮的下一代(也就是團塊二世),正面臨著戰後最惡劣的工作環境。

找工作難如登天,而好不容易突破難關進了公司,卻發現公司已被日本人口最多的團塊世代重重包圍。許多人整天聽團塊世代的上司耳提面命,苦無機會升遷(或加薪),在公司奮鬥這麼久,至今還沒有半個頭銜。這種族群的人數是前所未見的多。再加上企業實施組織瘦身、拚命裁員,留下來的員工業務更形繁重。這些企業鬥士站在最前線奮戰,心中的不滿和抑鬱卻與日俱增。

團塊二世時時刻刻都在這麼艱困的環境下工作。

K先生今年三十三歲,他的生活模式如下。

K先生大學畢業後進入製造業工作,三十歲結婚,隨後孩子誕生。他在郊區買了一戶兩房兩廳的公寓住家,但他負擔不了頭期款,因此幾乎完全靠貸款購屋,預計要三十年才能還清。仔細算算,他得還貸款還到退休。

  他的年收入四百萬日圓,扣除房屋貸款和孩子的教育費,自己每個月的零用錢只有三萬日圓。他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趕搭擠爆的電車,轉車,單程通勤時間就超過一個半小時。

  平時每天忙到深夜才回家,根本沒時間和家人說話,假日還要經常到公司加班,然而加班費和假日津貼卻微乎其微。

  去年他總算升任課長,結果每天在當上司和部屬的夾心餅乾,工作時間也有增無減。看公司業績毫無起色,今後恐怕還得持續同樣的生活型態。

  唯一值得期待的,就是孩子能順利長大成人。

  像K先生這種心情和身體都憂鬱的上班族,我稱之為「苦情的白領階級」。
  可惜苦情的白領階級隨處可見。假如上班族都像K先生一樣,那實在令人感到絕望。
  然而,假如世上有人過著像K先生的同事V先生一樣的生活,情況可就不同了。

  V先生大學畢業後,和K先生同年進入公司。三十歲時轉換跑道,到一家旅館工作,隨後受派到新落成的旅館分館。現在他不過三十三歲,年收入卻已經高達一千萬日圓。

  V先生是在二十七歲時開始認真考慮換工作。他擅長與人打交道,在業務部表現優異,業績很好,可是他想去能直接和客戶接觸的服務業試試身手,心裡萌生跳槽的念頭。後來,只要一有餘暇,他就勤讀求職雜誌,上網蒐集資料,閱讀與服務業相關的商業書。

  在三十歲那一年,他聽說公司的某位客戶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旅館,正打算整頓促銷業務。雖說歷史悠久,至今仍承襲以往的家族經營模式,不敵日益激烈的競爭。當時V先生看準這是個大好機會,就主動爭取。到旅館工作一年後,住房率就提高了三成。旅館老闆看到業績大幅改善,便決定著手進行以前考慮在腹地建分館的計畫,把分館設為子公司,交給V先生去打理。

  V先生住在分館,不需要任何房租開銷,可以存下不少錢。V先生也和K先生一樣,有個寶貝兒子,不過就算他工作時間長,因為不需要通勤,可以利用省下來的時間和家人互動。他責任重大,有許多事得煩心操勞,不過從事服務業一直是他的夢想,能夠施展自己的身手,更讓他感到工作很有意義。

  V先生在三十歲之前就已經知道「我想這麼做」,並及早準備,而K先生卻從不積極採取行動。結果,兩人的收入、可自由運用的時間、工作的充實度,差距日益擴大。

  各位讀者是否正在心裡嘀咕:「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我要告訴大家:「當然有。」
  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證明,世上確實有這種好事。
  白領階級的人生未必是苦情的。

  K先生和V先生在同一時期、踏入同樣的環境開始工作,但兩人後來的生活卻有天壤之別。這和社會、公司的體制的確不無關係,可是只要當事人的工作方式和反應不同,也能大幅改變自己的未來。

  換句話說,人生會不會變苦情,其實操之在你自己。能不能找到真正理想的工作方式,就看你自己怎麼做。


突發狀況考驗主管的判斷力(摘自技巧
1 如何作出判斷)

  工作中有日常業務和非日常業務。在非日常業務的情況下,才能瞬間看出主管有沒有管理能力。即使你是個平時毫不起眼、角色定位不明的人,在碰到突如其來的麻煩事或必須下重大判斷,也就是在緊要關頭時,若能夠作出巧妙的安排,順利解決難題,就能贏得眾人的信賴。

  說得極端一點,其實管理者的存在就是為了因應這類的情況。實際擔任管理職之後,你就會發現,主管不常碰到好事,卻得經常面臨負面情境,處理各種抱怨,調解糾紛等。

  只要能掌握處理這類情況的訣竅,每個人都能達到身為管理者應有的及格水準。

  面臨突發狀況時,必備的首要管理技巧是判斷力。
  查閱字典,所謂的判斷力是指「辨別事物的真假善惡,有自己明確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需要用到判斷力。身為管理者,更是一整天、一年到頭都得下判斷,主要的狀況有三種:
  
1團隊成員提出意見的時候,管理者得回答好或不好。
  
2想拓展業務(思考業務策略、訂定制度、建立規則)的時候,管理者得回答要做或不做。
  
3出了麻煩或糾紛的時候,管理者得回答好或不好、做或不做,以及該怎麼處理。
  其中,最講究迅速判斷的狀況是
3。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能當機立斷、採取適當行動,處理12的狀況也會更簡單。

「A也好,B也不錯」這樣說令人失望

  接下來,我想先詳細探討
3的狀況。不過在這之前,應該先掌握處理13狀況的共通點。12狀況的共通點非常簡單。
  
不可以搖擺不定。
  
一旦下了決定就不退縮,必須勇往直前。
  身為管理者要是做不到上述兩點,恐怕也得不到團隊成員的信任與尊敬。缺乏穩健的領袖,組織也會變弱。
  當團隊成員希望管理者下判斷時,有些管理者會回答「A也好,B也不錯」,或是像評論家一樣避免下判斷。光是玩文字遊戲,還反問部屬「你說的是這個意思嗎?」這種反應一定會讓團隊成員失望,失去眾人的信任。這樣的管理者沒有資格回答成員的問題。
  不見風轉舵,就代表必須明確表示要做或不做。如果答案是要做,就該指示從什麼時候開始、以什麼方式執行;如果答案是不做,就該清楚說明理由。
  判斷力是讓團隊往前邁進的能力。搖擺不定,就無法往前進。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原則理所當然,不必說也知道,然而,實際上會出現不少模稜兩可的情況。
  我自己就有類似的經驗。記得我剛升任經理的時候,有位成員毛遂自薦:「我想提出新商品企畫案,能不能請您把企畫書提交給上面審核?」當時我不知道該如何評鑑他的企畫案,只是像評論家一樣擠出一些評語,最後為了結束討論,還勉強給了曖昧的回答:「先把企畫書交給我,我再想一想。」更糟糕的是,後來我忙昏了頭,把企畫書束之高閣,根本沒有好好審核。現在回想起來,還會慚愧得冒冷汗。那名員工對我大失所望,喪失信任,是理所當然的結果。我根本不懂身為經理應盡的職責。

  提高判斷力的第三項原則是:
  
拿出所有的資料
  即使管理者能當機立斷,如果決策失了準頭,再怎麼果決也沒有用。為了避免誤判情勢,請大家務必養成習慣,引導當事人提報所有的相關材料。
  在日常業務中,員工表達自己想做的工作的機會少,來找你商量、請你下判斷的情況最多。
  當對方還在說明、提報相關資料的時候,絕對不能耐不住性子、或者自以為「我懂了」而打斷對方的話。對方頂多說明三十分鐘,假如聽完說明能幫助你下正確的判斷,就不該覺得是浪費時間。
  此外,若對方說話說到一半突然被打斷,會覺得自己不受重視,即使討論的結果和他自己原先預期的一樣,也會感到不滿。換句話說,你在無意間降低他的工作動力。
  無論自己再怎麼忙,對方再怎麼抓不住重點,你也得忍一口氣,問出所有資料之後再下判斷。這些看來不起眼的細節,最能測試管理者的肚量。
  了解上述內容之後,再來培養處理麻煩和糾紛時所需的具體判斷力。我會出幾道狀況題,請大家想一想,如果自己親身面臨這種狀況,該怎麼處理。這種虛擬課程是極佳的訓練。

【上司狀況題
1】你身為經理,員工A向你表示:「我和B個性不合,想調離這個單位。」這兩個人都很優秀,對你而言重要性不相上下。你該怎麼辦?

  管理者面臨糾紛而必須下判斷,往往可分為組織內和組織外兩種情況。組織內最常見的糾紛,就像狀況題中的人際關係。
  你會在腦中如何模擬這個情況?
  如果你還記得剛才那三個原則,就應該知道一開始該如何行動。沒錯,身為經理的你,首要工作是找出充分的資料,也就是先聽取雙方的意見。
  即使聽完雙方的說詞,應該也不會有驚人的新發現。員工忍不住向上司要求調換單位,想必兩個人真的彼此互看不順眼。不過就算你早知結果,也不能漏掉聽取雙方意見的步驟。這個步驟的目的在於確定兩人在哪方面不合、兩人不合的情況是否嚴重到對整個組織造成影響。
  問過話之後,假如你研判靠雙方的努力和體諒可以改善問題,請向A和B說明。假如兩人嫌隙過深,而且已經危及整個組織的氣氛,身為主管的你千萬不可拖延,必須勇敢地判斷要捨棄誰。何謂對職場環境有不良影響?舉例來說,如果雙方各自向其他同事說對方的壞話,最後可能會發展成整個組織的人都得選邊站的對立關係。
  如果影響的範圍超過當事人,而使得其他同事難以專心上班,破壞團隊合作,主管也沒有時間多想。其實身為管理者,早該在情況惡化之前就注意到問題所在。如果傷口還小,應該還能避免「截肢」的苦澀選擇。不過,一旦嚴重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情況,千萬不能作出模稜兩可的判斷。
  我自己就曾經面臨這種問題,可惜當時我處理不當。最後我決定留下其中一位,將另一位調到其他部門,不過整個過程耗時半年。
  在那半年,我不斷嘗試錯誤,想盡辦法希望兩者兼顧。從客觀角度看來,當時早已經過了可以兩全的階段。
  直到解決問題之後,我觀察職場的工作氣氛,才發現自己當初誤判了情況。半年後,原本瀰漫在部門內的沉重氣氛消失無蹤,再次顯得朝氣蓬勃。我不禁感到後悔,當初實在應該早點鼓起勇氣壯士斷腕才對。
  團隊中的成員是身在同一個職場工作的夥伴,每個人都很重要。
  可是商場上的夥伴和學校社團的夥伴不同。
  管理者不能只顧著調解糾紛,必須考慮整個組織的運作再下判斷。即使選了其中一方會被另一方討厭,那也是莫可奈何的事。

  接下來,再思考另一個難以抉擇的案例。

【上司狀況題
2】員工C和D各自構思新商品企畫案,但因為公司內部考量,必須中止其中的一項企畫。這兩個人的能力和企畫案的內容都不相上下。假如你是主管,該怎麼辦?

  錯不在當事者,身為主管的人一定很頭疼。然而,既然已經確定兩者只能選其一,千萬不可以無故拖延。管理者的職責就是盡快果決地判斷,整頓組織內的分工架構。
  我經歷過狀況題
1的痛苦失敗之後,也碰過狀況題2的情況。當時我苦惱得頭痛欲裂,卻在一、兩天內就作出決定,以企畫案未來發展的潛力為主要考量,中止了其中一項商品企畫。
  其實遭到中止的企畫案當初是由我一手促成的。正因為我對那個案子懷有特殊情感,決定中止的時候也特別心痛。不過,當時及早作決定並沒有錯。
  因為及早作決定,原本對未來的走向感到疑惑的同仁,才能馬上調整方向。我讓部門免於陷入混亂,因此贏得同仁的支持。
  被迫中止企畫案的同事當然很激動地反駁我的說法,質疑我的判斷。不過我在作決定的時候,心裡非常清楚理由為何,態度也非常明確。我詳盡而堅決地說明公司的考量、作此決定的理由,雖然當事人在情感上還是不甘心,可是至少他在理智上接受這樣的結果。
  或許有些主管會動之以情,說「上面這麼說,我也無能為力,實在很抱歉」,其實這並不是好方法。既然當事人認真看待自己的工作,主管也不能只想撐過一時,必須認真動腦,認真地費盡唇舌解釋原因,這是你能對當事人展現最高誠意的方式。
  即使有一個人心有不甘,你還能保住整個組織。
  這是身為管理者應該下的判斷。

「我個人覺得不錯
……」一聽就令人火大

  身為管理者不能遲疑。因為當部屬看到主管遲疑,也會跟著遲疑,使整個組織動搖。「假裝」不遲疑也沒有用,因為部屬對主管的一舉一動非常敏感,一眼就能看穿。
  不過,只要是有血有肉的人,一定會有遲疑的時候。我想強調的是,不可以在心裡還有所遲疑時採取行動。這一點請大家切記:身為管理者,必須先在心裡消化自己感到遲疑的部分,才能採取行動。
  感到遲疑的時候,主管很容易出現某些反應。例如:
  「我個人覺得不錯
……
  聽到這句話,部屬會感到失望,甚至失望透頂。部屬並不是在問你喜不喜歡。這是最可恥的回答。
  「做不做都行
……
  這也是讓人一肚子火的回答。部屬希望主管回答該不該做,結果主管卻不給予正面答覆。
  主管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遲疑,才會如此回答。實際上他們想說的是「我也不知道」。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