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曹操攻克冀州以後,假惺惺來到袁紹墓前祭祀,哭著追述當年兩人起兵時如何奪取天下的爭論。曹操認為只有大量招攬人才,自己才能稱霸天下,並以「山不厭高,水不厭深」來比喻自己禮賢納士的博大胸懷。而袁紹只重視擴疆掠地,「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並不懂得人才的作用,也不珍惜人才,以至於「大業未成身先死」。這其中的區別就在於理解不理解人才與事業成敗的關係。
取得戰爭勝利的曹操見暫時沒有戰事,就想多籌備些錢,但顯然不能用掠奪的辦法,因此決定成立一家綜合性的大公司。經過幾天的醞釀,曹操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於是有一天派人找來自己的七個兒子:曹植、曹彰、曹昂、曹沖、曹熊、曹丕和曹宇。
曹操看著兒子們都落座,便開了口,他簡單介紹完自己想要開一家大公司的想法:總公司的名字叫做「阿瞞公司」,曹操自任董事長兼總裁。總公司旗下有七個子公司:阿瞞電腦公司,曹植任總經理;阿瞞百貨公司,曹彰任總經理;阿瞞出版公司,曹昂任總經理;阿瞞服務公司,曹沖任總經理;阿瞞保險公司,曹熊任總經理;阿瞞電氣公司,曹丕任總經理;阿瞞航空公司,曹宇任總經理。
幾個兒子轉眼之間都當上了總經理,面露得意之色。曹操心中有些不高興,他想這些孩子只知道總經理的頭銜榮耀,卻不知道管理一家公司的艱難,這樣容易受挫折。於是,他給兒子們出了一道題:「你們說,要想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曹植說:「是天時。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如果生不逢時,就可能空有一身才能。」
曹彰說:「是地利。『天時不如地利』。你看在街面上占據好位置的店鋪都發財了。」
曹沖說:「是人和。和氣才能生財。」
其他幾個兒子有的說是資本,有的說是有利的經營項目。
曹操聽了兒子們的意見,微微笑了笑,說:「你們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沒有抓住根本: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事在人為,有了人就什麼都好辦了。在今天,科學管理水準日益提高,對經營者來說,人才是最為重要的。經營者領會不到人才的重要性,也就談不上什麼愛才、惜才了,他的事業也必然不可能興旺發達。」
「三國人才如此眾多,而一些朝代卻寥寥無幾,是否上天偏愛於三國呢?」曹操問兒子們。
曹丕說:「也許是吧?」
曹操搖了搖頭:「其實,哪個朝代沒有奇才呢?只不過是被埋沒罷了。」
曹熊問:「為什麼被埋沒了呢?」
曹操說:「或因為沒有機遇,或因為君主不會用才。人才的湧現,多在亂世或盛世;在腐敗的朝代,人才是難以發揮作用的。盛世之所以多才,是因盛世不是上帝安排,而是靠人去改天換地;沒有眾多治世之才,是難以出現盛世的。亂世是大動盪、大分化、大轉變的時期,舊的統治者已不能再統治下去了,它統治的基礎——皇親國戚、各級官吏等已腐朽不堪,這些人大多是碌碌庸人,無所作為,他們既無力在危難時力挽狂瀾,也無本事獨樹一幟,等待他們的只能是滅亡的命運。這時草莽英雄紛紛崛起,逐鹿中原。要得天下,必須有人才,故獨霸一方者多能禮賢下士,千方百計蒐羅人才,所以說這正是用才之秋,也是人才得以脫穎而出的良機。三國歷史正好證明亂世出英雄這個真理。如非亂世,織草鞋出身的劉備何以能稱帝西蜀?若非亂世,身為縣吏之孫的孫權何以威鎮江東?如非亂世,我何以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沖問:「雖說亂世出英雄,但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數次分裂時代中,為什麼人才以三國最多,最引人注目呢?」
曹操說:「這是因為三國之主劉備、孫權和我都善於用人。我們在所割據的地區竭力發掘人才,可說是蒐羅將盡,被埋沒的不多。
「在歷史上,凡是有作為的君主和名臣,沒有一個是不重視人才的。燕昭王尊賢敬賢,勵精圖治,最後雪洗國恥。戰國後期,燕國被齊國打敗,燕王噲被殺,國中一片動亂不堪。太子平繼位,是為燕昭王。他急想招納賢才以報國家之仇,但由於國小力薄,一時難以雪父王之恥。於是,他去向郭隗先生請教求賢的方法和方式。郭隗告訴他:『凡是成就帝業的人,以賢者為師;要想成就王業的人,與賢者為友;要成就霸業的人,以賢者為臣;如果是亡國之君,則以賢者為奴僕。真心實意地向賢者學習的人,就能得到勝過自己一百倍的人……大王若是能廣選國中的賢人,並且親自去拜見他們,天下的賢人聽說大王如此重視人才,就都會紛紛來到燕國。』
「郭隗還建議燕昭王:『大王若要求賢,就先從我開始吧。像我這樣的人都能被任用,何況比我還要賢能的人呢?這些賢人就會千里迢迢地來到燕國啊!』於是,燕昭王為謀士郭隗修建房舍,拜郭隗為師,在易山建造黃金台,廣泛招攬賢能。果然,魏國的樂毅、齊國的鄒衍、洛陽的蘇代等許許多多有才能的人,從四面八方前來投奔,成為燕昭王身邊的文臣武將。這就是戰國史上『燕王招賢』的歷史美談。
「漢武帝劉徹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帝王之一,是與他十分注意選拔和擢用各種人才分不開的。正因為漢武帝重才愛賢,因此很快形成了一個人才輩出、為他出謀畫策、為他效力疆場的局面,如軍事家衛青和霍去病、丞相公孫弘、財政專家桑弘羊、探險家張騫、文學家司馬相如、農業科學家趙過,以及其他人才等等。正由於這些文臣武將得到漢武帝的量才錄用,使其各能竭忠盡智,才使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期間,獲得了改革制度、反擊匈奴、開拓疆域等各方面的重大成就,進而使西漢王朝處於鼎盛時期。
「現在,對我們來說,雖然戰事暫時停止,發展經濟、經營企業同樣需要人才,只有注重借用別人的力量,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唯才是舉』是我一貫的用人原則。為了實現一統天下的抱負,我曾先後多次下令廣招賢才。我要求部屬,只要知道了具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不管其品行如何(或名聲不好,或不仁不孝等),必須推舉上報,因此在我的周圍,謀臣幾百人、戰將數千員。」
曹操壓低了聲音,繼續說:「當然,費這麼多功夫,籠絡這麼多人才的最終目的非常明確,那就是我要踩在別人的肩膀上,達到個人的目的。」
經營管理的首要任務是什麼?
曹操制定了成立一家綜合性大公司「阿瞞公司」的目標,就準備採取行動,首要的任務自然是招募人才。
曹操強調,招募人才不只是為了填補空缺,而光看才能也不夠,必須根據應徵者成長與發展的潛力來決定。曹操總是要求兒子們慎重地面試新人,雇用適當的人選來填補擬定的職位。聘用的人除了必須適任現職,也要能應付成長所帶來的新任務。阿瞞公司在招募人員時,會考慮到長期的發展。阿瞞公司不再只是把他們帶進公司做一份差事,而是邀請他們一起與公司成長。招募的人員如果有足以超越目前定位的潛力,公司便具有了可以保持組織建設的額外能力。在公司面臨下一波成長或下一次競爭的挑戰時,這是格外重要的。
曹操還定下規矩,公司的所有人都必須尋找並發展自己的接班人,這是工作的一部分。這不只是在準備移調到新工作時才必須做的事,而是工作績效中永續的一環。
該如何在今日的應徵者當中,找到確實可以成為明日領導者的人才呢?阿瞞公司找的是具備學習者的質疑本質,並且隨時願意學習新事物的人。因為曹操認為在現代公司成功的要素當中,很重要的一環即是挑戰傳統智慧,所以阿瞞公司徵求具有開放態度和能提問思考的人。曹操也希望找到經驗與智慧均衡發展、在創新的過程中不怕犯錯的人,以及視變化為常態並且熱中於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和情況,進而提出極具新意的解決辦法的人。
在發展初期,公司還處在風險頗高的階段,曹操就決定甄選具有高度冒險性格而且變通能力強的人。在財務、製造、資訊技術等方面,延聘專業人士負責;在其他領域的人事聘用上,有比較自由的空間。
曹操坐在地板上,親自篩選疊好的履歷表,像是在發撲克牌,心裡想著:「也許這個人適合這個工作,而那個則適合另一個工作。」他堅信,如果聘用了好的人員,他們在有所作為後會帶進更多優秀的人才。
曹操任命自己的親信夏侯惇擔任總公司的總經理,自己的七個兒子分別擔任幾個不同子公司的總經理。
在阿瞞公司成立的新聞發布會上,有一位記者問曹操:「您認為哪一個競爭對手是阿瞞公司最大的威脅?」
曹操回答說:「本公司最大的威脅並不來自任何競爭對手。阿瞞公司的威脅來自於自己的員工。」
曹操知道,隨著公司的日益龐大、基礎架構的日趨複雜,要維持剛剛成立時的創業精神,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當公司逐漸向全世界擴展之際,也很難維持一個團隊的能量。
曹操告誡夏侯惇和兒子們,無論聘用的是新進人員或是負責經營最大事業部的管理階層,都必須完全與公司的哲學和目標一致。如果這個人可以認同公司的價值觀和信念,也瞭解公司目前的營運和努力的方向,那麼他不但會努力達到眼前目標,也會對組織的更大目標有所貢獻。
招聘前的準備工作
阿瞞公司大規模的招聘開始了。
在夢德酒店一樓的會議室裡,曹操正審視著十三個女人和三個男人,思索著誰有「真材實學」成為阿瞞航空公司的客服員。他並不是要從他們身上找出客服員所具備的技巧和經驗,而是要挖掘某種極其抽象而又十分重要的東西,即活力、幽默和信心的完美結合,以便適合阿瞞航空公司「為顧客服務以贏得民心」的企業文化。
阿瞞航空公司計畫要招收四千五百名新員工,報名者超過一萬五千人。面對這麼龐大的應徵人數,公司需要對應徵者進行篩選,從中挑出能勝任航空工作的少數傑出人才。
曹操對這次招聘非常重視。在開始考察今天的這組人員時,他請這十六位「種子」應徵者填寫並朗讀一份個人「標識」問卷。應徵者要在上面回答一些問題,如「我的幽默感幫過我一次的經歷是……」、「我曾達到的一次業績巔峰狀態是……」、「我個人的座右銘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平,但也有少數出類拔萃者。比如,有位男士聲稱他的座右銘是:「我能控制任何情況。」還有一個女士用「精幹」來形容自己,其他應徵者聽後覺得很好笑,曹操卻覺得耐人尋味。
這一天中最激烈也最有啟發性的考試,是一個稱為「防空洞」的集體項目。曹操請應徵者假設他們是某個委員會成員,任務是在核子戰爭剛剛爆發後重建文明。他們得到一份十五人的名單。這些人來自不同行業,有護士、教師、全能運動員、生化學家和流行歌手。他們必須在十分鐘內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哪七個人能躲進唯一一個防空洞中。應徵者在辯論時,曹操和夏侯惇從房間的另一端進行觀察,準備給每位應徵者按「被動」、「主動」和「領導」級別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