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4200006

林家舖子.春蠶

作者 茅盾
出版日 2004-02-25
定價 $200
優惠價 79折 $158
  • 分享至
數量
暫無庫存

內容簡介

豐富的史料,精采的圖片
盡現大師筆下的文字風采


〈林家舖子〉
林先生是個小市鎮的商人,他兢兢業業地經營店舖。然而農村破產,人民購買力銳減,使得他一再降價的商品,仍然銷路不佳;上海戰爭的影響,又使得他在年關迫近時,窮於應付債主的登門坐索。更嚴重的是,國民黨對他一再敲詐勒索,甚至強迫他女兒為妾,加上同行的排擠傾軋,落井下石,在這重重壓迫下,林家舖子終於倒閉了……

〈春蠶〉
上海戰爭剛過,外貨傾銷,民族絲織工業限於破產的境地,因而江南一帶
農民的副產品——蠶絲沒有了銷路。地主的高利貸剝削,及資本家乘機壓低蠶絲的收購價格,使得老通寶一村人,在蠶繭豐收後,不但沒有帶來富裕和幸福,反而面臨更多的貧苦和災難……

作者介紹
茅盾〈1896─1981〉

中國著名作家、社會運動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1921年,與鄭振鋒、葉聖陶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接編「小說月報」,提倡新文學,從事文學評論和文學創作。1930年加入「左聯」,並任領導。先後創作長篇小說《子夜》和中短篇小說《林家舖子》《春蠶》等。曾任中國文化部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和副主席,及中國文聯副主席和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曾主編「人民文學」「譯文」等刊物。一生著作豐富,作品編為《茅盾全集》40卷。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4200006
ISBN:9861330062
頁數:128,中西翻:1,開本:2,裝訂:1,isbn:9861330062
看更多

各界推薦

代序 :【遙隔時空看茅盾】 / 張之傑

茅盾(1896~1981)在台灣的「知名度」低得難以想像。一般年輕人固然不知道茅盾為何許人,即使是台灣最常用的兩大搜索引擎,以「茅盾」為關鍵詞上網查找,Yahoo奇摩只能查到一則(茅盾文學獎),PChome一則都沒查到!

然而,在中國大陸,茅盾卻赫赫有名。在中共官方排定的六大文學家中,茅盾穩坐第三把交椅,次於魯迅和郭沫若,高於巴金、老舍和曹禺。中共建政後,這六人的著作一向被視為經典。直到今天,大陸中學生的語文課程,仍然充斥著「魯郭茅巴老曹」的作品。

茅盾坐上中共文學排名第三把交椅絕非偶然。國共鬥爭期間,中共採取兩手策略──以武裝鬥爭奪取地盤,以思想鬥爭爭取青年知識份子,後者的成果可能遠大於前者,當知識份子普遍鄙棄現況、嚮往共產烏托邦時,武裝鬥爭不過收拾殘局而已。茅盾正是中共思想鬥爭最重要的旗手之一。

中共的思想鬥爭有兩大主軸──反帝、反封。在共產黨人的論述中,國民黨和帝國主義沆瀣一氣,又是封建勢力的總後台,因此,反帝、反封的矛頭,其實是指向國民黨和國民政府。然而,歷史往往嘲弄著世人,當國共鬥爭已成過去,中共變質成所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遙隔時空觀察左翼文學,相信較海峽彼岸看得更為真切。

我們不能否認,「魯郭茅巴老曹」等都是風行一時的大家,但作家一旦套上政治的軛,就像套上緊箍咒一般,很難禁得起時代考驗。魯迅的優秀作品,幾乎都是被推上左翼盟主之前寫的。茅盾是中共的元老黨員,一開始就以筆代劍,自謂其作品「是嫉惡如仇,是『一口咬住了不放』的韌性,是深入敵壘再殺出來的無畏的精神,是『打叭兒狗』的那種徹底,是教育青年從不倦怠的那種熱心。」文學成為鬥爭工具,藝術價值就打折扣了。

大陸文評界普遍將茅盾歸類為「社會分析派」,一位大陸文評家說,茅盾的特色可概括為「凝視」「分析」「揭破」。「他理性地用文字這把手術刀,開始解剖社會。他不感傷既往,也不空誇未來,而是把現實放到手術台上……」事實上,茅盾是用階級鬥爭的眼光剖析現實的。

以《林家舖子》來說,故事發生在「一二八事變」(1932年)前後太湖南岸的烏鎮,當時正值「黃金十年」,沿海地區欣欣向榮,烏鎮的經濟凋敝,只能視為特殊時空(日寇侵略)下的特殊現象,不能視為社會共相。藉用林家舖子倒閉,反映國民經濟江河日下,小商販不能生存,斧鑿之痕未免太顯露了。

相對來說,《春蠶》的革命意識稍微淡些,不像《林家鋪子》那麼造作。這是一篇鄉土紀實小說,如實地寫出江南農民開春養蠶的全部過程,文中加上大量方言,寫實性為之增強。可惜作者還是不能忘情階級鬥爭,藉著地主高利貸盤剝、資本家壓底繭價,暗示農民在現實中不能求活,只能另找出路──推翻現有體制,走向共產主義所描繪的烏托邦。

經過蘇聯、中國大陸的長期實驗,證明烏托邦根本就不存在,曾經盛極一時的左翼文學早已成為明日黃花。即使在大陸,也少有人主動接觸。如今我們氣定神閒地閱讀茅盾的這兩篇短篇小說代表作,遙想當年左翼搖旗吶喊的陣勢,只會莞爾一笑。

茅盾本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桐鄉縣烏鎮人。1921年中共建黨,茅盾是創黨黨員之一。孫中山「聯俄容共」期間,茅盾擔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代部長就是毛澤東。1927年發生寧漢分裂,茅盾流亡到上海,寫出《蝕》三部曲──《幻滅》《動搖》和《追求》。1930年加入「左聯」,先後完成長篇小說《子夜》和短篇小說《林家舖子》《春蠶》等。抗日戰爭期間,茅盾奔走各地,發表《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鍛鍊》等。中共建政,茅盾出任文化部長,成為紅朝新貴。

中共建政後,文人一律封筆。中共官方排定的六大文學家中,魯迅早死,剩下的「郭茅巴老曹」也都三緘其口。1957年,毛澤東到上海小住,按例約請幾位湖南老鄉聊聊。這時正值「反右」,羅稷南老先生向毛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要是今天魯迅還活著,他可能會怎樣?」毛沈思了片刻,回答說:「以我的估計,(魯迅)要嘛是關在牢裡還是要寫,要嘛他識大體不做聲。」羅頓時驚出一身冷汗,直到病危才告訴一位信得過的學生。

毛澤東的流氓式回答,是左翼文人的悲哀,也是中國的悲哀。此時此地閱讀三○年代的左翼革命文學,可以使我們更加了解中共和中國,這或許是我們出版茅盾這本小冊子的意義吧!(本文作者為圓神出版事業機構顧問)


看更多

試閱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