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商品編號:02900171

整理力,決定你的生命自由度:讀心術大師教你不迷惘.不費力.不雜亂的心理法則

人生を思い通りに操る片づけの心理法則
譯者 邱心柔
出版日 2019-07-01
定價 $310
優惠價 79折 $245
  • 分享至
數量
無法銷售

相關專欄

內容簡介

整理,其實是一種心理學!
讓讀心術大師DaiGo引導你的心,
找到生命自由、環境有序的幸福整理法則!

整理,能讓你擁有更好的未來。
整理,能讓你做有價值的工作。
整理,能讓你使用好品質+重要的物品。
整理,能讓你獲得空間+時間+內心的自由。
整理,能讓你隨心所欲選擇想要的居住環境。

「只要整理一次,就不會再變亂」的
整理三大原則 & 七個習慣:

1藉由整理消除人生迷惘的「三選一」原則
2讓做事的起步時間縮到最短的「初速最大化」原則
3時間變得越來越多的「低成本管理」原則

☆習慣1一進二出
☆習慣2一日一捨
☆習慣3五秒內物歸原處
☆習慣4六成收納規則
☆習慣5限制數量
☆習慣6照片暗示法
☆習慣7自然而然乾淨、整齊的活用小技巧

整理力=打造一個能全神貫注的環境,是迎向幸福人生的必經之路。
請將整理省下的時間、金錢、體力與注意力,運用在重要的事物上。

◎讀者有感熱評

․絕對是整理書的第一名!看了以後覺得以前的整理書不知道都在幹嘛……
․適合不懂抽象表現的人。怦然心動的原則我很難體會,但這本書讓我丟了五袋衣服。
․不用再整理第二次的習慣非常實用。
․以實證為基礎的心理學法則,方法都值得一試。
․看過許多整理書籍,但都無法付諸於行動,這本書就像有魔法一樣,作者用心理學的角度成功說服我。


作者簡介
讀心師DaiGo

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院物理資訊工程學系畢業。對於建構人的心靈深感興趣,投身研究人工智慧記憶方面的材料科學。向日本媒體公開源自英國的讀心術(Mentalism),身為日本唯一的讀心師,上過數百個電視節目。近期將發展方向轉往商業與學術領域,目前擔任企業的商業顧問、商品開發、作家與大學教授。興趣是一天閱讀10~20本書、和貓咪玩耍、直播、上健身房。著書皆以人類心理為主軸,橫跨諸多領域,至今累積銷售量已破200萬本。著有《專注力,就是你的超能力》《寫入人心》等多部暢銷書。

˙讀心師DaiGo 官方網站 www.daigo.me/
˙NICONICO頻道/讀心師DaiGo的「試著做做心理分析!」https://ch.nicovideo.jp/mentalist


譯者簡介
邱心柔

臺灣大學哲學系畢業,現為自由工作者。期許自己能在翻譯領域與人生之路上日益精進,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在找尋真正的自己。

看更多

規格

商品編號:02900171
ISBN:9789861755298
272頁,25開,中翻,平裝,套色
看更多

電子書

 

看更多

目錄

序 整理的心理法則,可以助人逆轉人生

第一章 增加自由運用的時間!整理的基礎三大原則

整理的目的是什麼?

原則1 藉由整理消除迷惘的「三選一」

原則2 讓起步時間縮到最短的「初速最大化」

原則3 時間變得越來越多的「低成本管理」

第二章 整理對心理層面的五大幫助

整理如何改變人生?

優點1 透過整理,你可以選擇一個更好的未來

優點2 透過整理,能專注腦力活動,做有價值的工作

優點3 透過整理,經常使用好的與重要的物品,提升幸福度

優點4 透過整理,獲得空間+時間+內心的餘裕

優點5 透過整理,營造精實生活,隨心所欲選擇想要的居住環境

第三章 毫不猶豫地丟東西!減少物品的七大提問

怎樣才能讓丟不掉東西的人丟東西呢?

提問1 假如丟掉,我還會再買一個嗎?

提問2 長期旅行我會帶什麼去?

提問3 如果有人要跟我買,我會賣嗎?

提問4 假如再回到那一天,我還是會買嗎?

提問5 如果我有用不完的錢,會買這個嗎?

提問6 只要忍住不買這個幾次,就能買想要的東西?

提問7 過了三、五、十年,我還需要嗎?

第四章 跟著做再也不亂七八糟!每天的七個整理習慣

如何打造出再也不用整理第二次的家

習慣1 一進二出

習慣2 一日一捨

習慣3 五秒內物歸原處

習慣4 六成收納規則

習慣5 限制數量

習慣6 照片暗示法

習慣7 自然而然乾淨、整齊的活用小技巧

第五章 打造理想的家!不同區域的五個整理鐵則

讓你煩惱不已的「那個地方」,要怎麼整理?

鐵則1 讓工作與讀書一帆風順的桌子整理法

鐵則2 一打開就超專注的最強包包整理法

鐵則3 將意志力提升到最高的衣櫃整理法

鐵則4 物品自動減少的收納空間挑選法

鐵則5 東西再也不亂七八糟的添購訣竅

第六章 整理行事曆!極致運用時間的七個技巧

讓人生發揮到極致的時間管理法

技巧1 不再安排「上午面談」「下午做高度專注的工作」

技巧2 事先決定時間的「用途」

技巧3 消除疲憊的元凶──沒做完的工作」 

專欄 GTD──快速解決「沒做完」「做一半」的工作技巧

技巧4 擺脫同時進行多項工作的蠟燭多頭燒狀態

技巧5 讓行事曆接近空白

技巧6 在行事曆寫上評價

技巧7 重點放在管理「行動」,而非管理「時間」

第七章 再也不迷惘!充分揮灑人生的八週計畫

親身感受改變人生的八週

第1週→第2週 好好檢視自己

第3週→第4週 把生活中的物品縮減到最少

第5週→第6週 丟掉不需要的物品

第7週→第8週 感受嶄新人生、展開全新的挑戰

後記 在空無一物的環境感受、思考,並享受其中


看更多

【前言】

整理的心理法則,可以助人逆轉人生

世界上有人幸福,有人過得不幸。
這兩種人之間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每個人多少受到與生俱來的天賦或生長環境影響,但有個決定性的因素遠比這重要。那就是能否運用有限的時間、金錢、體力與注意力等自身資源,專注於想實現的人生目標。

如果你的房間亂成一團,經常需要找東西,不時說著:「我到底把那個文件放到哪裡了?」或者每天早上打開亂七八糟的衣櫃,不知道該穿哪件衣服才好,那麼,你花在想做的事情上的時間就會越來越少。

人沒辦法在亂七八糟的環境專心做事,不管是完成手上的工作,或是學習新的事物都很困難。

長期生活在堆滿雜物的環境中,會漸漸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於是開始胡亂揮霍金錢。

想要活出幸福人生,當然應該專注在想做的,以及真正重要的事物上。而過多的物品與資訊,以及充斥這些東西的環境,便是達成目標的阻礙。

所以,「整理=打造一個能全神貫注的環境,以便投入自身資源朝著理想目標邁進」,就是迎向幸福人生的必經之路。

整理可以幫助你節省額外的時間、金錢、體力與注意力,這些龐大的資源便能運用在重要的事物上。換句話說,你將能隨心所欲地掌控人生。只要藉由整理的方式,改變周遭的環境,便能逆轉出幸福人生。

我舉個例子,假設現在有兩個人決定增強英文能力,換個好一點的工作。

其中一個人不懂得整理空間,另一個人則總是保持環境的整潔。

不懂得整理的人下班回家後,面對的是一間凌亂不堪的房子,地板堆滿物品、桌子彷彿置物區、流理臺擺滿未清洗的餐具。在這樣的環境裡,這個人會有心思讀英文嗎?光是看到亂七八糟的家,就令人感到疲憊不堪,會想:「今天已經很累了,明天再讀吧。」

另一方面,懂得整理的人會怎麼樣呢?一回到家,眼前是令人舒暢的環境,中央放著一張乾淨整齊的桌子,馬上就能靜下心來讀書。

這兩個人都下定決心「改變人生」,而幸福會降臨在哪個人身上呢?答案應該很明顯。所謂的藉由整理改變人生,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要再次強調。本書的真正目的不是讓空間變整潔,而是透過整理充分揮灑人生、獲得幸福。

從這個目的來看,耗費龐大心力在整理上,可就本末倒置了。因此,我要教導各位「只要整理一次就不會再變亂」的方法。

一切技術的背後都有心理學、大腦神經科學等科學為根據,這個立場和我之前的著作都是一樣的。

看更多

試閱

■整理的目的是什麼?

「來好好整理吧!」你下定決心,卻不知道該怎麼整理才好。

不會整理的人,大多停留在這個階段。

若想從無頭緒邁向付諸實行,甚至克服一切困難、整理妥當,就必須先了解整理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整理自然有其目的,如果無法達成,耗費時間和勞力就沒有意義了。

我們為什麼要整理呢?是為了增加自由運用的時間,充分揮灑人生。

一旦減少衣櫃裡的衣服,就不會再花時間糾結:「穿哪件衣服好?」一旦房間整整齊齊,也不會再花時間東翻西找:「咦,我把東西放到哪裡去了?」

擁有滿山滿谷的衣服,得耗費許多時間送洗、自己清洗或整理換季衣物的擺放處。在櫃子裡擺上許多展示的物品,三不五時就要清潔灰塵,這些時間可不能小覷。

只要減少物品,這些管理成本便能全部歸零。

減少猶豫、找東西、管理的時間,便能將這些時間用來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這才是整理的真正目的。

所以,如果只是外觀看起來整整齊齊,稱不上是成功的整理。假如無法增加自由運用的時間,反而還得額外花時間與勞力維持這個狀態,這樣整理就沒有任何意義。

雖然家裡看起來乾淨整潔,但為了保持這個狀態,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打掃。應該沒有人想過這種生活,對吧?

到底要怎麼整理,才能增加自由時間、充分揮灑人生呢?有三大原則:

1「三選一」原則。

2「初速最大化」原則。

3「低成本管理」原則。

整理時若能考慮到這三項規則,就再也不需要為收納、整理、打掃等具體技巧苦惱。基本上,生活中不用再花心思收納、整理大量的物品。

本章希望各位先了解整理的基礎原則,光這樣,你對整理的想法就會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藉由整理消除迷惘的「三選一」

第一個是「三選一」原則。

當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立刻做出決定時,選項大概會是幾個?

從結論來說,只要選項超過三個,人就無法立刻做出決定。

人類的認知能力有限,大腦能充分認知與比較的數量,三個是極限。

因此,餐廳的套餐大多是「A、B、C」「松、竹、梅」之類的三選一。

很多打動人心的經典電影和小說,都是三部曲的系列作,這也是因為「三」這個數字,比較容易受人理解的緣故。

當然,如果想當機立斷、不再浪費時間猶豫,縮減到一個選項會比三個更理想。眼前只有單獨一個選項,可說是最完美的狀態。

不過,從一開始就把選項減少到一個非常困難。假如有人叫你把工作用的鞋子縮減為一雙,你肯定會苦惱不已,無法做出決定,這麼一來又本末倒置了。

所以,最實際的整理規則,就是把所有行動的選項縮減到三個。透過三選一的方式,打造出能當機立斷、立刻執行的環境。

選擇採取何種行動,就等於選擇物品。

只要把工作用的鞋子縮減到三雙,就有辦法把其餘的鞋子丟掉。如果你經常猶豫不知道該背哪個包包,或是經常說「我把那個包包放到哪了?」三天兩頭找包包,那麼,只要選出三個喜歡的包包,剩下的處理掉。

有些人會購買大量的英文教材,卻無法充分運用,其實,只要選出三份真正想精通的,其餘全部賣掉即可。

任何行動都可以套用三選一原則,只要把選項減少到三個,便能大幅縮短做決定的時間。

■捨不得丟東西的真相

有整理煩惱的人,毫無例外,全都有捨不得丟東西的問題。其實,只要把行動的選項縮減至三個,便能克服這個問題。

話說回來,為什麼我們會捨不得丟掉東西呢?

實際分析捨不得丟的心理,可以明白背後受到三種心理效應的影響:

1選擇規避。

2損失規避。

3稟賦效應。

房子亂七八糟、總是猶豫不決、明明手上有一堆工作,卻一個都不想碰的心理狀態,都是這三種心理效應造成的。

第一種選擇規避,就像前面提到的,指選項過多時無法順利選擇的狀態。

第二種損失規避,簡單來說,就是指人的天性極害怕自己受到損失。

基本上,人對於失去會感到相當痛苦。就算別人告訴你,把東西丟掉家裡就會整潔許多、生活變得更有意義,但失去的恐懼仍遠大於得到的喜悅。

第三種稟賦效應,則是指一旦擁有某項物品,便會感覺這個物品的價值比實際上還高。

有個有趣的實驗,研究了稟賦效應造成怎樣的心理影響,實驗過程如下。

(1)讓受試者看一個花瓶,詢問:「你覺得這個花瓶可以賣多少錢?」

(2)把花瓶送給受試者,再問他:「假如我要買回花瓶,你願意用多少錢讓給我?」

比較一下這兩階段得到的數字,階段(2)受試者給的平均價格,會高於階段(1)的平均價格。這項實驗證實了人們會高估擁有物的價值。

稟賦效應導致人們覺得,自己擁有的每件物品都很有價值,因此很難從中挑選一個(選擇規避),同時也導致我們害怕失去擁有的東西(損失規避)。

當以上三種心理效應──選擇規避、損失規避、稟賦效應發揮作用後,我們會如何對待擁有的物品呢?

答案很明顯,就是維持現狀。人會繼續保留原本的物品,捨不得丟掉。於是家裡就會一直亂下去,繼續過著一如往常的迷惘生活。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統稱為「維持現狀的法則」;捨不得丟東西的問題,便是來自維持現狀。我們可以說,整理的關鍵就在於能否克服這個現象。

事實上,所有商務人士都在想辦法克服維持現狀的問題。就像前述,餐廳設計的套餐方案便是其中一個應用案例,此外,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餐廳從菜單的眾多菜色中,挑選幾項作為「本日特餐」,寫在店門口的黑板上。

沒有一個業務員在將自家公司的服務或產品列表遞給客戶時,會說「請自行選擇喜歡的方案」,他們總是會配合客戶的需求,主動建議一到三個方案。

在公司提出企畫案時,也會採取一樣的做法。

每個人都採用相同的商業手法,想方設法避免受到維持現狀法則的影響。

但是,一旦立場反過來,換成自己選擇該做什麼事情、決定保留哪樣物品時,我們腦中總是冒出大量的選項,最後就不自覺地選擇維持現狀,捨不得丟東西、整理不了雜亂的空間。

為了避免自己受到維持現狀法則的影響,我們必須將選項縮減到三個。

■整理如何改變人生?

如果能用對的方式整理,家裡不只清爽無比,還能消除猶豫不決的心理,把資源投入在想做的事和有價值的活動上。整理的目的,不是改變家中環境,而是改變人生。

不過,對於原本不擅長整理的人來說,恐怕很難想像,應該會想問:「整理到底會為人生帶來怎樣的變化?」

本章將說明整理具備的五個優點。

優點一:透過整理,你可以選擇一個更好的未來。
優點二:透過整理,能專注腦力勞動,做有價值的工作。
優點三:透過整理,經常使用好的與重要的物品,提升幸福度。
優點四:透過整理,獲得空間+時間+內心的餘裕。
優點五:透過整理,營造精實生活,隨心所欲選擇想要的居住環境。

如果你還是覺得整理很麻煩,那麼,當你看完本章,應該會迫不及待地立刻開始整理。

■透過整理,你可以選擇一個更好的未來

說到整理,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丟東西。

整理之所以會停滯不前,是因為煩惱:「這個東西到底該丟掉,還是該保留?」而且,很多人的問題都是出在捨不得丟。

因此,為了吸引讀者注意,整理書幾乎都主打「這個方法能讓你丟掉很多東西」,大部分都在教人如何選擇、丟掉物品。

現在請你想想看。

當你在看報紙時,應該會先大略瀏覽一下,再選擇特別吸引你注意、有趣,或想看的標題,再深入閱讀。

沒有人會挑選不值得看、不想閱讀的新聞,也沒人會先把不想看的新聞全部刪除之後,再開始看剩下的文章,對吧?

當你想吃美味的義大利料理時,你會上網找評價不錯的餐廳。

不會有人想:「我要列一張絕對不去的義大利餐廳黑名單,所以先搜尋評價差的店。」

在報紙上畫叉、從評價差的餐廳開始搜尋的做法,完全搞錯方向,一點都不合理。在達到目的之前,就白白浪費了許多時間,甚至耗盡精力。

但是,很多人在整理時做的事,就和以上的例子一模一樣。

這些人總是拚命看著整理書,挑選自己不需要、用不到、可以丟掉的,而不是挑出對自己有特別意義、常用、需要、隨時會用的物品。

各位必須察覺,這種做法根本弄錯了目的和方向。

整理的意義,本來就是挑選重要的、會長期使用的物品。

只要先選出需要的,其他的則自動列入丟棄清單。也就是說,其實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學習任何丟東西的技術。

而且,選擇日後會長期保留的物品,也等於選擇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人生。

從現在開始,不要再把注意力放在不需要的東西上,甚至應該把整理看成是練習著眼於重要事物的機會。透過整理,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更好的未來。

■ 把「還不錯」變成「很棒」

照理來說,只要挑選真正需要、對你而言有價值的東西,再丟掉剩下的就好,但這其實也不容易,因為現代社會充滿了許多棄之可惜的物品。

假設有件毛衣你穿了一次後發現不適合,這件毛衣對你來說就等於不需要的物品,卻又不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因為毛衣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價值,丟了可惜。這種是最麻煩的。

一旦覺得還不錯而留下來,物品就會越積越多,最後便難以分辨哪個才是真正的好東西。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思考如何把好像還算不錯的東西,轉變成非常棒的東西。

舉個例子,假設現在你有個很占空間的大型螢幕已經用不到,但螢幕還新,丟掉很浪費。而朋友之前就打算購買電腦螢幕,要是你送給對方,他一定會很高興。

對你來說只是還不錯、對某些人來說卻是非常棒的物品,你自然會想送給別人。送人,就是把好像還不錯的東西,轉變成非常棒的東西的一個方法。

我長期大量閱讀,其中不乏看了一次就再也不會拿起的書。對我來說,我想放在書架上的書,只有最新的科學書籍或論文,和歷久不衰的古典名著。

現代的科學資訊以九個月增加一倍的速度更新,一般性的知識每年會有一五%跟不上時代,科技方面則是每年三○%跟不上時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持續吸收新知,五年後,原本的知識就幾乎派不上用場。除了那些經得起長久歲月考驗的古典名著之外,舊書基本上都沒有什麼用處。

這些跟不上時代的書賣給二手書店,有些可以拿到不錯的價格,於是又能當作購買新書的資金。

把不需要的書賣掉,書櫃的位子空出來,就能擺放需要的新書,提高閱讀空間的價值。

我們可以像這樣直接轉換物品,把自己不需要和還不錯的,換成非常棒的物品。

■怎樣才能讓丟不掉東西的人丟東西呢?

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具備大致的判斷標準,知道什麼東西該保留、什麼該丟掉了。

接下來,問題就在於是否能按照這個標準整理。

有些讀者還是會說:「可是,我還是捨不得丟東西。」

簡單來說,本章就是專門針對這樣的人,說明丟掉物品的具體做法。

只要知道哪些是真正需要或重要的物品,便能判定其餘的全都是「該丟的」,但是,就算學會判斷的方法,真的要丟時難免還是會有種抗拒,

這就是人類(尤其那些不擅長整理的人)常見的心理特質。因此,我們還需要學習一些實用的技巧,才能克服這種心理狀態。

本章將介紹減少物品的七大提問,只要運用這些提問法,原本捨不得丟東西的人也能輕鬆斷捨離。

提問一:假如丟掉,我還會再買一個嗎?(重買思考法)

提問二:長期旅行我會帶什麼去?(旅人思考法)

提問三:如果有人要跟我買,我會賣嗎?(網路拍賣思考法)

提問四:假如再回到那一天,我還是會買嗎?(時光旅行思考法)

提問五:如果我有用不完的錢,會買這個嗎?(富翁思考法)

提問六:只要忍住不買這個幾次,就能買想要的東西?(轉換成想要的東西思考法)

提問七:過了三、五、十年,我還需要嗎?(長遠思考法)

這七個問句便是整理時的實用小工具。

假如你已經選出三個中意的物品,但實際要動手丟掉其他東西時卻依然覺得:「這個真的要丟掉嗎?感覺有點可惜。」那麼,就問問自己這些問題。

現在請親身體驗,這些問句擁有的強大效果。

■如何打造再也不用整理第二次的家

即使你真的把家裡整理得清爽、整齊,但如果之後得定期打理才能維持這個狀態,那就沒有任何意義。

如果整理是你的愛好另當別論,但對我們來說,整理只是為了要充分揮灑人生,因此,應該要避免因為花時間找東西,或是生活環境堆滿物品而猶豫不決,導致浪費多餘的時間和心神。

如果之後還是要不停整理,就表示你的方法有問題。真正的好方法,應該只要整理一次,之後就再也不用整理才對。

本章將說明當你把家裡整理好之後,怎麼做才不用再做第二次。

以下的七個整理習慣,讓家裡再也不亂七八糟。

習慣一:一進二出。
習慣二:一日一捨。
習慣三:五秒內物歸原處。
習慣四:六成收納規則。
習慣五:限制數量。
習慣六:照片暗示法。
習慣七:自然而然乾淨、整齊的活用小技巧。

■物品自動減少的收納空間挑選法

話先說在前頭,我是「收納否定論者」。

我認為就整理而言,置物間、倉庫、櫃子等收納空間,基本上只會帶來負面效果。換句話說,收納櫃與收納空間根本就不需要。

不用說,收納櫃自然是用來放東西的,物品收起來就看不到,因此當我們要使用時,就得花時間尋找或費一番工夫把東西拿出來。

另外,有些東西其實根本用不到、應該處理掉才對,但收起來後眼不見為淨,便會永遠堆在家裡。

都是因為有收納櫃的緣故,東西才會在不知不覺間越來越多,任由那些用不到的物品擠壓我們的生活空間。

因此,如果想生活中都是所需的物品,馬上就能用到、整理妥當的話,勢必就不該擁有任何收納櫃。

把物品收起來唯一的用處,只有在你想改掉壞習慣的時候。有項實驗指出,只要把零食收到櫃子裡、放在看不到的地方,零食就會縮減為原本的三分之一。

所以,我特別建議大家不要再把物品收起來,改用擺飾收納法。若想了解擺飾收納法怎麼做,只要想像一下飯店客房就知道了。

飯店客房裡,基本上沒有任何物品是收起來的。毛巾、浴袍、浴室備品等各種用品都放在觸眼可見的地方,隨手就能拿到並使用。雖說如此,這些東西一點也不零亂,打理得整整齊齊、乾乾淨淨。這就是擺飾收納法。

在家裡也以觸眼可及、隨手就能馬上使用為擺放的考量,就能成功實現擺飾收納。

比方說,很多人家裡廚房的瓦斯爐,上下方都附有帶門的系統櫥櫃,如果把餐具放到櫥櫃深處,就是採用藏起來的收納法。

而現在我們不這麼做,我們要的是一打開櫥櫃門,就能看到餐具擺得像是生活家飾店一樣美觀,隨手就能拿到想要的東西。

想當然爾,若要實現擺飾收納法,就不能徹底使用所有空間。而且,當物品擺得漂漂亮亮,一旦有多餘的東西加入,便會打亂原有的平衡,讓人看得很不舒服,於是家中物品就會自然減少,不容易增加多餘的東西。

一般來說,就算是那些不像裝飾品的東西,也都適用擺飾收納法。像洗衣粉之類的消耗品,一旦使用藏起來的收納法,很容易囤積過多備用品而占據空間,但只要當成擺飾放在洗衣機旁邊,不只看起來出乎意料地整齊,也不會誤買一堆洗衣粉。

東西要擺起來當裝飾而不要收起來,在收納觀念裡是基本中的基本,同時也是讓東西不會增加的奧義。

■挑選提升幹勁的家具

挑選家具應該改掉重視實用性的習慣。

具實用性的家具大多都有良好的收納功能,但其實減少收納空間對整理才有幫助,因此絕對不該購買具備收納功能的家具。

相對的,應該要重視心理層面的實用性。

我認為家具的功能並不在於收納,而在於打造一個能提升注意力的氣氛與環境。簡單來說,我們應該選擇能讓心情沉靜下來、提升幹勁的家具。

所以,家具的挑選重點在於設計符合喜好,或是與自己想要的風格契合。

因此,有時即使是購買喜愛的設計師或品牌產品,也能得到提振精神、發揮專注力的效果。

只要養成習慣,購買家具時以心理層面的實用性為挑選依據,收納空間便會越來越少,家中環境也就越來越整齊。

■將人生發揮到極致的時間管理法

現在再讓我們確認一次。

整理的目的在於充分揮灑人生。

也就是說,整理是為了減少猶豫、找東西與管理物品的時間,於是就能把省下的時間拿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前面介紹的整理方法全都是以充分揮灑人生為目的,整理是為了省下多餘的時間與心力。

而本章介紹的七個技巧,都可運用於前面學到的所有整理規則與時間管理上。

技巧一:不再安排「上午面談」「下午做高度專注的工作」。
技巧二:事先決定時間的「用途」。
技巧三:消除疲憊的元凶──沒做完的工作。
技巧四:擺脫同時進行多項工作的蠟燭多頭燒狀態。
技巧五:讓行事曆接近空白。
技巧六:在行事曆寫上評價。
技巧七:重點放在管理「行動」,而非管理「時間」。

如果能在整理空間的同時,也一併整理時間,便能省下更多的時間與注意力。

這些技巧可說是將人生發揮到極致的整理最終階段。

close
貨到通知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