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死亡,是否真有輕如鴻毛、重如泰山的分別?當你離開世界,誰會為你憑弔?
★繼百萬暢銷書《永遠之仔》後醞釀七年、榮獲二○○九年直木賞
★五十萬人感動支持,與《送行者》並列本世紀不可不知的傑作
★《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專題報導,讀者熱烈好評
平等憑弔每一條逝去的生命,才能公平對待每個活著的人。——天童荒太
林清玄‧光禹、呂政達‧蔡詩萍‧貴婦奈奈‧茂呂美耶 感動推薦
你愛過誰?誰愛過你?你曾受到誰的感謝?
一個為陌生人憑弔的旅人,尋找我們失落已久、最重要的那塊拼圖。
憑弔者是誰呢?
「我不懂死了活該的意思,不管哪種人,我都會憑弔。」
他不問死者的是非功過,也不是祈禱一路好走,
他只為了讓世界上還有人記得這位逝者,
讓他們成為無可取代、唯一的存在。
為什麼成為憑弔者?
★靈魂的耳朵
聽說耳朵的感覺會留到最後一刻。即使去世了,也還會留下靈魂的耳朵這種東西……他們會聽見的。
★長留在心的存在
靜人,你像那天早上一樣,試圖將在天空底下笑、在大地上哭泣的死者視為獨一無二的人,放進自己心中……對吧?
★生者與死者間的橋梁
死去的人們選中了你。他們沒沒無名,死法隨處可見,所以遭人遺忘……那種人的靈魂,是不是在等待像你這樣的人呢?
憑吊者的旅程
有史以來最不可思議,卻也最寫實的療癒小說!
一個為陌生人憑弔的旅人,在追念的儀式與過程裡尋找自己……
「我該怎麼做,才能一直記得牠呢?」
坂築靜人,一個為了「憑弔」逝者而放浪全日本的青年,幼年目睹雛鳥墜地而亡,他啜泣著這麼問道。後來,八歲時經歷爺爺溘然辭世,以及大學畢業後好友過勞死的衝擊,他開始前往人們喪生的場所,探訪其生平種種,只求「記得」他們,使其成為無可取代的存在。
蒔野抗太郎,一個婚姻破碎的週刊記者,看盡人性醜惡,擅寫腥羶報導,卻被靜人的行為深深吸引,起先是質疑與不屑,而後因好奇而深入追查。
奈義倖世,一個具有殺夫前科的女子,擺脫不了亡夫的靈魂糾纏,尾隨在靜人身後展開旅程。她渴求一輩子的愛情,是生命的最終答案,還是一場不存在的幻夢?
坂築巡子,靜人癌症未期的母親;坂築美汐,他未婚懷孕的妹妹。生與死的歷程,同時在一個家庭裡上演。
二○○一年發生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是天童荒太創作《陌生的憑弔者》的契機。看到不同人的死亡在社會上的輕重高低之分,他心想:「能夠平等的憑弔每一條逝去的生命,才能讓我們公平的對待每一個活著的人。」他決定挑戰這個題目,透過一連串「喪失」的故事,探討愛、生與死的真諦,也喚醒你我未經世俗價值觀混淆、扭曲前的純淨感性。
作者介紹
天童荒太
1960年生於日本愛媛縣,本名栗田教行,曾創作電影劇本、廣播劇本以及漫畫原作。1986年以《白色家族》獲得第13屆野性時代新人獎。1993年以《孤獨的歌聲》獲得第6屆日本推理懸疑大獎。1996年,以《家族狩獵》獲得第9屆山本周五郎獎。2000年的暢銷大作《永遠的仔》獲得第53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銷售超過百萬,並改編成連續劇。
另著有《滿溢的愛》《繃帶俱樂部》《靜人日記》等書。
譯者簡介 / 張智淵
台北人,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譯有《夢象成真》《重力小丑》等二十餘本小說,現為專職譯者。
規格
ISBN:9789861333281
頁數:456,中西翻:1,開本:1,裝訂:1,isbn:9789861333281
各界推薦
當天地突然崩毀 / 作家 林清玄
當天地突然崩毀,大山在五秒鐘內塌陷,海濤在三秒鐘裡席捲,土地在一秒鐘裂開,我們的心裡想些什麼?
我們愛著的人,和愛著我們的人,心裡又會想些什麼?想著猶未清洗的洗衣機?想著生日的晚上要一起吃飯?想著你送我的外套餘溫猶在?或想著那台筆記電腦,每次開機都還留著幸福的桌面,有燦爛的微笑?
當天地突然崩毀,什麼都不會留下,只留下深烙的愛與無邊的憶念。
我曾旅行到印尼蘇門答臘北島,朋友帶我去看一座海嘯紀念碑,碑下埋葬著在三秒鐘失去生命的二十萬具屍體,因為屍體太多了,無法一一檢視,只好一疊一疊的堆起來,想憑弔的家人,也不知道自己的親人在那一個位子,只能把想念和愛,一起分給二十萬人。
我站在那裡憑弔,感覺大地蒼茫、天地不仁,我們的生命可能在瞬間殞滅,幸好人間還有殘存的愛,使殞歿的人,並未完全的消失。
今年春天,我路過小時候住過的新威村,再往前就是新開村、新發村、不老溫泉、寶來溫泉,在去年八月的八八水災,這些村落都曾愛到淹埋,屍體後來也沒有挖出,我想起從前那秀麗的山河、質樸的人民,感到內心一陣淒涼,想哭卻哭不出來。
只好雙手合十,站在遠遠的路口憑弔,祝福那些鄉親真能投生到更美好的所在!從此無災無難,遠離生死的離別。
生命裡真有許多憑弔的時刻,北二高的山坡走山的時候,我們看到支離破碎的人被找到,也忍不住在電視機前雙手合十,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心無罣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這幾天,我正在閱讀日本作家天童荒太的《陌生的憑弔者》,寫一個為了憑弔逝者而流浪全日本的青年,一再的追問著:「他被誰愛著?愛著怎樣的人?做過什麼事而令人感謝?」背後似乎有隱藏的答案:不論何人,都被某些人愛著,也愛著某些人,多少也做過一些令人感慨和懷念的事!
所以,任何一個死去的人,都值得憑弔。
這一本神奇的書,讓我們在天地未崩毀的時候,能開展我們內心的大愛,而我們建立的愛的信念在我們的天地崩毀之時,還能望見遠方的光明。
請記得我 / 作家、心理學講師 呂政達
日本推理小說是個散發獨特魅力的文種,戰後以來,日本作家以推理小說的形態書寫時代、社會、經濟、教育、醫學、宗教等題材,蔚為重要潮流。這次,天童荒太則又將生死學的議題,放進散發推理意味的《陌生的憑弔者》,讓讀者見識日本作家遊走文體和議題間的功力。
小說主角坂築靜人旅行日本各地憑弔死者,他問的問題是死者愛過誰?被誰愛過?曾受到誰的感謝?在歐文亞隆倡導的「存在心理治療」,以及「正向心理學」所出的作業裡,都有過相同的主張。存在取向的心理療癒是面向死亡深淵的覺醒,醒悟人終有一死,因而能在生命的微光一縫間充實地活著,愛著。當將亡者知道自己終能被他人感恩而記住時,註定消逝的此生已了無憾恨。在小說裡,則化為臨終的外婆寫在便條紙上的遺言:「記住我。」
歐文亞隆也有過相同的書寫表述。他的《當尼采哭泣》最後,尼采在墓園晃盪,看見散亂的墓堆,亞隆托尼采的筆寫下短詩:
「直到石頭層層疊起,
儘管無人聽聞,
無人看見,
他們依然輕然輕聲低泣:請記得我,記得我。」
這段靈感,來自歐文亞隆媽媽去世十五年後,他所做的一個夢。夢中,媽媽和許多逝去的親人叫喚他:「你要記得我,要記得所有人,別讓我們消失。」
這聲呼喚,莫非讓天童荒太聽見了,他的回應就是寫成小說,讓坂築靜人在日本旅行,跪下,雙手交疊胸前,憑弔陌生死者:「我會把大家的事……放進這裡。」
「愛過誰?被誰愛過?受到誰的感謝?」這三個問題所以重要,依據存在心理治療派的解釋,在人皆必死的結局前,自己生前的作為、留下的痕跡,若能像漣漪層層漾開,在別人心中留下感恩和感動,他會覺得自己終究不枉此生。小說裡,坂築靜人探索生者回憶死者的方式,而歸納出這三個共通的問題。其實,這早就是存在取向心理學和人本心理學所秉承的傳統。其中,最重要的仍是關係─人生下來時就以關係的形式存活,死去時,必然也將以關係的形式存在親友心中。否則,他就將只是個「陌生的死者」,他的活過,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讀者也可這樣來進行實驗,找一個未曾讀過此書的人,回憶你們共同認識的死者,他應該也會以類似的方式─愛過、被愛過、被感謝過─來從事回憶吧。
閱讀這本小說的深層意義,則來自蒔野抗太郎這個角色。這個嗜血、擅長羶色腥報導的記者,反映世俗化社會接收死亡的醜陋和腐朽面。對照迅速墮落和煽情化的台灣媒體生態,死亡同樣只是攝影機鏡頭前的無名屍體,或記者筆下的累積數字。遺忘其實是我們最熟悉的死亡觀,但不能記住死者的同時,也不再珍惜生命。蒔野抗太郎的改變,則多少也是天童荒太設想的社會改造吧。
死亡固然可作白骨觀──那是蒔野抗太郎或更多人所察覺的恐懼、忌諱、遺忘和灰飛煙滅。死亡卻也可作神聖觀──一如靜人的憑弔,親人留下的花束、追念和簌簌流下的眼淚。
英國作家亞倫夏普的小說《吉迪鎮的綠樹》寫道,鄉下墓園有兩種情景,一是「永誌人心的死者」,墓前總擺著鮮花;另一是「不折不扣的死者」,墓前雜草叢生,墓碑傾斜毀壞。
其間的差別,噢,天童荒太是對的:僅在於誰能被記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