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在澳洲的媽媽網路閒聊。
老媽感嘆地說:「我覺得自己真的老了……」
我心想,這位歐巴桑又在胡說八道了。我都覺得自己老了,成天對著電腦工作、燒腦開會,眼前永遠有幾隻矇矓的小蚊子在飛,白頭髮狂長,遮都遮不住。體力衰退這種事情明顯表現在身體健康上,今年開始前三個月,天天生病,西醫與中醫交替看,吃藥如吃飯。四十出頭的我,自認走到半老的階段,六十八歲的她,居然能理直氣壯地說「我覺得自己真的老了」。老是應該的啊!她那把年紀還不叫老,還有天理嗎?
但因為對方是老媽,所以我忍耐不譙她。
老媽繼續說下去:「我的腳不大好,每天早上醒來,腳跟會痛。以前開刀過的那隻腳,膝蓋永遠僵硬,另外一隻腳支撐太久,膝蓋也一抽一抽的。每天下床的時候,我都好怕自己會站不起來……」
我務實地給建議,「下次回來,給醫生看看。」
她說:「不用看,我知道,都是那些老毛病。老了,身體不好,所以特別擔心妳。妳好嗎?還在咳嗽嗎?妳不要太投入工作,不要把自己弄得累死了。我最近想想,以前對妳不太好,成天逼妳出去工作。我知道妳喜歡寫東西,但怕妳賺不到錢、被社會淘汰。那個時候我不太相信妳。妳現在還想寫東西嗎?要是真的想,就回家寫吧。賺多賺少無所謂,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跟妳說,活到這把年紀才忽然明白,人生其實並不長啊,一轉眼就過完了。要是不能活個痛快,誰知道有沒有下輩子。」
我安慰她,「妳只管照顧好自己,不用擔心我。我知道分寸,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真的知道嗎?」老媽說:「我回想年輕時候,好多事情在做的當下,自己是沒有想清楚的,犯了很多錯,有很多遺憾,已經無法彌補也不可能與對方道歉了。啊,人生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要來走這一遭?我最近經常在想這些問題……」
我們聊了一個多小時,結束通話後,我打開電腦看這份書稿(《我啊,走自己的路》)。書是圓神的編輯寄給我的。收到書稿時我其實滿腹困惑。我對日本文學所知淺薄,如何能寫推薦?但讀進故事裡,慢慢也就明白了,心底有被打到的感覺。闔上書時,我在想,這樣的故事,也只有這樣的作者能寫。
(延伸閱讀:人生玄冬才開始!55歲才拿起筆的芥川賞作家「若竹千佐子」傳奇登場)
*以63歲才出道的最年長文學新人,《我啊,走自己的路》開創「玄冬小說」文類,奪下芥川賞及文藝賞獎,一個月內熱銷50萬冊
你有想過老是什麼滋味嗎?老是怎麼來的?你如何感受到老是如何爬上你的身軀、侵占你的靈魂?
你想過老了以後,自己會是什麼樣嗎?
你有沒有哪怕一次思考過,如果有一天,當身邊的人都離開遠去--或者生離,或者死別--當你一個人面對不知盡頭何在,但感覺越來越接近終點的人生旅程時,要用怎樣的方式走完這段路?
關於愛或遺憾,你都有所交代了嗎?
年輕時我寫東西,故做老成,自以為是,總覺得只要加上很多「……」,製造上氣不接下氣的口吻,就是老人說話的語氣;只要傷春悲秋、緬懷青春,就是老人的所思所想。但現在我不敢這樣想了。年輕人很難體會老人的心境,就像我看我媽,她所認知的老並不在年紀,而是在於腿腳不便--人一旦有行走上的困難,行動受到局限,就會被困住,遲早難以自理--她對於早上下不了床的恐懼超乎想像,但年輕人很難明白。
寫老的故事、做人生的回顧,恐怕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寫得透徹、看得明白。
* * *
在出版這個行業裡,經常推崇那些年少寫出精采小說、奪得大獎的作者,越年少越好,越容易炒作、越受矚目。但很少人能夠真正理解,寫作這種事情,需要漫長時間的凝聚和淬煉才能成就一二。道聽塗說、單純生活觀察是不夠的,只有親身走過悲歡離合的種種經歷,才能夠涵養出一個千錘百煉的作者。唯有歲月,才能創造文字的奇蹟。
我看這本書稿,再看作者的經歷,深有所感。雖然憑空想像、空中樓閣的故事也能寫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但很難超越親身經歷的人生。通常一個作者的第一個作品,都來自於自身遭遇,用血淚化成的文字,即使單純不複雜,簡單質樸中也帶著動人的力量。這樣的故事,真正能觸動人心。
生命是一直藏著奇蹟的。六十三歲寫出第一本書的作者,並非大器晚成。她有著別人沒有的堅持與耐力,把自己化成海綿,將一切都吸收了,再吐還成文字,就像孕育珍珠一樣。圓潤是因為曾經不平,晶亮是因為曾經渺小。
在最好的故事裡,你能看見的是人生。
--本文作者陳名珉,《我媽的異國婚姻》作者,經過77萬次轉載的ptt奇文,坦白擴大前因後果出賣老媽寫成書之後亦為暢銷作,目前已籌備電視劇開拍,導演為金鐘獎得主陳慧翎,作品包括「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