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40歲起的人生課》
〈自序〉
當你追求又忙又美,哪有時間患得患失?
當我知道新書的名字叫「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時,我的內心是又驚又喜。
驚的是,我有自知之明,又忙又美是我的追求,還不是我的現狀。距離真正又忙又美的人,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喜的是,「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這句話,正是我想對所有人說的。因為我發現很多人,都被「患得患失」這種心態折磨著。
在感情裡患得患失。有位男性讀者給我留言,說他老婆生完孩子後在家做全職主婦,他忙了一天下班回家,每晚面臨老婆的「靈魂四問」:一問是不是不像以前那般愛她了,為什麼沒有接電話?二問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為什麼微信聊天記錄裡有個女人?三問是不是有了私房錢,為什麼工資跟上個月的數額不一樣?四問她是不是長胖了、臉黃了,為什麼她換完衣服他沒有眼前一亮?
在工作上患得患失。想去跟老闆提漲工資的事,又擔心被拒絕沒面子,話到嘴邊欲言又止;看到直屬主管面無表情,就擔心自己哪個地方沒做對,或者哪句話說錯了;和客戶玩遊戲,心裡容易糾結,故意放水會不會被人識破,拚盡全力會不會顯得情商太低……
在人際關係上患得患失。看到同事在茶水間談笑,擔心自己是不是受到了他們的排擠;更新朋友圈的時候,糾結這條訊息會不會讓人覺得自己有什麼弦外之音;面對同學會邀約,衡量著自己這些年混得好不好,糾結半天也沒有答案。
患得患失,思前想後,猜來猜去。在感情中,患得患失最容易把對方推得更遠;在工作中,患得患失最容易把精力用錯方向;在交際中,患得患失最容易讓自己內耗增大。自己活得累,身邊的人也覺得累。
當你追求又忙又美的時候,哪有時間患得患失?
在我看來,追求「又忙又美」的人生狀態,是對「患得患失」這種心態開出的最精準的處方藥。
大學畢業後,我在深圳某公司海外部上班,負責印度市場。作為跨科系就業的新人,我每天玩命工作:中午狼吞虎嚥地吃完外賣,擠出午休時間泡行業論壇;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後繼續研究業務;晚上睡不踏實,生怕半夜接到工作電話;週末找印度電影來看,逐句按下暫停鍵,讓耳朵適應難懂的印度英語。
「功夫」不負有心人,正當我工作越做越順時,突然得了支氣管炎,咯出血來,一臉病容。儘管如今看來不算重病,但那時的我免疫力太差,病情起伏,久不見好,只能辭職回老家休養。
再次回深圳工作時,我立志要成為「奮鬥派中的養生黨」,不管工作多累多忙,都不能忘記「又忙又美」,每日「四省吾身」:飲食健康否,堅持運動否,作息規律否,心情愉悅否。
又忙又美的生活,是工作和健康的平衡。
在深圳工作幾年後,我對持續繁忙的工作深感疲勞,對新鮮多元的活法心神往之,於是搬到二線海濱城市安居樂業。
工作量變少,生活節奏變慢,閒暇時光增加。起初我覺得這滋味妙不可言,可漸漸發覺閒下來容易讓我瞎想:今天擔心社會變化大,自己的競爭力行不行;明天擔心老公會出軌,自己的吸引力夠不夠。
好在我利用閒暇時間開始自媒體寫作,慢慢養成晚上十一點前睡覺,早上五點多起床的規律作息。上班時爭分奪秒完成任務,下班後捕捉靈感看書寫作,工作間隙見縫插針鍛鍊身體。
讓自己充實起來後,哪有精力擔心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和感情吸引力,哪有工夫把感情和人際關係中的小事「以小見大」?
工作時專心投入,工作之餘,就想選題,想到好句子興奮極了。寫作之餘,就「不擇手段」地伺候皮囊:思慮過度,就去找師傅幫我按摩頭部,舒緩神經;久坐一陣,就去健身房盡情揮汗如雨,釋放壓力。
又忙又美的生活,是忙碌和閒暇的平衡。
我撞過南牆,走過彎路,越來越覺得所謂「又忙又美」的生活,是非常值得追求的。
忙,不是只顧工作,而是工作時全神貫注,是高品質的忙;
美,不是空有皮囊,而是生活時勞逸結合,是全方位的美。
這些年見了那麼多人,最欣賞又忙又美的人。那個愛生活、愛工作的人,和愛自己、愛打扮的人,很可能是同一個;那個在工作上自律的人,和在保持顏值上自律的人,很可能是同一個;那個在工作上懂得時間管理的人,和在生活上懂得精力分配的人,很可能是同一個。
我們總擔心自己的外表不夠美,但「又忙又美」的「美」,我覺得更像雷慶瑤說的:「美不僅僅表現於漂亮的外表和美好的心靈,更表現在敢於向不完美的人生宣戰的勇氣。」
當一個人開始追求又忙又美的生活,才能構築出自己想要的安全感,孵化出正確的價值觀,對自己的能力、感情和人際關係更有信心,便會和患得患失的自己漸行漸遠。
如果說我第一本書的關鍵詞是「自律」的話,那我第二本書的關鍵詞,就是「平衡」,透過一系列的微調,趨近「又忙又美」的狀態。讓我們一起內外兼修吧!
四十歲,期望成真的年紀
年過四十便是如此,背負著最沉重的人生課題,還要承受中年毛病、憂鬱和不安。
「本來以為到了四十歲,我就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我至今依舊沒有房子,也沒什麼存款。」
「雖然升職成為主管,我的薪水依然沒有起色,還要夾在主管和下屬之間,多出來的只有疲憊感。別人都結婚生小孩了,我卻連結婚都沒個譜,真害怕我會孤單死去。」
「我比較晚結婚,所以小孩才七歲。等他成年時,我都要六十歲了。要花的錢愈來愈多,甚至連每個月的基本開銷都很吃緊。活到這把年紀還這樣,真令人懷疑我的人生是不是走錯方向了啊。」
四十歲的憂鬱,出自於到了這個年紀依然一事無成的慚愧。四十歲前所抱持的希望盡皆破滅,現實令人苦不堪言。
已婚女性的想法從「相信他就對了」,迅速轉變為「要是相信他就完蛋了」。認為「他」什麼都可以做到的念頭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是不是該做些什麼」的不安漸漸襲來。某一天,她們猛然意識到現實,「生活費為什麼總是不夠?」堅持不下去的女性通常會出門賺錢或再次進修,再就業市場中四十多歲女性占多數正是因為這樣。
不僅如此,對小孩的期望也慢慢趨於現實。小時候以為是優秀人才的小孩,上了國中卻漸漸變得和自己差不多,根本不是什麼人才,這下子讓你對結婚時說要好好栽培小孩的信念煙消雲散。原本夢想建立一個團結的團隊,丈夫出門賺錢、妻子育兒持家、小孩認真讀書考上好大學,小孩卻沒有實現父母心願的打算。
未婚的四十多歲女性也相去不遠。好男人早已不見蹤影,但自己依舊孤家寡人的現實令人傷感。沒有男人,至少要存到錢或達到事業顛峰,卻過得不上不下。工作超過十年,連自己的房子都買不起,令人愈想愈鬱悶。
「難道我的人生錯了嗎?」
年紀來到四開頭,試著整理至今為止的人生資產負債表時,內心深處突然湧現一股憂鬱感。將自己的成就分門別類,各自評分時,沒有一個四十歲的人不會感到憂鬱。
更嚴重的問題是,人們相信這些成績是人生的最後成果,不再有其他未來。此時,不安便會席捲而來。一般認為,四十多歲是最後一次傾注全力打造人生黃金期或站上顛峰的時候,所以四十多歲時做不到某件事,五十多歲時想必也無望了。四十多歲後馬上就要退休,人生自是開始走下坡。因此,誰都不期待五十歲或六十歲。不把未來當一回事,不願追尋期望,生活當然過得焦慮緊張。
檢視四十多歲的成績單,看不出任何成就,甚至認為自己只剩幾年能挽回,急切不安在所難免。可是,我們覺得太遲的時候,真的已經來不及了嗎?
你的人生並沒有錯
撰寫這本書時,我見了許多四十多歲的人。與他們一起討論憂鬱與不安時,我時常告訴他們:
「我明白告訴你吧,你的人生並沒有錯。你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夢想、認真過活,所以千萬不要自我懷疑。你唯一犯的錯只有堅持在四十多歲時實現一切,變得穩定。基於這樣的念頭,你現在才會如此憂鬱、痛苦。你的挫折其實來自於你堅持做些不必要的事。」
世界每天都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變化。除了數據和區塊鏈等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生命週期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邁入超高齡社會以後,我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得不同以往。
現在的四十歲與以前的四十歲大不相同。既不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也並非證明自己的年紀。現在的四十歲族群不管是起跑點或終點,都和我四十多歲時(二十年前)天差地遠。結婚年齡、生育年齡延後了將近十年,平均壽命也增加了十年以上。既然如此,每個年齡層必須解決的課題是否也該有所改變呢?
最近的四十歲族群從思考方式到生活習慣、外貌等,都很難令人聯想到中年人。簡而言之,這時代需要重新定義四十多歲的人。社會早已改變,但我們對年齡的認知卻絲毫沒有跟上腳步,依然停留在三十年前的思維,所以才會一直找不到正確的節奏。
其次,目前的四十歲族群是首批進入百歲時代的人,可效仿的人生前輩寥寥無幾。世界替我們安排了四十歲以前所有的人生課題,卻沒有告訴我們以後該如何生活。因此,每個人都在三十年前的四十歲人生公式裡迷失了方向。
接下來我要說的故事是自己親身經歷後,所體認到的四十歲真相。看完這本書,你會發現自己先前歷經多少無謂的挫折和自責,說不定還會驚覺自己無端耗費了多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