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貓是最好的人生教練:掌握貓特質,讓你活得自信、自由、自在

〈07 跟貓一樣,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貓不撫摸我們,而是利用我們撫摸牠自己。」──安托萬.里瓦羅爾,十八世紀法國作家

一如前面所提到的,對貓而言,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善待自己,沒有任何事比它更優先。為了達到這一點,有時我們也該像貓一樣,自私一點,先想到自己。

這不代表我們要當個自我中心、自戀或自以為是的人,而是要允許自己將個人的身心平衡排在他人前面。

一個人倘若不懂得先顧好自己的需求,就無法給予他人任何東西。

不論在生理或心理上,做任何事之前,請先照顧好自己,因為這攸關你的切身幸福。

一旦你能在生活中獲得幸福與快樂,將更有能力給予和分享。

打造自己的溫馨舒適小圈圈不需要他人的同意,一切自己說了算;更何況,這不是其他人能代勞的事,因為沒有人比你更清楚自己內心深處最想要的舒適是什麼模樣。

所以,捲起袖子吧!學貓一樣打造自己的地盤和舒適圈,掌握身心平衡的要件與讓自己幸福快樂的方法。

每天做一點讓自己開心的事,讓自己度過一段快樂時光,或送自己一份小禮物吧,因為這一切都是你應得的!沒錯!毋庸置疑!

*****

請把自己放在第一順位,思考該如何盡量讓自己舒服。

請好好照顧自己,這件事沒有誰能比你做得更好,
也沒有人比你更願意付出。

 

〈11 揮一揮尾巴,不帶走批評餘毒才是上策〉

「貓很清楚誰喜歡和不喜歡牠們,但牠們通常不會放在心上,也懶得設法補救。」──維妮菲.凱瑞爾,美國作家

我常觀察到一件很有趣的事:貓完全不在乎自己是否被喜歡,不論對方是貓或人類都一樣。

牠們生性獨立、獨來獨往,不論面對動物或人類,都非常嚴選自己付出感情的對象,因此得以大大方方地對令人聞風色變的「他人目光」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反觀人類,卻不可思議地往往對此過度重視。

這種被他人珍愛、重視、欣賞,或最起碼被別人接納的需求,貓根本不需要:牠們有自己。就這方面來說,貓有自己的目光就足夠了。

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貓的眼睛長在頭頂上還能好好過活,但人類在尊重自己與介意他人目光之間的拿捏往往有失衡之虞,還是保持平衡比較好。

近年來,「為了形象不計代價」「人設翻車」的例子不勝枚舉。個人形象簡直成了一種崇拜儀式,不再以符合個人本身特色為出發點,而是為了吸引別人目光所做出的刻意安排,可說是一種最徹底的自我欺騙。

讓自己顯得夠酷、顯得年輕、顯得有錢、顯得聰明、顯得包容、顯得好玩、顯得開明,舉目所見盡是顯得、顯現、顯露⋯⋯數十年來,這樣的趨勢不斷反覆再現,從一股潮流到另一股潮流,從實境秀節目到各種真真假假的事件,皆難逃「他人目光」的魔掌。

也許一開始只是為了讓自己顯得有才華或誠實,但到頭來連自己也被徹底騙倒。因為太在意別人目光,也為了獲得主流多數、時尚潮流和趨勢的接納,以至於除了他人的認同,其他什麼都不重要。外在可見的,比內在實際的來得更優先──表面上看起來稱頭,比內在的豐裕更重要;外界的繁華絢爛和名譽掌聲,比真正能讓自己快樂滿足的事情更重要。

我們太常屈服於這種社會潛規則之下,太想「表現」或「擁有」。反觀貓,完全不把「外在目光」這種事放在眼裡,這不過就像牠們第一次抓到的老鼠,沒什麼了不起的。

就算貓(在家裡或在野生狀態下)過著稍微群居的生活,牠們也從來不盲從其他貓的行為。牠們仍是原本的自己,保有自己的渴望、個性和需求,絲毫不覺得有必要把自己塞進某種社會框架,或四處張揚某種形象,以「融入」那些很可能早已迷失方向的「主流」。

貓最效忠的就是自己,人類應當向牠們多多看齊,哪怕只是為了不讓自己活在一言堂式的、模板化的,以及風向隨時可能改變的鄉愿言論和媚俗道德觀裡;哪怕只是為了幫助我們重新找回內在的渴望;哪怕只是為了讓自己愉悅地聆聽內心不斷對我們吟唱的這句話:

拋開別人的看法,忠於自我吧!

 

〈13 爭取獨立!跟著貓鬥士來場人生革命〉

「爭取貓的友誼是一件困難的事。牠有哲學頭腦,牠內斂、平靜、堅守自己的習慣、喜愛秩序和整潔,且不會隨便付出自己的感情:你夠格的話,牠可以當你的朋友,但絕不當奴隸。」──特奧菲爾.戈蒂埃,法國詩人作家

獨立自主是貓很主要的一項特徵。牠們不遵從任何階級體制,也不像其他動物那樣,需要群體、聚落式的生活架構。

牠們的獨立自主是絕對的。牠們遠離群體,過著隨心所欲的生活,不需要其他同類背書,更不需要人類替牠們背書。

為什麼要以這麼徹底的獨立自主做為生存之道?因為這樣能讓牠們不必對任何人負責,自己高興做什麼就做什麼;毋須承受外界壓力,沒有社會義務,也沒有指責的目光⋯⋯這種不容討價還價的獨立自主,正是牠得以自由自在最重要的基礎。

不論在工作或生活,對他人的過度依賴,只會迫使我們委屈地接受一些不見得總符合自身渴望的限制。

然而天性使我們無法像貓那樣完全獨立自主,畢竟群居生活對人類來說更為有利。但無論如何,我們最好能定期重新評估生活中依賴與獨立的比重,並不時問自己幾個問題:

  • 我在經濟上獨立自主到什麼程度?
  • 我能否忍受數個月的單身生活,不至於時時刻刻都如強迫症發作般需要被愛、被渴望,也不至於總是想尋求短命戀情,以填滿情感空洞?
  • 我能憑個人意志做出人生的重大決定嗎?還是這些決定總是被配偶、父母或子女的各種需求左右?
  • 如果希望收入大於支出,我需要依賴工作到什麼程度?我是否已負債累累,以至於非得在週末假日瘋狂加班?
  • 我是否太依賴配偶,以至於我照單全收、逆來順受,甚至被羞辱也不敢吭聲?
  • 周遭的親朋好友是否占據了太重要的位置,以至於我在行為和看法上都不敢違背他們,擔心使他們不悅、失去他們?
  • 我是否非得忍受主管的頤指氣使,卻不知其他地方有更好的職缺在等著我,只等我寄出履歷?
  • 我的癮頭──不論是菸酒、藥物、食物,甚至是體育賽事──是否造成生活的負擔?是否因而主宰了自己的活動和渴望?
  • 我因這些依賴而封閉自己到什麼程度?它們霸占我的人生到什麼程度?
  • 生活中我仍能自己掌控的比例有多少?

每個人都該定期問問自己這些問題,也許可以從今天開始,盤點一下自己的依賴程度。

從某個角度來說,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上必然處於一定的依賴,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儘管如此,我們仍需要檢視一下自己依賴外在人事物的比例,看看是高是低,是多是少──也就是捫心自問:我們在天平兩端放了些什麼?讓身心平衡的要素又是什麼?

就算無法像貓那樣完全獨立自主,但我們仍有義務修正某些偏頗,尤其這些都是人生中難免會累積,且未必總能察覺到的。

*****

努力在各種層面討回一部分的獨立自主吧!

如此一來,你終能重獲自由。

 

〈21 不要就是不要!貓教練的最強拒絕術〉

「我很喜歡貓。牠們很有想法,而且不會說出來。」──尚馬利.古里奧,法國作家兼導演

貓最討厭別人命令牠。牠們根本對聽從人類的話沒興趣。

「如果想找乖乖聽話的,去找狗吧!」貓心裡總是這樣想。

貓的固執程度遠超乎想像,要讓牠們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機率微乎其微。

反觀身為人類的我們,難道就喜歡被發別人命令嗎?當然不喜歡!然而一整天下來,不論在職場或家裡,我們不知忍受了多少次使喚,更別提那一大堆的間接指令──那些「非聽從不可」的各種社會規範。

學會說「不」,就是我們能向貓效法的事。

別再有求必應,別再遵循不適合自己的指令。別再讓自己陷入明明心裡想說「不」,最後卻總是乖乖說「好」的境地:一開始只是幫個小忙,最後卻變成一種慣例,想甩都甩不掉;一開始是職務之外的額外工作,最後卻被主管和同事視為理所當然,而且你還沒因此多領薪水⋯⋯別再讓這些情況發生了。

請學著不時對孩子、配偶、老闆、同事或朋友說「不」。這不是自私,而是為了保有自己的行動自由和時間。對任何事或任何人都說「好」,你還能剩下多少時間給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滿足自己的嗜好呢?

學會說「不」,就是不讓別人對你予取予求,就是懂得保有自己的時間、行動力和生活,同時也是懂得讓周遭的人尊重你。

我們必須在「命令」和「幫小忙」之間取得平衡。沒有誰有義務長時間幫別人的忙。

*****

不要!不要就是不要!聽懂沒?

 

〈35 貓派哲學就是不怕髒、不怕醜,專心做最重要的事〉

「不論置身華麗廳堂或簡陋屋簷,貓都不會因此改變態度。我喜歡牠這樣。」──夏多布里昂,法國浪漫主義先驅

奇基會費盡心思把自己的毛皮梳理得優雅整齊;另一方面,對於要翻進髒得嚇人的垃圾桶裡找尋牠有興趣的東西,卻也毫不在意。我由此得到一項驚人的結論:貓完全不把物質享受放在眼裡,也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

某位朋友養了一隻非常漂亮的白色安哥拉貓,有著一雙翡翠色的眼睛。牠經常跑出去玩,或到地下室裡打滾,而且總在玩得全身髒兮兮後走進屋子,再一屁股坐在沙發抱枕上理毛。兩種環境牠都喜歡,就算出去玩得很髒、回來時活像塊舊抹布,牠也絲毫不在意。

人類應該懂得把自己和周圍的環境及物品分開來看,不將外在事物看得太重,也別時時刻刻對自己的容貌斤斤計較。我們應該要更常向貓「不把物質享受放在眼裡」的特點看齊,才能更懂得謙虛、更能辨別真偽,也更能明瞭重要與次要的差別。

貓既不在乎物質也不在乎社會地位,牠們唯一重視的只有自己是否開心。別人會怎麼想?別人會怎麼看我?要是別人在外面亂說什麼該怎麼辦?就像前面說過的,這些事情,貓一概會拋到九霄雲外。

當貓想做某件事或想探索新事物時,牠們心裡會怎麼想?「對,身體一定會弄髒,但那又怎樣?再清乾淨就好了嘛!至於現在⋯⋯剛才那隻長尾巴的傢伙跑去哪裡了?喔,那裡,就在那堆積了厚厚一層灰的東西下面。衝啊!」

請盡情在自己最想要的時刻,好好享受自己最喜歡的事,其他的就別擔心太多了。

*****

請別把物質看得太重,因為你一定知道這個說法:

「你所占據的東西,最後也將占據你。」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