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鬼滅之刃心理學:打造強韌內在的38個法則

第1章 想打造強韌的自我,只要記住一件事
──「累積」讓賣炭少年開始改變 

*那一刻的覺悟,改變了炭治郎* 

教我們如何打造強韌內在的中心人物,正是《鬼滅之刃》的主角竈門炭治郎。 

直到某天之前,炭治郎都還只是名普通的少年。他受到母親信任、被弟妹依賴;要是到山腳下的小鎮賣炭,鎮民們也都會親切地跟他打招呼,總而言之就是個體貼家人的溫柔孩子。然而這樣的他,卻以某天為分界點,立志成為劍士,企圖獲得足以將鬼斬首的技巧與心志。 

從一個未曾揮舞過刀劍的賣炭兒,成為一個不但需要技術,也需要堅強內在的劍士,炭治郎的成長過程。正好能告訴我們如何打造強韌的自我。 

炭治郎並非從小就接受成為劍士的菁英教育,成為劍士的這條路也並非一帆風順。正因為如此,他的成長過程才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不管再怎麼努力、行動再怎麼有效率,也不代表一切就能盡如人意。有失敗的時候,也有努力卻完全得不到回報的時候;也有因為目標太過遠大,導致進行到一半就開始抱怨、甚至放棄的時候。 

不斷碰壁的時候,該如何跨越障礙才好呢? 

此時做出的判斷,很可能會大幅改變我們的人生。為了打破自己的「殼」,有時也必須冒險踏入未知的領域。 

該怎麼做,才能克服這些困難,讓自己變得更強韌呢? 

炭治郎之所以能持續前進,是因為某種堅定的信念支持著他,讓他儘管面對逆境,也不至於灰心喪志。 

在《鬼滅之刃》中,炭治郎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守護變成鬼的妹妹禰豆子,並想辦法讓她變回人類。這一點打從故事開始,就不曾改變過。 

家人遭鬼襲擊,只剩下禰豆子一息尚存,為了帶妹妹去看醫生,炭治郎背起妹妹飛奔下山。半路上,逐漸變成鬼的禰豆子竟出手攻擊炭治郎。 

即使如此,炭治郎仍對自己說「禰豆子是人」而沒有反擊。看到炭治郎的模樣,禰豆子眼中落下豆大的淚水。 

就在這個時候,鬼殺隊的富岡義勇出現了,準備斬殺禰豆子──獵鬼就是他們的任務。 

炭治郎拚了命為妹妹辯護,但義勇充耳不聞。他拒絕炭治郎的求情,因為一旦變成了鬼,就再也無法變回人類,所以一定得殺掉禰豆子。

自覺贏不了義勇的炭治郎於是下跪磕頭,拚命懇求義勇手下留情,放禰豆子一馬。 

但義勇看到這樣的炭治郎,反而嚴厲地對他破口大罵: 

「不要讓別人掌握你的生殺大權!」

「在掠奪或被掠奪的時候,無法掌握主導權的弱者還說要治好妹妹?還說要找到仇人?可笑至極!」

(第一集第一話〈殘酷〉) 

如果炭治郎就此退縮或放棄,禰豆子說不定真的會被殺掉。 

但是他聽了這段訓斥後,突然省悟過來,轉而正面攻擊。由於彼此的力量差距顯然非常懸殊,炭治郎三兩下就被打得差點氣絕,但他仍朝義勇丟出斧頭,企圖一命拉一命,把對手一起帶上黃泉。

一邊是不惜賭上自己的性命,也要守護妹妹的哥哥;一邊是看到哥哥倒在地上,於是盡全力保護他的妹妹。義勇發現這兩人所展現出來的姿態,與以前看過的人鬼關係存在著某種差異,於是他決定放禰豆子一條生路,並將傳授自己劍術的師父──鱗瀧左近次介紹給炭治郎。 

這件事讓炭治郎領悟到,現在的自己不可能保護妹妹,也為了向鬼問出變回人類的方法,下定決心成為斬鬼之人。

賣炭少年立志成為斬鬼劍士。 

只要知道自己與義勇的實力差距,炭治郎必然會發現這個目標根本高得離譜。但人類是種只要對目標的執著夠強烈,就能勇往直前的生物;而這份執著,也能提高達成目標的可能性。 

這份執著也稱為「成就動機」。是創造強韌意志的原動力,能讓人不畏懼失敗,持續朝著目標挑戰。

就算不斷撞牆,也必須一再挑戰,永不放棄。 

如果覺得現在這樣不行,就思考新的方法和可能性。 

想要實現遠大的目的與夢想,絕對不能缺少這樣的態度。 

*累積,讓身心不斷強化*

即使有達成目標的強烈意念,並做好了覺悟,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抵達終點。目標越是遠大,通向它的路途就越是險峻漫長。 

決心加入鬼殺隊的炭治郎也一樣,前方當然有嚴苛的考驗等著他。 

雖然是義勇介紹的,但鱗瀧並沒有立刻答應收炭治郎為弟子。為了測試炭治郎的身心是否都具備成為劍士的資質,於是將炭治郎帶往到處都是陷阱的山上,要求炭治郎在天亮之前下山。 

炭治郎不斷被突然從上下左右飛來的巨石與樹幹砸中,又屢次掉進洞裡;才剛剛爬起來,又立刻摔倒,搞得全身都是傷。好不容易通過考驗,讓鱗瀧接受他成為弟子,但地獄般嚴酷的鍛鍊才正要開始。 

炭治郎日復一日進入山中進行訓練,也一次又一次落入陷阱。陷阱的難度與日俱增,石頭與樹幹更換成了銳利的刀劍。 

揮刀揮到手差點廢掉,在與鱗瀧一對一的練習當中被摔倒、扔飛,老師還威脅他「要是刀子折斷,就打斷你的骨頭」。 

恐懼和疼痛不斷累積在炭治郎心中,甚至好幾次都覺得自己可能會死掉,但他每每在就要灰心喪志的關頭想起禰豆子,才能熬過嚴格的修行。 

最後一項課題,是要劈開比自己身體還大的岩石。成功後,鱗瀧終於允許炭治郎參加稱為「最終選拔」的鬼殺隊入隊考試。 

最終選拔的合格條件,是在有鬼的山裡撐過七天,並順利生還。 

炭治郎與其他想進入鬼殺隊的候選者們,突然被迫賭上性命與鬼戰鬥。 

而且最終選拔才剛開始,兩隻鬼便突然襲擊炭治郎。雖然他一時感到慌張,但還是能冷靜地與鬼對峙,並使出鱗瀧傳授的劍術迎戰。最後乾淨俐落斬斷兩隻鬼的脖子。 

這瞬間,炭治郎眼眶泛淚,在心裡對自己說: 

「成功了!我打敗鬼了!真的變強了……鍛鍊沒有白費,我確實學會了。」

(第一集第六話〈成堆的手〉) 

只要忍受痛苦、不斷忍耐,並持續鍛鍊,就能確實成長。 

身心同時接受磨練,不但能提升技術,精神力也能獲得強化。 

如此一來,原本做不到的事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做得到的事。 

努力的過程中,我們往往難以察覺自己的成長,卻經常會因為某個契機而真切感受到這一點。炭治郎在打倒兩隻鬼那瞬間所體會到的,就是這種感覺。 

在累積努力後所獲得的成功體驗,能夠提升「我做得到」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第一次握球棒的人,不可能一上場就擊出全壘打。 

第一次接觸鋼琴的人,不可能立刻就彈出莫札特的曲子。 

第一次拿畫筆的人,不可能突然就畫出媲美畢卡索的作品。 

所有被譽為一流的人,剛開始都是外行人。 

不管是多喜歡的事,在達到一流的水準前,不可能全都是愉快的體驗。總是會遇到想放棄和逃跑的時候。 

即使如此,人們依然忍受痛苦、持續忍耐,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術。另一方面,持續投入一件事情的過程,也能同時培養出強韌的身心。 

就這樣,原本做不到的事情,逐漸做得到了。 

前面所引用那段炭治郎的話,也如實地表現出累積對達成目標的重要性。 

不論工作、社團活動或個人嗜好,大家應該都有埋頭苦幹的經驗,或是對某件事喜歡到不可自拔的程度。當然,想必是因為喜歡,才能夠持續下去,但說不定也有些人會因為無法更上一層樓而煩惱;或是雖然喜歡,但還是想逃避痛苦的部分。 

請各位不要忘記,這樣的困難與忍耐確實能帶來成長。即使自己沒有感覺,但藉由反覆的鍛鍊,身心依然能在不知不覺中變得強大。

*炭治郎看見的「空隙之線」是什麼?* 

累積不只能讓人獲得精鍊的技術與強韌的心志,還能因為擁有這樣的經驗,而培養出「特別的感覺」。

舉例來說,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叢林的原住民,就擁有我們的常識所無法理解、超乎常人的直覺。

即使在萬籟俱寂的叢林中,他們只要閉上眼睛、豎起耳朵,就能正確說中獵物所在的方位,也能根據河水的狀態或吹過來的風,預言降雨的時機…… 

這些直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得會的能力,必須透過經驗的累積才能習得,也是只有這些人才懂的特殊感受。 

面對鱗瀧所給的最後一項考驗,當炭治郎終於劈開那塊大岩石時,他在心裡分析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能贏,是因為我能分辨出『空隙之線』的味道。」

(第一集第六話〈成堆的手〉) 

「空隙之線」是炭治郎特有的形容方式,意思是對方的要害或弱點,指的是當他看見那條無形之線時的獨特感受。炭治郎加入鬼殺隊、與各種鬼戰鬥時,「我看見了空隙之線」的心聲,也數度在《鬼滅之刃》中出現。 

這條空隙之線,是累積經驗後才能得到的直覺。 

換句話說,這是專屬於炭治郎的直覺。 

在心理學有關智力的討論中,其中一種理論把人類的智慧分為「晶體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與「流質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兩種,像空隙之線這樣的直覺,應該可算是晶體智力。 

雖然無法說明,但能給出答案。 

這是在經驗的累積中誕生的智慧。 

用俗話來說,就是所謂「阿嬤的智慧」。 

換言之,應用過去所累積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就是晶體智力,而它也強烈受到學校教育、各種經驗與文化的影響。 

據說這種智力能隨著年齡增加,而且不管到了幾歲都能維持。 

至於流質智力,則是迅速適應新環境與場合的智能,包含資訊處理、計算、背誦等能力。相較於晶體智力,流質智力會隨著年齡衰退,所以越年輕的人表現越優異。 

《鬼滅之刃》裡的竈門炭治郎是個年僅十五歲的年輕人,卻能透過嚴格的鍛鍊,提升看見「空隙之線」這項晶體智力;而這項能力也成為重要的武器,幫助他接二連三擊敗力量強大的鬼。 

炭治郎最主要目的是讓禰豆子變回人類,為了找到鬼舞辻這個最終大魔王,必須解決(打倒)遭遇到的各種問題(鬼)。 

正如字面上的意思,空隙之線,就是解決問題的破口。 

這是他在遇到義勇與鱗瀧前,未曾具備的直覺。 

從關於這條線的一連串情節中得到的教訓是:忍耐、承受和努力不會只是白費力氣。只有克服障礙的人,才能理解什麼是「特別的直覺」,並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 

晶體智力必須透過大量的學習與經驗累積才能獲得;而越是提升,就越能減少失敗,讓事情順利運作。這項能力,也將成為打造強韌自我的重要武器。

*成功經驗與自我效能* 

前面曾經提到「自我效能」這個詞語。 

這是個心理學名詞,用來衡量個體對完成任務和達成目標之能力的信念程度或強度;簡單來說,就是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在《鬼滅之刃》中,有許多登場人物透過累積成功經驗、提升自我效能的情節。 

提升自我效能,就能獲得達成目標的喜悅與滿足感,並為選擇接下來要採取的行動與付出的努力,帶來良好影響;還能因為加乘效應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當然,達成的目標越大,自我效能的提升幅度也越大,但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成功經驗,一樣非常重要。此外,來自父母、老師或上司的認可與讚賞,也有助於提升自我效能。

 以炭治郎為例,他在鱗瀧指導下反覆進行了許多苦不堪言的修行,最後得到已成亡靈的前弟子──錆兔與真菰的幫助,劈開了自己原本以為絕對劈不開的石頭,這可說是他第一次的重大成功經驗。我認為,這次經驗大大提升了炭治郎的自我效能。 

師父鱗瀧的話,讓這種感受更加放大。 

當時炭治郎茫然站在劈成兩半的岩石旁,為自己竟然能辦到而驚訝。鱗瀧拍拍炭治郎的頭,稱讚他: 

「你表現得很好。真是個了不起的孩子……」

(第一集第六話〈成堆的手〉) 

光是把自己代入炭治郎的角色、想像這幅場景,就令人忍不住熱淚盈眶。尤其一想到鱗瀧其實不希望讓炭治郎參加最終選拔的心情(因為曾有弟子在過程中喪命),更是讓人鼻酸。 

嚴格到不能再嚴格的師父,再怎麼努力反擊也打不過的師父,竟然對自己說出這麼溫柔的話,炭治郎的心情想必既是安穩,又是歡喜,(就好的意義上)全部攪成了一團。 

「我辦得到」的自信。 

獲得信賴和尊敬的人稱讚所帶來的喜悅。 

炭治郎的自我效能在這個瞬間大幅提升,或許這就是他蛻變成劍士的轉捩點。 

在這之後,他陸續累積許多成功經驗,無論身為人或是劍士,都變得越來越強韌。 

對成功有所自覺,也是提升自我效能的重點。 

因為即使完成了某件事,如果沒有「我做到了」的自覺,自我效能也不會因此提高。 

我們可以用「交作業」來說明有關持續累積微小成就的重要性。學校老師出作業、規定繳交期限,學生在期限前交出作業。很正常,很理所當然,有什麼好討論的嗎? 

重要的其實是交作業時的「意識」。 

A同學:因為是作業,所以必須完成,也必須在期限前繳交。 

B同學:這次也在期限前交出去了。自己成功地持續遵守規定。 

假設這兩人學力相同,作業的分量、種類與難度也完全相同,這表示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他們之間並沒有什麼差別。 

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兩人的學力開始出現差距。 

你覺得誰的學力提升了呢? 

答案是B。因為B每完成一項作業,就會產生「我做到了」「我能做到」的成功自覺,使他的自我效能比缺乏類似意識的A更高,也對學習成果帶來良好的影響。 

如果有機會獲得老師與父母的稱許,B的學力想必更能進一步提升吧? 

當炭治郎打敗鬼或得到別人認可的時候,都有「我做到了」「我能做到」的自覺,用來說明自我效能的概念再適合不過了。 

不管完成的是多微不足道的事,請不要覺得「自然而然就完成了」「做得到是理所當然的」,應該像炭治郎一樣,強烈意識到「我成功了」「我做得到」「能做到很棒」。 

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成長幅度一定會遠高於缺乏相關自覺的人。

*每過一關,都會出現能讓你更強的新課題*

雖然累積努力就能讓人變得越來越強,但目標越遠遠大,越無法輕易達成。

炭治郎也一樣,不可能這麼簡單就找到最終目標鬼舞辻無慘。 

因為在尋找鬼王的路上,每當他稍微變強了一點,眼前就會出現更大的阻礙。 

剛開始打倒的算是雜魚,下一關就出現巨大的異形鬼,再接著是能使用「血鬼術」這種特殊術式的異能之鬼,還有直接分得鬼舞辻之血的上級之鬼。炭治郎必須克服的障礙變得越來越困難。 

很明顯的,想要找到鬼舞辻無慘,炭治郎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打倒上級之鬼後,接下來阻擋他前進的,就是由十二名精銳組成、直屬鬼舞辻無慘麾下的戰鬥部隊,稱為「十二鬼月」。 

十二鬼月由相當於一軍的六名上弦之鬼,與相當於二軍的六名下弦之鬼構成,上下弦還各自分成六個等級。 

首先出現的,是戰鬥力相當高的前十二鬼月,接著是下弦之鬼,再來是上弦之鬼。等級不斷提升的鬼就像這樣,接二連三地找上門來,彷彿拚了命想阻礙炭治郎繼續成長似的。 

明明只要把頭砍下來,就能殺死鬼,但後來竟然出現光是砍斷脖子也殺不死的鬼。簡直就像角色扮演遊戲,隨著等級提升、進入新的區域,要打倒敵人就變得更加困難。 

即使如此,炭治郎與同伴仍然繼續前進,即使戰鬥變得越來越艱困,即使要發現足以打敗敵人的破口越來越難,也絕不放棄。他們在承認對手越來越強的同時,也為了突破居於劣勢的情況而自我激勵。

炭治郎在與半天狗──由鬼舞辻無慘賜予「上弦之肆」頭銜(上弦之鬼中排名第四強)的鬼—戰鬥時,儘管一次又一次被他逼得走投無路,卻始終無法一擊斃命。這時,炭治郎如此告訴自己:

「雖然覺得自己變強了,但鬼比我更強;雖然身體因為受了傷而變得殘破不堪,但每次總有人會來救我,生命才得以維繫……我必須有所回應!」

(第十三集第一一三話〈赫刀〉) 

如果不把眼前無法逃避的現實,當成幫助自己變強的新課題,就會在原地停滯不前。炭治郎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才會勇於挑戰。 

這樣的發展其實與我們的生命階段非常相似。 

在國小、國中這個階段,與他人之間雖然難免會有競爭(戰鬥),但大致上所過的仍可算是很平穩的日子。套用在炭治郎身上,他與家人生活時,應該就是這種感覺吧。 

但從準備高中考試(拜入鱗瀧門下修行)開始,人生一下子變得忙碌起來。 

升上高中後(通過最終選拔),功課的難度一下子提升不少(迎戰的鬼變強);好不容易修完了大學所需要的學分(面對更強的鬼),轉眼間就到了必須思考個人未來(如何對付十二鬼月)的時候。 

無論升學或就業,只要進入下一個階段,眼前就會出現新的課題。 

如果要念研究所,就必須準備入學考試;為了畢業,還得寫出學位論文。 

如果進入職場,除了常常得在工作之餘參加相關研習或課程,還會視需要準備資格考或升等考試;變成老鳥後,還有機會指導新人。 

隨著人生階段層層遞進,需要往來的人也急遽增加,不再只有父母、老師和朋友,也需要獲得更好的溝通技巧。 

為了活下去、為了打造強韌的內在,我們需要解決無數的關卡。當然,任何人都會失敗受挫,也會有意志消沉的時候。 

重要的是看待挫折的態度。 

根據心理治療中的理情行為療法相關理論,煩惱與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人們如何看待使自己受挫的事件,而非事件本身。換句話說,到底是單純把危機當成危機,還是有辦法把危機看成轉機,將大幅改變人們接下來的行動。 

人生當然有起有落。 

我們不該對挫折過分耿耿於懷,只要能夠轉換心情或看待挫折的方式、採取積極的態度,就能腳踏實地往前進。 

解決了一項課題,必定又會出現新的難關。 

而且沒有任何一項是可以輕鬆過關的。

就算走三步退兩步,只要最後前進了一步,就能繼續往上爬。 

這就是人生。「遇到障礙時更需要正向思考」的炭治郎哲學,是打造強韌的內在不可或缺的要素。

*透過累積,創造獨一無二的「型」* 

《鬼滅之刃》的主角級人物,都是充分具備劍士資質的角色。與炭治郎同時加人鬼殺隊的隊員們如此,被稱為「柱」的精銳部隊也是如此。他們不僅擁有體能、運動神經、判斷力、忍耐力等與生俱來的天賦,也兼具努力的才能。 

剛開始與鬼戰鬥時,大家使出的都是從師父那裡學來的劍術與戰術(除了自成一派的嘴平伊之助,他是例外中的例外);但也有不少人透過日復一日的修行與戰鬥經驗的累積,創造出自己的招式與風格。 

雖然忠於基礎,卻能根據當下的情況做出變化。 

透過創意,將培養出來的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這是優秀的人才都在實踐的方法。 

炭治郎第一次對抗十二鬼月時,陷入嚴重苦戰。他雖然勇敢挑戰下弦之伍.累,卻完全不是鬼的對手,所有根據鱗瀧傳授的呼吸法「水之呼吸」使出的型(招式)全都被反彈回來。

就在炭治郎與死神擦身而過時,腦中倏然回想起亡父跳著竈門家代代相傳的「火神神樂」的身影。最後,他運用父親所教導、火神神樂獨特的呼吸法,變化出新的招式,對累發動攻擊。原本看不見的空隙之線,這下子突然看得見了,情勢因此而逆轉。 

鱗瀧當然沒教過炭治郎如何使用火神神樂的方式戰鬥。 

這是炭治郎在幾乎無意識的情況下,自己發現的。 

和炭治郎同時進入鬼殺隊的我妻善逸,也在成長的過程中開發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招式。 

善逸是個很特殊的人物。平常怯懦怕事又愛哭,徹底是個膽小鬼。但當他因恐懼而陷入昏厥般的沉睡後,就會搖身一變,成為超強劍士。習藝時,師父曾傳授他「雷之呼吸」,但在六種呼吸法裡,他唯一學得會的只有「壹之型」。

然而就在善逸與變成鬼的同門師兄獪岳上演殊死戰時,居然施展出就連同樣使用雷之呼吸的獪岳也不知道的全新招式「柒之型.火雷神」,成功斬斷獪岳的脖子。 

獪岳以為師父偏心,只將這個招式傳授給善逸;善逸卻在獪岳將死之際自言自語似地說著: 

「這是我自己的型,是我想出來的,專屬於我的型!」

(第十七集第一四五話〈幸福的箱子〉) 

我們不像炭治郎或善逸那樣,擁有特殊天分。 

但只要徹底鑽研一項事物,就能發現專屬自己的招式。 

掌握訣竅。 

找出更有效率的方法。 

想辦法讓自己容易實踐。 

這麼一想,是不是就變得很好懂呢? 

在許多日本傳統藝能──例如有「三道」之稱的茶道、花道、書道(或云「香道」),或是各派武術中,都有「守破離」的概念。 

據說這種概念源自於茶道千家流始祖千利休的教誨,意思是「規矩做法須嚴守,雖有破有立,但不能忘本」。在不忘基礎的要求下,越是認真面對一項事物,就越能熟練,並從經驗累積的過程中,發展出自己獨一無二的樣貌。 

讀書學習也一樣。 

一開始,我們會從父母與學校老師身上學習念書、做筆記或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隨著升上新的年級,學習的範圍變廣、難度提升,就必須開始思考適合自己的方法。 

尤其是準備考試的時候,如果只是坐在書桌前埋頭苦讀,專注力很快就會無以為繼,因此必須主動調整科目順序、留意讀書環境(自家、補習班的自習室或學校圖書館)與休息時間的安排等。 

工作時也是如此,上司或前輩所傳授的工作方式雖是基礎,但如果沒有自己花心思改善和調整,要把工作做好,可能還是會覺得哪裡卡卡的;嚴重的話,上司甚至不敢把重責大任交付給你。 

熟悉基礎後,總之先嘗試再說。萬一失敗了,只要仔細思考原因、改善後再嘗試就行了。專屬於自己的招式就能在這樣的反覆摸索中逐漸確立。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