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瘋狂?

第一章    病態人格者的心理與生理特徵

心跳與病態人格者的關連性

除了長相以外,有某些身體特徵能夠幫助判斷病態人格者。

譬如心跳數。已經有多項實驗結果顯示,心跳數與反社會傾向有所關連。那些天生心跳較慢,而且不容易心跳加速的人,較容易做出反社會行為。也就是說,兩者存在有強烈的正相關。

不僅如此,也有數據指出,那些靜止不動時心跳較慢的孩童,若是在十歲以前就與父母分開,成年後就容易成為暴力罪犯。西元1997年,英國劍橋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大衛.法靈頓所提出的研究論文當中寫有以上數據。

在人類的急速發育期,也就是幼年期,能夠看出心跳數與反社會傾向的特定關連。根據心理學家阿德里安.賴因於1997年所做的調查顯示,相較於三歲時心跳較快的孩童,三歲時心跳較慢的孩童在之後對人施暴或是做壞事的比例,是前者的兩倍。

阿德里安.賴因在香港大學進行休假研究時,曾經以622位學生為對象,調查「闖紅燈次數」等等與交通規則有關的個人習慣,同時蒐集實驗對象的心跳數據。結果顯示,闖紅燈者與不闖紅燈者在心跳數據上出現顯著差異。越常闖紅燈者,心跳越慢。

雖說某些區域的文化認為闖紅燈稀鬆平常,有些區域則並非如此,實驗結果也會受這些因素影響(香港對交通規則看得較嚴格)。但既然光是無視交通規則與否,就會讓心跳數出現顯著差異,那麼在犯下嚴重的反社會行為時,心跳數的差異應該會變得更加顯著。

美國知名臨床心理學家尼爾.雅各布森(華盛頓大學教授兼臨床研究中心所長)與約翰.高特曼(華盛頓大學教授)發現,當一個冷靜的施虐者(可能是病態人格者)在打老婆時,心電圖顯示他其實比安坐在扶手椅上還要輕鬆自在。

在介紹連續殺人護士¬珍.托潘的案例時,我已經稍微提到,男性有暴力與反社會傾向的比例較高。為什麼會這樣呢?時至今日,學界仍然給不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有學者推測,這是因為男性的心跳每分鐘平均比女性慢6下。

抑制心跳加快的能力

但是,心跳較慢,為什麼會與暴力和反社會傾向扯上關係呢?

對此有幾個假設。

正常人若是把他人從樓梯上推落,或是做出行竊等違反道德規範的行為時(或是正準備進行這些行為時),心跳會加快。心跳一加快,就會開始感到不安,甚至陷入恐慌狀態。這是一個信號,會讓當事人因此感到自己「不可以做這種事」,進而反省、停止這些行為。也就是說,心跳變化是一個抑制器,會幫助當事人思考自己接下來的行為是否沒問題,是否會造成危險。如此一來,普通人就不敢隨意將那些會使自己心跳加快的行為付諸行動。

但是,對於即便做出背德行為,心跳數也不會上升的人來說,就不會因為「我不能做這種事」「我不可以這樣」等念頭而及時踩剎車。因此他們較容易做出反社會行為。

除此之外,在遇到危險狀況、緊張場合時,心跳較慢者也比較無感。普通人在感覺到危險時,心臟都快爆炸了,但原本心跳數較低的人,心跳變化卻幾乎不大。因此他們也較難理解普通人為何會如此不安。也就是說,他們能輕而易舉地跨過普通人難以橫越的界線。換言之,心跳較慢者的感受原本就與普通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們缺乏同理心,也較容易從事反社會行為。

或是可以假設「心跳數較慢的人,容易因為心跳數較低而感到不快,因此他們會追求強烈刺激,藉此將心跳提高到恰到好處的水準」。心跳較低的狀態,其實也可以說是大腦運作趨緩的狀態。當事人會感覺腦袋昏沉、思緒緩慢。這種感覺令人不悅,因此當事人可能會為了讓大腦活化,而從事能夠帶來刺激的暴力行為。

另一方面,心跳數值不易上升的特質,其實也能夠對當事人以及整體社會帶來正面助益。

譬如哈佛大學的研究學者史丹利.拉秋曼就以資深拆彈員為對象,比較其心跳快慢。他將拆彈員分為「曾受勳組」與「未受勳組」,測量他們在進行需要高度專注力的危險任務時,心跳有何變化。結果令人驚訝的是,「曾授勳組」在執行這類任務時,心跳反而趨緩。

這類研究在在顯示,心跳數較慢與人格特質有關,屬於某種資質。

也有許多病態人格者是企業經營者或是律師,而不是罪犯。病態人格者心跳較慢這件事,也能夠幫助佐證以上情形。當他們面臨在觀眾面前做簡報,或是在法庭上辯論等場合時,普通人可能會因為緊張而難以正常發揮,但是他們卻因為心跳數值不易上升而能夠採取冷靜的行動。

病態人格者的智商較高?

而病態人格者的「智商」又如何呢?

由於受到某些以病態人格者為題材的創作作品影響,相信有不少人對病態人格者抱持「IQ較高」「天才」等印象。

但事實上,病態人格者與普通人的平均IQ沒有太大不同。統計數據顯示,兩者的IQ並沒有顯著差異。若是以社會化程度高低為重點進行分類,病態人格者的IQ甚至平均較低。綜合而言,病態人格者並沒有特別聰明,其中既有聰明人,也有笨蛋,就跟普通人族群一樣。

大家之所以容易誤以為病態人格者的IQ較高,是因為他們能夠輕易跨越普羅大眾不會去做,以至於難以跨越的倫理限制。或是該說,他們從來就沒有意識到這些倫理限制的存在。

普通人大多奉行性善說,認為自己和旁人都會恪守規則。這些規則包括「不可以說謊」,以及科學家認為「所得出的結果一定要符合科學程序」等。

但是當一個人能稀鬆平常地無視這些規則,同時不抱持任何罪惡感時,旁人就很難發現其中有什麼蹊蹺了。因此普通人很容易產生「病態人格者都很聰明」的錯覺。這可以說是一種認知偏誤,當事人會設法從那些行為舉止不同於常人的對象身上,找到一些特殊能力。

但是也有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在病態人格者之中較不具有暴力傾向與衝動的組別,在智力表現方面優於普通人。

第五章    活在現代的病態人格者

我在前面的章節中,以腦科學的角度向各位解說了病態人格者的特徵。不知各位是否對病態人格者有了大致的印象?

但是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又該如何辨別病態人格者,並與他們保持距離呢?

簡報能力過於優異的人

對於身為商務人士的讀者來說,最感興趣的問題應該就是「病態人格者是否具備出色的工作能力」了吧。

美國產業心理學家保羅.巴比亞克指出,管理階層的人平均在病態人格測驗中拿到較高分,普通階層的人平均則拿到較低分。換言之,「有不少出人頭地的人都是病態人格者」。

所以病態人格者都具備出色的工作能力囉?各位或許會這麼想,但是事實卻不一定如此。

病態人格者的確具備優異的簡報能力。

他們會說話討對方歡心,藉此巧妙地掌控其心理;反之也會抓住對方弱點,令其動搖。病態人格者極為擅長這類話術。

除此之外,巴比亞克亦指出,病態人格者善於應對劇烈變化,並以此做為養分,進而獲得成功。他們追求刺激,因此紊亂不堪的組織會給予他們刺激,進而毫不猶豫地實施大膽的變革。不僅如此,他們會趁亂做出違規行為,同時不易被發現,因此他們能夠在非常時期大展拳腳。

另一方面,病態人格者並不擅長經營管理,以及團隊合作。

他們做人不誠實,而且被批評也不會感到羞愧。因此他們會毫不在意地在工作上拖延,或是不遵守規定。他們做人衝動,不擅長需要細心處理的工作,以及需要協調、耐心等特質的團隊合作。他們口齒伶俐,在組織裡的存在感很強,但仔細一看,他們的業績往往意外地低。

也就是說,病態人格者當中有不少人只會出一張嘴,無法腳踏實地。巴比亞克指出,組織裡的其他人往往到後來才發現,病態人格者的工作能力大大違背原先期待。

雖然有不少病態人格者只會空口說白話,卻也有具備創業家特質的「成功的病態人格者」。因為他們有能力一腳踏進具有風險的領域,並且善於引人入勝地闡述自身的靈感與願景。

譬如賈伯斯是蘋果電腦(現在的蘋果)的共同創辦人,我就認為他或許是全世界最為洗鍊的「成功的病態人格者」。

他並不具備卓越的電腦知識,同時也缺乏設計或其他實用的商務技能,但是卻憑藉天才橫溢的簡報能力以及斡旋手腕獲得世人青睞。在他所展示的願景當中,世人看到了比商品實際功能更重要的某些元素。仔細說來,就是他擄獲了世人的心。常有人說,賈伯斯自帶一股「扭曲現實的氣場」,讓大家都對他的說法深信不疑。

另一方面,他也非常不留情面地對待蘋果的前任技術人員,乃至於自己的老婆。他會毫不吝嗇地誇獎具有利用價值的人,藉此貼近彼此關係;但是對於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或是與自身對立的人,他則會言詞鋒銳地加以攻擊。他的交友圈一變再變,許多老友都被他棄如敝屣。

當賈伯斯還是一名年輕的小工程師時,有次無法完成交辦事項,因此偷偷請自己的朋友沃茲尼克(蘋果共同創辦人)幫忙。沃茲尼克完成了困難的工作,而賈伯斯則從業主手中拿到高達5千美元的報酬。但是賈伯斯竟謊稱報酬只有7百美元,只交給沃茲尼克350美元,剩下的錢全都放進自己口袋。

在蘋果獲得成功之後,組織逐漸變大,日常業務也越變越多。繁瑣的行政作業、勞務管理、扎實的人際關係建立等事項變得越發重要。但或許是賈伯斯與組織格格不入,因此他在這時遭到蘋果掃地出門。後來當蘋果陷入危機時,又再次需要賈伯斯的能力。

矽谷創業家所需要的特質,與病態人格者的某些特質不謀而合。

巴比亞克整理出「假扮為創業家的病態人格者」具有以下三種特質,讓人一目了然。

第一,他們會因為變化而興奮不已,時刻追求刺激,因此喜歡身處不斷改變的狀況。

第二,病態人格者是徹頭徹尾的「規則破壞者」,因此他們容易習慣自由的公司風氣。當組織對生硬而冰冷的規則不屑一顧,願意靈活地進行決策時,他們就會加以利用。

第三,病態人格者擅長利用他人,因此他們相當適合從事管理職這種比起個人能力,更需要指揮能力的工作。當他們身處變化劇烈的產業或是地區時,只要運氣夠好,就能夠在露出馬腳之前,不斷邁向更好的狀況或獲得更好的職位。

即便身處混亂不已的狀況,當周遭眾人因無法靈活因應全新的商業模式而加以抗拒時,病態人格者仍可以保持冷靜。即便大家都喪失自信,病態人格者仍能夠自信滿滿。相信不少人會對此給予正面評價。

考慮到病態人格者具備上述特質,我們不得不說企業徵才、大學入學過度重視面試的做法有失公平。由於病態人格者極具魅力,同時能夠堂而皇之地對談,因此順利通過這類考試的有很大的可能性會是病態人格者。

同樣的,陪審員制度讓法律外行人協助判案,考量到病態人格者善於狡辯,這可說是個極其危險的司法制度。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