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上音樂的關鍵在父母:這樣教出快樂學琴、主動練琴的孩子
寫書是我多年來一個遙遠的夢想。總覺得自己有很多話要說,想說給很多人聽。與鋼琴結緣三十餘年,彈鋼琴和教鋼琴幾乎占據了我所有的興趣、精力和時間。寫鋼琴—還是頭一次,也是這幾年才萌生的念頭。
我從童年時開始學琴,少年時出國,青年時深造,在世界各地參加比賽,成為一名職業鋼琴家,直到二○○二年,在南加州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並受聘任教,接觸的都是非常專業的人士,也都是些除了鋼琴什麼都不知道的「琴呆子」,探討的都是在行外人看來非常高深和「虛無縹緲」的音樂哲理;爭論的都是關於某一首樂曲中某一句的觸鍵深淺問題。總而言之,我所習慣的話題都是些旁人看來很不能理解、很沒有必要,但討論者們又覺得很有品位、很另類、很能顯示自己水準的話題。
自從我開始接受中國各大音樂學院的邀請,頻繁回國講課、演奏以來,特別是二○○九年起在青島、大連等城市設立我的鋼琴藝術中心和鋼琴工作室,和國內教琴的老師、學琴孩子的家長有了非常深入的接觸後,我意識到一個新的理念:鋼琴大部分的時間是為「聽不懂」的人而彈,講話的目的是讓大家從不懂到懂。如果一個藝術家老是把自己關閉在閣樓裡不和人們交流,他永遠不會受到真正的愛戴!
當我有更多機會和家長們接觸之後,我體會到就像他們在孩子學琴歷程中的喜怒哀樂。家長們想瞭解的不是非常高深的學術理論,也不是只有最頂尖的少數幾位鋼琴家才會遇到的情況,而是每一個初學鋼琴的孩子都會碰到的共同問題。孩子為什麼要學鋼琴?怎樣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鋼琴老師?家長如何督促孩子練琴?鋼琴檢定考究竟有什麼意義?學鋼琴學到最後若當不了職業鋼琴家怎麼辦?這些話題看來簡單,卻能引來不簡單的對話!
我這幾年在巡迴演講和音樂會巡演中,對這些現象觀察得越多,思考得越深入,越覺得應該為學鋼琴的孩子們做些事情。我是鋼琴家,又在音樂學院任教,在鋼琴教育這方面,和一線老師和學琴的孩子們打交道的經驗豐富,再加上我往返於中國和美國之間,非常關注國際上先進的鋼琴教育理念和發展,我覺得我有能力也有責任做些什麼。
因為我的職業,我,看到了學琴孩子的家長無私的奉獻,對孩子迫切的期待,以及對孩子「該如何學琴」的迷茫、困惑、不解,甚至掙扎。每到一處,家長們(九○%是媽媽們)都會問我很多問題。有的問題耐人尋味:「我女兒個性很內向,學音樂能讓她開朗一些嗎?」「學鋼琴真的能讓我的孩子更聰明嗎?」有的問題讓我啼笑皆非:「我兒子想做下一個郎朗,每天練幾個小時琴他就能做到?」「孩子不肯練琴,我們就打,是否不該打手?」讓我最難忘的問題是:「茅老師,你考過了鋼琴十級(上海音樂家協會的業餘最高級)嗎?」
問題本身沒有對錯,但答案因人而異。面對每一個問題,我都會盡全力給一個負責、真實、不落俗套和有意義的答案。家長問我問題是對我的信任,我要對得起這份信任。一直想找個機會把這些問題和答案都記錄下來,希望家長們能透過這些話題,意識到自己的困惑並不是特例,孩子的缺點也並非偶然。
孩子學音樂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或許不是最重要的,但也絕不是微不足道的。每天堅持練琴是創造良好學習習慣的開始;接觸音樂是走進藝術殿堂的第一步;上台演奏是提高自信的最有效法寶;當孩子終於愛上鋼琴,他已得到了一生的摯友和永久的寄託。
感謝出版社給我這個機會,讓我透過這本書,和眾多家長對話。本書闡述的是我個人的經驗和見解,雖然未經嚴密的科學推斷或專家論證,但充滿了我對家長們的理解和對孩子們的關愛!人生之路看似漫長,卻又短暫,時而平坦,時而曲折。音樂的確是一份永久的依賴和寄託,不分貴賤,不需語言,不會過時。此書為學琴的孩子而寫,為家長而寫,為黑白琴鍵帶給我們的彩色人生而寫。祝福每一位學琴的孩子都能快樂學琴,幸福成長,享受音樂,領略到人生的五彩繽紛。
★讓孩子學鋼琴,是為他好還是為我好?
在選擇學鋼琴,把這個龐大的樂器買回家之前;在為孩子請一位鋼琴老師之前,我們要留點時間,冷靜地問問自己:讓孩子學鋼琴,是為了孩子的將來,還是為了讓他們實現我們兒時沒有實現的夢想?
問題:孩子不想學琴,父母怎麼辦?
現在的孩子普遍早熟懂事,五歲的兒子跟我說起道理來頭頭是道。這段時間他特別貪玩不想練琴,每天都要花半個小時說服他。但他提出的一個理由讓我很難回答,他動不動就說:「我又不想學琴,都是你們叫我學的。」
坦白說,送孩子學琴,的確多少希望補償我們自己兒時遺憾的心理:小時候我特別喜歡音樂,每次上音樂課都站在老師跟前看她彈琴捨不得走,那時候學校還沒有鋼琴,僅是一架簡單的風琴,就可以讓我聽得我如癡如醉。我也深知,孩子有自己的將來,如果他沒有表現出對音樂的興趣,即使經過一些基本測試,老師也認為他很適合學琴,若沒有事先徵求過他的意見,我們也不會勉強他去學。但現在,面對孩子究竟是為誰學琴的質問,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說清楚。他爸爸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都是為你好,你將來就知道了。」但這對孩子來說沒多大效用,因為以他現在的年紀根本很難理解,他反而會說:「將來我不知道,但現在我知道我不想學了!」有時候實在氣得想打他一頓。
「爸媽為了你學琴,犧牲了閒暇時間,每天陪你練琴,假日接送你上課,打聽到哪位名師,就算擠破頭也要送你去;還花大錢買那麼貴的琴,把最好的房間讓給你練琴……這些全都是為了栽培你啊!」面對孩子的蠻不講理,父母應該怎麼回答才好?
★當孩子說「都是你們叫我學琴」時,該如何回答?
許多家長面對這個問題,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們都是為了你啊,為了讓你不輸在起跑點啊!」但這是真正的答案嗎?你的內心深處,是不是有另一個隱藏的答案呢?有時候,我們看似理智的決定,其實是受到直覺操縱。
以下是一份簡單的問卷,花幾分鐘做一下,也許對孩子學琴這件事會有不同的理解。
Q1:讓孩子學琴,是不是因為鄰居的孩子或幼稚園的同學也在學鋼琴?你覺得如果不送孩子去學,就可能輸在起跑點,或者顯得你這個家長沒有盡到責任?
Q2:你是否抱著「圓自己小時候沒實現的夢想」讓孩子學琴?哪怕是極少的成分,是不是也會對你的決定有微妙的影響?
Q3:是否考慮過所有常見的才藝項目,如:畫畫、芭蕾、運動類等,最後才決定選擇鋼琴?還是從未考慮過其他選擇,一心認定鋼琴?
Q4:你是否已經決定勝任一份無給薪的工作—接送孩子學琴、陪孩子練琴等,是一件需要全心付出,沒有給薪,而且還有可能被孩子誤解的工作,至少在這四、五年中,你得做好長期付出的心理準備。
Q5:孩子一人學琴,全家會失去很多休閒娛樂,因為週六可能要上鋼琴課,週末可能不再完整,出門旅遊的安排也會受到影響;因為孩子需要練琴……對於這些犧牲,全家做好準備了嗎?
Q6:父母對於孩子學琴是否意見一致?比如鋼琴放在哪裡?學費如何負擔?每天練琴時間多長?孩子不想練了怎麼辦?孩子進步遲緩怎麼辦?
Q7:對學琴時發生的好壞意外現象,你是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如果孩子真的是天才,且少年得志一朝成名,你們準備怎麼做?當然,絕大多數的情形是,如果孩子彈了好幾年仍然表現平平,甚至出現叛逆情緒又該如何處理?
Q8:如果孩子以後不當鋼琴家,你會不會失望?他的資質雖然不錯,但最後只能成為鋼琴老師,或者鋼琴只能成為他一項並不算特別突出的業餘興趣,那時,你會後悔送他去學琴嗎?
Q9:練琴很痛苦,你會不會因為看到孩子太累、太苦、流眼淚而捨不得?你是否狠得下心要求他一遍又一遍重複彈奏?
Q10:你是否能保證永遠抱持積極向上的熱情,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即使在你情緒不佳或孩子不願配合時,也絕不會謾罵和體罰?
這是一份沒有標準答案的問卷,但你的回答能夠說明在孩子學琴這件事上,你還有哪些功課要完成。
A1: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各自的特色和長處。別人家的孩子也許適合學琴,你的孩子也許更適合畫畫、更喜歡運動?家長們要做的,就是發現孩子的優點,彌補缺點,培養孩子,成就孩子。條條大路通羅馬,鋼琴不是唯一的選擇。
A2:不止一位家長在跟我溝通時提到:「我小時候非常想學鋼琴,但沒有條件,我一定不能讓孩子再留下這個遺憾。」注意,「小時候沒有學琴」的遺憾是你的,不是孩子的!家長可以適當引導,但千萬不要全盤做主。家長遺憾自己沒學到的本領,不一定是孩子的強項。
A3:不管是一心一意要學琴還是經過評估再決定學鋼琴,在送孩子學琴這件事上,必須做客觀而不是主觀的決定。請先確定孩子的確略有音樂上的靈氣和興趣,再慎重開始。千萬不要因為學琴,而耽誤了在其他方面表現出色的機會。
A4:在大多數的家庭裡,媽媽是負責孩子練琴的主力。這不是辛苦幾天或幾個月就可以解脫的「苦差事」。每天陪練琴,每週陪上課,和老師溝通,考慮音樂會、比賽、表演等事宜,這是一份長期持續的工作,所有的付出也許並不會立刻得到感激和回報,甚至還可能引來孩子的極度不滿和反抗,所以,你真的想好了,準備好了嗎?
A5:大部分的家庭很少有設置琴房,所以孩子練琴時,你不能看電視、不能聽音樂、不能大聲說話。週末全家的娛樂也會減少,因為要把時間留給鋼琴課。即使是難得出門探親、旅遊,還要考慮到是否帶著鋼琴教材,或者是目的地有沒有鋼琴可練……所有的家庭成員必須共同為此付出。
A6:孩子的教育問題常是許多夫妻吵架的肇因,況且學琴過程中,會面臨無數個選擇。例如:該買什麼鋼琴?誰負責陪練琴?學費如何負擔?……不要等到孩子開始學琴才為這些事情爭辯,提前解決它!
A7:孩子的學琴之路,父母只能扮演引領的角色,很多時候不是父母能左右。孩子的才能、性格、喜好、機遇……這些可以引導,但很難控制。一旦真正開始學琴,就要做好任他自然發展的準備。即使不得不放棄,也要保持正面的心態。
A8:如果小孩子從四歲開始學琴,學到十四歲甚至二十四歲,仍看不到他成為鋼琴家的可能,這時家長可不能後悔當初培養孩子學鋼琴!即使是天才琴童也不保證個個能成為名家,那需要實力、努力還有運氣!
A9: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練琴和所有藝術一樣,都要下苦功!十年如一日的辛苦,十年如一日的重複,即使是聽的人都會開始厭倦,何況是彈的人?你捨得孩子有這些生理和心理的壓力嗎?忍心看孩子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只為某個不確定的未來?
A10:我堅決反對打罵孩子。在美國長大的我,認為打孩子是一種無能、粗暴和犯法的行為!但是,我也提前告訴所有剛把孩子送進琴房的父母,在陪孩子練琴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摩擦,一定會有想發火的時候。在決定讓他學琴前,家長是否能向自己保證盡量控制情緒?生氣的時候,絕不拿孩子出氣?
★家長自我測驗:是我讓孩子不再喜愛鋼琴了嗎?
你的孩子是否已經從愛鋼琴轉為恨鋼琴?請家長透過以下自我測驗題,看看自己在孩子的這個轉變中是否起了什麼作用?
問題:我該如何看待孩子討厭練琴這件事?
孩子練琴,經常是她哭我也哭。都已經考過六級檢定考了,按理說應該早就培養出良好的練琴習慣,但是,她現在只要坐到鋼琴前脾氣就很大,我說兩句就跟我拌嘴,明明小時候是自己要學琴,現在天天說是我逼她,讓她的童年過得這麼辛苦。她說,她的確真心喜歡鋼琴,但我們這種逼她學琴的方法讓她變得討厭鋼琴!
聽到孩子說這麼不懂事的話,真想隨便她,但又覺得好不容易走到今天,還是應該堅持。只能苦口婆心對她曉以大義,其實,我壓根就不想逼她,但不逼,孩子能練好琴嗎?她若管不住自己,我再不管不就等於放棄了嗎?我該如何看待孩子討厭練琴這事?如何才能讓孩子自己愛上練琴?
在孩子討厭彈琴前先預防
一旦孩子已經表現出痛恨鋼琴了,其實是沒什麼辦法可以突然扭轉的。家長應該做的,是防患於未然,以下兩部分問題,供家長自我測驗:你的孩子是否已經從「愛鋼琴」轉為「恨鋼琴」了?
A部分:孩子是否在一個正常愉快的情形下開始學琴?
如果是正常愉快地開始學琴,孩子對鋼琴的想像是美好的,就像面對一張圖畫紙,他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塗下第一筆,即使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困難和障礙,在家長的鼓勵下也都能解決。
問題1:老師是不是他喜歡的?對於初學鋼琴的孩子來說,老師的個性比專業水準更重要。溫柔開朗的老師,就能夠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開始。相反的,如果老師的性格令孩子反感、害怕,很難想像孩子如何能在學習過程中一直保持愉快的情緒。
問題2:媽媽是不是既嚴格又溫柔?媽媽要能夠讓他感受到愛和理解,又能夠堅持原則不姑息、不縱容。媽媽是孩子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她的理解能夠給孩子最有力量的安撫,在初學琴的階段,媽媽的作用十分重要。
問題3:教材能讓他感興趣嗎?翻開第一頁鋼琴教材,是彩色的嗎?有卡通圖案讓他樂於接受嗎?對已經學了很久的孩子來說,他現在學習的曲目是他喜歡的嗎?孩子的世界是彩色的,刻板的黑白教材很難引起他的興趣,而這興趣,是啟蒙孩子學習的最佳契機。
問題4:媽媽是否能跟著一起練?什麼事情,只要媽媽一起做,孩子就會覺得很好玩,即使辛苦也不覺得孤單。假如媽媽只是在旁邊督促,從不參與孩子的練習,孩子對此的觀感就會大不相同了。
B部分:孩子為什麼突然不喜歡鋼琴了?
孩子的情緒很直接,他不會掩飾也很難撒謊,如果一個喜歡鋼琴的孩子突然產生憎恨情緒,別在孩子身上找原因,應該在父母身上找,孩子出問題經常是大人的錯。
問題1:最近老師或家長是否有打罵這類較為粗暴的行為?孩子都喜歡正面鼓勵,打罵也許能贏來暫時的不敢反抗和老實練琴,但不正確的教育行為,會激化孩子的叛逆心理,讓他打從心底對練琴這件事產生抗拒。
問題2:是否正經歷某段對他來說較為困難的學習?比如說一首曲子上了幾週的課仍無法初步掌握,的確會讓人很挫敗,而家長或老師對這種挫敗的批評,又會加重孩子的負面情緒,因為挫敗而想要放棄,是孩子正常的思維模式。如果得不到即時的引導和鼓勵,惡性循環會就此展開。
問題3:最近是否為其他事情著迷?孩子的興趣很容易轉移,例如ipad上的新遊戲,或是家裡養了寵物等,很容易導致對鋼琴失去熱情,但這只是暫時的,只要家長注意溝通引導就能恢復。
★琴童小詞典:史坦威鋼琴(Steinway & Sons)
「史坦威」在某種意義上,可說是鋼琴的代名詞。一八五三年於紐約創立的史坦威鋼琴公司,革命性地創造了鋼琴製造業的一百多項專利權,揭開了現代鋼琴製造業的新篇章,被視為現代鋼琴製造業的奠基者。由史坦威開發設計的基本結構,已成為全世界現代平台和直立式鋼琴製造業的指標和設計指南。從創立到如今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國際頂級鋼琴演奏家均以史坦威作為他們的首選,且史坦威的宗旨「製造最好的鋼琴」也從未改變過。
★有快樂學琴的孩子,才有幸福和樂的一家人
一個因為學鋼琴、因為會彈琴而感受到快樂的孩子,無論程度如何,都能讓整個家庭更幸福。總有一天,孩子會自動坐到鋼琴前,彈奏一首他曾經覺得枯燥無味的曲子,從中感受到他從未發現的快樂與樂趣。
問題:不練琴之後,孩子是否會再也不碰琴?
孩子考完八級後再也不想考了,我們尊重他的意見。再說國二學鋼琴也越來越緊張,每天花一個小時練琴,的確是睡眠不足。至少我們現在已經確定他不可能走專業道路,對我們來說,他的琴聲已經很動聽了。唯一不習慣的是,家裡突然少了琴聲,還真有點不適應。
孩子這兩三個月來,幾乎都沒碰過琴,不練琴我能接受,但完全不彈,讓我很憂心。我們在檢定考之前就溝通過,檢定考不是目標,但我們希望他能堅持彈彈琴,他會不會慢慢就淡忘彈琴呢?想請問,在不練琴之後,我們應該教他如何和鋼琴相處?
★和音樂相處,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情
不練琴之後,有些孩子會因為叛逆心理、學業過忙,或是暫時有其他事情分心,把彈鋼琴這件事情暫停一段時間。但爸媽別擔心,別刻意去教育他,要不了多久,他會自己想起來的。因為鋼琴的美,已深植他心底。彈琴的指法也許會生疏,但那種琴聲流淌而給心靈帶來的歡愉,永遠不會消失。相反的,他反而會因為時間流逝,逐漸淡忘因為練琴產生的厭倦、疲累。
我接觸過很多小時候學過鋼琴的人,當然有些人長大後成了鋼琴家,或者從事和音樂有關的工作,但更多人是從事和音樂不相干的工作。其中不乏小時候因為被迫練琴,而對鋼琴產生厭惡情緒的人,他們可能在十幾歲時,發誓這輩子再也不碰鋼琴了。但是,總會有那麼一個契機:他成熟了,戀愛了,失戀了,成功了,失敗了……然後,他慢慢坐到鋼琴跟前,彈奏一首曾經覺得枯燥無味的曲子,發現琴聲如同溫柔的手,撫慰他的心靈。
爸媽要有點耐心,總有一天(甚至有些人要等到自己為人父母時),他會說:「謝謝你們當年送我去學鋼琴,我很遺憾,當年沒有好好努力。」
如果非要狹義地說和鋼琴相處的方式,我建議多多參與和音樂有關的事情。在家欣賞古典樂曲、聽音樂會、看歌劇舞劇,如果有機會帶孩子去歐洲旅遊,那是最好的機會。在歐洲每天晚上都該去聽場音樂會,也未必要買很貴的票去大劇院聽,像德國、奧地利這些古典音樂氛圍濃厚的國家,哪怕是一個普通的小型音樂會,都有不錯的水準。
當我們的孩子四、五歲時,基本上都會選擇讓他學一樣樂器,而鋼琴通常是最多人選擇的。原因無非是:鋼琴是古典音樂最具代表性的樂器;鋼琴檢定考在很多時候可以幫助孩子爭取到較好的機會;不少鋼琴家成為社會名人具有示範效應;當然,也有很多家長,就只是抱著讓孩子多多領略音樂的美妙以及培養藝術氣質而已。無論如何,你們的確為孩子做了正確的選擇。鋼琴家科瑪律.傑基克曾說過一句有點偏激但不無道理的話:「我們都是業餘愛好者,我們彈琴不過是因為熱愛鋼琴而已。」
而這些學鋼琴的孩子,至少生活中有鋼琴的存在,對古典音樂有基本的瞭解,他們不再是音癡。聽音樂會的時候,能明白三重奏是什麼,能懂得交響樂和協奏曲的區別,並且熟知貝多芬和巴哈的不同。當他們自己有了孩子以後,也會非常重視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