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這樣說,教出令人稱羨的孩子
Q3 教養孩子,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
「教養」應配合孩子的發育階段
所謂「教養」,簡單來說,就是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 具體而言,包括了基本的生活習慣,以及人際關係(融入社會)的基本原則。 可是,當自我評價尚未充分養成時,就強加管教的話,不但無法讓孩子吸收,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心靈成長。 因此,對孩子的教養一定要配合發育階段來進行。 接下來,讓我進一步具體說明。 0歲~1歲的教養 嬰兒能感受自己的情緒以及欲望,可是無法了解別人的心情。 因此,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就算硬是立下規矩也是白搭。嬰兒不僅聽不懂,也沒辦法遵守。
【×】
哇—哇— 哇—哇— 如坐針氈 媽媽不是說過好幾遍了,在電車裡不准哭! 哇—
哇—
怎麼講不聽嘛! (啪) 吵死了!
哇呀! 【○】
哇—
哇— 乖喔乖喔,寶貝怎麼啦?
(咻) 你看外面,好快喔! 被媽媽抱抱,最舒服了…… 一安心,就好想…… (愛睏) 哎,睡著了! 這個階段的嬰兒,完全無法了解父母的情況,父母也只能陪著團團轉。可是,當孩子的情緒或需求得到滿足,他們就會認為自己的存在受到肯定,進而產生「我活著是有意義的」(自我評價、自我肯定)的觀念。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不是教養,而是先培養自我評價。 1歲~2歲的教養 這個階段的孩子,差不多已經能聽懂父母說的話和指示。 可是,懂歸懂,未必會照著做。 無論叫他們做什麼,只會連聲說:「不要!」
做父母的要有耐心跟他們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同樣的事情。
當他們說「不要!不要!」的時候,是在告訴你:「我也是一個獨立的人唷。」「請尊重我的人格!」
當父母對孩子的自我主張給予認同、耐心時(這可不等同於對孩子百依百順)
,無論他們聽從父母的話,還是表示反抗,內心都會產生自我評價,明白父母是關心自己的,他可以繼續作原來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自我主張,或是撒手不管
怎麼不聽話咧!
不要啦,人家要自己吃!自己吃!
好啦!隨妳便!
(懶得理妳)
啊!
看吧!
誰叫妳不聽媽媽的話!
【○】認同他們的自我主張,在一旁陪伴
啊,嘴巴開開~
不要啦,人家要自己吃!自己吃!
好吧,就讓妳自己試試看好了。
加油囉
(喏!)
可是,她一定會掉滿地,我還是偷偷在下面接著……別讓她發現了。
(拍拍手)
哇,好棒喔!妳會自己吃了耶!
(吃下去)
我做到啦!
2歲~3歲的教養
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可以聽懂大人的話,也能夠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可是,他們對父母說的話、做的指示,還無法完全做到。
此外,和同伴一起玩耍,或是互相協助的時候,
還是需要父母在一旁指導。
他們往往會表現得霸道、任性,隨自己高興,想怎樣就怎樣,也常常無法和同伴好好玩在一起。
那是給大家一起玩的!
是我的球啦!
這時候孩子開始有了自我主張,而且不只是對父母而已,還包括對其他兄弟姊妹或同伴。
可是,當孩子對玩伴表達自我主張時,別的孩子可不會像父母一樣遷就自己,
於是,就產生了自我主張的衝突。
而孩子也就從中學習到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
開始學會分辨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
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我還想吃點心!
(咻)
(啪)
哇啊~
還來啦!
有時候,孩子也會在同儕關係中受到傷害,這時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
從這個角度來看,到這個階段為止,父母應該努力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習慣對父母毫無保留(自我評價已經形成),這比什麼都重要。
【×】
馬麻~
哥哥打我!
誰叫你要搶哥哥的點心?
媽媽很忙,
你們的事自己解決啦!
晴天霹靂
【○】
馬麻~
哥哥打我!
乖乖,很痛喔!
(呼呼)
(呼呼)
對呀。
可是,那個是哥哥的東西,
你本來就不應該拿呀!
原來是我不對……?
3歲~5歲的教養
等到孩子開始上幼稚園、托兒所的時候,就開始能夠遵守一些簡單的規則。只不過,通常得依他們當時的心情而定,而且每天能做到的程度也有極大差異。
有時候,前一秒看他還好好地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做著什麼事;接著,就看到他故意破壞規則,反抗父母。
大多數的孩子,這時候開始能夠感受別人的心情。
(1) 開始產生做正確、公平行為的念頭。所以,父母應該確實教導孩子辨別是非。
【×】
來,從這兒進去!
【○】
要好好排隊喔!
嗯!
(2) 孩子做錯事情時,要告訴他錯在哪裡,並讓他自己思考下次該怎麼做。
【×】不說理由,一味斥責
啊!
耶~
妳怎麼又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
(嚇到)
真丟臉!
快去還給別人!
(火)
小偷!
【○】要她想想自己錯在哪裡
耶~
咦?那顆球哪兒來的?
在公園撿到的。
可能是別人不小心忘記的呢。
啊~
人家可能正在到處找球唷!快去還給人家。
如果妳掉了很寶貝的東西,一定也很難過對不對?
嗯。
(3) 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重要的是用言語清楚表達出來。
【×】一味斥責
這是我認真幫忙除草,得到的獎勵!
啊!
這麼大一盒都給我一個人吃,
好幸福喔!
(卡滋卡滋)
(卡滋卡滋)
妳一個人吃光光啦?!
怎麼不分一點給弟弟、妹妹呢?
妳真是貪心!
【○】直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這是我認真幫忙除草,得到的獎勵耶!
哇!
要分給弟弟、妹妹吃喔!
嗯~
(微笑)
來,分你吃。
妳好棒喔!
弟弟妹妹高興,自己也高興對不對?
嗯!
(摸頭)
(摸頭)
(媽媽也吃!)
此外,有些孩子因為拒絕上學、身心症等心理問題,造成心理狀態暫時倒退回嬰兒時期,後來才又慢慢恢復。這種情況就和我們這裡所說的,孩子從0歲開始的發育過程極為相近。
他們透過這種方式,幫自己重新找回一度受損的自我肯定感。
「教養」應配合孩子的發育階段
所謂「教養」,簡單來說,就是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 具體而言,包括了基本的生活習慣,以及人際關係(融入社會)的基本原則。 可是,當自我評價尚未充分養成時,就強加管教的話,不但無法讓孩子吸收,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心靈成長。 因此,對孩子的教養一定要配合發育階段來進行。 接下來,讓我進一步具體說明。 0歲~1歲的教養 嬰兒能感受自己的情緒以及欲望,可是無法了解別人的心情。 因此,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就算硬是立下規矩也是白搭。嬰兒不僅聽不懂,也沒辦法遵守。
【×】
哇—哇— 哇—哇— 如坐針氈 媽媽不是說過好幾遍了,在電車裡不准哭! 哇—
哇—
怎麼講不聽嘛! (啪) 吵死了!
哇呀! 【○】
哇—
哇— 乖喔乖喔,寶貝怎麼啦?
(咻) 你看外面,好快喔! 被媽媽抱抱,最舒服了…… 一安心,就好想…… (愛睏) 哎,睡著了! 這個階段的嬰兒,完全無法了解父母的情況,父母也只能陪著團團轉。可是,當孩子的情緒或需求得到滿足,他們就會認為自己的存在受到肯定,進而產生「我活著是有意義的」(自我評價、自我肯定)的觀念。 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不是教養,而是先培養自我評價。 1歲~2歲的教養 這個階段的孩子,差不多已經能聽懂父母說的話和指示。 可是,懂歸懂,未必會照著做。 無論叫他們做什麼,只會連聲說:「不要!」
做父母的要有耐心跟他們耗,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同樣的事情。
當他們說「不要!不要!」的時候,是在告訴你:「我也是一個獨立的人唷。」「請尊重我的人格!」
當父母對孩子的自我主張給予認同、耐心時(這可不等同於對孩子百依百順)
,無論他們聽從父母的話,還是表示反抗,內心都會產生自我評價,明白父母是關心自己的,他可以繼續作原來的自己。
【×】否定孩子的自我主張,或是撒手不管
怎麼不聽話咧!
不要啦,人家要自己吃!自己吃!
好啦!隨妳便!
(懶得理妳)
啊!
看吧!
誰叫妳不聽媽媽的話!
【○】認同他們的自我主張,在一旁陪伴
啊,嘴巴開開~
不要啦,人家要自己吃!自己吃!
好吧,就讓妳自己試試看好了。
加油囉
(喏!)
可是,她一定會掉滿地,我還是偷偷在下面接著……別讓她發現了。
(拍拍手)
哇,好棒喔!妳會自己吃了耶!
(吃下去)
我做到啦!
2歲~3歲的教養
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可以聽懂大人的話,也能夠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可是,他們對父母說的話、做的指示,還無法完全做到。
此外,和同伴一起玩耍,或是互相協助的時候,
還是需要父母在一旁指導。
他們往往會表現得霸道、任性,隨自己高興,想怎樣就怎樣,也常常無法和同伴好好玩在一起。
那是給大家一起玩的!
是我的球啦!
這時候孩子開始有了自我主張,而且不只是對父母而已,還包括對其他兄弟姊妹或同伴。
可是,當孩子對玩伴表達自我主張時,別的孩子可不會像父母一樣遷就自己,
於是,就產生了自我主張的衝突。
而孩子也就從中學習到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
開始學會分辨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
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我還想吃點心!
(咻)
(啪)
哇啊~
還來啦!
有時候,孩子也會在同儕關係中受到傷害,這時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支持。
從這個角度來看,到這個階段為止,父母應該努力建立緊密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習慣對父母毫無保留(自我評價已經形成),這比什麼都重要。
【×】
馬麻~
哥哥打我!
誰叫你要搶哥哥的點心?
媽媽很忙,
你們的事自己解決啦!
晴天霹靂
【○】
馬麻~
哥哥打我!
乖乖,很痛喔!
(呼呼)
(呼呼)
對呀。
可是,那個是哥哥的東西,
你本來就不應該拿呀!
原來是我不對……?
3歲~5歲的教養
等到孩子開始上幼稚園、托兒所的時候,就開始能夠遵守一些簡單的規則。只不過,通常得依他們當時的心情而定,而且每天能做到的程度也有極大差異。
有時候,前一秒看他還好好地跟其他小朋友一起做著什麼事;接著,就看到他故意破壞規則,反抗父母。
大多數的孩子,這時候開始能夠感受別人的心情。
(1) 開始產生做正確、公平行為的念頭。所以,父母應該確實教導孩子辨別是非。
【×】
來,從這兒進去!
【○】
要好好排隊喔!
嗯!
(2) 孩子做錯事情時,要告訴他錯在哪裡,並讓他自己思考下次該怎麼做。
【×】不說理由,一味斥責
啊!
耶~
妳怎麼又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
(嚇到)
真丟臉!
快去還給別人!
(火)
小偷!
【○】要她想想自己錯在哪裡
耶~
咦?那顆球哪兒來的?
在公園撿到的。
可能是別人不小心忘記的呢。
啊~
人家可能正在到處找球唷!快去還給人家。
如果妳掉了很寶貝的東西,一定也很難過對不對?
嗯。
(3) 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重要的是用言語清楚表達出來。
【×】一味斥責
這是我認真幫忙除草,得到的獎勵!
啊!
這麼大一盒都給我一個人吃,
好幸福喔!
(卡滋卡滋)
(卡滋卡滋)
妳一個人吃光光啦?!
怎麼不分一點給弟弟、妹妹呢?
妳真是貪心!
【○】直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這是我認真幫忙除草,得到的獎勵耶!
哇!
要分給弟弟、妹妹吃喔!
嗯~
(微笑)
來,分你吃。
妳好棒喔!
弟弟妹妹高興,自己也高興對不對?
嗯!
(摸頭)
(摸頭)
(媽媽也吃!)
此外,有些孩子因為拒絕上學、身心症等心理問題,造成心理狀態暫時倒退回嬰兒時期,後來才又慢慢恢復。這種情況就和我們這裡所說的,孩子從0歲開始的發育過程極為相近。
他們透過這種方式,幫自己重新找回一度受損的自我肯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