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考試要靠爆發力!最強七天衝刺讀書法

序章:為什麼七天就能考上?

一年考取五十多張證照,領略應對各種考試的讀書法

我一年內取得超過五十張證照,平均大約七天就取得一張。考試的種類繁多,但是一切都靠「自修」。

從學生時代開始,我一直都是靠自修念書。東京大學也是自修考上,我住在富山縣的鄉下,附近根本沒有連鎖補習班,當然也就沒有「補習念書」的選項。

我本來就不是很愛念書,以前超愛打電動。在我內心深處,某種程度上其實是把讀書當成電玩遊戲。晉級打怪的過程跟讀書是相通的,考得好會開心、考不好會難過也跟打電動的心情一樣。看到具體的成績,會讓人更有幹勁,這就是我現在仍持續考證照的動力。

高中時,選了離家最近的學校。這間高中功課多,每個月都舉辦幾次全國性的模擬考或是校內模擬考,有時甚至多達每週一次。我把讀書重點放在提高全國模擬考的成績上,為了多接觸各種題型,會先寫完作業的講義,不足的部分就自己買參考書加強。我希望不管看到什麼題目都會解,因此做了很多題庫。

不久後就形成了「將一星期內所讀的東西消化反芻,接下來準備下一次模擬考」的循環,讓準備考試更有效率,這就是「七天讀書法」的雛型。當然,那時我只是單純覺得七天很容易養成讀書節奏的循環。

為了提高模擬考成績,我的確下了很多功夫。

我讀的是理工科,對於數學和理化很在行,只要稍微用點心,就可以拿高分。所以著手開始做的不是自己擅長的事,而是沒有做過的事。為了把所有成績都拉上來,我把心力花在最弱的國文科上,國文分數一拉高,整體成績就比想像中來得好。

身體力行後發現,國文是很重要的科目。不管任何考試,都需要「文章解讀力」。解題的時候要看得懂題目,有時候還要讀懂背後的涵義,也就是不要掉入陷阱,沒有「國文能力」絕對無法勝出,即使現在參加證照考試,我也深刻的感受到這一點。

在專心準備全國模擬考的同時,學校小考和月考就無法完全兼顧,不過至少要維持及格。所以有關古文、文言文考試範圍的文學作品,我就偷偷買有白話文版的參考書來看。因為邊讀邊查字典翻譯古文很辛苦,如果有現成答案,只要原封不動的背下來就好。

大家往往認為國文需要思考能力,但是在考古文、文言文時,通常不是靠思考作答,而是靠「背誦」。數學也是同理,只要知道解題方法,就能拿到分數。

我在高中時代,就是像這樣邊摸索邊找到自己的讀書步調。後來我報考東大、慶應義塾大學、早稻田大學,全部都及格通過,最後我選擇東大。

只要七天,任何人都能做到

我高中時代曾一度很著迷漢字,像打電玩一樣,挑戰之後就會有成果,充滿樂趣。高中畢業離開鄉下來到大都市時,簡直開了眼界,上大學都在玩樂,沒怎麼念書。

我是東大學生會委員,負責編輯學生會雜誌。校內高手雲集,我的在校成績也一落千丈。以前高中只要讀書就好,上了大學除了上課、考試之外,還要打工和參加課外活動。

我不知道其他大學的狀況如何,但是在東大,期末考考古題的情報流通非常發達。學長會提供考古題或是講義,每班也都有各科目的考試對策負責人,負責蒐集以往的考古題。在接觸大量考古題後,我發覺「分析考古題就能抓到考試方向」。

高中時代我為了能解出各種題型,而從作業的題庫下手,想想這也算是大學考試的「考古題」。雖然當時不是那麼清楚,但這一路走來,我相信「考古題正是準備考試的基礎」。

要將考試範圍的內容逐字逐句全部讀完談何容易,若想縮小範圍到「應該做的限度」時,考古題幫助就非常大。

下一步戰略性的思考就是「要怎麼有效率的讀書」。

念書絕對不是時間愈多就能讀得愈多。時間充裕的時候反而會拖拖拉拉,結果什麼都沒準備。有沒有時間不是關鍵,「考試前一週做了什麼」才是重點。

我想起高中時大小考不斷、每週一次模擬考的頻率,每天從早讀到晚很累,但是如果像那時候一樣,將讀書進度畫分成七天,應該不會讀不來。

七天也是習慣養成的一個循環。幾乎所有人都能習慣七天的頻率,所以也很容易運用在準備考試的循環上。

而且當你處於「一週前」的急迫狀態下,更能發揮平常無法發揮的實力。

大家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例如在準備大型活動時,活動前一週忙得團團轉,但是完成的事情卻超乎想像的多?如果離終點還有很長的時間,會產生「今天不做也無所謂,明天再做好了」的心態,往往就會耽擱。所謂的「七天」是不容拖延、無法停滯的短期間。正因為沒有餘裕,才會更加認真,做出更好的成果。

也就是說,考前一週的「時間密度」和平常不同。

例如同樣「一小時」,考前一個月就會覺得時間還很充裕,整個人很閒散,即使讀了也沒有讀進去;相對的,考前一週因為時間緊迫,所以讀書的「專注力」就截然不同。以時間價值而論,要說差距十倍也不為過。這種專注狀態無法長期持續,但是七天絕對沒問題。

只有七天,誰都可以努力。

短期達成目標的正確讀書法

想在七天內考試及格,就不能使用一般的讀書法。短期內要有效果,就要使用最有效率的讀書方式。

七天內想要準備完所有考試範圍,時間當然不夠用。所以完全不需要把所有東西都念過一遍。要篩選出重點,決定哪些「不需要」,只要讀那些需要的部分就好。如此一來「應該要做的事」就大幅減少了。

如果每一題都要邊做邊學,有再多時間都來不及。不要去「解題」,而是要「記憶」。我高中時是先看古文的白話文版背誦內容,並不是從零開始思考,而是「把記得的東西原原本本的拿出來」。

「出題頻率高的題目」要放在後面讀。一般的讀書法則是主張,要花時間優先讀考試經常會出的題目。基礎問題很重要,但並不是排在第一順位,就是因為很重要所以要延後,排在時間最近的時候才做,記憶才容易留存到正式考試的時候。

根據「艾賓豪斯遺忘曲線」證實,記憶會隨時間而快速遺忘,相同的事物,一小時後重新記憶要比當初多花五六%的時間,一天後就要多花七四%的時間。因此,愈是不想忘記、重要的事情,留到考前再背誦,在遺忘曲線下降前去參加考試。

七天這種超短期間的讀書方法,可以取代「為了找時間而不斷重複浪費時間的方式」,考前密集讀書效率更好,記憶也更能留存。如果星期天要考試,重要的部分就星期六再讀。

人們經常會說「考試前一天要保留體力,不要努力過頭」「別熬夜念書或是留到最後一刻才讀完」。但對我來說,那實在太浪費了。考前讀書記憶比較容易留存,而且如前面所述,考前的專注力也不一樣。正因為能把自己逼到最後一刻,說是以最小的心力得到最大的成效也不為過。

使用這種方式,能大幅降低準備考試所花的時間和心力。你會認為要做的事情很多,不可能在七天內完成,但事實上七天絕對可以辦得到。

當然,難度較高的考試,七天準備可能會不夠,這種時候就請利用重複「六天密集+考試」的循環來準備。試著利用考古題和模擬考來設定假想的考試。

重要的是讓讀書形成有節奏的循環。

考試本來就是為了及格而念,不是為了讓頭腦變好而念。

不是聰明的人才考得上,也不是背得多的人才考得上。

你不需要完全瞭解出題內容,而且有方法讓你即使不懂也可以及格。

考試及格的人,是針對考試會出的題目,以戰略性的方式準備。如果這個部分不出錯,任何人都會有成果。

考試就是「攻城掠地」:分析計畫實踐追趕

戰略性讀書的過程,可將其想像成「攻城掠地」比較好理解。

在進攻敵人城池之際,如果有勇無謀直搗黃龍,絕對是下下之策。一開始應該要研究城池的配置、地形、城牆形制等,並且「分析」城門入口位於何處、要從哪裡進攻才有利。也就是說,要徹底瞭解攻略對象的狀況和特質。

以考試來說,就是要「分析考古題」。

分析攻略對象——考試的特質和出題方向,先掌握「想考上要怎麼做」。

接下來根據分析結果,訂定「計畫」。

像是「從後門避人耳目,摸黑攻擊」「改變河川水流,採用水攻」等具體攻略計畫、戰略。

準備考試時,先看整體範圍,決定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此步驟最重要的是「找到不需要做」的部分。盡可能不要耗費時間與勞力,為了確實攻擊敵人(考試),篩選出最低限度必須做的事。

接下來終於要進入「實踐」階段,要以之前訂定的戰略來進攻城池。

考試的準備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使用考古題。先將考古題瀏覽一遍,然後再仔細閱讀兩遍,找出應該做哪些題目才能讓考試及格,並訂出四階段的優先順位,以「問題、解答、為什麼」三點一組的方式記憶,本書後續會介紹相關方法。

最後是「追趕」。

提到攻城,請想像成逐漸破壞城門,往城裡進攻。如果有萬全準備便可以一口氣攻克。實際上開始作戰後,可能會發生意料之外的陷阱或是伏兵,準備考試時亦同,開始讀考古題的時候,會出現以為很簡單卻比想像中還要難、和自己的計畫產生落差等狀況。這種時候可以用必殺技「背誦」技巧,後面篇章也會傳授給各位。

「追趕」可以用於準備考試的最後一天。根據不同作法,即使是攻不破的城池,也可能在一天內淪陷被拿下。

雖然長期抗戰另有法門,我不否定斷敵糧草也能攻城掠地,但我的作法是速戰速決。如果以時間價值來看,就一定要使用七天就及格的技巧。

你準備好考試攻略了嗎?接下來就從第1章開始,讓我們朝「七日戰鬥」出發。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