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投資一直賺大錢?:全球金融學校的散戶獲利方程式
心法1 你知道自己早就把所有錢都拿來投資了嗎?
>把錢存在銀行也等於投資
可能有讀者覺得我沒頭沒腦的在說些什麼,但我指的是各位存在銀行或任何金融機構的存款。相信幾乎所有讀者都有銀行帳戶,也都將錢存在銀行管理。這年頭應該沒什麼人的薪水還是以現金支付吧?即便是,拿到錢以後應該也會馬上找最近的ATM存進戶頭。或許有人會將錢放在家裡,但應該沒有多少人會特地買一座防火金庫,將所有身家財產都放在家裡保管吧。
我們習慣說把錢「存在銀行」,但其實我們是把錢「借給銀行」。銀行(金融機構)再運用這些錢(存款)賺取利益,例如貸款給客戶公司,並收取利息,賺取「利差」(放款利息與存款利息的差額);或自行運用,賺取收益,再撥出部分收益支付大眾的存款利息。換句話說,存錢等於是把錢投入銀行(投資)以賺取利息(報酬)。
我們往往認為銀行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地方,也經常因為繳費等生活所需進出銀行,因此不容易將「投資」與銀行聯想在一起。然而,從「金錢運作機制」的角度來看,存款毫無疑問是一種投資。
只不過,日本的「異次元貨幣寬鬆政策 」還在持續,把錢存在活存帳戶,年利率只有○.○○一%,三年定存的利率也不過○.○○二%。這樣確實一點都沒有「投資賺取報酬」的感覺。
然而,過去日本自經濟起飛至泡沫經濟期間,定存年利率曾高達八%,連活存年利率也超過五%。假設你存一百萬在銀行,一年就會生出五萬的利息,這筆錢足夠你來一趟溫泉旅行了。所以當時應該所有人都能深刻體會「存錢=投資」。
>如果你把錢借給亞馬遜
這麼一想, 聰明的讀者應該也發現了:「那我何必把錢存在銀行,直接將這筆錢借給銀行放款的企業,利率不是比較高嗎?」
說得對極了!現在正值超低利率的時代,將錢存在銀行不僅完全生不了利息,搞不好以後還要倒扣手續費,光想都覺得荒唐。有個方法更能夠有效運用你的血汗錢,賺取更多報酬,那就是直接投資企業,也就是購買股票或公司債。
假設你將錢「 借」 給大家耳熟能詳的亞馬遜公司。亞馬遜市值超過一兆五千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超優質企業(截至本書出版前)。亞馬遜成長快速,需要大量資金,所以肯定也樂於向我們借錢。這時我們即可購買亞馬遜發行的公司債,而亞馬遜二○一七年的公司債利息就超過三%。
除了購買公司債,買股票賺股息也是一種方法。以擁有日本瑞穗銀行的瑞穗金融集團為例,股票一年的配息率就超過五%。即便我們活在超低利率時代,只要持有亞馬遜的公司債或瑞穗金融集團的股票,還是很有可能賺得一趟溫泉旅行的資金(公司債、股票的投資方式留待後續章節詳述)。
>投資需要「正確的知識」
不過這世道也沒那麼簡單。想獲得高報酬,就得承擔高風險。
如果你將錢存在銀行,即使銀行經營不善,甚至破產,你還是可以拿回一定額度的存款。因為銀行有賠付機制,會保障本金。以日本來說,只要是活存,且金額不超過一千萬日元,那麼你的存款和截至銀行破產日的利息都拿得回來。
但超過一千萬日元的部分就不在保障範圍內了,最慘的話,甚至可能就此蒸發(無息的支票存款帳戶則無額度限制)。
更別說股票和公司債根本就沒有保本的機制,若你投資的企業不幸倒閉,你持有的股票、債券將瞬間化為廢紙。投資的本質就是如此無情。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掌握「金錢」和「投資」的正確知識,並了解,在沒有知識的情況下投資,是多麼高風險的行為。這才是投資開始之前應了解的「基礎中的基礎」。
POINT!
存款也是一種投資。先理解投資的機制和各種投資方法。
心法7 金融機構的理專不是你的「投資老師」!
>理專有他們的立場
「下次什麼時候來比較好?」
你去理髮店剪完頭髮,離開之前有沒有問過理髮師這個問題?
問這種問題蠢斃了(對不起!)。理髮師只會告訴你「最晚一個月後吧」,不太可能會說「暫時不用剪沒關係喔」。畢竟對方也是生意人,當然會希望你盡快再來。
巴菲特也說過:「千萬別問理髮師現在應不應該剪頭髮。」
網購市場的做法更明目張膽,每天寄一堆廣告信給你,說什麼「現在加入會員免入會費,期限只到○月○日!」或「買就送免運優惠+個人專屬好禮」。
出現了!這又是「我只告訴你」的話術!人心容易動搖,我們會害怕自己如果錯過這次就再也拿不到優惠,但其實一年到頭都有這種促銷活動。
這些都只是行銷手法,無關欺騙與否。你要不要買,現在買還是以後買,這些終究要由你自己決定。
那麼我想請問,各位都怎麼看待證券公司和銀行的業務,也就是所謂的理專?
他們金融知識豐富、態度和善,總是設身處地聽我們說話,而且還不收諮詢費。相信很多人都覺得他們相當可靠吧。
但是各位千萬別忘了,理專的工作是販賣金融商品。無論哪一家證券公司、哪一家銀行都有「現在特別想賣的商品」,公司也經常會設定某個月要集中促銷某個產品,鞭策全國各地的理專。
我經常受邀擔任大小金融機構的內部進修活動的講師,也經常在他們的辦公室看到牆上貼著業績長條圖,標示每個人的業績。雖然現在日本不斷呼籲企業改革工作方式,但第一線理專面對的嚴峻處境和激烈的銷售競爭依然和昭和時代沒兩樣。
>認清在商言商的常識
只要金融機構還是營利性企業的一天,就依然屬於「銷售掛帥」的世界。專做住宅投資的不動產業也一樣,因為他們希望盡早回收資金,所以會特別用力推銷剛落成的新物件。
而食品、化妝品廠商之所以在電視上播放吸睛的廣告宣傳新產品,也是基於相同理由。任何一個業界都有「公司想賣的東西」,也都想方設法將商品賣給消費者。這是商業的基本常識,只要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這就是無可奈何的現實。
但請各位別誤會,我並不是指控金融機構標榜「顧客至上」「顧客優先」的口號都是信口開河。我相信你的理專也不會強迫你買下他想賣的商品。前面〈心法4〉談到容易受騙上當的人時也說過,請各位謹記「看起來老實的人最恐怖」,也千萬別太篤定自己「有看人的眼光」。如果在金融機構碰上你覺得「人很好」的理專,那人十之八九很認真,而個性認真的人往往工作上也是全力以赴,因此很有可能大力推銷公司想賣的商品給你。
至少有件事我們可以確定,「理專推銷時並非百分之百站在你的立場著想」。他們既非你專屬的投資顧問,亦非指點你投資大小事的導師。
說難聽一點,有些理專的金融知識恐怕也不見得那麼豐富。尤其以銀行業來說,因為販賣的東西僅限於投信商品,所以不少理專對於金融、投資的整體知識掌握度都不高。為了賣掉自己負責的商品就已經費盡全力,根本沒有餘力學習更深的知識。我想至少要跟各位講清楚,業界的確有這樣的情況存在。
總而言之,理專不是你的「投資老師」。如果你對他們推薦的商品存疑,也可以諮詢其他公司的理專,獲取「第二意見」。
請各位了解商業的基本道理就是「賣想賣的商品」,與理專之間要拿捏適當的互動距離。
POINT!
當你覺得對方「人很好」,就更不該相信對方。
想要投資獲利,只能靠自己學習,累積知識。
心法12 投資對象僅限於股票、債券、不動產就夠了
>兩個重要觀點
選擇哪項投資商品才能有效運用自己的血汗錢?這是所有投資人的煩惱,也是擬定投資策略時最根本的問題。
選擇投資對象之前,我們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第一,該投資能否讓自己「成為他人的老闆」?第二,該投資能否「創造社會價值」?綜合以上兩點思考,你就能一口氣排除掉很多選項。
先說結論。我建議散戶,尤其是新手,將投資對象限定在股票、債券、不動產。只要集中投資三種商品,沒必要再涉足外匯、黃金等其他投資。投資時最好不要心猿意馬,以下我會仔細說明為什麼這點非常重要。
假設你現在已經根據「成為他人的老闆」和「創造社會價值」這兩項條件,決定要投資一家企業。通常投資企業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購買股票(投資股票),一種是購買公司債(投資公司債)。
這裡我們以日本市值最大的豐田汽車為例。無論你是投資股票還是公司債,豐田汽車都是運用你和眾多投資人提供的資金在經營事業,提升銷售並賺取利益。
豐田汽車集團旗下所有公司總共有約三十六萬名員工(截至二○二○年三月)。假設全體員工一天工作八小時,總勞動時間就等於兩百八十八萬小時。
換句話說,豐田汽車裡有這麼多的人、花這麼多的時間辛勤製造與銷售汽車,創造公司的利益。這些「創造利益」的行為即「創造價值」,而這正是經濟活動的本質。
投資股票者即為「股東」,每位股東在公司獲利時有權利依各自持有的股份分紅。雖然常常有人針對「公司所有權」一事進行議論,不過股東是提供營運資金的人,所以透過「分潤」的形式收取利益也是正當的權利。若公司業績成長,股東也可期待持股的價格比購買時還要高。這就是資本主義的運作機制(詳見〈心法13〉)。
換句話說,每位股東都是公司的老闆,即便持有的股份再少也一樣。以剛才舉的例子來說,你身為股東,就是豐田汽車的董事長、管理階層和所有員工的老闆。
投資公司債的情況也差不多,你可以從公司手上獲得約定的利息。公司債是公司借來的錢(負債),所以會事先決定什麼時候還(償還期限),並有義務於期滿時全數還清(償還)。站在投資方的立場,由於投資的錢在期滿時就會回到自己手上,想要繼續投資就得重新買過。這一點和可以無期限持有的股票不一樣。
無論如何,你投資公司債,公司也是拿這筆錢在營運並創造利益,所以廣義來說,「你(暫時)是公司所有職員的老闆」。投資組合了股票和債券的基金,也是同樣道理。
>購買國債,即成為「全民的老闆」
同樣是債券,除了公司債之外,還可以考慮國家發行的國債。購買國債也等於間接成為「他人的老闆」。
比方說你投資日本政府發行的國債,而政府用錢於民,舉凡鋪路造橋等公共建設、災區復興,乃至於最近因應疫情衝擊的振興方案「Go to Campaign」都是典型的例子。這些活動提供許多國民工作機會,進而創造社會價值。換句話說,「購買國債」讓你成了包含自己在內的「全民的老闆」。
「成為他人的老闆」聽起來或許有點刺耳,但我的重點是要投資「能產生價值的人類活動」,也可以說是「以出資的形式和出力的人共創價值」。
除了股票和公司債,還有一種投資能滿足「成為他人的老闆,創造社會價值」的條件,那就是不動產。
這裡的不動產泛指土地和建築。假設你買了一塊土地,蓋了一棟公寓。之後陸續有房客入住生活,有些房客上班、有些房客上課、有些房客領取年金,不過這些房客都會付租金給你這位房東(老闆)。就結果來看,你一樣成了他人的老闆,創造社會價值。
不過,投資不動產的風險,在於供需平衡可能會因人口結構變化,或新冠肺炎疫情之類的意外事態而生變,因此投資不動產時需要特別小心。
>投資外匯必賺的方法是成立經紀商
至於投資外匯又如何?外匯原本是國貿公司為求結算方便、迴避匯率浮動風險而誕生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用金錢買賣金錢」的特殊交易。所以性質上、目的上都和股票、債券等「目的是成為他人老闆的投資」截然不同。不過,國貿公司本身是透過跨國買賣產品、服務來創造社會價值,所以國貿公司投資外匯,或許還和「成為他人的老闆」沾得上邊,但和國貿業務毫無瓜葛的散戶投資外匯,可就跟這件事八竿子打不著了。
外匯交易的主要獲利手段是藉由短線買賣賺取利差,不存在任何長期持有的概念。我可以告訴各位,我在這個業界打滾超過二十年,從來沒碰過「投資外匯穩賺不賠」的人。
投資外匯風險極高,就連專業投資人也經常吃大虧。雖然進出外匯市場還不至於用賭博來形容,但我認為這些人與其說是「投資人」,更偏向「投機客」。
跟各位分享一則真實故事。某位外匯交易經紀商的董事長曾經被問到:「能不能分享一下投資外匯的賺錢祕訣?」他的回答是:
「祕訣就是你自己成立經紀商。」
因為你每一次買賣都要付給經紀商一筆手續費。無論你賺錢還是賠錢,只要進行交易,經紀商就一定拿得到手續費。所以成立交易經紀商是最穩健的獲利方法。
當然,投資外匯與否是個人的自由,但既然要用自己重要的財產投資,不覺得還是用來幫助人們工作,締造價值比較好嗎?我深信投資也是支持社會運作的重要活動之一,透過投資,幫助人們過上更豐富、幸福的生活。
POINT
真正的投資是「成為他人的老闆並創造價值」!
心法18 「分散投資比較好」可能只是一種迷信
>雞蛋別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雞蛋別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是一則投資金句。
意思是,如果你放太多雞蛋在同一個籃子裡提著走,萬一跌倒了,恐怕會摔破所有雞蛋,所以要「分裝在多個籃子裡」。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將這句話套在投資股票上想想。假設你的本金有一百萬。
先討論將這一百萬全部投資在單一股票的情況。比方說你喜歡汽車,也了解汽車,所以買了A汽車公司的股票。A公司是非常熱門的投資標的,過往成長順遂,本季財報也有望拿出亮眼成績,還預計增加股息。單就這個時間點來看,A公司是非常優質的選擇。
但就在這個時候,A公司的某車款突然發生嚴重事故,調查後發現煞車系統有重大缺陷,最後交通主管單位甚至勒令A公司大規模回收產品。偏偏出事故的車款是A公司的招牌產品,還是才剛全面升級的自信之作,因此報章雜誌和電視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股市也雞犬不寧。A公司的股價連日跌停,最後暴跌了將近三成。投資這檔股票的你,資產當然也大幅減少。
換個例子。假設你一樣投資汽車公司的股票,但這次總共選了五個標的(五家汽車公司),各投資二十萬。那即使A公司的股價下跌,你的資產也不會減少太多。搞不好A公司的競爭對手B公司、C公司的股價反倒因此上漲,以整體投資表現來說並沒有損失,甚至反賺一筆(如果沒發生事故,汽車產業整體銷售狀況良好的話,當然也可預期獲利)。
這就是「分散投資」的基本概念。但光是這麼做並不表示風險對策萬無一失,前述例子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五家公司全部屬於汽車產業。
若非車子缺陷等特定廠商的問題,而是日元急遽升值或貿易摩擦,導致他
國限制出口、提高關稅,其影響便會擴及整個汽車產業,最慘的情況就是你投資的五檔股票價格全數下跌。
分散投資時務必留意上述情形。
這並不僅限於股票投資,其他金融商品也一樣。就安全性來說,只要投資性質單一,例如同一個產業、同一個國家、同一種貨幣,風險都會比較高。
>降低波動率的優缺點
但我們也要避免「過度分散」,因為過度分散其實很危險。
常有人因為迷信「分散投資比較安全」,結果一股腦兒將資金細分在各種商品、各種標的上。然而,過度分散資產,就沒辦法妥善掌握各個投資標的的狀況。而且雖然降低了波動率(風險),卻也讓資產更不容易累積,成長陷入停滯。這就叫懲羹吹齏、弄巧成拙,過度小心,反而模糊了投資的意義。
而且將資金分散在許多會收取手續費的商品上,如果到頭來賺的利益還不足以支付手續費,未免貽笑大方。你自以為是保險,殊不知繳交的保費(手續費)有那麼高。簡言之,過度分散是本末倒置的行為,也是知識不足的表現。
一名投資人所能管理的商品(標的)數量有限。因此分散投資的選項最好限於「自己了解的領域」,且控制在「不會造成自己負擔的數量」。這是最大的前提!
以我的經驗來說,股票最好限定十到二十支,老手也頂多三十支就是極限了。如果你是股票新手,建議還是從五支左右開始比較沒有負擔。
根據調查,分散投資股票,只有在約莫二十支以內才有實質效益,超過這個數量之後,就跟投資指數型基金沒兩樣,而且愈分散,效果只會愈差。如果有一檔股票的投資報酬率特別高,理論上就應該集中投資那檔股票。
巴菲特也說過:「分散投資是無知的行為。」
POINT
投資過度分散只會淪為「保費較高的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