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心態:50張思維圖,帶你跳脫邊踩剎車,邊催油門的人生
(序言)
成長到底是什麼?
我為什麼沒辦法成長呢?
這是本書主角山田問自己的話。我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或許很少有機會重新思考什麼是「成長」。但如果加深對「成長」的理解,就能完全翻轉你的人生,你會怎麼做呢?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更富足、更幸福。我想「成長」就是實現這個願望非常重要的因素。或許有些人聽到這句話覺得一頭霧水,但我認為思考「成長」的問題,就是正面迎向自己的人生。而且,真正意義上的「成長」,無法光靠技術性的方法論而習得,還必須理解其本質與原理原則。
如果我更早知道這件事情就好了。
這是我二十多年來舉辦「成長」相關研習時,從許多人口中聽到的感想。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聲音,就會強烈覺得,如果能利用在研習中得到的發現與學習來減輕煩惱,認識人生正確核心思想的重要性,就能讓往後的生活變得更美好。而且,我開始思考是不是能將研習中的這些體驗集結成書,讓更多人能有成長的機會。於是在各界的幫助下,我在這本書中實現了這個想法。
本書的結構比較特別。首先,我會帶大家分階段來理解「成長」,最後再將所有的成長要素有組織地統整起來,深化成為自己的核心思想。故事以「山田」這位上班族為主角展開,其中穿插了許多對讀者提出的問題,也設計了能讓大家填寫的欄位。
你可以跳過途中的作業繼續往下讀,但這麼做的話,發現與學習都會變得比較淺薄。自己思考、深刻反省是深入理解成長本質的重點,建議大家與山田一起,停下來仔細想一想。
本書一開始有許多讓人感到不舒服的內容,因為為了成長,有必要進化自己現階段的常識與價值觀,而在這樣的過程中糾結自我會讓你覺得煩悶。只要稍微忍耐一下,繼續讀下去,想必就會漸漸撥雲見日,品味到「原來是這麼一回事!」的爽快心情。
好了,準備就緒。
接下來,就讓我們與故事主角,一起推開通往未來成長的大門吧!
希望遇見這本書的讀者能夠開啟思考「成長」的契機,讓各位的人生變得更加美好。
***
(以五組隊伍攀登高山的例子,思考成長的本質和原理原則)
每個人對於成長都有自己的定義,就算同樣都是成長,也有自己的成長,與下屬、同事的成長、組織的成長、客戶的成長。接下來,我們就把討論的焦點擺在「自我成長」吧!想要有「戲劇性的成長」,首先必須領會成長的本質與原理原則,這裡剛好有個合適的案例分析,想想攀登高山需要的條件。
有五組隊伍打算在一個月後攀登無敵高山。你覺得哪組隊伍最有可能成功攻頂?
A 隊員對體力與技術都有自信,所以一個月來幾乎沒為攻頂做什麼訓練。
B 隊員都很積極,這一個月來也做了相當的訓練,但基本上技術與體力不足。
C 隊員充滿幹勁、不服輸,所以攻頂意志強烈,但整隊都是自我中心的人,缺乏團隊精神。
D 隊員雖然很有熱情,但都很怕麻煩,不太願意做訓練,所以體力不足。
E 每個人的體力與技術都很出色,但彼此關係不好,所以不曾一起訓練。
無論是登山還是工作,在達成目標這點上是共通的。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的地方在於,各個隊伍做得到的事情與做不到的事情都不一樣,但現實生活中不也是這樣嗎?多數情況總有不足。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每個團隊都各有優缺點,你的回答只不過反映出你重視的要素是體力、技術、行動、行為、成員的意識、動機,這就是你的價值觀。
(「冰山模型」是什麼?)
你應該聽過「冰山一角」這句成語。如你所知,眼前看到的冰山底下,還有更大的冰塊存在。如果看得見的冰山是工作的結果或成果,你覺得創造出這個成果的水面下有些什麼呢?我們看得見的部分只有那麼一點點,本質隱藏在底下。換句話說,拿得出結果的人,為了有成果,在底下累積了許多努力。
就像本書p.44頁的圖片一樣,冰山底下分成三層。登山需要體力、技術,換成工作的話就是能力、技術。現在的社會大家都想輕易獲得成果,以能力、技術取勝,所以去書店可以看到擺滿了類似像《一天改變○○的方法》的書不是嗎?這正是屬於方法、技術的部分,表達的是「只要這麼做,就能簡單獲得成果」。技術類的書,看似可以立即取得成果,所以賣得很好。像是《五分鐘把到妹的方法》。但你有沒有想過,追到手了,然後呢?我覺得如果考慮到之後的事情,就會發現沒有愛情或感情也沒有意義。
所以意識、理想、人生哲學才會在冰山模型的最底層。商場上也一樣,只要有理想,持續採取行動,就能培養能力,做出結果。如果因為想要成果,而只顧著追求簡單的技術,忽略行為與意識,這樣的狀態下得到的結果也不會滿意。就像是業務認真聽對方說話,還是裝作在聽,一眼就看得出來。因為只是模仿一個人的做法,也學不會他的行為、姿態與態度的。
只要對照冰山模型想像,很容易就能知道做出成果需要什麼,而這就是成長的本質。譬如,就算想「戒菸」,不改變習慣也無法成功。同理,如果想要提升下屬的成績,接下來只要思考「該讓他們養成什麼樣的行為與習慣」即可。
成長可說是把冰山變大。透過放大意識、行為、能力等各項要素,讓整座冰山變得愈來愈大。業餘選手必須均衡地放大各項要素,才能成長到足以進入大聯盟的地步。除了把冰山變大之外,這三層的平衡也很重要。平衡不好的冰山,就是一部分已經成形,但其他部分卻缺了很大一塊,整體呈現出變形的狀態。打個比方好了,假設店員必須笑著對顧客打招呼。但即使店員的招呼完全符合員工手冊,如果不是真正心懷感謝、真心想要招待顧客,笑容看起來也會很虛假。這就是變形的冰山吧?如果用這個冰山模型的觀點來看各式各樣的人,就會發現有的人偏重技術,有的人偏重熱情、毅力。但如果想讓冰山成長變大,這三層的平衡就非常重要。
(尾聲)
開始了解成長本質與原理原則的各位,接下來應該會透過實踐,開始一點一滴地壯大自己的冰山,但「知易行難」,過程中也會有一些阻礙與困難,必須經過實踐才會知道。所以本書的最後,要給大家三個實踐時的建議。
首先第一個建議是「冰山的分割」。雖然壯大冰山對成長而言很重要,但如果過於把注意力擺在壯大自己的整座冰山,經常會變得難以想像具體的行動。這時候我建議大家「將冰山分割成小塊」。
所謂分割成小塊,舉例來說,就是把現在分派到的任務當成一座冰山來看待。假設你現在從事業務工作,就可以把明天要跑的業務想像成一座冰山。思考自己對這個客戶懷有多強烈的意識?想要採取什麼樣的行為與行動?是否確實準備好技術了嗎?接著在跑業務時,可以想想自己的冰山有沒有比上次拜訪時稍微大了一點,如果可以也試著做筆記記錄下來。這個方法可以應用在你每天工作當中的任何事物上。
第二個是「累積主動體驗的學習」。學習如果不經過實踐,就無法變成自己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輸入」的東西必須「輸出」才能產生價值。現在的社會充滿了龐大的資訊,光靠閱讀與理解,無法充分且完全地使用這些資訊,不是嗎?我們不應該滿足於知識與資訊的「量」,提高自己更專注於更加本質、更重要的事物,儘早實踐獲得的知識也很重要。
而且這樣的實踐必須「主動」。只有自動自發地選擇行動,而非來自外部的要求與規則,這樣的「體驗」才能形成自己正確的中心思想。而持續累積這些體驗,你的冰山就能成長得更加壯大。
第三個建議則是「定期檢查冰山」。前述「知易行難」的重要因素就在於「有沒有變成自己的東西」。為了讓學習確實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在學會之前必須「持續」。冰山的大小也會因為能不能做到這點而不同。我認為閱讀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吸收廣泛知識隨性閱讀型」(摘選型)與「自我中心形成型」(《聖經》型)。雖然我也覺得前者的閱讀方式是必要的,但我建議閱讀本書時採取後者。並且為了定期檢查自己的冰山,我也希望大家能夠反覆活用本書。
譬如半年後再度回過頭來閱讀。接著再把上次自己填寫的冰山圖與文字,與這次寫的比較看看。如此一來,應該就能發現第一次讀的時候沒有發現的事情、只能粗淺理解或是無法領悟的內容,經過了半年的體驗,應該稍微更深入地滲透進自己的心中吧。而我想這麼做也能確認自己比以前更加「成長」。
就像汽車與住宅需要定期檢查一樣,使用年限更長的人生最好也能定期檢查,這麼一來必定能夠提升各位的生活品質。而在三、五年後的定期檢查,一定能夠發現自己成長到覺得「第一次讀的時候,為什麼會為這麼小的事情而煩惱」的程度吧。把自己的拙作比喻為《聖經》實在非常厚臉皮,但沒有什麼會比這本書能夠陪伴、幫助大家壯大自己的冰山,讓我感到更欣慰的了。
你的人生「經營者」或「老闆」,只有你一人。不要把這個權利讓渡給其他任何人,不要踩下無謂的剎車,就由你自己將你的人生經營得更精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