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建構這樣的團隊,多大的夢想都能實現:跟單打獨鬥的日子說再見

眾人團結緊,百事能成功

首先,我希望大家了解到「沒有人可以靠自己單打獨鬥獲得成功」。

或許有極少數的例外,但是我認識的富豪及成功人士們,身邊總是有一群可以分享快樂的夥伴。

各位可以試著想像一下,當你事業有成、變成高薪、高階、有成就的人,如果身邊沒有任何可以分享你的快樂,衷心為你祝福的人,實在令人感到寂寞啊。

如果擁有很多可以分享快樂的夥伴、有很多給予祝福的人,跟孑然一身的人相比,哪一種比較好?

我是那種喜歡跟很多人分享快樂的人,所以與夥伴一起邁向成功很重要。當然說不定有人會這麼說:「我的個性內向,不擅長跟一票人牽拖。」但即使是這樣的人,也並非就無法成為團隊的一分子。

因為當前這個時代,即使不跟他人互動頻繁,照樣可以使命必達。沒錯,因為在分工合作的制度下,有很多動員組織運作的方法。

以美國電影工業為例,每個人的職責分工都非常清楚。每個人的職責範圍、權利等都被明確區分,即使某人提出一個不錯的構想,也會邀集相關部門的專家共同討論。因為確立了這種制度,因此不同職責的工作人員不用經常聚集在一起。

當然還是需要有個人,例如製片這樣的角色來統籌整個作業。且由於製片必須與許多人士互動,所以個性內向的人可能就不太合適。

但我覺得即使不當製片,只要歸屬於組織的其中一員就好,畢竟團隊合作所產生的能量極為可觀。

揮別阻礙自己成功的三大藉口

總是心想事不成並備感挫折的人,他們的通病就是「做起事來消極,找起藉口來積極」。這是什麼意思?

「沒時間」「沒錢」「沒自信」。沒錯,就是這三大理由。

各位是否也經常把這些話當口頭禪掛嘴邊呢?舉例來說,在你房間的某個角落裡,有一套英語學習教材,明明花了好多錢買來,卻只打開過第一張CD,之後就堆在那裡任其布滿灰塵。這類例子多到不勝枚舉。

儘管該做的事情堆積如山,但這類型的人總有藉口:「我好想去做,但沒時間」「有想到要去做,但我就是沒空」。

想要改變自己、想要實現夢想,就應該開始用各種方法去學習及執行。學習語言只是其中一種,其它還有很多方法,例如加強與他人溝通的方法、增加收入的方法、減重方法等都是。重點是付諸行動,讓改變成真。

雖然已經開始付諸行動,最後卻搬出「沒時間」的藉口而半途而廢的人也很多。想改變自己、想實現夢想的目標當中,應該也會有「希望有更多充裕時間」「希望擁有一個隨心所欲的人生」這樣的目標,但沒想到最後心想事不成的理由,居然就是「沒時間」,這不是很奇怪嗎?

認為自己「沒錢」,這件事也很奇怪。想擁有金山銀山、想晉升黃金身價,擁有這種夢想、鎖定目標踏出第一步之後,隨即搬出「沒錢」藉口,早早棄械投降,這樣夢想是絕對無法實現的。

「沒自信」也是一樣。如果各位真的想要改變自己,不是應該活得更有自信嗎?偏偏搬出「沒自信」的理由先打退堂鼓,這真的很奇怪。老把「沒自信」掛在嘴上,就不可能去做任何挑戰。

把三大藉口掛嘴邊,正是「總是無法實現夢想」的個人、團隊共有的通病。把這些藉口變成絆腳石,既無法大步向前,也絕對無法實現偉大夢想。

老實說,我以前也老把這些藉口掛嘴邊。但之後我下定決心,只要想做的事,絕對不把「沒時間」「沒錢」「沒自信」這些藉口掛嘴邊。而且自從我把這三大藉口「封印」的那天開始,人生就出現戲劇性轉變。

縱使覺得「沒時間」,卻還是安排與某人見面。縱使想到「沒錢」,卻還是參加各類講座、購買教材。縱使「沒自信」,卻還是主動表示:「請讓我來!」

我就是這樣做到的,雖然從那天開始之後兩年,生活遠比之前還要忙個三、四倍。我做了之前不曾做過的事、買了之前不曾買過的東西、取得以前可能還排不上的預約、觀賞之前不曾觀賞過的東西、參加以前不曾參加過的活動並付諸行動 。很難想像吧?我非常忙、忙到快翻了,之前那種安逸人生頓時消失無蹤,每天的生活忙到不知如何是好。

不但很辛苦而且充滿不安,但另一方面心中卻躍躍欲試、鬥志高昂,覺得整個人活力四射,我知道自己的人生確實正在改變。

真實感受到自己的狀態正開始變化!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去體驗這種感覺。

所以「沒時間」「沒錢」「沒自信」這些藉口從今天起,通通不要掛嘴邊!大家不正是為了擺脫「沒時間」「沒錢」「沒自信」的糾纏而想成功、想變成億萬富翁嗎?即使內心仍不時會在得失之間的不安中擺盪,但只要能夠渡過那段撞牆期,人生就會是一場不同的風景!

這不是一件難事,只要反覆練習,連我這種凡人都做得到,所以各位更是沒有做不到的理由。

人各有「強項」「弱項」,所以會浪費時間

人都有「強項」和「弱項」,也可以說是「專長」與「非專長」。

從結論來說,就是發揮自己的「強項」或「專長」的時間使用法,把更多時間投入在你擅長的事情,這樣才能創造出更多時間。

大家知道什麼是「槓桿原理」嗎?一般也稱之為「八十/二十法則」,我相信商界人士一定都聽過。沒錯,就是「以20%的精力,創造出80%的成果」之法則。這個法則是指,我們常常為了取得100%的成果,而把80%的精力耗用在20%的事情上。為了完成最後的80%,非得耗上比成果大上四倍的精力,實在太不合理。

相反地,如果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強項與專長,那麼只要花費20%的精力,就可以完成80%的工作。

雖然具體做法因個人的行業、職業與企業狀況而有所不同,但如果把這項法則套用到組織,那麼整個組織就會多出好幾倍的時間可以運用。

假設各位是從事業務銷售的工作人員。你的口才好,又喜歡與人接觸,人前人後總是笑咪咪,人緣非常好,拜訪客戶馬上套交情,話匣子一開就沒完沒了。你對自家商品充滿自信與驕傲,向客戶大力推銷後,對方多半很高興地下單採購商品。

但是碰到有關處理合約、提交公司內部報告等事務性工作,你就一個頭兩個大。還有尋找潛在客戶、製作銷售計畫,你也不愛,如果非要你完成這類書面工作,就得花上比銷售商品多好幾倍的時間。由於不擅長處理文書作業,所以為了要完成剩餘的20%的工作以讓成果達到百分百,你卻得用上80%的精力,這樣做是不是很虧呢?

強項與專長因人而異,所以也有跟你恰恰相反、擅長文書作業的人。有的人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內搞定一份合約、分析市場、鎖定潛在客戶、擬定銷售計畫書等作業。但如果要他外出跑客戶,我想可能光介紹自家商品都有問題。這樣不僅浪費時間,也消磨了一個人的才華與信心。

成功不必在我,而是「我們」

只要各自擁有不同強項的人一起合作,便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成果。也就是說,組個團隊一起行動,更可以創造多出好幾倍的時間。

我在研討會上傳授的成功法則,我以「團隊對抗戰」稱呼之。打個人戰容易陷入猶豫不決、墨守成規的處境,變成原地踏步。但是若改打成員為三~四人的團隊對抗戰,每個人都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全力以赴。

一旦遭遇難題馬上商量,拿出「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智慧來解決問題,頓時有一種團結同心的感覺。此時東方人的「我為人人」之特性會整個展現出來,因為大家都是團隊的一分子。

在日本人的內心深處,總有兩種願望僵持著:「想被大家接受、想跟大家在一起」與「我和大家不一樣,希望做自己」。前者是對情感的需求,尋求與別人有所連結的感覺;後者稱之為「重要感」,就是自我價值的意識並且認為自我高人一等。

重要感有一種「拿第一」的衝勁,有助於打個人戰,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如果拿下第一,我會不會遭到排擠?」因為尋求跟別人連結的感覺抑制了重要感,換句話說,兩股力量一抵消,實力就發揮不出來。但只要打團體戰的話,原本的力量頓時化為「拿第一」的衝勁,一飛沖天。

為什麼?因為不是為個人拿第一,而是為團隊拿第一。「團隊要贏。」「團隊要打敗其它隊伍,拿第一!」憑著這股衝勁,再也沒有那種打個人戰的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的感覺,因為跟別人有所連結的願望與重要感同時獲得滿足。

這時的重要感不再是「我跟大家不一樣」,而是「我們跟其他團隊不一樣」,我認為這是激勵東方人全力以赴的最大動機。組成團隊,一起合作,大家以穩健的步伐一起邁向成功之路,是實現夢想的最佳策略。

結合作追逐夢想的成功法則,跟一個人親力親為是兩碼子事。當務之急可能就是了解每個人的能力有限,因為了解自己的極限,才會清楚知道需要找哪些人幫忙。

以前的模式是一開始單獨一人打拚創業,一旦事業愈做愈大後,便想找個幫手,然後慢慢號召人馬。但是在未來的時代,在事業開創之初,就要號召一批有共同想法的人馬加入,然後朝著目標前進。

沒錯,最重要的就是一開始就號召一群有共同想法的人馬,而且最好避開想法不同,或只是一天到晚稱兄道弟的人。

美國知名小型商業顧問邁克.葛伯(Michael Gerber),我認為他對創業合夥人的見解,堪稱一針見血。他的見解如下:「共同創業的合夥人,一定要找那種不需要旁人加油打氣的。有的人如果沒有

旁人拉他一把,就完全沒幹勁;還有的人只要遭遇挫折,就會半途放棄,他們都不適合加入創業。」

真是一語中的。因為在事業草創期,如果不是與決心貫徹目標、勇往前進的人共同搭檔,就沒辦法成為創業的力量。因此公開招募人馬時,若把不清楚個性、格局的人找來加入團隊,可能難有幫助。

訂定個人無法實現的偉大目標

組織目標要能夠讓有企圖心的人受感召而來,而這種目標又是什麼?

那就是:個人無論如何都無法實現的偉大目標。

因為如果是一個靠個人就能輕易搞定的小目標,就不會有出手相助,或加入的必要。不過偉大目標如果只是「希望世界和平」「保護大自然」這類抽象、模糊不明的偉大目標,不管是誰都會興趣缺缺。

目標是否具備崇高理想,非常重要。如果是:「賺大錢去夏威夷、澳洲買豪宅,每天吃喝玩樂度日」這跟崇高理想搭不上邊的目標,大家只會冷眼旁觀。

舉個例子來說吧。我有一位叫宮崎奈穗子的音樂家朋友,她在日本各地的車站、街頭,舉辦長達八年的街頭現場演唱,而且她始終抱著「想在東京武道館開演唱會」的目標。

她的音樂原創性在於「要讓人心充滿幸福」,所以非常吸引人,我也聽過,真的非常棒,棒到令人潸然流淚。

這位宮崎小姐最後終於在武道館舉辦演唱會,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武道館舉辦演唱會可是一件大事,單憑她個人的力量根本辦不到,但是從以前就有很多人聲援她,換句話就是因為團結合作,才能讓她實現夢想。

她的目標有理想性,追夢的過程也充滿故事性。一個二十來歲的女性不畏其他人的質疑眼光,當起街頭音樂家勇敢追夢,光這點就讓人覺得她很了不起。她每天站在街頭演唱的故事吸引身邊許多人,儘管目標很大,但也不是一個無法實現的目標,所以在大家的團結努力下,夢想終得實現。

善用東方社會重視群體特性

我舉辦各種研討會,主要是想告訴大家應該如何擁有成為億萬富翁的雄心壯志,以及應該如何更積極、更有信心地付諸行動,邁向成功之路。

邁向億萬富翁的成功之路,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就像我之前說過,人可分成許多型態,所以如果模仿某人的做法,不見得一樣可以獲得成功。

我要求參加研討會的學員接受測驗,在經歷不斷的失敗與研究後,得以研發出因類型別而異的成功法則。

經過長期研究之後,我終於了解到世上風行的各種成功法則,其實都源自於西方文化,而且從中清楚發現都是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我原本就對聖經有所了解,所以能夠全盤接受、付諸行動,但說實話,站在東方人的角度,即使可以接受從西方誕生的成功法則與哲學,卻不能保證可以心想事成。

在這裡請教大家一個有趣的問題。假設眼前有一顆氣球。沒錯,各位現在手上有一顆氣球,請把氣球從手裡慢慢放開。

放手後的氣球會筆直地飄向天空,但在到達某個高度時,氣球會突然左右搖晃,飄向另一個方向。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氣球突然飄向另一個方向?

我經常在研討會上,向參加的學員提出這個問題,當然在場的都是日本人。被我這麼一問,大家的答案大致不脫:「因為氣球已經飛得很高,所以可能被氣流影響,飄往另一個方向。」或者是:「也許突然間有一陣風,使氣球飄往另一個方向。」大家的答覆,幾乎不脫這類型的答案。

事實上,即使去問韓國人、中國人,答案也大致相同。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因為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人的答案不是這樣,跟日本人一樣的答案,僅僅只有10%。

大家猜得到美國人怎麼回答嗎?他們的答覆大致如下:「氣球可能有破洞,是不是因為漏氣,所以才飄往另一個方向?」

這跟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也就是跟東方人的邏輯,有根本上的差異。

關於氣球的命題,我做個總結。

東方人認為:「是環境,改變了氣球的方向。」

西方人認為:「是氣球本身發生異常,所以方向才會改變。」

針對氣球的這些答覆,清楚顯露出東方人與西方人不同的思考邏輯。這種差異性對於大家在摸索夢想的實踐方法時,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

我們都是東方人,所以必須思考如何掌握這種特點,才能邁向成功之路。從這件事就可以知道,東方人受環境影響的程度相當高,因此不管你多麼想要成功,只要旁邊有人對你潑冷水、唱反調,心中就會萌生打退堂鼓的想法。

然而西方人是不管旁人說什麼,只要自己下定決心:「我要去這裡」「我要用這種方法」,就會毫不猶豫付諸行動,因為他們非常重視個人的邏輯思考。

安東尼.羅賓的研討會以西方人為對象,不免還是有人會質疑自己:「總是不由自主地受到身邊人的影響」,但這可能是因為自我質疑造成的心結。

即使這樣,90%的東方人容易受環境影響,無法貫徹自己想法的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但不能說因為我們東方人容易受環境影響,所以沒辦法實現夢想。

所以這本書,正是要教大家如何善用組織戰,好讓美夢得以成真。沒錯!把容易受環境影響的缺點變成優點!不要孤獨一人奮鬥,只要與身邊的夥伴一起團結合作,就能邁向成功!

東方社會成功法則:眾人智慧,大於個人智慧

東方人跟西方人一路講下來,感覺有點硬梆梆,所以接下來就以日本人跟美國人為例吧。

我跟許多美國人來往後,便對這種不受環境影響的種族傾向有些理解。美國人從小就沒有「自己」與「別人」這種兩極化關係。實際上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上帝」。美國人心中經常有上帝,在基督教文明的國家,每個人都是這樣。

所以他們從小到大,沒有自己跟別人的關係,而是「自己跟上帝跟別人」的這種三角關係,而且覺得上帝的存在遍及整個宇宙。

他們認為「上帝一直與我同在」,所以不管身邊人說什麼,只會在乎「我跟上帝」的關係。有至高無上的上帝在身邊,即使是「個人」也會很強壯,絕對不會倒下。就像不會偏離軌道的軸心一樣。探究箇中原因,主要是因為自己的創造者就是上帝。

但日本人只有「自己跟別人」這種雙邊關係,而且自己跟別人相比之下,當然是別人占壓倒性多數。所以不管怎樣就是在意別人、容易受影響,對「個人」的立場就變得消極。

但是一旦以團隊為主體而行動,將發揮驚人的爆發力。當然也有相反情況,當團隊四分五裂,就會變得不堪一擊。因此團隊所在的環境非常重要。

還有我從教導日本人的研討會中獲得的經驗,日本人不擅長跟別人爭長短,因為討厭輸贏,也不怎麼喜歡哪個人是第一、哪個人是第二。因為他們的想法是這樣的:

「如果我贏,就表示有人輸,所以最好不要比勝負。」

「不要去比誰輸誰贏,而是要讓每個人都贏。」

很多日本人都有這種想法,沒錯,對日本人來說,讓每個人都開心,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連「想成功致富,晉升黃金身價」這個夢想也一樣。即使自己成功致富,希望人人都能免於貧困之苦的想法,依舊揮之不去。只有自己變成有錢人,內心就有罪惡感,因為不喜歡一個人獨贏。

我贏、我得第一 →感覺不好

我們贏、我們得第一 →感覺良好

這樣的描述,充分顯示出東方人的特點。所以,大家只要團結一致,就能實現任何夢想。只要貫徹決心,確立目標,分工合作,彼此激勵並付諸行動,我覺得這是對東方人來說,最適合的成功法則!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