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金錢與正義

作者解說──為什麼可以從故事預測現實?

我長年沉浸在現實世界的商場,近幾年來卻像鐘擺回擺似的,開始對故事著迷。改變原因在於,我發現虛構世界充滿線索,可以讓我們學習如何活在現實世界。

正如本書中彩香所說──現實和虛構的邊界遠比我們想的更模糊不清。現實背後總有故事進行。

能體會這種機制之後,就能從完全不同於以往的觀點,解釋現實世界。最後就能像透視舞台的後台似的,可以預測人際關係會有什麼變化、公司發生的問題的本質、世界會如何改變等等。

以提倡「學習型組織」(日本經濟新聞社)的彼得聖吉為首的經濟學創新派提倡領導論,其實我對世界結構的解釋和這種想法在根本上互通。不過在今日的日本,這種想法也許稍嫌前衛,可能會被貼上「胡說理論」的標籤。我一直猶豫該不該在此公佈……可是在價值觀劇烈變動的世界中,不受表象左右,掌握根本的能力非常重要,所以理解故事和現實的關係,應該能對讀者有所幫助。在此透過後記,和大家分享我的假說。

 

故事影響現實

請各位讀者透過簡單的演習,體會現實和故事就像互照的鏡子。我在管理階層研習中突然想到這項演習,親自試試看之後,一定讓各位大開眼界。只要聚集幾個人,花幾分鐘就行了,請大家務必試試看。

先組成七人小組。一個人扮演導演,其他六個人是演員。

由正在讀這本書的你擔任導演,請先指示六位演員該如何進行這齣短劇。

接下來要進行活動,請六位演員演到短劇結束。短劇非常簡單,任何人都能演。台詞只是從1數到100。六個人圍成一圈,開始數數兒。舉例來說,第一個人說1、2,第二個人就說3、4、5,第三個人說6,第四個人就說7、8、9、10。演員可以自行決定要數幾個數字,數到100之後,短劇就結束。

重要的是讀數字的時候必須帶著感情。情緒激動的時候,語氣會變得比較有力、講話比較快。情緒彽落的時候,聲音可能會變得微弱無力。重點在於誠實面對自己的情感。不要用頭腦思考,憑直覺說出數字。請開始。

 

小組開始進行短劇之後,導演有個重要的秘密任務。不能讓演員知道,我只告訴你這項任務。

準備好了嗎?仔細聽。

請仔細觀察短劇,找出下列問題的答案。

【問題1】短劇結束之前,曾經有幾次情緒激動的場面?

【問題2】演員表現情緒激動的時候,數了哪些數字?

只要紀錄數字即可,非常簡單。可是,得到的答案──

震撼了我的世界觀。

我在管理階層研習中試過很多次。不可思議的是,幾乎所有小組得到的結果都差不多。當然也有例外,不過平均數字是……

情緒激動的次數有三次。

第一次在25之後到35之前。

第二次有兩種,有的在50左右,有的在60-70左右。

最後一次是在80-90。

這個結果令我渾身起雞皮疙搭。

因為這個圖表酷似電影的情節結構表(圖1)。

換句話說,六個人什麼都不知道,參與短劇演出,竟然在特定的時間點情緒高昂,在特定的時間點情緒低落,就像按照劇本似的。而且成員之間會出現敵人,在早已注定的時間點互相衝突。這不是很令人悲傷嗎?不想和人爭鬥……不想傷害別人……結果卻不得不如此。

【第一道謎】為什麼人會下意識的出現符合故事情節模式的行為?

【第二道謎】下意識的產生衝突,究竟代表什麼意義?

對當初的我來說,這是重大的謎,幾乎讓我懷疑「自由意志難道只是幻想」──可是謎題的解答要說是理所當然,還真是理所當然。

 

利用情節思考預測問題

回到主題,揭開謎底。

為了使討論更清晰易懂,我們先從【第二道謎】思考。下意識的產生衝突,究竟代表什麼意義?

只要注意觀察周遭的人,就會發現這種衝突有如家常便飯。

先舉一個例子。前幾天有十幾名年紀較大的男女聚在咖啡店,劍拔弩張的爭論某件事。他們互相叫罵誰該負責,抨擊不在場的人。我很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互相攻擊,看看桌上的傳單,原來是在策劃「XX高中家長會 交流感情溫泉之旅」。以交流感情為目的的集會,竟然演變成戰場。

從故事的觀點就能清楚解釋這種衝突。作者設計衝突場面的原因在於,故事必須讓出場人物在人性上有所成長。說故事的基本原則,是描述不完美的人成長到可以獨當一面的過程。在現實世界也會發生這種自我成長的戲劇──只是沒有留意所以不會注意到罷了。

在現實世界中,我們──就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樣──會透過衝突和危機看到自己的課題,解決課題,讓自己成長。為了注意到以往掩蓋的內在課題而發生衝突,所以我們會下意識的選擇面臨同樣課題的對手,互相傷害,直到彼此無法忍受。處理課題的時候,不僅想改變自己,還想改變對方。在旁人看來,互相爭辯的兩個人往往是五十步笑百步,王巴對烏龜,理由就在這兒。

這時候,只顧批評對方卻不懂注意自己的人,無法處理跨入下一階段必須處理的課題,故事永遠無法結束。換句話說,人生會就此停滯,重複發生同樣的問題(問及課題)。相反的,能理解下意識進行的戲劇、對於深入根基的課題夠敏感的人,才]能一一克服自己面臨的課題,人生也會連跑帶跳的快速推進。

兩種方式難分優劣。這是當事人自己的選擇,旁人不該置評。可是,能套用故事的架構去觀察現實,就能發揮壓倒性的優異領導能力。這種程度的領袖不怕面臨衝突和問題,甚至會在必要的情況下,故意設計適度的衝突和問題,讓所有成員有機會學習。好的領袖深知,對立能創造美好的結局。

 

邏輯思考與情節思考

再從技術層面說明,了解故事發展的模式之後,可以享受有趣的知性遊戲。掌握整體的情節,便能預測何時會發生問題。問題──就像地震──總在出乎意料的時間發生,所以會讓人情緒隨之起伏。假如事先知道問題會在何時發生,做好心理準備,就不會感到不安。

只要知道案子開始之後過了幾天發生第一個問題,就能知道第二個問題大致會在何時發生(圖2)。

也許有讀者認為我胡言亂語,不過我所說的是理所當然的經驗法則。俗話說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剛才我提到故事中有三次高潮(=面臨危機的場面),假如在故事進行到第二次的障礙、對立時,主人翁仍未發現根本的課題,問題就會發生第三次。

 

改變故事,世界也會改變

剛才我根據經驗法則,說明將現實視為故事有什麼好處。然而,我尚未論及關鍵的【第一道謎】──為什麼人會下意識的出現符合故事模式的行為?大家聽了我的說明一定會覺得理所當然,認同這種想法。

好久好久以前,我們的祖先住在洞窟。請想像孩子們圍在火堆邊,臉照得通紅,聽大人不斷重複英雄故事。代代口耳相傳的故事成為神話。長時間重複聆聽同樣的故事,具有特別的意義。

「EQ領導力」(原文書名:Primal Leadership: Realizing the Power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Annie McKee, Richard E. Boyatzis著,日本經濟新聞社)提到,學習的資訊不同,大腦建構迴路的部位也會不同。大腦新皮質(「思考的腦」)可以快速學習分析、技術技能,學習情緒面的感受力和判斷力卻得靠大腦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感受的腦」)。大腦新皮質和大腦邊緣系統的腦細胞也不同,邊緣系統學習的資訊必須花時間反覆學習。換句話說,重複說同樣的話可以在大腦邊緣系統建構和情緒、衝動有關的神經迴路。當人面臨緊急狀態時,會依照大腦邊緣系統的指令行動,相當於下意識的按照代代相傳的故事行動。

這種自古流傳的神話深深烙印在人類的大腦邊緣系統,成為我們行動時依循的指南針。說什麼下意識、神話,聽起來好像和現實脫節,實際上恰好和這種印象相反,是一種非常實際的應用能力。

在商場上,企業應用許多方法培養員工下意識遵循的行動規範。例如日本企業要求員工唱歌、作體操、頌讀社訓,就是將資訊烙印在情緒迴路的極佳方法。現在這種方法顯得老套,甚至成為笑柄,但是過去日本企業確實不靠契約和規定約束員工,而是透過音樂和體操共享同樣的倫理道德觀。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