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成功者的地雷
序言
只要懷抱一個偉大的夢想,勇往直前地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我一直相信這樣的成功定律,而這個定律也的確是正確的。
最後,我的確有錢了,但結局卻並不完美。
有些事情,到現在仍令我椎心刺骨。因為在我朝成功努力的過程中,曾經踩到好幾個地雷。
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有許多暗藏的地雷。當成功逐步實現,就會有等值的困難與障礙等著你。
這些地雷不會在工作範圍內爆發。商場上贏得的東西,就在商場上失去││如果是這麼簡單的因果關係,還找得到應對的辦法,只要自己願意承擔損失就可以了。
不過,現實卻沒有那麼單純。地雷總埋藏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也就是私人生活的領域。
在此舉出幾個我自己踩到地雷的例子。
‧有一天,妻子在三歲兒子的腿上發現無數個瘀青,送到醫院後,醫生要求緊急住院。醫生說這是一種叫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的病,孩子的血小板數目異常減少,即使只是跌個跤,也有可能引發腦部血管出血,甚至導致死亡。
‧女兒在四歲時發生原因不明的腹痛,送醫檢查後發現是腸套疊,必須緊急打入空氣。醫師還指出有腸子破裂導致死亡的危險性。
‧我回到家中,發現妻子不見了,信箱裡放著離婚協議書。
‧公司裡有三名職員陸續因為壓力過大得了梅尼爾氏症(譯註:一種內耳病變所導致的平衡功能失調),業務因此延宕,客戶抱怨連連。
‧公司的企管顧問得了憂鬱症,才以為他已經康復,沒想到卻突然自殺了。
每次遇到種種的阻礙,我都安慰自己:只是剛好時運不濟。我以為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不過是單純的個案,只是一些例外。不過,很遺憾地,它們並不是特例。
在成就偉業的過程中,這些阻礙都會毫無例外地出現,沒有人能夠只帶著成功全身而退。我說這些並不是為了提醒大家隨時繃緊精神,而是提出實際會發生的事。我之所以確定這些阻礙都會發生,是因為我看過太多的例子。那些在短短幾年間急速成長的公司,其經營者都曾經面臨過這些危機。
請容我自誇,我的確有看準商機、創造暢銷商品的才華。我也曾經與超過一萬名經營者分享我的經驗,幫助許多人在短短幾年當中創業成功,這一點讓我相當自傲。
在針對這些成功者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一種模式:每家公司在業務成長階段,都會爆發相同的問題。其中最麻煩的一項,就是成長速度越快,家庭問題也會層出不窮。
我在美國拿到MBA學位,學的是企管理論,這種經營與家庭問題之間的因果關係對我來說,其實有點難以置信。但是,根據超越商業理論的經驗法則,有些現象不容我們忽視。
你或許也曾聽過這些例子。
˙某人成功到達頂點時,發生了重大事故,可能是生病,甚至是猝死。
˙當某人受到眾人矚目,甚至是媒體爭相報導時,家人便遭逢意外或生病。
˙當某人以成功者的姿態出書,公司的業績便突然下滑。
˙眾人眼中的經營之神遭遇家庭危機、夫妻分居,以及外遇問題。
˙某人運用投機獲得高額利潤,卻因為意外或生病英年早逝。
我很希望這些都是例外,並不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不過,以例外來說機率也未免太高了。成功者背後一定也有陰暗的一面,但是媒體幾乎不會去碰觸這類話題。報章雜誌只會報導成功者在生意上的表現,塑造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一旦把焦點放在這些全心投入工作的成功者的私生活上面,英雄色彩頓時就黯然無光了。
父子斷絕關係、離婚、外遇緋聞、家庭暴力、輟學、自閉、憂鬱症……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比比皆是。八卦新聞中炒得沸沸揚揚的少年犯罪問題,也有許多發生在社會地位較高的家庭。
成功會帶來更多的困難,這個話題聽起來可不怎麼有趣。越是勇往直前的人,越會認為這不過是迷信。只強調正面思考,當然可以皆大歡喜。如果我掩蓋事實,只寫出好的一面,就像是用了令人舒爽的清涼劑,也會刺激這本書的銷量吧!
當事業部分光芒萬丈,人生中的其他陰暗部分便會層出不窮。成功背後晦暗的一面,是任何人都不想碰觸的話題,而我卻偏要利用本書踏進這個禁忌。
我之所以寫這個話題,是因為已經對因應晦暗面的方法有了某種程度的心得。也就是說,在業務成長過程中,我已經能夠預測哪裡埋有地雷,應該如何避免踩到,以及在什麼時機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我從自己的失敗中,一一學到如何預測危機、順利度過危機、在事業成功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等技巧。
後來我也發現,每家公司其實都會碰到相同類型的危機。當我了解問題的類型以後,只消一點點資訊,就可以推測這家公司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而這些問題又會在經營者或職員的家庭引起怎樣的變化。
讓我舉一個例子。
前些天,我與一位急速成長的創投公司職員會面。這家公司有大約五十名員工。他是要拿企畫案來給我看的。
「我們公司的制度,是承辦人直接向老闆報告,所以決策相當迅速。如果和老闆談這個企畫,應該可以馬上通過。」
這家公司的老闆是業界的翹楚,相當知名的人物。
好,在這裡請問讀者們一個問題。
憑著上述資訊,你能預測或洞悉這家公司將會發生什麼事嗎?
「只有這麼簡單一兩句話,怎麼可能知道什麼事嘛!」
許多人都會摸不著頭緒,也或許有人會猜想:「這家公司就是所謂的『扁平化組織』,風氣應該相當自由吧!」
我對那名職員說:
「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覺得有一些細節應該和你談一談。」
「請說。」
「我想,貴公司應該有同仁顯得意興闌珊,公司裡的氣氛也偏向將這名同仁辭退,不過,這並不是解雇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以前應該也有類似這樣的同仁,可是將他開除以後,又出現了別的問題員工,對吧?」
他猛點頭說:「是啊、是啊!」
我繼續說:
「這是很典型的模式,代表經營者的家庭並不美滿。」
他露出相當驚訝的表情。
「您說的沒錯,他已經離過兩次婚了。可是,您怎麼連這種事都知道呢?」
我並沒有回答他,只是繼續告訴他我察覺到的問題:
「所謂的扁平化組織,就是老闆必須擁有絕對的領導地位。所以說,老闆的周圍是不是充斥著開朝元老呢?管理部門完全聽從老闆的指示行事,沒有實權。這麼一來,如果以現在的速度繼續成長,貴公司的組織在幾年之內可能就會產生裂痕。對了,你應該不是創業時期就進公司的吧?」
「沒錯,我是最近從別的公司跳槽過來的。」
「我以下說的只是一般論,或許與你無關。不過,在這種制度的公司,從別的地方挖角過來的職員業績越出色,大概都會越難在公司生存。如果有這種情形,首先要和周圍的人統一步調,做一點妥協,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就像這樣,只需要一點點公司資訊,就可以看出經營者的家庭狀況、公司組織內暗藏的地雷何時爆發,甚至知道誰會是點燃導火線的人。我所做的推測,可以歸納成下列幾點:
˙老闆的要求永無止盡,好像是來幫老闆踩煞車似地,問題社員陸續出現。
˙業績越好,組織的問題就越大。
˙擁有絕對領導權力的老闆一旦動力枯竭,公司就會動搖。可以用企業的生命週期來預測危機發生時間。
˙令人意外的是,製造公司混亂的竟是最受老闆信賴的左右手。
˙公司的開朝元老都站在同一陣線,異議分子經常遭受排擠。
˙老闆的父親非常嚴厲,而且他對父親仍有諸多不滿。
˙老闆的家庭出現問題,特別是在孩子身上。
「為什麼您連這樣的細節都推測得到?」
因為,我懂得企業成長劇本的發展模式。它的種類並不多,只不過雖然型態單純,但由於舞台、演員不同,看起來讓人有種很複雜的錯覺。日本全國有兩百萬家公司,一般人會以為這兩百萬家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劇本,其實頂多也不過三、四種罷了。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反駁:「別傻了,這怎麼可能!」你一定寧願相信每家公司、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
好吧,我再問各位讀者一個問題。
以電影為例,截至目前為止,世上也有幾十萬部電影了吧!這幾十萬部電影故事,大家認為有幾種發展模式呢?
我們普遍認為每部電影的故事情節都不相同,但是,如果只觀察劇本的走向,就會發現其實真的只有幾種模式。而且,有超過九成以上都依循著神話學者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所分析的神話發展模式││也就是英雄成長故事。舉凡《星際大戰》《鐵達尼號》《麻雀變鳳凰》《神隱少女》……這些電影的故事發展模式都是一樣的。換句話說,我們其實只是在重複觀看這些模式,只不過換了舞台和演員,我們就不會覺得膩,還是願意掏出銀子去看。
就像看電影一樣,經營者經常誤以為自己的方式獨樹一格,其實和別的公司都是大同小異的。
問題就在於經營者若看不穿這些模式,就只能任憑擺弄了。到頭來,每家公司都會犯下同樣的錯誤,而且在問題浮出檯面之前,並不會進行任何改善動作。最後,連家人和社員也都成了犧牲品,就像其他所有公司一樣。
當然,我知道把所有的事情都模式化,很容易以偏概全,必須冒著錯失獨創性的風險。不過,目前的我認為看不清模式而受到擺弄的風險,要比其他風險大上好幾倍。
我們必須熟知模式,才有跳脫的可能。
要知道自己正走在埋有地雷的道路,遇上的時候才能夠妥善處理。
以地雷為例或許有些危言聳聽,這本書的本意也不是要嚇唬你,或是教你不要追求成功。
雖然我的確因為踩到地雷而吃盡苦頭,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那些痛苦正是讓我日後產生更大力量的最佳禮物。如果當時的我猶豫不決,不敢踩下去,就沒有現在感謝奇蹟、感謝豐富人生的每一天了。
所以,我接下來想要傳達的,並不是如何避免踩到地雷的方法。困難和危機其實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巧妙地度過難關。
當你度過難關以後,眼前將出現超乎你想像的景色,這個新發現會激勵想追求成功的人。然而,在成功故事裡,有人最後決定自我超脫,也有人禁錮其中。我寫這本書,並不是要教你避免受困於成功的枷鎖,而是要指引你釋放潛在的能力,給你面對困難、克服危機的信心。
其實,這本書真正的主題是如何在商場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以及如何讓公司穩定成長。我以小說的形式書寫,可以使這個內容廣泛的題材維持一貫性,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它雖然是小說,卻絕非杜撰。故事內容並未影射任何特定人物或公司,卻是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並參考其他許多真實故事寫成的。在認識好幾位成功經營者之後,我驚訝地發現到這些類似的模式,去蕪存菁的結果,就寫成了這個故事。因此,我相信商場經驗越豐富的人,就越能體會本書內容的確與現實世界相去不遠。
如果你順著故事的時間軸去思考,就可以預測公司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學習洞悉危機的能力。書中的主人翁尋求解決對策的過程,也像推理小說一樣引人入勝。
另外,我還特別將一些實戰知識融入書中人物的對話中,讓讀者可以自行運用於解決公司組織發生的問題,因此,本書的內容會比單純的商戰書來得實用許多。對於熱心學習的讀者來說,第一次可以看故事情節,第二次可以同時思考如何應用在自己的公司,相信會有一舉數得之效。
雖然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創投企業經營者,但我認為書中所探討的弊端可以適用於各行各業。如果您身邊有同事或友人正遭受困擾,不妨一邊閱讀此書,一邊對照他們的狀況,找出最根本的問題癥結,或許能夠助他們一臂之力。
前言就暫且寫到這裡,讓我們來揭開序幕吧!
故事從一個上班族的某一天開始。
阿拓難得找神崎出去喝一杯。神崎察言觀色的本領高明,每次都說中阿拓的心事。所以阿拓也不需要和神崎客套,與他一見面,就可以馬上把平常無法對旁人說出的心事都傾吐出來。
「嗯,工作還算過得去,只是我兒子生病住院了。」
阿拓告訴神崎,新一現在正面臨生死關頭。他愈說愈激動,差點落淚。
神崎若有所思地看著阿拓,他也明白阿拓今天約他的真正意義了。
「你知道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嗎?」
「不,我不知道。」
神崎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
「我把我所感覺的事說給你聽,或許你可以參考看看。」
「好的。」
「你們夫妻感情還好嗎?」
「呃,嗯,還不錯吧?不過有紀子帶小孩也很辛苦,我們幾乎沒有時間交談。」
阿拓回答的時候,自己都覺得這樣還說感情不錯,分明是騙人。
「我來告訴你,事業和家庭的關聯性好了。」
神崎說著說著,照例拿出筆來,想找張餐巾紙來寫。阿拓希望保留神崎所寫的,便從自己的公事包中拿出筆記本。
「好,阿拓,你覺得自己現在是在這個成長曲線的哪一段?」
「如果是說公司的事業,我想應該在成長期的開端這邊吧!」
「對,事業漸漸上軌道,你自己應該也愈來愈有自信。」
「是啊。」
「然後呢?如果是連續劇,丈夫事業成功,妻子就高興了。然後家裡經濟寬裕,搬進大房子,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隨時可以出國旅行,大家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阿拓點點頭。
「可是啊,現實卻不是這樣。你越順利,你太太在家裡就越不順心。你越勇往直前,你太太就越往後退。然後,她就會覺得為什麼自己總是那麼悲觀,愈來愈討厭自己。但是這種情緒變化是在無意識的狀況下產生的,她自己也沒辦法控制。她想變得樂觀一點,可是就是事與願違。」
神崎說得太準,阿拓幾乎以為家裡是不是被裝了竊聽器。
「沒錯,我家現在的狀況跟你說的一模一樣。我的工作不順利的時候,她反而會幫我,最近我說起工作上的事,她卻完全沒興趣。她根本無視於我的存在,只要稍微提起工作,她就說累死了什麼的,根本不肯聽。」
「那你是什麼感覺?」
「我覺得我一切都為了家人,他們卻否定我的價值。」
阿拓在向神崎說明家裡的狀況時,才發現他們夫妻之間的關係根本就已經瀕臨危機。
「人與人在一起,就會產生情感。家庭和職場一樣,有樂觀的一群,就會有悲觀的一群來取得平衡。就像電梯上升時,秤鉈就必須下降以保持平衡一樣。你手上的肌肉也是如此,你將手臂彎曲時,上面的肌肉會緊縮,下面的肌肉就會伸展。你凡事太樂觀,就有人會像幫你踩煞車似地產生負面的思考。」
阿拓覺得很混亂。
「那神崎兄你的意思是,凡事樂觀這個成功定律是錯的嗎?」
「不,要是沒有樂觀、勇往直前的思考,你就不會有任何行動了。當然要凡事樂觀,才會開花結果。我的意思是,過度樂觀的結果,就會產生負面思考。」
「我一直以為正面思考才是對的,我太太凡事都很悲觀,我就覺得她的程度怎麼這麼低,這樣如何能在社會上立足?」
「你看吧,你自己也不能認同你太太。你太太也一樣,你越努力賺錢,她越不能認同你。丈夫一成功,妻子就會嫉妒他。
「這並不是因為女人善妒,男人站到同一個立場也會嫉妒。比如一個丈夫失業,妻子的事業成功,這個丈夫能敞開心胸替妻子高興嗎?況且,你想像一下他必須幫妻子洗內衣的情景。」
「那的確很難,我可能會忍不住檢查她的內衣,看她有沒有外遇。」
阿拓開玩笑地說。這表示他還不認為這是自己切身的問題。
神崎並不在意,他繼續說:
「當夫妻關係像這樣陷入困境時,就輪到孩子出場了。」
「這怎麼會和孩子有關呢?」
「家庭是孩子的全世界,如果家庭讓他覺得不舒適,不是一個安全的環境,他不能好好成長,就會想辦法恢復父母的感情。
「我盡量說簡單一點。小孩有可能變好,也有可能變壞。假設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好孩子,一個是壞孩子。好孩子凡事聽從父母,他為了讓父母恢復關係,可能努力在學校成為模範生,回到家裡變成英雄。但是,相反地,壞孩子就會選擇使用暴力、生病、意外事故等等,要父母同心協力去解決他的問題,這樣夫妻的關係就可以恢復。」
阿拓心裡一驚,聽神崎這麼說,他才發現自己和有紀子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地交談,但是新一生病以後,卻每天都通電話。對於留在醫院奮鬥的有紀子,阿拓是滿懷感謝。但是阿拓不能接受自己為了家人拚命地工作,卻成為新一生病的原因,他不願意相信這是事實。
「神崎兄,這麼說來,新一生病是為了讓我們夫妻和好嗎?」
「他會這樣當然也是無意識的,孩子都會無意識地對家中氣氛很敏感,所以他們是父母最佳的顧問。好孩子也有凡事替父母代勞的,也有學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其實那些旁人都稱羨的好孩子,他們才是受傷最深的。壞孩子裡有的會希望自己消失,老是往外跑;也有人會變成殉教者,不斷承受傷害。
「好孩子或壞孩子,其實都只是他們在家裡扮演的角色。比如一個家裡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生病,當她康復,另一個就生病,會互換角色。這在心理諮詢的領域裡是很自然的現象。
「就是因為這種情感的結構,很多事業正在發展階段的經營者,或是在大企業裡職位扶搖直上的人,他們的家庭都會陷入類似的陷阱。」
「那我到底該怎麼辦?怎樣能避開這個陷阱?」
「這就會陷入兩難了。草創的時候,你的精力會全部耗費在事業上。對經營者說,草創期的公司就像小嬰兒一樣,不可能任憑它自由發展就能輕鬆賺錢。你必須二十四小時全神貫注。
「所以作妻子的能不能了解這樣的狀況、能不能忍耐;作丈夫的能不能感謝妻子的支持、能不能慰勞她的辛苦,就變得很重要了。你要讓事業盡快上軌道,可是在事業上軌道後,你必須趁著還沒有變成工作狂之前,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不管是每年增加兩倍營收的快速成長公司,或是腳踏實地的穩定成長公司,創業四年後,有八成都會面臨管理上的問題。你的公司也是一樣陷在管理問題裡。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拚業績,而是建立一個有效率的管理小組。」
阿拓對什麼管理小組一點頭緒也沒有。萬事達原本就是從小公司起家的,阿拓從來就不覺得官僚性的組織有什麼價值。阿拓認為在扁平式組織下,老闆和職員直接溝通,才能達到迅速管理的效果。
阿拓問:
「你說管理上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問題?」
「職員經常請病假、遲到,職員流動率高、送貨的問題、收不到應收帳款、產品品質低落、職員缺乏道德心、對老闆不滿、謀反或出走……」
神崎所提到的,真可說是萬事達現在面臨的問題清單。
「這根本就是我們公司現在的寫照。可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現在這個時期可以說是第二個創業期,是公司改頭換面的時候。」
神崎拿筆在紙上畫了一個成長曲線。他總是用成長曲線來說明,足見這對經營管理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你現在正面臨家業轉變為企業的時刻。公司規模還小的時候,你可以一個人經營,公司裡就算有部下,你應該也沒有同事。你可以全天候、三百六十五天都做你想做的事。公司裡發生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一目了然。
「即使發生問題,顧客也都知道你很盡心盡力在做,多半不會計較。尤其是導入期的客戶,他們是創業者很大的助力。因為他們喜歡新奇的東西,就算品質不太穩定、價錢昂貴,還是願意簽約。所以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建立一套辦法讓自己可以認真做喜歡的事,又可以藉此提高利潤。基本上這樣就夠了。
「這套辦法成功的話,你做自己喜歡的事,還有錢賺,全天候工作也不嫌辛苦,又能取悅客戶。生活雖然忙碌,卻很充實。公司裡沒有什麼特別的規矩,也幾乎不用開會,連組織圖都沒有。勉強說有,也不過是老闆下面一票職員,稱不上組織。這個時期只要做好業績,公司就得以營運。」
阿拓回顧過去三年,的確就像神崎所說的一樣。
「這個階段就是家業囉?」
「對。所謂家業,就是以一個家族為中心所營運的公司。職員人數頂多十來個吧!日本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是這種規模。相對於這種家業,企業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經營管理系統,由管理小組來營運。」
阿拓進一步追問:
「家業變成企業的話,接下來會有什麼不同嗎?」
「遊戲規則完全不同了。以前你只要盡力做好喜歡的事,但是公司規模變大,員工就會增加。家業階段時,老闆掌握一切,有問題老闆出面解決就可以了。可是員工人數一多,老闆就無法深入現場,過去他以為理所當然的事,下面的人卻不見得會依照老闆的預期處理。」
「我們公司也有這種情形。以前我們一定會遵守交貨日期,可是後來都沒辦法如期交貨。送貨的時候,底下的人也都隨便檢查。業務那邊以前都會詳細了解客戶的條件後才開出估價單,現在卻只想趕快做成生意就隨便交差。都是一些很單純的事,我實在不懂為什麼做不好,真的讓人很生氣。」
「這是初期的警訊,如果你置之不理,壓力就會慢慢累積,造成職員經常生病、請假。老闆沒注意到警訊,又要求擴展業績,就會陷入更糟糕的情況。職員開始對公司不忠誠、挪用資金,財務突然周轉不靈、經營者發生意外或生病……等等。很多人到了這種地步,才急著解決問題,結果都是事倍功半,老闆也很難掌控公司。」
只要懷抱一個偉大的夢想,勇往直前地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我一直相信這樣的成功定律,而這個定律也的確是正確的。
最後,我的確有錢了,但結局卻並不完美。
有些事情,到現在仍令我椎心刺骨。因為在我朝成功努力的過程中,曾經踩到好幾個地雷。
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有許多暗藏的地雷。當成功逐步實現,就會有等值的困難與障礙等著你。
這些地雷不會在工作範圍內爆發。商場上贏得的東西,就在商場上失去││如果是這麼簡單的因果關係,還找得到應對的辦法,只要自己願意承擔損失就可以了。
不過,現實卻沒有那麼單純。地雷總埋藏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也就是私人生活的領域。
在此舉出幾個我自己踩到地雷的例子。
‧有一天,妻子在三歲兒子的腿上發現無數個瘀青,送到醫院後,醫生要求緊急住院。醫生說這是一種叫作「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的病,孩子的血小板數目異常減少,即使只是跌個跤,也有可能引發腦部血管出血,甚至導致死亡。
‧女兒在四歲時發生原因不明的腹痛,送醫檢查後發現是腸套疊,必須緊急打入空氣。醫師還指出有腸子破裂導致死亡的危險性。
‧我回到家中,發現妻子不見了,信箱裡放著離婚協議書。
‧公司裡有三名職員陸續因為壓力過大得了梅尼爾氏症(譯註:一種內耳病變所導致的平衡功能失調),業務因此延宕,客戶抱怨連連。
‧公司的企管顧問得了憂鬱症,才以為他已經康復,沒想到卻突然自殺了。
每次遇到種種的阻礙,我都安慰自己:只是剛好時運不濟。我以為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不過是單純的個案,只是一些例外。不過,很遺憾地,它們並不是特例。
在成就偉業的過程中,這些阻礙都會毫無例外地出現,沒有人能夠只帶著成功全身而退。我說這些並不是為了提醒大家隨時繃緊精神,而是提出實際會發生的事。我之所以確定這些阻礙都會發生,是因為我看過太多的例子。那些在短短幾年間急速成長的公司,其經營者都曾經面臨過這些危機。
請容我自誇,我的確有看準商機、創造暢銷商品的才華。我也曾經與超過一萬名經營者分享我的經驗,幫助許多人在短短幾年當中創業成功,這一點讓我相當自傲。
在針對這些成功者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一種模式:每家公司在業務成長階段,都會爆發相同的問題。其中最麻煩的一項,就是成長速度越快,家庭問題也會層出不窮。
我在美國拿到MBA學位,學的是企管理論,這種經營與家庭問題之間的因果關係對我來說,其實有點難以置信。但是,根據超越商業理論的經驗法則,有些現象不容我們忽視。
你或許也曾聽過這些例子。
˙某人成功到達頂點時,發生了重大事故,可能是生病,甚至是猝死。
˙當某人受到眾人矚目,甚至是媒體爭相報導時,家人便遭逢意外或生病。
˙當某人以成功者的姿態出書,公司的業績便突然下滑。
˙眾人眼中的經營之神遭遇家庭危機、夫妻分居,以及外遇問題。
˙某人運用投機獲得高額利潤,卻因為意外或生病英年早逝。
我很希望這些都是例外,並不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不過,以例外來說機率也未免太高了。成功者背後一定也有陰暗的一面,但是媒體幾乎不會去碰觸這類話題。報章雜誌只會報導成功者在生意上的表現,塑造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一旦把焦點放在這些全心投入工作的成功者的私生活上面,英雄色彩頓時就黯然無光了。
父子斷絕關係、離婚、外遇緋聞、家庭暴力、輟學、自閉、憂鬱症……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比比皆是。八卦新聞中炒得沸沸揚揚的少年犯罪問題,也有許多發生在社會地位較高的家庭。
成功會帶來更多的困難,這個話題聽起來可不怎麼有趣。越是勇往直前的人,越會認為這不過是迷信。只強調正面思考,當然可以皆大歡喜。如果我掩蓋事實,只寫出好的一面,就像是用了令人舒爽的清涼劑,也會刺激這本書的銷量吧!
當事業部分光芒萬丈,人生中的其他陰暗部分便會層出不窮。成功背後晦暗的一面,是任何人都不想碰觸的話題,而我卻偏要利用本書踏進這個禁忌。
我之所以寫這個話題,是因為已經對因應晦暗面的方法有了某種程度的心得。也就是說,在業務成長過程中,我已經能夠預測哪裡埋有地雷,應該如何避免踩到,以及在什麼時機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我從自己的失敗中,一一學到如何預測危機、順利度過危機、在事業成功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等技巧。
後來我也發現,每家公司其實都會碰到相同類型的危機。當我了解問題的類型以後,只消一點點資訊,就可以推測這家公司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而這些問題又會在經營者或職員的家庭引起怎樣的變化。
讓我舉一個例子。
前些天,我與一位急速成長的創投公司職員會面。這家公司有大約五十名員工。他是要拿企畫案來給我看的。
「我們公司的制度,是承辦人直接向老闆報告,所以決策相當迅速。如果和老闆談這個企畫,應該可以馬上通過。」
這家公司的老闆是業界的翹楚,相當知名的人物。
好,在這裡請問讀者們一個問題。
憑著上述資訊,你能預測或洞悉這家公司將會發生什麼事嗎?
「只有這麼簡單一兩句話,怎麼可能知道什麼事嘛!」
許多人都會摸不著頭緒,也或許有人會猜想:「這家公司就是所謂的『扁平化組織』,風氣應該相當自由吧!」
我對那名職員說:
「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覺得有一些細節應該和你談一談。」
「請說。」
「我想,貴公司應該有同仁顯得意興闌珊,公司裡的氣氛也偏向將這名同仁辭退,不過,這並不是解雇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以前應該也有類似這樣的同仁,可是將他開除以後,又出現了別的問題員工,對吧?」
他猛點頭說:「是啊、是啊!」
我繼續說:
「這是很典型的模式,代表經營者的家庭並不美滿。」
他露出相當驚訝的表情。
「您說的沒錯,他已經離過兩次婚了。可是,您怎麼連這種事都知道呢?」
我並沒有回答他,只是繼續告訴他我察覺到的問題:
「所謂的扁平化組織,就是老闆必須擁有絕對的領導地位。所以說,老闆的周圍是不是充斥著開朝元老呢?管理部門完全聽從老闆的指示行事,沒有實權。這麼一來,如果以現在的速度繼續成長,貴公司的組織在幾年之內可能就會產生裂痕。對了,你應該不是創業時期就進公司的吧?」
「沒錯,我是最近從別的公司跳槽過來的。」
「我以下說的只是一般論,或許與你無關。不過,在這種制度的公司,從別的地方挖角過來的職員業績越出色,大概都會越難在公司生存。如果有這種情形,首先要和周圍的人統一步調,做一點妥協,工作才能順利進行。」
就像這樣,只需要一點點公司資訊,就可以看出經營者的家庭狀況、公司組織內暗藏的地雷何時爆發,甚至知道誰會是點燃導火線的人。我所做的推測,可以歸納成下列幾點:
˙老闆的要求永無止盡,好像是來幫老闆踩煞車似地,問題社員陸續出現。
˙業績越好,組織的問題就越大。
˙擁有絕對領導權力的老闆一旦動力枯竭,公司就會動搖。可以用企業的生命週期來預測危機發生時間。
˙令人意外的是,製造公司混亂的竟是最受老闆信賴的左右手。
˙公司的開朝元老都站在同一陣線,異議分子經常遭受排擠。
˙老闆的父親非常嚴厲,而且他對父親仍有諸多不滿。
˙老闆的家庭出現問題,特別是在孩子身上。
「為什麼您連這樣的細節都推測得到?」
因為,我懂得企業成長劇本的發展模式。它的種類並不多,只不過雖然型態單純,但由於舞台、演員不同,看起來讓人有種很複雜的錯覺。日本全國有兩百萬家公司,一般人會以為這兩百萬家公司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劇本,其實頂多也不過三、四種罷了。
我知道一定會有人反駁:「別傻了,這怎麼可能!」你一定寧願相信每家公司、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
好吧,我再問各位讀者一個問題。
以電影為例,截至目前為止,世上也有幾十萬部電影了吧!這幾十萬部電影故事,大家認為有幾種發展模式呢?
我們普遍認為每部電影的故事情節都不相同,但是,如果只觀察劇本的走向,就會發現其實真的只有幾種模式。而且,有超過九成以上都依循著神話學者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所分析的神話發展模式││也就是英雄成長故事。舉凡《星際大戰》《鐵達尼號》《麻雀變鳳凰》《神隱少女》……這些電影的故事發展模式都是一樣的。換句話說,我們其實只是在重複觀看這些模式,只不過換了舞台和演員,我們就不會覺得膩,還是願意掏出銀子去看。
就像看電影一樣,經營者經常誤以為自己的方式獨樹一格,其實和別的公司都是大同小異的。
問題就在於經營者若看不穿這些模式,就只能任憑擺弄了。到頭來,每家公司都會犯下同樣的錯誤,而且在問題浮出檯面之前,並不會進行任何改善動作。最後,連家人和社員也都成了犧牲品,就像其他所有公司一樣。
當然,我知道把所有的事情都模式化,很容易以偏概全,必須冒著錯失獨創性的風險。不過,目前的我認為看不清模式而受到擺弄的風險,要比其他風險大上好幾倍。
我們必須熟知模式,才有跳脫的可能。
要知道自己正走在埋有地雷的道路,遇上的時候才能夠妥善處理。
以地雷為例或許有些危言聳聽,這本書的本意也不是要嚇唬你,或是教你不要追求成功。
雖然我的確因為踩到地雷而吃盡苦頭,但是現在回想起來,那些痛苦正是讓我日後產生更大力量的最佳禮物。如果當時的我猶豫不決,不敢踩下去,就沒有現在感謝奇蹟、感謝豐富人生的每一天了。
所以,我接下來想要傳達的,並不是如何避免踩到地雷的方法。困難和危機其實是無法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巧妙地度過難關。
當你度過難關以後,眼前將出現超乎你想像的景色,這個新發現會激勵想追求成功的人。然而,在成功故事裡,有人最後決定自我超脫,也有人禁錮其中。我寫這本書,並不是要教你避免受困於成功的枷鎖,而是要指引你釋放潛在的能力,給你面對困難、克服危機的信心。
其實,這本書真正的主題是如何在商場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以及如何讓公司穩定成長。我以小說的形式書寫,可以使這個內容廣泛的題材維持一貫性,讓讀者更容易理解。
它雖然是小說,卻絕非杜撰。故事內容並未影射任何特定人物或公司,卻是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並參考其他許多真實故事寫成的。在認識好幾位成功經營者之後,我驚訝地發現到這些類似的模式,去蕪存菁的結果,就寫成了這個故事。因此,我相信商場經驗越豐富的人,就越能體會本書內容的確與現實世界相去不遠。
如果你順著故事的時間軸去思考,就可以預測公司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學習洞悉危機的能力。書中的主人翁尋求解決對策的過程,也像推理小說一樣引人入勝。
另外,我還特別將一些實戰知識融入書中人物的對話中,讓讀者可以自行運用於解決公司組織發生的問題,因此,本書的內容會比單純的商戰書來得實用許多。對於熱心學習的讀者來說,第一次可以看故事情節,第二次可以同時思考如何應用在自己的公司,相信會有一舉數得之效。
雖然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創投企業經營者,但我認為書中所探討的弊端可以適用於各行各業。如果您身邊有同事或友人正遭受困擾,不妨一邊閱讀此書,一邊對照他們的狀況,找出最根本的問題癥結,或許能夠助他們一臂之力。
前言就暫且寫到這裡,讓我們來揭開序幕吧!
故事從一個上班族的某一天開始。
阿拓難得找神崎出去喝一杯。神崎察言觀色的本領高明,每次都說中阿拓的心事。所以阿拓也不需要和神崎客套,與他一見面,就可以馬上把平常無法對旁人說出的心事都傾吐出來。
「嗯,工作還算過得去,只是我兒子生病住院了。」
阿拓告訴神崎,新一現在正面臨生死關頭。他愈說愈激動,差點落淚。
神崎若有所思地看著阿拓,他也明白阿拓今天約他的真正意義了。
「你知道現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嗎?」
「不,我不知道。」
神崎停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
「我把我所感覺的事說給你聽,或許你可以參考看看。」
「好的。」
「你們夫妻感情還好嗎?」
「呃,嗯,還不錯吧?不過有紀子帶小孩也很辛苦,我們幾乎沒有時間交談。」
阿拓回答的時候,自己都覺得這樣還說感情不錯,分明是騙人。
「我來告訴你,事業和家庭的關聯性好了。」
神崎說著說著,照例拿出筆來,想找張餐巾紙來寫。阿拓希望保留神崎所寫的,便從自己的公事包中拿出筆記本。
「好,阿拓,你覺得自己現在是在這個成長曲線的哪一段?」
「如果是說公司的事業,我想應該在成長期的開端這邊吧!」
「對,事業漸漸上軌道,你自己應該也愈來愈有自信。」
「是啊。」
「然後呢?如果是連續劇,丈夫事業成功,妻子就高興了。然後家裡經濟寬裕,搬進大房子,想買什麼就買什麼,隨時可以出國旅行,大家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阿拓點點頭。
「可是啊,現實卻不是這樣。你越順利,你太太在家裡就越不順心。你越勇往直前,你太太就越往後退。然後,她就會覺得為什麼自己總是那麼悲觀,愈來愈討厭自己。但是這種情緒變化是在無意識的狀況下產生的,她自己也沒辦法控制。她想變得樂觀一點,可是就是事與願違。」
神崎說得太準,阿拓幾乎以為家裡是不是被裝了竊聽器。
「沒錯,我家現在的狀況跟你說的一模一樣。我的工作不順利的時候,她反而會幫我,最近我說起工作上的事,她卻完全沒興趣。她根本無視於我的存在,只要稍微提起工作,她就說累死了什麼的,根本不肯聽。」
「那你是什麼感覺?」
「我覺得我一切都為了家人,他們卻否定我的價值。」
阿拓在向神崎說明家裡的狀況時,才發現他們夫妻之間的關係根本就已經瀕臨危機。
「人與人在一起,就會產生情感。家庭和職場一樣,有樂觀的一群,就會有悲觀的一群來取得平衡。就像電梯上升時,秤鉈就必須下降以保持平衡一樣。你手上的肌肉也是如此,你將手臂彎曲時,上面的肌肉會緊縮,下面的肌肉就會伸展。你凡事太樂觀,就有人會像幫你踩煞車似地產生負面的思考。」
阿拓覺得很混亂。
「那神崎兄你的意思是,凡事樂觀這個成功定律是錯的嗎?」
「不,要是沒有樂觀、勇往直前的思考,你就不會有任何行動了。當然要凡事樂觀,才會開花結果。我的意思是,過度樂觀的結果,就會產生負面思考。」
「我一直以為正面思考才是對的,我太太凡事都很悲觀,我就覺得她的程度怎麼這麼低,這樣如何能在社會上立足?」
「你看吧,你自己也不能認同你太太。你太太也一樣,你越努力賺錢,她越不能認同你。丈夫一成功,妻子就會嫉妒他。
「這並不是因為女人善妒,男人站到同一個立場也會嫉妒。比如一個丈夫失業,妻子的事業成功,這個丈夫能敞開心胸替妻子高興嗎?況且,你想像一下他必須幫妻子洗內衣的情景。」
「那的確很難,我可能會忍不住檢查她的內衣,看她有沒有外遇。」
阿拓開玩笑地說。這表示他還不認為這是自己切身的問題。
神崎並不在意,他繼續說:
「當夫妻關係像這樣陷入困境時,就輪到孩子出場了。」
「這怎麼會和孩子有關呢?」
「家庭是孩子的全世界,如果家庭讓他覺得不舒適,不是一個安全的環境,他不能好好成長,就會想辦法恢復父母的感情。
「我盡量說簡單一點。小孩有可能變好,也有可能變壞。假設有兩個孩子,一個是好孩子,一個是壞孩子。好孩子凡事聽從父母,他為了讓父母恢復關係,可能努力在學校成為模範生,回到家裡變成英雄。但是,相反地,壞孩子就會選擇使用暴力、生病、意外事故等等,要父母同心協力去解決他的問題,這樣夫妻的關係就可以恢復。」
阿拓心裡一驚,聽神崎這麼說,他才發現自己和有紀子已經很久沒有好好地交談,但是新一生病以後,卻每天都通電話。對於留在醫院奮鬥的有紀子,阿拓是滿懷感謝。但是阿拓不能接受自己為了家人拚命地工作,卻成為新一生病的原因,他不願意相信這是事實。
「神崎兄,這麼說來,新一生病是為了讓我們夫妻和好嗎?」
「他會這樣當然也是無意識的,孩子都會無意識地對家中氣氛很敏感,所以他們是父母最佳的顧問。好孩子也有凡事替父母代勞的,也有學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其實那些旁人都稱羨的好孩子,他們才是受傷最深的。壞孩子裡有的會希望自己消失,老是往外跑;也有人會變成殉教者,不斷承受傷害。
「好孩子或壞孩子,其實都只是他們在家裡扮演的角色。比如一個家裡有兩個女兒,其中一個生病,當她康復,另一個就生病,會互換角色。這在心理諮詢的領域裡是很自然的現象。
「就是因為這種情感的結構,很多事業正在發展階段的經營者,或是在大企業裡職位扶搖直上的人,他們的家庭都會陷入類似的陷阱。」
「那我到底該怎麼辦?怎樣能避開這個陷阱?」
「這就會陷入兩難了。草創的時候,你的精力會全部耗費在事業上。對經營者說,草創期的公司就像小嬰兒一樣,不可能任憑它自由發展就能輕鬆賺錢。你必須二十四小時全神貫注。
「所以作妻子的能不能了解這樣的狀況、能不能忍耐;作丈夫的能不能感謝妻子的支持、能不能慰勞她的辛苦,就變得很重要了。你要讓事業盡快上軌道,可是在事業上軌道後,你必須趁著還沒有變成工作狂之前,在事業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不管是每年增加兩倍營收的快速成長公司,或是腳踏實地的穩定成長公司,創業四年後,有八成都會面臨管理上的問題。你的公司也是一樣陷在管理問題裡。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拚業績,而是建立一個有效率的管理小組。」
阿拓對什麼管理小組一點頭緒也沒有。萬事達原本就是從小公司起家的,阿拓從來就不覺得官僚性的組織有什麼價值。阿拓認為在扁平式組織下,老闆和職員直接溝通,才能達到迅速管理的效果。
阿拓問:
「你說管理上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問題?」
「職員經常請病假、遲到,職員流動率高、送貨的問題、收不到應收帳款、產品品質低落、職員缺乏道德心、對老闆不滿、謀反或出走……」
神崎所提到的,真可說是萬事達現在面臨的問題清單。
「這根本就是我們公司現在的寫照。可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現在這個時期可以說是第二個創業期,是公司改頭換面的時候。」
神崎拿筆在紙上畫了一個成長曲線。他總是用成長曲線來說明,足見這對經營管理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你現在正面臨家業轉變為企業的時刻。公司規模還小的時候,你可以一個人經營,公司裡就算有部下,你應該也沒有同事。你可以全天候、三百六十五天都做你想做的事。公司裡發生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一目了然。
「即使發生問題,顧客也都知道你很盡心盡力在做,多半不會計較。尤其是導入期的客戶,他們是創業者很大的助力。因為他們喜歡新奇的東西,就算品質不太穩定、價錢昂貴,還是願意簽約。所以這個時候最重要的建立一套辦法讓自己可以認真做喜歡的事,又可以藉此提高利潤。基本上這樣就夠了。
「這套辦法成功的話,你做自己喜歡的事,還有錢賺,全天候工作也不嫌辛苦,又能取悅客戶。生活雖然忙碌,卻很充實。公司裡沒有什麼特別的規矩,也幾乎不用開會,連組織圖都沒有。勉強說有,也不過是老闆下面一票職員,稱不上組織。這個時期只要做好業績,公司就得以營運。」
阿拓回顧過去三年,的確就像神崎所說的一樣。
「這個階段就是家業囉?」
「對。所謂家業,就是以一個家族為中心所營運的公司。職員人數頂多十來個吧!日本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是這種規模。相對於這種家業,企業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經營管理系統,由管理小組來營運。」
阿拓進一步追問:
「家業變成企業的話,接下來會有什麼不同嗎?」
「遊戲規則完全不同了。以前你只要盡力做好喜歡的事,但是公司規模變大,員工就會增加。家業階段時,老闆掌握一切,有問題老闆出面解決就可以了。可是員工人數一多,老闆就無法深入現場,過去他以為理所當然的事,下面的人卻不見得會依照老闆的預期處理。」
「我們公司也有這種情形。以前我們一定會遵守交貨日期,可是後來都沒辦法如期交貨。送貨的時候,底下的人也都隨便檢查。業務那邊以前都會詳細了解客戶的條件後才開出估價單,現在卻只想趕快做成生意就隨便交差。都是一些很單純的事,我實在不懂為什麼做不好,真的讓人很生氣。」
「這是初期的警訊,如果你置之不理,壓力就會慢慢累積,造成職員經常生病、請假。老闆沒注意到警訊,又要求擴展業績,就會陷入更糟糕的情況。職員開始對公司不忠誠、挪用資金,財務突然周轉不靈、經營者發生意外或生病……等等。很多人到了這種地步,才急著解決問題,結果都是事倍功半,老闆也很難掌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