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寫給生存不安的年輕人:突破未來的完全工作策略
■思考個人的成長策略
別被促進大眾化過程的企業技術牽著鼻子走了!寶貴的時間,應該運用在革新創造才對。
如何在(1)過去的奢侈品已經大眾化的市場裡、(2)以革新創造企圖製造差別化、(3)合併因革新創造所帶來的成長以及價值成長、(4)經營者人才不可或缺的企業社會中,成為眾所需求的人才?
(1)在「知識大眾化的時代」,誰會成為勝利者?
1顯而易見的,不是大眾化知識的消費者。他們儘管很焦急地學習了一些事物,但和他人相較之下,卻顯現不出個人優勢。
2知識大眾化對於供給者來說,或許是有好處的。大眾渴望獲得這些知識,紛紛像饑餓的雛鳥張開嘴巴等待。特別是有關企業方面的知識,目前正處於發展中的狀態。先是有想要可以飽餐一頓的大眾,於是以低成本喚起大規模的需求,便可讓供給規格化的知識變得有利可圖。在這種情勢下,連讓企業知識大眾化的生產加工業者,或是流通業者也都可以獲取利益。
3之後品質不良的生產者將被淘汰,品質優良的部分生產者則適者生存。
4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採取的策略
‧失敗的年輕人:在知識化的過程中,變成大宗的消費者,可能只是讓生產加工業者、流通業者多賺一點錢而已。
‧普通的年輕人:姑且將大眾化知識裝進腦袋裡面,吃個七八分飽就感到滿足,卻因為看不到未來而煩惱。
‧成功的年輕人:早已看清拚命學習大眾化事物也沒有助益,決心貫徹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並且將剩餘的資源,投資在還未成為陳腔濫調的革新創造領域中。為了儲備「後知識大眾化」時代的所需,認真地研究學習新的領域。大眾化的企業知識是「風潮=人氣」的產物,所以不會花心力去學習。正確來說,是就算有所涉獵,還是會以超快效率瀏覽過去就算了。它們是必須捨棄的東西。將這份心力投資在下一次的機會,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是更加有利的。
(2)以「冷門事物Ⅹ喜歡的事物」來塑造差別化
我的方法論,是「先選出自己想要成長投資的領域,選擇方法是以(冷門事物)Ⅹ(喜歡的事物)為原則」
在這個時代,選擇受歡迎的領域也是沒有用的。為尋求差別化,最好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此外,雖然某些領域現在並不熱門,可是有朝一日突然受到歡迎,競爭對手就會蜂擁而至,所以單憑捷足先登的優勢還是不足夠的。你必須在競爭對手加入戰局的情況下,能讓別人說出「這些工作還是只能託付給你才放心」。而如果不是真心喜歡這個領域,是沒有辦法長期將資源一直投入其中的,就如同「好者能精」這句格言所說的一樣。
選擇尚未人氣沸騰的領域,取得先機,加上選擇的又是自己喜好的領域,便得以建構起壓倒性的優勢,因此能夠成功。這種天邪鬼(譯註:專門喜歡跟人家唱反調的人)的生存方式,對天資平凡的人來說是很有利的。
(3)成為「實力派的天邪鬼」
天邪鬼這個字眼,是用來形容怪人,或是聽到別人說了什麼話,就會馬上反駁說「不是這樣」,被討厭反而會喜不自勝、怪里怪氣的那種人。擁有這一面當然也是有必要的,不過,我希望你變成的是實力派的天邪鬼。
在泡沫經濟時代的新興企業裡面,一些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積極參與的企業隨處可見,哪怕是虧損也無所謂。但是現在的成長企業不一樣,必須確實增加營業額以及提升利益。個人的成長策略也是一樣。以天邪鬼的發想、我行我素的觀點,來決定要將自己的時間跟金錢投資在什麼領域。
隨時追逐(冷門的事物)×(喜好的事物),並將所得的發想邏輯性地歸納整理,與他人達成良好溝通,同時會自我思考新的發想落實在現實企業時,可能產生的問題點及改善對策;當然也是懂得積極傾聽他人意見,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這一類的人,我稱之為「實力派天邪鬼」。他們具有藉由革新來營造差別化的意識,並且已能充分掌握儘管已經大眾化、仍然有其必要性的基本企業技術。
(4)以經營者人才為目標
單憑枯燥的理論或數字,是沒辦法感動別人的。你公司內部的部屬,經常都在觀察身為經營者的你。他們想要從你細微的言談舉止,來判斷該不該追隨你的腳步。能夠利用技巧加以改善的部分,當然很有限,所以必須建立起你自己本身的心態、為何而工作、為誰而生存……之類的經營觀或人生觀。
如果你看了這一本書,就能夠由「普通的企業人」或「勤奮的企業人」,變身為「實力派天邪鬼」。我會毫不吝惜,並且毫不客氣地向各位提出我的看法。
(摘自第三章)
■以輸出為志向的七種學習方法
(1)姑且舉手策略──碰到似乎有學習機會的時候,就姑且舉起手來,踴躍參加。理所當然的,前提是份內的工作絕不能偷工減料。
(2)附加(Plusα)策略──在指派給自己的工作當中,製造附加輸出,將多出來的時間挪用給並未被指派的工作,並且一定要讓客戶或上司看到。
(3)也做他人工作的策略──就算原本是上司的工作,或是其他人的工作,只要是可以承擔的,就要積極地攬到自己身上。
(4)我行我素策略──雖然是一個沒有任何同事討論到、或是上司指示去做的領域,只要自己有心去探討,就應該自己設定一個輸出的目標。
有時候,儘管自己對某種領域很有興趣,在公司內部卻找不到相關工作。很多人會覺得,這時就只能從輸入著手來學習研究,或者是到外面上課,以取得資格證照為目標。取得學位或是資格證照,乍看之下的確是很有魅力的目標,因此很容易將這些事情的本身目的化。
那麼,當周遭的工作沒有自己想要挑戰的主題時,又該怎麼辦呢?
(5)跳槽策略──轉換職業跑道。
事實上,年輕人轉行已經是家常便飯,然而,轉換跑道的風險卻是出乎意料地大。去了之後,才發現與自己原先想像不一樣的例子很多。我都會給予年輕人這樣的忠告:「先認真考慮兩次是否該換工作,如果沒有第三次的話,那就不能跳槽!」畢竟苦惱三次才決定跳槽,照理說也應該經過一番充分的研究了。
(6)交涉的策略──跟公司交涉,讓自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為了不至於得到「不想做就辭職啊」的回答,事前就必須自我磨練、累積實力。不管是對公司還是對自己而言,都沒有損失。
(7)兩隻草鞋的策略──穿上兩隻草鞋。
就企業的立場,光靠單一事業是無法成長的,必須以多角化為目標。而個人也有發展多角化的可能性。只是,企業若想獲得多角化的成功,在本業不偷工減料,並獲得龐大收益是必要條件。而個人的情形也是如此。在現在的職場做出人人都認可的偉大貢獻,被公司認同為不可欠缺的人才之後,才可能跨足其他的領域。遊戲規則就是不能在本業偷工減料。若是能在本業建立壓倒性的優勢,工作就能更有效率,進而累積資源,投資在其他的領域。
別被促進大眾化過程的企業技術牽著鼻子走了!寶貴的時間,應該運用在革新創造才對。
如何在(1)過去的奢侈品已經大眾化的市場裡、(2)以革新創造企圖製造差別化、(3)合併因革新創造所帶來的成長以及價值成長、(4)經營者人才不可或缺的企業社會中,成為眾所需求的人才?
(1)在「知識大眾化的時代」,誰會成為勝利者?
1顯而易見的,不是大眾化知識的消費者。他們儘管很焦急地學習了一些事物,但和他人相較之下,卻顯現不出個人優勢。
2知識大眾化對於供給者來說,或許是有好處的。大眾渴望獲得這些知識,紛紛像饑餓的雛鳥張開嘴巴等待。特別是有關企業方面的知識,目前正處於發展中的狀態。先是有想要可以飽餐一頓的大眾,於是以低成本喚起大規模的需求,便可讓供給規格化的知識變得有利可圖。在這種情勢下,連讓企業知識大眾化的生產加工業者,或是流通業者也都可以獲取利益。
3之後品質不良的生產者將被淘汰,品質優良的部分生產者則適者生存。
4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採取的策略
‧失敗的年輕人:在知識化的過程中,變成大宗的消費者,可能只是讓生產加工業者、流通業者多賺一點錢而已。
‧普通的年輕人:姑且將大眾化知識裝進腦袋裡面,吃個七八分飽就感到滿足,卻因為看不到未來而煩惱。
‧成功的年輕人:早已看清拚命學習大眾化事物也沒有助益,決心貫徹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並且將剩餘的資源,投資在還未成為陳腔濫調的革新創造領域中。為了儲備「後知識大眾化」時代的所需,認真地研究學習新的領域。大眾化的企業知識是「風潮=人氣」的產物,所以不會花心力去學習。正確來說,是就算有所涉獵,還是會以超快效率瀏覽過去就算了。它們是必須捨棄的東西。將這份心力投資在下一次的機會,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是更加有利的。
(2)以「冷門事物Ⅹ喜歡的事物」來塑造差別化
我的方法論,是「先選出自己想要成長投資的領域,選擇方法是以(冷門事物)Ⅹ(喜歡的事物)為原則」
在這個時代,選擇受歡迎的領域也是沒有用的。為尋求差別化,最好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此外,雖然某些領域現在並不熱門,可是有朝一日突然受到歡迎,競爭對手就會蜂擁而至,所以單憑捷足先登的優勢還是不足夠的。你必須在競爭對手加入戰局的情況下,能讓別人說出「這些工作還是只能託付給你才放心」。而如果不是真心喜歡這個領域,是沒有辦法長期將資源一直投入其中的,就如同「好者能精」這句格言所說的一樣。
選擇尚未人氣沸騰的領域,取得先機,加上選擇的又是自己喜好的領域,便得以建構起壓倒性的優勢,因此能夠成功。這種天邪鬼(譯註:專門喜歡跟人家唱反調的人)的生存方式,對天資平凡的人來說是很有利的。
(3)成為「實力派的天邪鬼」
天邪鬼這個字眼,是用來形容怪人,或是聽到別人說了什麼話,就會馬上反駁說「不是這樣」,被討厭反而會喜不自勝、怪里怪氣的那種人。擁有這一面當然也是有必要的,不過,我希望你變成的是實力派的天邪鬼。
在泡沫經濟時代的新興企業裡面,一些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積極參與的企業隨處可見,哪怕是虧損也無所謂。但是現在的成長企業不一樣,必須確實增加營業額以及提升利益。個人的成長策略也是一樣。以天邪鬼的發想、我行我素的觀點,來決定要將自己的時間跟金錢投資在什麼領域。
隨時追逐(冷門的事物)×(喜好的事物),並將所得的發想邏輯性地歸納整理,與他人達成良好溝通,同時會自我思考新的發想落實在現實企業時,可能產生的問題點及改善對策;當然也是懂得積極傾聽他人意見,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這一類的人,我稱之為「實力派天邪鬼」。他們具有藉由革新來營造差別化的意識,並且已能充分掌握儘管已經大眾化、仍然有其必要性的基本企業技術。
(4)以經營者人才為目標
單憑枯燥的理論或數字,是沒辦法感動別人的。你公司內部的部屬,經常都在觀察身為經營者的你。他們想要從你細微的言談舉止,來判斷該不該追隨你的腳步。能夠利用技巧加以改善的部分,當然很有限,所以必須建立起你自己本身的心態、為何而工作、為誰而生存……之類的經營觀或人生觀。
如果你看了這一本書,就能夠由「普通的企業人」或「勤奮的企業人」,變身為「實力派天邪鬼」。我會毫不吝惜,並且毫不客氣地向各位提出我的看法。
(摘自第三章)
■以輸出為志向的七種學習方法
(1)姑且舉手策略──碰到似乎有學習機會的時候,就姑且舉起手來,踴躍參加。理所當然的,前提是份內的工作絕不能偷工減料。
(2)附加(Plusα)策略──在指派給自己的工作當中,製造附加輸出,將多出來的時間挪用給並未被指派的工作,並且一定要讓客戶或上司看到。
(3)也做他人工作的策略──就算原本是上司的工作,或是其他人的工作,只要是可以承擔的,就要積極地攬到自己身上。
(4)我行我素策略──雖然是一個沒有任何同事討論到、或是上司指示去做的領域,只要自己有心去探討,就應該自己設定一個輸出的目標。
有時候,儘管自己對某種領域很有興趣,在公司內部卻找不到相關工作。很多人會覺得,這時就只能從輸入著手來學習研究,或者是到外面上課,以取得資格證照為目標。取得學位或是資格證照,乍看之下的確是很有魅力的目標,因此很容易將這些事情的本身目的化。
那麼,當周遭的工作沒有自己想要挑戰的主題時,又該怎麼辦呢?
(5)跳槽策略──轉換職業跑道。
事實上,年輕人轉行已經是家常便飯,然而,轉換跑道的風險卻是出乎意料地大。去了之後,才發現與自己原先想像不一樣的例子很多。我都會給予年輕人這樣的忠告:「先認真考慮兩次是否該換工作,如果沒有第三次的話,那就不能跳槽!」畢竟苦惱三次才決定跳槽,照理說也應該經過一番充分的研究了。
(6)交涉的策略──跟公司交涉,讓自己可以做想做的事情。為了不至於得到「不想做就辭職啊」的回答,事前就必須自我磨練、累積實力。不管是對公司還是對自己而言,都沒有損失。
(7)兩隻草鞋的策略──穿上兩隻草鞋。
就企業的立場,光靠單一事業是無法成長的,必須以多角化為目標。而個人也有發展多角化的可能性。只是,企業若想獲得多角化的成功,在本業不偷工減料,並獲得龐大收益是必要條件。而個人的情形也是如此。在現在的職場做出人人都認可的偉大貢獻,被公司認同為不可欠缺的人才之後,才可能跨足其他的領域。遊戲規則就是不能在本業偷工減料。若是能在本業建立壓倒性的優勢,工作就能更有效率,進而累積資源,投資在其他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