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習Habitus:輕鬆做好準備,躍向人生顛峰
Chapter 1/
要先振翅才能高飛:慣習如何決定我們的生活、機會及社會地位
所謂的「世界精神」並不想鉗制或約束我們,它要我們一步一步向上躍升。
──赫曼.赫塞
它就像氣場一樣,總是環繞在人身邊,無論是去開會或約會,參加商務餐敘或在投票亭裡,去看房子、參觀幼兒園或在超市裡,它都與你同在。它決定你如何計畫人生,是否受人尊崇;決定你思考、居住、飲食及說話方式;決定你是否能隨遇而安,是否勇於嘗試;決定你在社會上的地位,以及是否能接受生命的挑戰而成長茁壯。
這個它,就是所謂的「慣習」,決定我們在這個世界所有行為,每個人都有。但某些人身上所具備的慣習,能使人披荊斬棘,走出康莊大道;而另一些人身上的慣習,不僅使人無法展翼高飛,甚至在想大步向前時形成障礙。不過,這可以改變。至於如何改變,就是本書的主題。
◤含著金湯匙出生
斑鬣狗是種群居動物,生活在一個相當複雜的社會結構裡。居主導地位的雌性斑鬣狗,率領一群最多可達一百隻的斑鬣狗,形成階級分明的族群。也就是說,對一隻剛出生的斑鬣狗來說,出生洞穴之所在,決定了牠一生的發展。如果牠的母親屬於族群裡的上層階級,那麼這隻幼獸美好的一生也隨之展開。這是柏林萊布尼茲動物園暨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研究員奧利佛.漢那及貝蒂娜.瓦赫特在坦尚尼亞的研究結果。在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多年的研究經驗,他們知道:「若母親身居上層,幼獸打從出生起就享有極大的優勢。」
階級低下的雌性斑鬣狗,分娩後不久就要出去追捕獵物。而斑鬣狗界的王子、公主卻可以在母親的庇蔭下安心成長,因上層雌性斑鬣狗不必自己出去獵捕,牠只要命令別人出去,之後再從那些地位不夠高的雌性斑鬣狗,取走牠所需要的東西即可。而牠的後代,直接受益於這樣的優勢:出生在上層洞穴的幼獸,能得到較好的保護,也可以獲得更好的營養,因此成長較快。而且牠們從小便熟悉上層斑鬣狗的典型行為模式,可說是從母奶中就獲得保證成功的慣習,使牠們一生都處在族群的上層。出身於上層家庭的雌性斑鬣狗,也會變成斑鬣狗母性社會中的領導者,雄性斑鬣狗則會加入新的族群,知道如何討得最具主導優勢的雌性斑鬣狗歡心,能比對手更早且更頻繁地產生後代。
領養的斑鬣狗幼獸也跟養母的社會地位一樣,從這一事實中,我們可以看出斑鬣狗幼獸的地位是由社會繼承而得。而領養與親生的幼獸之間的地位高低,則與牠們是領養或親生並沒有什麼關係。
就像斑鬣狗一樣,人類也是以不同的條件開始一生的發展。
根據一個人出生在上層、下層或中間階級,一個成功因子是多或寡的慣習也就形成了。這也造成一個人在行為、生活方式、社會地位、語言、資源、成功機會及生活期望等各方面前進的推力或阻力。
◤細微的差異
我十六歲時到法國當交換學生,第一次明確體會到慣習所導致的差異。我們這一團來自巴伐利亞東部的中學生,到離艾菲爾鐵塔十公里左右的巴黎近郊參訪遊學。隨團老師將我這個頗受家庭保護的典型西德中產階級小孩,分配給這樣一個接待家庭:住在灰暗無光的公寓大樓住宅區裡,父母是輪班上工的工人,晚上打開義大利餃子罐頭熱一熱就是晚餐,拉開廚房抽屜還會發現蟑螂。這種地方我待上一天已經非常勉強,但隨團老師只是聳聳肩,在沒有手機,沒有WhatsApp的年代裡,爸媽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這時,我的一位朋友說服她的接待媽媽,讓我跟她住在一起。如同童話一般,我突然置身於一個富商家庭裡:雕花天花板、古董家具、父母之間仍然使用敬語稱呼彼此、餐桌上談論的是高尚的話題、家庭音樂會、龍蝦,書架上是封面燙金,內頁採用聖經紙印刷的七星文庫版法國文學經典名著。典型的法國大資產階級,或者至少很像是。不過這樣的生活方式也跟我家截然不同,儘管這一切都讓人心動,我努力想融入,也受到非常友善的待遇,但是,我仍然無法擺脫身處異境的陌生感:無論我多努力,我的數學或法文成績再好,但這仍然不是我的世界。
巴黎短短幾週的遭遇,形塑了我對美好生活的想法,也令我生出從未有過的企圖心。不過,要等我進入大學後的第四或第五個學期,我才有能力處理這段經驗。身處兩種有如天壤之別的環境,儘管理由不同,但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那年我修的課程書單出現法國社會哲學家皮耶.布赫迪厄的著作《區判: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當時才剛出版的這本書,如今已成為社會學經典。書中,布赫迪厄分析了上層、中層及下層階級典型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觀。我還記得,這是一本精彩的書,儘管超過千頁,且不容易消化,但它教我認識一個概念術語,可以精確描述我在法國當交換學生時的體驗,這個術語就是「慣習」(Habitus),源自拉丁文動詞habere,意思是「擁有、持有、隨身攜帶」。
我從布赫迪厄那裡學到,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偏好、品味判斷、行為準則及習慣,都是從慣習衍生出來的。出身環境及所受教育帶給我們的經驗,形塑了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基本態度:是入不敷出還是綽綽有餘,孩子房間裡擺的是五十本書還是PlayStation遊戲主機,去哪裡度假或者根本沒去度假,父母鼓勵孩子發展的性格是勤奮還是想像力,爸爸喜歡慢跑還是打獵,以上這一切在我們生活中視為平常之事,決定了我們如何定義人生,以及生活追求的目標。許多我們認為應該注意的事物,都與我們成長的社會條件有關,但在表面上看起來卻似乎只是個人決定而已。意思也就是說:慣習既是社會地位的結果,但同樣也是表現。不必特別做什麼事,它就會洩漏出我們所處的社會階層。
具備前一○%──或者前三%更好──階層慣習的人,能起飛高升,沒有的人就無法。這很不公平,可是現實就是如此。
◤可擴充的資本
到底誰是人上人,是菁英中的菁英?是那些賺最多錢的人?還是擁有最多錢的人?大企業的繼承者?還是樂透得主?有好爸媽的人?還是背負重責大任的高階經理人?引導社會政治或藝術風潮的人?為世界上各種問題,像是醫學、電腦科技,或是交通等等,帶來創新解決方案的人?還是握有大權的從政者或法官?或者是各行各業中頂尖專業人士,例如頂級廚師、奧運冠軍,或者贏得超級名模大賽的人?又或者應該是在YouTube上,有好幾百萬訂閱者的網紅?
不管怎麼說,光是有錢並不代表什麼。對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或者要稱得上偉大、有影響力,以及自我實現,除了財富之外,還有其他資源也同樣重要。這些讓人無須太費力就能出人頭地的先決條件,布赫迪厄稱之為資本形式。資本形式除了財富跟能力之外還有許多,包括出身及社會關係、教育、應對進退,以及美感、口才與懂得什麼是合宜的說法及語氣,充滿自信的外表,還有,別忘了樂觀和健康的心理。
想要脫穎而出有許多方法。一個人是否有辦法完全發展自身的潛能,需要靠不同範疇的資本:經濟資本、知識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語言資本、身體資本和心理資本。所有資本都會匯集到慣習上。當一個人融會愈多這些資本於一身,就能在這個社會爬得愈高。
.經濟資本:所有物質財產,從收入、金融資產、不動產、企業價值,到退休金額及保險金額計算,以及預期繼承的遺產。
.知識資本:畢業證書、頭銜,以及再進修、專業知識、職場知識、學術和職務上的頭銜,還有知道如何充分利用個人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社會資本:認識什麼人,以及與人或團體打交道的能力;一個能給予力量的家庭後盾;一個能讓人知道各種可能性的榜樣;能帶來助益的人際關係;充滿幹勁的人生導師;能直接接觸決策者;彼此鼓勵的同伴;影響力、權力與能見度。
.文化資本:熟悉能增加聲望並製造區隔的語言及品味偏好。像是熟悉高雅文化及彬彬有禮的行為舉止便是典型的文化資本。近年來的新趨勢則是正念及永續生活,或者勇敢展現自我及大方展現怪癖。
.語言資本:像是口才辨給、與人溝通的能力、知道如何針對主題提出創見、能分辨事理,且能從各方角度切入談論問題。最重要的是:知道在什麼場合該用什麼方式說話。
.身體資本:指的是個人覺得自己多有魅力、多健康,以及是否充滿活力。對陌生人來說,外表展現的是一個人社會地位、韌性及內在價值的判斷依據。
.心理資本:樂觀、熱忱、有創意且能堅持不懈。一個人是否能發揮潛能,實現自我,或者一生平庸,取決於他的心理狀態是否平穩健康。
這七種資本在一個人身上就像一張資本清單:每個人擁有的資本結構都不一樣,各個範疇高低不一。有些人很有錢,也有充沛的社會關係;有些人則因為良好的能力及教養大放異彩;還有些人在其他同齡人士已準備退休之際,卻仍幹勁十足。社會最頂層的階級,擁有各式資本,且毫無匱乏。比起生在物質條件較差的家庭裡,名門後代打從呱呱墜地起便擁有更多、更好的資本。而接受一樣優秀的教育,並無法保證能產生相同的資本。
出身於既得利益階層的孩子,身上所具有的資本稟賦大半是從父母及祖父母那裡繼承來的,他們不必花費什麼力氣,資本就自動送到他們手上。對這些人來說,有宏大的計畫是理所當然的事,天之驕子幾乎是一出生就完成人生目標。就像坦尚尼亞恩戈羅恩戈羅的斑鬣狗幼獸一樣,這不僅是擁有美好的童年,還提供了幾乎完全肯定的保障,保證這一生從出生到死都屬於高高在上的階層。從事菁英研究的米歇爾.哈特曼證明良好的出身帶給人極大的優勢。他分析研究各國頂尖企業高層人士的履歷後,得出以下結論:在德國,分布於前四%職位的高階經理人,多半出生在富裕的資產階級,甚至是大資產階級的家庭。
富裕的父母會將他們的優勢及特權地位傳給下一代。儘管富家子弟還是要自己奮鬥,才可能在企業、政治及文化界成為頂尖佼佼者,但情況仍然對他們有利,因為菁英界招進新血輪的最高準則就是相似性原則:想坐上握有改變社會國家大權的位置,最好就像現在坐在上面的人一樣。雖然專業能力及資格也很重要,否則奧托貝森管理研究院的研究就不會出現一四%的頂尖領導階層仍舊出身自勞工家庭這種數字了。但是,有能力只是必備條件之一,一旦擁有上層階級的慣習,就更容易出人頭地,而且平均來說,速度會快上一倍。
◤出身如何決定慣習的形成?
當中產階級的父母還在幫孩子釐清什麼是過去簡單式跟過去完成式時,當下層階級的孩子完全得不到任何幫助時,大出版商的兒子從小就在雙語環境長大;而母親是企業顧問的青少女,隨著父母到多倫多待了一整年。社會頂尖階層的孩子從小便跟隨父母的腳步,身處在一個代表高尚美好的環境裡。九歲的小女孩可以在歌劇演唱家黛安娜.丹姆勞獨唱晚會後上前獻花,因為父親是樂團監事會成員。她現在還顯得有些害羞,但很快就會泰然自若。十一歲的男孩接受商場上父執輩朋友的邀約,坐在球場貴賓室中觀看決賽。中場休息時,他以精闢的語言跟一位市政府的財務專員解釋他就讀的文理中學的辦學理念。還有一位十六歲的女孩,坐在家族會議裡,一起討論企業重大決定。太誇張了嗎?或許。但上層階級的父母看法不一樣:下一代的責任感與合宜的應對進退必須及早訓練,才能從小就學會用來標示階級差異及展現優越的慣習。
而中產階級家庭比較著重培養的品格,則是企圖心、自律,以及控制衝動。德國青少年生活環境調查顯示,中間上層階級的父母帶給下一代的是批判能力、生態及環保意識,以及文化修養,像是像語言、音樂、社會參與。中間下層階級的家庭傳給下一代的核心態度是積極進取、腳踏實地,以及遵守規則。而無論前者或是後者,成就取向及牢靠的價值觀都是教養的焦點。兩者也都注重禮貌,鼓勵進取,但對社交技能的精進及較不尋常的興趣嗜好,大半抱持懷疑的態度。
追求成就與地位的慣習,是所有中產階級的典型特徵。即使上層、中間上層及中產階級之間的界線模糊,但出身上層階級與中間階級的下一代還是非常不一樣。唯一相同的是:只要條件許可,小孩必須拿到高中畢業會考文憑。
在弱勢的社會階級裡,有這種要求的父母只占三分之一。布赫迪厄以拉丁文稱這種自我限制的態度為amor fati,也就是臣服於命運之下。意思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抱負,會以其他處在同樣環境中的人所取得的成就為依歸。因此窮人家的父母,比較希望兒女接受商管職業教育,而不是到頂尖大學的商管科系研究全球經濟產業。
在低薪資且工作不穩定的環境裡,求生技能的慣習發展,會遠比在上層環境來得強勁。目標必須實際,人們才會努力達成目標。眼前沒有能夠效法的人生發展計畫榜樣時,人們就不會為自己或為小孩制定這樣的計畫。儘管如此,焦點放在生活必需品上,也會培養出不同的能力,像是務實的態度、高挫折容忍度、團結,以及嚴格對待自己與他人。
就像所有分類必會簡化一樣,布赫迪厄也將慣習分成三種階級形式,這麼做是為了彰顯並描述社會差異。但在實際生活中,世界顯得複雜多了:每個人的慣習是七種資本形式的特殊混和,因此會出現混和形式。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當某一項資本特別充沛,但缺乏其他資本時。只要有某一項資本高於平均值,就可以產生自信與聲望。但若想致富、表現區隔,以及擁有權力,七種資本都要夠充沛才行。
◤但我們可以蛻變
最頂層、上層、中層及下層階級之間存在差異,而且不只是細微的差異而已。因此長久以來大家總是認為:投對胎,人生就成功一半;反之,則會受出身帶來的慣習牽制。而布赫迪厄的名言,常被拿來引用以支持這種說法:「知道一個人的慣習,憑直覺便會知道他不可能出現什麼行為。」如此說來,高尚的慣習是上層階級的特權,一種一般人無緣窺得全貌的祕密規則嗎?
不。
光是想像一個呆板僵化的慣習是不夠的。傾向與喜好的發展,自然與個人生活經驗息息相關,人們當然也會根據環境調整自己的行為舉止。在每個階層、每種行業,人們都會充分利用機會,調整自己適應新環境,投資改善個人的外貌與地位,在這個世界發揮長才,並因此永久提高自己的水準。布赫迪厄講得很清楚:「新經驗的累積,致使慣習不斷變化。」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布赫迪厄生長在一九三○年代法國庇里牛斯山地區,父親是農家子弟,職業是郵差,還當上小村郵局局長。從出生環境,布赫迪厄就處在一個邊緣的位置,既不屬於農夫,也不是中產階級,因此缺乏歸屬感。長大後去城市就讀中學,到巴黎上大學,在學術界成為人類學及社會哲學的頂尖學者。他在巴黎法蘭西學院的教授職位,使他能在這個全球獨一無二的學術機構發揮重大的影響力。
慣習是能改變的。人也是會蛻變的。能意識到慣習如何決定個人的世界觀、品味及抱負的人,最容易成功蛻變。這點在心理學家妮可.史帝芬斯與其團隊的實驗中已獲得證實。研究人員將出身不利於教育環境的大學新生,分派接受兩種不同的引導課程。其中一個課程著重在解釋造成學業成績低落的可能障礙,並教導學生如何跨越。另一個課程則特別針對父母沒有大學文憑的學生會遇到的難題,並找出克服的方法。當學年結束時,那些曾分析檢討自己出身劣勢的學生,成績明顯比對照組的學生好。還不僅如此,他們在成績上的優良表現,就跟出身中上階層的學生沒兩樣。這個結果代表:出身所帶來的慣習雖然是我們的一部分,但並不能阻止我們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