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連針灸師都在用的身體互動關連書:12個小動作,遠離大小病痛

〈前言〉
開心的認識你的身體小宇宙

謝謝你從茫茫書海中挑出這一本來看!
希望這本書能讓你輕鬆愉快的學習與身體相關的知識,以及在面對身體時能夠更有自信。
接下來,我想談談寫這本書的契機。

我是一個針灸按摩師,在治療的同時,也透過課程讓大家更深入淺出的了解解剖生理。
我在授課時發現,很多學員都有類似的煩惱。
「我有讀解剖生理的書啊,可是專業用語好複雜喔!我都搞混了
"?v
「這裡摸到的硬塊是什麼?是骨頭還是肌肉?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啊"?v

我十分明白這種心情。一般的解剖生理書或學校課程,無法避免的會花較多時間介紹肌肉或骨骼,這當然也很重要,只不過一旦實際面對身體,我們才會赫然發現這樣所學到的根本不足。

舉個例子來說,就好比「不管熟記再多地名,也無法實際完成一場旅行」一樣。唯有手拿地圖,靠自己的雙腳實際踏上旅程,才得以體會旅行的箇中滋味。
面對身體的世界,同樣必須靠著自己親身體驗才能夠體會樂趣,並了解其中的美好。我想要呈現的,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透過自我的體驗學習。」

就這層意義而言,本書在想法上與一般的解剖生理書有些許不同。為了更貼近體驗型的講習內容,在內容編排上也實際透過運動與手摸的觸感,讓學習更具臨場感。

全書由兩大部分構成,一是了解身心整體感與彼此關連的〈用廣角視野,綜觀身體各部位關連〉;二是體會身體是屬於自己的〈以聚焦觀察,深入體內探索〉,巧妙的藉此加深大家對自我身心的認識。

來吧!即將踏上旅途的各位,這本書將是你的輔助工具,同時也是你的羅盤。這段旅程在最後抵達終點時,會有什麼等著你呢?就讓我們一起睜大好奇的雙眼,朝著未知的美好樂園去探索吧!
Go for it!



PART 1
:用廣角視野,綜觀身體各部位關連

請容我冒昧的問:「你在地面上看過納斯卡線嗎?」
「啊?我沒看過耶
……」也許你會這麼說。
說得也是,其實我也沒看過(笑)。

在地面上看納斯卡線,只會看到一堆紅褐色的石頭,而且相當凌亂,一點都感覺不到任何關連。
那麼,從上空看,又會看到什麼?
沒錯,這時候浮現眼前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猴子或蜂鳥圖案。

乍看之下凌亂又毫無價值的石頭,不僅有其存在意義,且彼此息息相關。我將這種「退一步,就能看出整體關連的作業方式」,稱為「廣角法」。

學習身體知識也是一樣的。
解剖學,是細分身心並進行解析的學問,就好比XX肌從這裡開始,在這裡展開動作。
諸如此類的知識當然重要,但越是將焦點對準細緻之處,就會越看不清整體的關連性。
所以才有必要偶爾放大焦距,以廣角的視野掌握整體感。

透過廣角法綜觀,可以發現過去以為是獨立發生的症狀,竟然彼此互通因果;也會察覺到原來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原因,竟會導致意想不到的症狀。
從大處呈現類似的連結,正是這一部分最值得玩味之處。

就這個意義而言,或許這跟牢記肌肉或骨骼名稱,亦即和一般的解剖學在感覺上會有些不同。
甚至乍看之下,或許還會覺得好像有點繞了遠路。

然而我卻認為,對想要探索身體的各位而言,唯有一邊從大處著眼,一邊腳踏實地的了解身體,才是最必要的。

準備好了嗎?那就請放大焦距,出發囉!


CHAPTER 1:骨盆與水腫、手腳冰冷息息相關

廣角看身體,才能發現問題所在
首先請先想像以下場景,再繼續讀下去。

你正心情愉悅的開車兜風,殊不知前方正在施工,害你身陷阻塞的車流當中。此時,若想從車陣脫身,該怎麼做才好?

什麼?那還不簡單!

既然是道路施工,吊在車陣尾端進退兩難也不是辦法,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讓工程迅速結束,解除壅塞的源頭。
這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把工地換成身體,一般人就很難看得出癥結所在了。

「很多人手腳冰冷、水腫,搞不好問題根本不出在腳……
如果你也察覺到這一點了,就請你馬上用廣角的視野,綜觀整個身體吧!

你所不知道的骨盆結構

以下,我想先談乍看之下跟腳部水腫毫無關係的骨盆內部。
這是骨盆的左剖面圖。左邊是恥骨,右邊是仙骨。骨盆裡依序有膀胱、子宮、直腸等臟器。尤其女性還比男性多了子宮,因此骨盆內更顯擁擠。

骨盆擁擠會壓迫靜脈與淋巴

請各位想想懷孕的狀況,應該就不難理解。
懷孕時,由於胎兒住在子宮中,因此會讓原本就很狹窄的骨盆更顯擁擠。這麼一來,儲存尿液的膀胱會遭受擠壓,產生頻尿的現象;又或是排便出口的直腸受到擠壓,而導致便秘。

更嚴重的骨盆擁擠,也會影響到通往骨盆內的通路。
由於骨盆中有將血液帶往下半身的動脈,以及從下半身將血液往回帶的靜脈和淋巴,只要這些淋巴和靜脈受到壓迫,就會很容易產生問題。

骨盆擁擠

從腳回流的靜脈和淋巴產生阻塞
↓ 
下半身冰冷、水腫

就是這麼一回事。

胃下垂也會造成骨盆擁擠

這些症狀不只是懷孕時會發生,有時候也會因胃下垂而引起。

請看左頁的圖。
左圖是胃和骨盆的正常位置,右圖則是因胃下垂使得胃掉到骨盆裡。
由於胃下垂使胃腸壓迫骨盆,因此會跟懷孕的時候一樣造成骨盆內的擁擠,進而引發頻尿、便秘、下半身冰冷、水腫等。

乍看之下毫不相干的症狀(便秘、水腫、手腳冰冷等),其實只要從廣角的觀點去看,就可以發現彼此息息相關。
因此,解決這些症狀的方法就不應該是「便秘吃洩藥,水腫保養腳,或者用取暖的方式避免手腳冰冷」,而應該找出治本之道。

有效治療水腫、手腳冰冷的蹲腿動作

針對有前述症狀的患者,腿部治療當然很重要,但在那之前,或許可以先試著透過腹部按摩,緩和阻塞原因,放鬆腹部到鼠蹊部之間的區塊。
還有,不妨建議患者進行促使腹部大量運動的腹式呼吸,或是彼拉提斯、瑜伽、太極拳等活化深層肌肉的運動。因為淋巴、靜脈與大腰肌的通路幾乎如出一轍,所以透過活化大腰肌,可以連帶的流通淋巴與靜脈。

另外,在家裡或治療中心都可以做的蹲腿動作,也是簡單卻效果奇佳的自我治療法,建議各位可以試試看。

○1 站立時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外呈四十五度角。
○2 手插腰,留意膝蓋不要超過腳趾頭,臀部慢慢往下坐。
○3 不要停止呼吸,盡量慢慢的下腰(大約花五秒左右)。
○4 慢慢的起身。
○5 膝蓋或腰感覺疼痛時,請不要勉強。基本上一天做十次即可。

總整理

由於受限於患者表象的症狀,在著眼於某個部分時,有時會疏忽了整體的關連性。
有時候退一步透過廣角的觀點,就可以看出被忽略的病灶。
手腳冰冷或水腫有時候是因為骨盆內的擁擠。


CHAPTER 2:緊張、壓力是造成肩膀僵硬的元兇

接下來要以治療一般人最常見的「肩膀僵硬」為主題,一步步深入了解肩胛骨。

長期使用電腦造成肩胛骨的肌肉緊繃

首先,我們就從肩胛骨的四周開始了解。
大家應該都知道,所謂肩胛骨,指的是位於肩膀左右兩邊的骨頭。下圖的肩胛提肌與菱形肌,則是肩膀僵硬時最常被提到的肌肉。這兩塊肌肉藏在最表層的僧帽肌下面,所以是很難感覺到的肌肉,不過卻具有提起肩胛骨的作用。

而所謂的提起肩胛骨,具體來說,就是像手肘懸空打鍵盤或聳肩(好比外國人說「Why?」時舉手的姿勢)等動作。
請試著想像一條手臂的重量,大概就跟一顆高麗菜一樣。也就是說,當你懸著手肘打鍵盤時,肩胛提肌與菱形肌就一直撐著那顆無形的高麗菜,所以當然會累。
因此,大多數久坐辦公室、有肩膀僵硬毛病的人,都是因為這部分的肌肉呈現緊繃狀態所致。
這表示,只要在使用電腦時,將手肘固定在桌子上,就可以讓僵硬的肩膀輕鬆不少。

肩胛骨的位置在哪裡?

接下來,我們還要針對肩胛骨做更進一步的深入探索。
一般人都會覺得肩胛骨長在背部,但其實它是長在「胸部」,你能想像嗎?接下來,就讓我們馬上透過自己的身體來確認看看!

首先,把手指放在鎖骨下面,順著手臂的方向移動。直到再也無法移動為止,大約一到兩根手指的下方,會碰到一個突起的骨頭,好像頂住食指橫向彎曲(會痛,所以請輕輕碰觸就好)。這就是肩胛骨的一部分,稱為「喙突」。
這樣你就可以明白身體前面也有肩胛骨了吧?
好,重點來了。解剖學終究是一門必須牢記名稱與位置的學科,但若只是記住名稱、位置,充其量不過只能當個肌肉專家而已。所以,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用這些知識。
既然這樣,就讓我們馬上來探討肩胛骨長在身體前面,到底有什麼意義吧!

心情緊繃容易造成肩胛骨僵硬

喙突有小胸肌與肱二頭肌,只要這裡的肌肉緊繃,肩胛骨就會前傾,這就是所謂「肩膀聳起」的狀態。
當我們緊張或害怕時,本能就會採取保護脆弱內臟的姿勢,這時候,肱二頭肌和手的屈肌群就會有所反應。
也就是說聳肩的原因之一在於:

緊張、壓力

屈肌群緊繃,使得身體呈現打拳擊時的守備狀態

喙突被往前拉

肩胛骨往前傾,聳肩

如上所述,心情緊繃會對身體產生極大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感覺緊張的時候,手部的屈肌群整體(肱二頭肌到手指的屈肌群)大多是僵硬的。
我想各位應該也都有類似的經驗吧!這就好比握筆的手無意識的用力捏著筆,或是超乎必要的緊握方向盤,還有搭雲霄飛車時緊抓著安全帶不放,對吧?
所以,只要能夠反向的舒緩這些緊張,讓肩膀動作自如,相信心情也會隨之放鬆不少。
讓我們來實驗一下吧!

放鬆肩膀的肩胛骨運動

首先,請趴跪在地上,以手掌為中心,大大的擺動肩膀,並確認一下肩胛骨的動作。

接下來伸展胸部到上肢屈肌群。
站著伸出手臂,將掌心固定在牆面之後,逆向轉身。不需要轉到痛,只要做到覺得舒服了,就暫時保持姿勢,直到有舒展的感覺就OK
再來是屈肌群的終點。請試著反轉手指,切記不要太用力,否則會弄傷手指,只要做到覺得舒服就暫時維持原狀。最後再請你跟一開始一樣,趴跪在地上動一下肩胛骨,感覺一下有什麼不同!

怎麼樣?相信你一定可以感覺得到,肩膀比剛開始靈活多了,對不對?
這個方法可以用在容易緊張的患者身上。例如當第一次接受治療的患者感到緊張時,不要一開始就讓他趴在床上,盡量讓他仰躺,在與他輕聲對話的同時,先從手部開始治療。如此一來,馬上就可以消除緊張,進而建立信賴關係。請各位務必試試看。

本章重點並非「因為肩膀僵硬或肩膀前傾,所以需要治療」,而是退一步了解鬆弛手腕或舒緩手部緊繃也是相當重要的。
身體雖由各個部位獨立構成,但是卻都息息相關!

總整理

造成肩膀僵硬的原因很多,其中很多都是來自肩胛提肌、菱形肌的緊繃,或是壓力導致肩膀前傾、聳肩所致。
舒緩肩膀之前,先解除手臂或手的緊繃吧!

結語:手放鬆,心情就跟著放鬆

正如本章所提到的,「心情的緊張會出現在手上,只要手放鬆了,心情就會放輕鬆」,這一點透過東方醫學對經絡的說明會更淺顯易懂。

東方醫學認為「心」的能量,是「順著手臂的屈肌群流動到指尖的」。當這個帶狀能量阻塞時,心就會封閉。相反的,如果可以舒緩僵硬的手部,打通能量的流動,心情便會隨之開朗。

舒緩的方法除了前面所介紹的自行伸展外,透過溫暖雙手所進行的治療,應該也有助於敞開心胸。


CHAPTER 3:意識外向容易引起坐骨神經痛

梨狀肌緊繃所引起的症狀

小腿肚很痛、膝蓋會痠、屁股兩旁怪怪的……有上述症狀的人,不妨以廣角視野觀察,有時候會發現癥結竟然在出乎意料之外的地方,那就是梨狀肌的緊繃。

進一步確認梨狀肌的位置

所謂梨狀肌,是隱藏在臀部豐厚肌肉下的肌肉。我們通常不太意識得到它的存在,因此要先自己摸摸看,感覺一下它的存在。
首先,我們要找到臀部後面呈現三角狀的骨頭,也就是跟掌心差不多大的仙骨。接下來請左右擺動臀部,找出最突出的地方,這就是大腿骨的大轉子。以左手摸著仙骨,右手碰觸右腿的大轉子,想像橫布在兩者之間的肌肉。
然後一邊用右手拇指壓下距離大轉子三根指頭的地方,一邊讓腳跟靠著地板,向外旋轉股關節(扭動的感覺)。這麼一來,肥厚的臀部肌肉(大臀肌)下方分成左右走向的肌肉,是不是有點被拉到的感覺?那就是梨狀肌。

造成下半身疼痛、痠麻的坐骨神經痛

感覺到梨狀肌之後,請緩慢但強力的壓住它。
是不是隱隱感覺到有一點痛傳到了臀部或腳呢?那就是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是支配臀部或大腿外後部與下肢的長條狀神經。因坐骨神經受到刺激,引發神經整體一陣陣的興奮反應,而稱為「坐骨神經痛」。由於坐骨神經的支配範圍很廣,因此在臀部、大腿、小腿肚、小腿、腳趾等各部位,都會產生疼痛或痠麻的現象。

那麼刺激坐骨神經的原因又是什麼?除了像是椎間盤突出等種種因素外,臨床上也常見這裡所提到的因梨狀肌緊繃所引發的症狀。
看圖就可以了解,坐骨神經看起來像是穿過臀部梨狀肌再往下伸展。

這部分肌肉緊繃

壓迫坐骨神經

造成小腿等痠麻、疼痛

梨狀肌緊繃與身心的關連

截止目前為止所談的,是很多書上都提過的知識。只不過針對「梨狀肌為什麼會緊繃」這個問題,卻幾乎無人觸及。
但我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以下我要稍微偏離解剖生理的觀點,針對「身體的方向性」與「心的關係」來說明。
我們做個實驗好了。
試著將各個關節伸展、向外、向內旋轉。這時候你覺得如何?有沒有感受到什麼?
相反的,再將各個關節彎曲或向內旋轉,這時你感覺如何?感受到什麼?

首先是展開的姿勢。除了舒展的開放性感受之外,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太過努力與勉強。同時,若由他人來看這個姿勢,可能會覺得看起來有社交、支配性的感覺。
相反的,封閉的姿勢,除了感覺閉塞無聊之外,或許也帶給人安心寧靜的感覺。不過看在他人眼裡,可能也會有內向、服從的感覺。

在這裡我們要確認以下的假設:身體的方向性與心理的方向性是一致的,若肌肉伸展或向外旋轉,則情感表現也會較為外放。換句話說,我認為將股關節向外轉的梨狀肌,在情感外放、努力想要支配他人的時候會產生作用。
在進化過程中,梨狀肌開始發達的時期原本就是在爬蟲類時代。沒錯,就是恐龍全盛時期。從兩棲類動物類彷彿嬰兒般爬行的動作開始,爬蟲類的梨狀肌漸漸發達,從而變得像剛學站立的嬰兒般得以快速移動。
想想以前相當熱門的傘蜥蜴,看牠走路的樣子應該就不難理解。

恐龍時代,可以說是守護地盤的意識開始向外擴展的時代。
人也一樣。雙腳外八、O型腿,裝腔作勢的走路等,都是屬於男性特有的支配特質。

意識外向
↓ 
腳向外旋轉

梨狀肌緊繃

坐骨神經痛發作

這樣的流程,你清楚了嗎?

心情放鬆,肌肉也會跟著放鬆

這時,不要只侷限在痠麻的部位,唯有好好透過廣角的觀點,慢慢將癥結所在的梨狀肌舒緩開來才會見效。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如果你的心態是「太過努力向外轉不是好現象,所以一定要矯正」,那身體一定會產生反彈。雙腳外八,拚命努力"?@定有其原因。
可能是有某種東西需要你去保護,所以才會那麼拚命。此時,就算是明白的告訴患者「你努力過頭了」,恐怕也只會引起「關你什麼事」的反彈吧!
最重要的是,不管緊張或放鬆、努力或輕鬆、外向或內省"?H、身體,甚至是大自然,全都像波浪般隨之變化,其中並無好壞之分。
唯有順著這樣的律動,身體才會自行幫助我們回到原來的狀態。我認為這就是治療的功用。

具體的處理方法有很多,我會採取的是讓患者俯臥,輕輕搖晃梨狀肌和骨盆或腰部外側的肌肉(後述)。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只要舒緩了梨狀肌等向外延展的肌肉,因努力而太過緊繃的心也會跟著放鬆,進而產生變化,感覺可以鬆一口氣。
我確信,心靈絕對與身體息息相關。

放鬆肌肉的1╱f搖晃法

這一節除了要帶大家了解到舒緩肌肉究竟有什麼好處之外,還會具體介紹舒緩的方法。
由於肌肉本身就是調節緊繃的感應器,因此只要好好調節感應器,就可以有效舒緩緊繃的肌肉。
接下來所要介紹的抒壓法,就是會利用到名為「肌梭」的感應器。
肌梭是肌肉在緊急承受拉力時,為了抗衡拉力而讓肌肉緊繃的感應器。那種僵硬感,就像是被人硬生生拉走時,身體會產生的抵抗一般。只要能讓敏感的肌梭放鬆,肌肉自然就會舒緩下來。
在此,我將教大家一種名為「1╱f搖晃」的方法。
簡單來說,大自然中規律或不規律的律動,都可稱為「1╱f搖晃」,如波浪的律動、微拂的輕風、電車舒服的晃動,還有心跳等。只要感受到這些律動,就會讓人覺得安心,因為這些律動讓我們感到很舒服。
由於肌肉不可以強加按摩或硬性伸展,因此只要透過自然的律動,讓肌梭不再緊繃,肌肉自然就會舒緩。

具體的做法是先讓患者俯臥,治療師從旁用手掌根部輕壓梨狀肌後,再將整個手掌貼在腰部,然後輕輕推,讓腰部自然搖晃。
此時治療師無須硬性控制,只需要充分的釋放力量、自然的推動就好。
這樣一來,不只是梨狀肌,從腰部外側、骨盆外側到大腿外側的這塊區域,應該都可以獲得有效的舒緩。
這個方法只要治療師做得輕鬆、舒適,不只是患者,就連治療師本人都會覺得非常舒服。請各位務必嘗試看看。

總整理

小腿肚、膝蓋等不適,有時候跟梨狀肌有所關連。
放鬆緊繃的肌肉時,千萬不要硬性施壓,輕輕觸壓即可。
只要僵硬的肌肉放鬆了,心情也會慢慢舒緩。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