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未經允許就喜歡了你
輯1 10P.M.──情似長路
我們總以為很了解自己和對方的需求,等到失去對方的那一刻,才發現根本辨別不清感情中每一絲微小的情緒和感覺。到頭來我們高估了自己、誤會了對方,才會釀成一部叫「不愛」的悲劇。
所以趁單身的時候、趁自己的心房還沒被誰占據的時候,不如先用理智來分析和認識「愛」的真面目。
1.如果你說,你不知道愛是什麼
每當我們提及感情方面的問題,在最失落的時候免不了會問自己:愛,到底是什麼?
同一個問題,在單身的時候、在感情變得平淡的時候、在分開之後,都問過自己無數遍了吧?但越是努力想要分析每一絲證據,或者探究供詞裡的每一個字時,答案似乎都會在我們差不多搞清楚真相的時候,又變了一個模樣。就算這一刻可以很篤定地描繪愛,下一秒隨時會反過來被自己的內心質疑。我們就像被困在流沙中的人,越是掙扎,越是無法自救。
還是妄想一生無憂的我們,只想得到一套可以替我們區分對錯的清單—對的、能接受的、能理解的,才願意經歷;那些錯的、辛苦的、吃虧的,就想避之趨吉?我們太多人都曾經被愛情虧待過,於是總用「了解愛的名義」的口號生活,其實只是想避免受傷的可能,而不是為了讓自己學會好好地愛護自己和心上人。
我們心中早就對愛情的樣貌有著一定的期許,甚至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愛情。我們不停追查的答案,或許不過是為了從別人口中尋找到自己想要的認同,來確認自己追求的愛、做過的每一個抉擇,在愛情和世人的眼中都是合理的。
愛是最單純,甚至是人與人之間最關鍵的元素,但我們也明瞭它不能完全定義一段關係之間的所有情分,所以才會下意識地想要拿著清單逐一審查,非要從中得出一個「愛」或「不愛」的統一總結來。
原來我們都害怕,那個被自己堅定地擁入懷裡的輪廓,不是愛情。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會問「什麼是愛」,另一種人會問「愛是什麼」。你呢?你又是他們其中的哪一種?
那些問什麼是愛的人,通常正在苦痛中掙扎,所以他只好靠別人去告訴他什麼是愛,藉由不同的角度,尋找自己依然被對方深愛著的蛛絲馬跡。明知愛情已經沒救了,仍依依不捨,始終不願放手。
我多希望,你不是一個會問什麼是愛的人。因為消耗自己,在對方面前做一個深情的榜樣,一直都是行不通的。愛的本質對這些人來說,似乎就是一種為愛而愛的「目的」。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從來沒好好愛過眼前的戀人,真正誘惑人的只是「愛」這種讓人愛恨交加的概念。
至於那些會問愛是什麼的人,他們也不是刀槍不入的。他們會流淚,偶爾會覺得疲憊,也會有自覺不夠堅定的時候,但就算真愛只有一個,表達愛的方式卻有成千上萬種;即使他們多麼希望陪伴也是一種愛,同時卻也清楚明白愛不一定只是陪伴。
這個排列方式太重要了,不然我們被自己的答案局限著,受罪的卻是愛情。這些人眼裡,愛情更像是一種「動機」,是彼此餘生的起點,一路上我們會遇見很多不同的風景、天氣,但至少這個旅途的出發點是眼前的愛人。
長路漫漫,我總會找到愛你的方式和你愛我的自信。
我們窮其一生找尋這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答案。但是找到之後呢?這個答案會怎麼影響我們接下來的抉擇?
我們內心真正想要又尚未擁有的東西,通常都不會因為遇見了誰而因此被遺忘。哪怕在轉角遇見最美好的愛情,我們有時候總會想起自己原先來的路。在還沒遇上愛情之前,目的地似乎從未到達過。
有時候我們必須承認,愛情帶來的美好與辛酸都成為了一種障眼法,它在不知不覺中取代了夢想的輪廓。所以當愛情變得觸手可及時,人類的惰性總讓我們以為它會比那遙不可及的遠方更具吸引力。
當愛情再也滿足不了我們的嚮往,這份感情就會慢慢失去魅力,最後雖然說是忍痛放棄,卻也沒有讓人回頭的欲望。有人圖對方的陪伴、有人圖對方的錢、有人圖對方的忠誠⋯⋯每個人想要的東西都不一樣,那些追求無論再荒誕,都輪不到旁人隨意去品頭論足。
我們對生命的渴求可以從愛情中提取,卻又不是非要透過愛情才能擁有。所以如果最後被迫各分東西,拆散我們的不是殘酷的現實,而是對現狀的不滿。
所以這個答案你別再糾結了,解開了這個謎底之後,更像是解鎖了我們內心深處被深情掩蓋的殘酷和無情。別為了好奇為什麼火很溫暖就去吹熄那根蠟燭,不然最後不但得不到真相,反而只會了解黑暗中那些無盡的冷清。
放馬去愛吧,唯有一邊感受,一邊解讀,才知道什麼愛。
晚上10:02,
為愛而愛的人,
終究要在終點站的月臺上跟愛情道別。
換你告訴我吧,
以前你覺得什麼是愛?
現在的你又認為愛是什麼?
2.我是誰,他是誰,你是誰
有一個簡單的問題我糾結了很多年:天空到底是什麼顏色?
小時候路過雜貨店的時候,天真爛漫的小孩一邊舔著快融化的冰淇淋,一邊指手畫腳地解釋著他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過了幾年之後,我又被班上學霸的課外書說服了:原來從外太空看到的天空就只有無盡的黑色。最後當我愛上一個詩人時,不食人間煙火的他嘆著氣,感慨萬千地說滿天盡是落日竹間紅。
當我看著每個人嘗試描述在他們心中,天空是什麼樣子時,我忽然就釋懷了。天空是什麼顏色,取決於他們是誰。每個人所感受的事物都有不同的角度,或許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同一片天空。
然而當有人跟你分享他們心中的畫面時,兩個人的靈魂就會因此連接起來,而世界上大概沒有比這更振奮人心的事情了。愛情就像天空一樣,沒有固定的模樣,每張不同的輪廓都有機會跟你訴說不一樣的愛情。如果我們三生有幸,能從對方眼中看到同一幅風景,可能已經擁有了當下的愛情。
這或許就能解釋為什麼人們很少可以真正看到對方心中的愛情,因為我們總會假設我站在他們的角度會看到什麼,而不是對方在那個場景裡為什麼會看到這些畫面。我們把同情心當成了同理心,才會在很多時候親手把自己的愛情搞砸。
了解愛情,還不如了解對方。
因為你還是你,這一切的感知始終都是跟著自己的思維邏輯而產生。愛情讓我們為之著迷,薰陶著理智和思緒,於是我們開始忘記你和我終究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就算我的心事之後又看透了我的軟弱,但它卻始終無法替我讀懂你。看透一個人已經很難了,更何況我們還要懂得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眼中的世界。相愛從來不易,畢竟「感同身受」這四個字根本不足以完全形容同理心,因為那是我為了想要跟你靈魂相通,繼而決定將自己內心深處和你相似的脆弱掏出來,一步一步帶到你面前,希望可以在你那個不太溫暖的黑暗世界中一起分享。
當我看著那些太早為愛苦惱的人時,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該說是野心太大,還是太有自信,居然敢在愛情面前想要一步登天,迫不及待地計畫著怎麼跟對方談情說愛,甚至長相廝守。散落一地的感情成為心頭上的一抹無力感,或許我們口中那些讓人遺憾又回不去的青春,就是這樣被我們白費的。
人們似乎一直被各式各樣的感情問題詛咒了自己的幸福,把心思和時間都花在推斷對方的行為模式之上,以為難題拆解到最後就可以擺脫這段厄運,殊不知自己正在漸漸偏離「愛」的航道。
換個角度來說,其實你不是不懂愛,你只是不懂「人」。愛,若是動詞,那它就是一連串的動作,如此一來它就一定會遵循某種特定的行為模式。反之,若我們把愛當成名詞,它就會變成一件實在的東西,那麼在「我」「愛」「你」之間,必然存在一個第三者。
所以若要懂得愛,首先要明白對方、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了解一個人很重要,這句話指的是你心中的愛人,也是你站在鏡子中的倒影。某個程度上來說,要是有足夠的信心回答這個問題,那你心裡大部分的疑問基本上都可以馬上得到解答。古語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管那個人跟你到底有沒有關係,首先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做事方式,而行事風格這回事大多數都是有跡可循的。對自己要求高一些,不僅要對自己的內心活動瞭如指掌,還要學會比其他人更了解他們。如果像我一樣軟弱無能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話,請相信你也一定可以學會。
每一個動作都會下意識地反映一個人的思維。所以只要你懂得解讀一個人的行為習慣,這個人你就已經看透了一半。同樣的練習,你可以晚上在餐廳吃飯的時候,試著觀察一下隔壁桌的情侶:誰會主動點餐、點的是誰愛吃的菜、他們跟對方談話的態度和話題、跟服務生說話態度上的區別、誰看過最多次手機⋯⋯只需要一頓飯的時間,你會看到很多有趣的現象。
所以當你站在鏡子前舉著右手,倒影中的你依然是無比熟悉的你,但他舉著的卻是左手。你不只要學會觀察別人,更要學會在非常時期觀察自己的心態,尤其在一些最容易忽略理智的時候,比如談戀愛時,讓你欣喜若狂的是因為自己的愛意終於得到了迴響,還是因為單身已久的你終於也可以一嘗愛情的滋味?那麼失戀時,你嚎哭的樣子狼狽不堪,讓你淚流滿面的到底是失去?是害怕?還是不甘?
你會猶豫,不是因為害怕。所有落寞的元兇都不是「不愛」,而是「不夠了解」。這個不爭事實,其實某一部分的你從頭到尾都知曉。
晚上10:19,
因為太渴望去靠近對方,
我們才以為愛一個人會比了解他們更方便。
換你告訴我吧,
你愛著的他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一個人?
他的優點、缺點、背景、習慣、喜好、夢想,你又清楚多少?
說完他了,你呢?有沒有比昨天更了解自己?
輯3 2A.M.──情似烈焰
當他拉著你的手說了一句喜歡,你也紅著臉、點著頭說了一聲好巧。
所有埋藏在心底的想念和愛意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被對方接收,我們也終於可以用名正言順的身分把對方的溫度擁進懷裡。得到愛情的我們就有如得到了全世界,他的名字成為了你努力奮鬥的動力。
1.對你若有愛意,我想多攢一會
我記得那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週末,太陽一升起我就迫不及待地出門,先去加油站把車子的油箱加滿,然後做好了要在高速公路上把油門踩到超速的準備,只為了去遠方見你一面。結果過了沒幾個路口就開始塞車,因為修路的緣故,必須繞一條沒走過的路線,迷路的時候不知道心裡到底是更著急還是更委屈,在抬頭的時候才發現連夏天最美的黃昏都已經錯過了。
當我不知道這是愛的時候反而還好,我只會覺得可能是早上出門的時候忘記看農民曆或是星座運勢,才會有諸事不順的感覺。可是當我知道心裡面滿滿都是你的時候,我的眼神在後照鏡裡只剩下氣餒。
我看著你家門外那條空蕩蕩的走道,懷疑你是不是真的會出現,還是你會因為等太久而決定再也不見我了。
我心想這一定是哪裡出了錯,然後開始焦急地回想今天發生過的每一個細節。如果我沒有等到今天早上才去加油,如果我沒有走那條碰巧需要維修的路,如果不是迷路的時候剛好手機沒訊號⋯⋯想到這裡便不禁懷疑,在喜歡你的路上遇上重重難關,是命運給我最直接的警訊,還是愛神特別為我安排的考驗?
年輕的時候,什麼事情都希望趕快完成。早上遇見你的時候忽然有一種心動的感覺,晚上就已經恨不得想盡辦法把你私有化。荷爾蒙跟腎上腺素都在直線飆升,然後「喜歡」變得很匆忙,我們似乎一刻都坐不住、等不了。我說我喜歡你,卻連你打遊戲的時候喜歡用什麼英雄、走哪條路、跟哪些朋友組隊都不知道;你說你喜歡我,卻不知道我喝奶茶的時候喜歡半冰半糖,壓力大的時候還會下意識地咬吸管。
所以不夠了解就不要太快說喜歡,不然我們空有一顆喜歡對方的心,卻無法做一個真正稱職的愛人。
我們沒有辦法透過單方面的喜歡拼湊出兩個人的相處,誇張點說,真正的相愛或許是我們對愛人的了解甚至比了解自己還要來得深。
如果我在陽光明媚的夏天裡對你一見鍾情,我一定會在我們嘗試過在雨季中等到雨停、看到彩虹之後,才開口說喜歡你,因為我怎麼愛你都抹不掉一個事實:愛人在最早的時候,都只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
哪怕我們的溝通從客套的交流變成真摯的交心,還是用光速的速度變得比其他人熟絡,當我們回到各自的世界裡,我跟你也始終算不上「我們」。
其實我們不怕遠方比想像中遙遠,但因為青春有限、分秒必爭,所以連一步的冤枉路都不願走。大部分人的思維都是愛一個人就要盡早把對方私有化,彷彿他們每在人海中多待一秒鐘,就多一分跟別人遠走高飛的機會。
假設我們把愛情變成一道科學題目去對待的話,基於速度與準確度並不共存(Speed-Accuracy Tradeoff),我們很快對一個人產生好感不一定等於喜歡,若想要擁有這種稀有的情感,就一定要透過時間反覆確認。
「喜歡」這種感覺其實沒有從一而終的義務,所以我寧願用自己的方式悄悄喜歡你久一點,幾個禮拜也好,幾個月也好,等我們沉浸在時間裡再醞釀多一會。到時候再看看我會不會比一開始更喜歡你,還是這些喜歡已經被轉化成了純粹的欣賞,又或者我會覺得我們始終不匹配,而漸漸不再對你抱有任何逾越界線的幻想。
俗語說來得快,去得快,如果我對你只是如此潦草並膚淺地喜歡,那我最後得不到你又能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