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真假民主

法庭內外的指控都應有堅實的證據 二○○四年十一月五日

十一月四日下午四時,高等法院正式宣判總統副總統當選無效之訴駁回,在宣判後,高等法院發言人溫耀源在記者會特別公開說明當選無效之訴被駁回理由,最後強調根據「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訴訟當事人若對判決不服,仍可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訴,指出司法案件可用司法途徑解決,希望各界不要節外生枝。

然而連戰敗訴聲明的標題就是「司法最黑暗的一天」,連戰表示,他們是堅信民主法治的價值的人,原本對司法公正有若干的期待,但今天高等法院的裁判,讓他們感到非常的失望與遺憾,這對他們是最嚴重的信心打擊。連戰更聲稱台灣若沒有光榮的選舉,就沒有光榮的政府;沒有公平的選舉,就沒有正當性的政府。仍然全面否定陳水扁連任執政的正當性。連戰最後還說要讓人民陪審和審判。

相對於高等法院三百多頁的判決書,連戰及其追隨者言詞上對司法表達極端不信任,乃至在宣判前就一再用各種方式直指司法不公,顯現了連戰及國親高層對司法的不解和誤解。正如高院判決理由所特別強調的,高院發言人在說明判決理由之前也特別說明,原告要負舉證的責任。國親在宣判前後,在法院內外也都是指控多,舉證少而薄弱。連戰等人顯然根本不理會高等法院公開要求以司法途徑解決,要負舉證責任的呼籲。如果國親堅持上訴,又不能在舉證上有所突破,最高法院的法律審也許很難有翻盤的機會。為什麼國親要訴諸於法,又不能確實舉證說服三位法官所組成的審判庭?這是國親應該力求有效改善的。如果依舊不能舉證卻一直指責司法不公,似乎就只在宣洩不滿,而不在乎判決的勝負了。這樣傷害司法,傷害政府的做法,最後受傷的很可能是自己。

總統府秘書長蘇貞昌四日在宣判前公開發表談話,稱:「怎麼會有一個人,既要參選又不認輸,既要告又不相信法院,純以一個人的情緒,把台灣從三二○的晚上亂到現在,這樣還不夠嗎?」這種蘇式語言,很狠也很銳利。不過,這回蘇貞昌在說是連戰一個人鬧情緒,應該是錯估問題的嚴重性。自三二○以來,泛藍整個反彈並不只是連戰一人而已,泛藍有力量的政治人物大多都在鬧情緒。直到高院宣判前,不只連戰說出詐欺的總統人人得而誅之,在四日當天,政治學教授出身的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黃德福公開聲稱司法「有錢判生,無錢判死」,好像是說泛綠先已用錢買通了高院。親民黨立委李永萍也聲稱政治一直影響司法判決,而國民黨發言人張榮恭也在宣判後公開聲稱低估了民進黨干預司法的能量。這些指控確實上得了媒體,但似乎都是沒有真憑實據的指控,也很難獲得民眾的信服。這種種沒憑沒據的指控,自三二○以來幾乎無日無之,這不是連戰一人說的,許多有影響力的國親政治人物都這麼說。就正如高院判決所言,原告有舉證的責任。在法庭上,泛藍律師舉不出證據,在法庭外,泛藍政治人物更是信口開河,盡說些沒有證據的話。在法庭內贏不了,在公共輿論上也贏不到人心。

總統選舉糾紛至今未能解決,媒體也要負很大的責任。舉例而言,在高等法院四日下午四點,宣判連宋當選無效之訴敗訴後,在八分鐘之後,網上某媒體的即時新聞報導稱「針對高院宣判結果,國親委託律師對此表示痛心遺憾,同時強調將繼續上訴」。這個報導實在違反新聞專業,在短短幾分鐘之內,記者就訪問了國親律師?是哪一位律師?聽宣判時,記者身邊就是國親律師?而且這個新聞的標題很聳動「……國親當選無效之訴駁回,國親決上訴」。這類不實誇大新聞報導的方式是很常見的。在這類不實新聞廣泛報導下,國內的政局怎麼可能不亂!

政治上的競爭乃至鬥爭,在民主社會並不可怕,因為有各種行政、立法和司法機制來加以調解,但是如果堅決否定這些民主機制的運作,最後受到傷害的恐怕還是自己。國親有機會成為理性的、有真正制衡實力的重要政治實體,甚至在選舉訴訟中都可展現有理性和民主風範,贏得民眾的支持。可惜的是,國親高層似乎並沒有這樣的覺醒。

(刊於「中國時報」,編輯將標題改為「傷害司法受傷的是自己」)


馬英九情結  二○○四年十一月一日

馬英九接連在台北市政府道安和治安會報上,批評總統副總統和中央政府,不管究竟是馬英九的政治攻擊動作,還是媒體煽風點火挑撥,結果都是引發民進黨政府高層的反擊,尤其是總統官邸拒馬蛇籠占據道路問題引發的爭議正在延燒中。馬英九有意無意之間,在立委選局中,擔負了泛藍出擊的主要力量。相對地,民進黨,特別是民進黨高層的馬英九情結逐漸在醱酵,又有點像是下次總統假想戰提前爆發。

馬英九一九九八年一舉擊敗政績甚佳的陳水扁而當選台北市長,自此,馬英九就成了陳水扁心中很大的障礙。在連宋堅持不退的情勢下,馬英九聲勢其實是在上漲。在這次立委選舉中,連宋拉抬國親新候選人氣勢的效果很有問題,馬英九和王金平的影響日漸增加是很明顯的。換言之,連宋堅持不退其實是民進黨最歡迎的,而王金平和馬英九才是泛綠真正的勁敵。特別是超人氣的馬英九更是民進黨的心腹大患,甚至泛綠高層有很重的馬英九情結。這種情結是民進黨自己心中的敵人,不時會被引爆。

以總統官邸事件而論,馬英九一提出,媒體就大幅報導,總統府和民進黨,尤其是副總統和秘書長,就跳出來駁斥或回應。小馬哥則淡淡回應,沒說什麼重話,而由交通局長說一些依法處理的話,直似下駟對上駟。拒馬蛇籠妨礙交通又是事實,甚至負責官邸安全的單位也主動和市政府協商,副總統等人的辯解似乎沒有什麼說服力,還可能引發負面的效果。

特別是呂秀蓮指責馬英九以下犯上,違反民主倫理,有強詞奪理,恃權仗勢之嫌。講民主,怎麼會拿以下犯上來指責台北市長。台北市長是民選的,是地方的首長,又不是總統御命指派的,並不是中央政府首長,包括總統副總統在內的下屬。就依法行政而言,中央政府各單位各機構在許多實際事物上還得要遵照台北市政府的規定,沒有什麼轄外豁免權。例如,中央各機構,包括首長官舍在內也一定得依法遵照台北市政府的規定起造或修建房舍,甚至未依法清理廢棄物都要遭到市政機構的處罰。

在民主法治的社會裡,並沒有什麼以下犯上的問題,只有是否依法行事的考量。就官邸安全問題而論,總統府和市政府應該就具體的事實和問題協商處理。總統府表示有不定時政治抗議的困擾,但是願意盡量減少對民眾交通的不利影響。這是一個積極負責的態度。相對地,台北市政府本身在維護官邸安全上也有一定的責任,例如,如何有效處理深藍抗議群眾違法聚眾意圖騷擾總統官邸,其實也是首都市長要依法處理或設法妥善解決的。馬英九挑起官邸拆除拒馬而又沒有完善的配合措施,在日前已經引發部分立委候選人非理性的造勢,乃至製造衝突的情勢。

再回溯到聲稱有三人車隊影響台北市交通的爭辯事件,也引發馬英九情結,雙方攻防得失互見。依我來看,呂秀蓮強勢回擊大約是有反效果的。在三年前納莉台北大淹水和今年艾莉水淹三重,也給了民進黨打擊馬英九的機會,這也是馬英九情結醱酵的結果。看來,在連宋要退未退之際,馬英九情結的發作是民進黨高層面臨的問題。在激烈的立委選舉過程中,馬英九隨時都會引發綠營的攻擊,馬英九團隊也會有意無意之間,凸顯民進黨政府高層的種種問題,特別是和市政府有衝突的,甚至是市政府所管轄的事務。因為民進黨人士原本就是以反特權出身的,如今在中央執政,也就享有一些特權而不自知,也就容易有把柄落在台北市政府手上。在爭議衝突發生後,馬英九情結,即阿扁曾敗給馬英九,馬英九在連宋之後勢力極可能大漲,就成為民進黨高層不自覺地最重要的敵人。

(刊於「民眾日報」)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