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力不是天賦,而是技術:田村淳教你大受歡迎的說話祕訣
- 01溝通力不需要「高超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溝通力」純屬幻想
首先,請回想一下你周遭的人。
你是否想到了一、兩個總是成為眾人目光焦點,並帶動現場氣氛的人氣王呢?
看到這樣的人,你或許會覺得「這個人天生就有吸引人的溝通力」。
但是,我可以斬釘截鐵地告訴你。
溝通力不是天賦,而是技術。
從現在開始,你也可以把自己打造成受歡迎的人。
很多人都對溝通力存在著一項誤解。
那就是「表達能力好的人,溝通力就高」。
◎了解溝通力與簡報力的差異
聽說近年來,參加表達能力講座的人越來越多。這或許證明了很多人都誤以為「如果表達能力不佳,就無法與他人良好溝通」。當然,表達能力或許也很重要。
然而請各位想想看。
在與別人對話時,「表達能力好」真的是那麼重要的事嗎?
讓我們來思考一下很多人在被問到「哪些人的表達能力好?」時會列舉出來的對象,例如播報員。
播報員的確是專家。但播報員雖然是「表達的專家」,卻不一定是「對話的專家」。
單向的傳達在專業術語中稱為「簡報」。反之,與他人對話則稱為「溝通」。
簡報是單方面對人群傳遞資訊。
溝通卻是與他人的心靈交流。
由此可知,「表達」與「溝通」極為相似,因此往往被相提並論,但實際上卻有著很大的區別。我認為就是因為簡報與溝通被混為一談,才導致許多人失去自信。
請你再次回想一下。
住在附近的超人氣歐巴桑、總被人簇擁的朋友、公司裡深受上司喜愛的同事……
你身邊的那些「溝通力怪物」,想必更擅長「與對方交流情感」,而非「傳達訊息」。
換句話說,從對話的觀點來看,比起那些磨練話術、能夠流暢地單向傳達的人,那些表達能力雖然不是那麼好,卻能抓住對方的心、打動對方情感的人,更具備「高超的溝通力」。
如此一來,我想各位都已經了解到「表達能力」並不是溝通中的必需品。
◎對方說話時是否愉快呢?
那麼,你是否已經擺脫了「必須提升表達能力」這項多年來的偏見呢?在你理解這點的前提下,我將在此寫出本書最想傳達的內容。
真正的溝通力,不在於表達能力,而在於傾聽能力。
傾聽能力更具體,且更大聲地說,就是──讓對方愉快說話的能力。
不是自己流暢地表達,而是讓對方感覺「和他在一起就會不知不覺聊太多」的能力。
換句話說,能否優先考量對方而非自己,才是決定你溝通力的關鍵。
提出讓對方愉快的問題、做出讓對方愉快的反應、讓對方愉快地說話,這就是超溝通力。
而這也是本書的主軸,首先請務必牢記。
- 02「溝通力怪物」為何能成為怪物
◎輕易就能改變印象
常有人對我說:「小淳真是個『溝通力怪物』啊!」這真是令人感激的讚美。
我回顧自己三十年來的藝人生涯,可以斬釘截鐵地說:「我能夠走到今天,依靠的就只有溝通力。」同時,我周遭也存在著許多「溝通力怪物」。
但經過我仔細研究後,發現這些人都沒有做什麼特別的事情。
他們只是持之以恆地去做一些每個人都能輕鬆做到,但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做的事。
正是這種堅持的態度,讓這些人成為了「溝通力怪物」。
◎雖然簡單,但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做的事
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做有幾個原因。
第一,他們不知道這些方法的威力。
第二,因為「害羞」。
第三,很少有人認真告訴他們「這麼做很重要!」
而最後第四個原因,則來自「這麼簡單的事情不可能成功」的偏見。
這些原因導致大多數人不採取行動,所以就在溝通中失敗了。於是,他們就被「因為自己表達能力不佳,所以缺乏溝通力」的錯誤偏見困住,盲目地大量閱讀說話技巧的書籍,或是到處參加說話課程。
至於「溝通力怪物」則冷眼旁觀這些人,腳踏實地做好基本功,輕鬆地抓住人心。
儘管他們採取的方法沒什麼大不了,卻能讓對方無意識地感受到「啊,這個人認真地對待我」,進而喜歡上他們。
這些技巧非常簡單,簡單到讓你跌破眼鏡,覺得:「竟然就這樣?」然而,正如同先前所說的,這麼做的人出乎意料地不多。
這代表如果你能夠掌握這些技巧,就能輕鬆地與周圍的人拉開差距。
◎「溝通力怪物」的六個行動
首先將「溝通力怪物」在對話中所做的事情整理成重點。
①露出讓對方安心的笑容
②依時間、地點、場合運用表情
③掌握點頭時機
④開口就先肯定
⑤不展現優越感
⑥提出讓對方容易開口的問題
如何?或許你會懷疑:「就這麼簡單?」
但只要有意識地掌握這六點,你就能輕鬆獲得超溝通力,距離「溝通力怪物」更接近。希望你務必善加運用,接下來將逐一具體介紹這些方法。
- 05有意識地「點頭」
◎獲得好人緣的最佳動作
能夠傾聽對方說話的人總是受歡迎。
「點頭」,可說是溝通力怪物的最強武器。
只要點頭就能獲得好人緣,那麼試試也無妨。
不過,多數說自己不擅長溝通的人卻都吝於點頭,讓人忍不住想問他們:「是有根鋼管插在你脖子後面嗎?」
對方並不期待你說出多精采的話,只是希望自己的話能夠獲得共鳴。
請記住,點頭的人能夠獲得喜愛。
我在參加電視、廣播、YouTube節目時,最注意的就是點頭。希望各位今後務必從這個角度來觀察我。
◎點頭的關鍵時機是「逗、句點」
溝通力怪物在聊天時,一定會點頭。
僅僅只是配合對方的話語,在恰到好處的時機點頭,就能帶給人安心感,讓對方覺得「這個人真的有認真聽我說話」。
「原來如此,總之我只要點頭就可以了吧?」
你可能會如此理解,但點頭可不只是上下晃動脖子那麼膚淺的事情。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說話的逗、句點」點頭。
配合對方逗、句點的時機點頭,就能與對方的節奏保持一致,讓對方說話時心情愉快。
至於這個技巧的練習方法,則推薦在閱讀時,配合逗、句點加上「嗯嗯」「原來如此」「是這樣啊」之類的回應。
雖然閱讀看起來是一項孤獨的作業,但本質卻是與作者的單獨對話。周圍也沒有人看著,因此非常適合練習。
所以,先試著用這本書來練習點頭吧!
◎點頭要有強弱之分
此外,點頭還有另一個重點。
就是視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種類的點頭。
同樣都是點頭,也有出聲的點頭、不出聲的點頭、大力點頭等許多不同的類型。
而其中最能發揮效果的,就是留意點頭時的輕重。
如果對話時覺得「這個詞是對方的關鍵字」,就請大力點頭。能否看穿對方的關鍵字,是展現傾聽功力的最佳機會。
倘若配合得好,對方對你的安心感就會大幅提升。
- 07不用白不用!田村淳流「SNS三句魔法」
◎高明的對話像太極拳
「不不不」「但是……」「就算你這麼說……」
不少人在無意識當中,以這樣的否定語句開啟對話。但如此一來,永遠都無法與對方建立良好關係。
溝通力怪物的對話,必定從肯定語句開始。
「很棒耶」「聽起來不錯」,他們在聽別人說話時,總是會加入這樣的附和。
溝通力高的人,會積極地使用「很棒耶!」
無論對方是部屬還是孩子,當對方提出意見時,他們都會有意識地不斷使用「很棒耶!」來給予對方肯定。
良好的溝通就像太極拳。
隨時思考如何使這段對話變得更積極,並且像太極拳一樣利用對方的力量(話語)來拓展話題。
而「很棒耶!」就是其入門。
◎三句話提升溝通力
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渴望得到共鳴與認同。而有一個能夠滿足這種需求的行動,那就是在「很棒耶」之後,再加上輕鬆打開對方心扉的魔法詞彙。
這組魔法詞彙,就是田村淳流溝通術的「SNS三句魔法」。
(譯注:SNS也為「社群網路服務」的雙關語,此處的SNS為日文發音的字首。)
這和佛教的咒語沒什麼關係。而是:
「好厲害」(Sugoi)
「原來如此」(Naruhodo)
「是這樣啊」(Sounanda)
只需要將這三句魔法,添加在前面提到的「很棒耶!」的後面即可。
而在嘗試之前,你一定很想問:「小淳,這麼做真的有效嗎?」會這麼問是因為你還沒體驗過田村淳流「SNS三句魔法」的威力。
不過當你嘗試之後,說不定就會後悔「我怎麼沒有早點這麼做呢?」
◎小學生的實驗
「好厲害」「原來如此」「是這樣啊」。
我真心認為這三句話應該列入義務教育。
因為我覺得只要掌握這三句話,就會大幅降低在往後的人生中因為溝通而吃虧的機率。
有一件事讓我再次意識到這點。
距今十四年前,我曾前往自己的母校、山口縣彥島的下關市立江浦小學講演。
當時我將「SNS三句魔法」傳授給孩子,並且給他們一項作業作為實驗,請他們到附近的商店街嘗試使用這三句話。
我請他們詢問在商店街工作的人各種問題,並且針對回答不斷地重複「好厲害」「原來如此」「是這樣啊」。
結果發生什麼事呢?
大人聊到欲罷不能,滔滔不絕地講下去。
理所當然地,這些孩子聽到許多故事,增加了不少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大人的喜愛。如果孩子從小就養成說這三句話的習慣,就已經學會了超溝通力。
但實際上,就是因為缺乏這樣的成功經驗,出社會後才會因為溝通而吃虧。
◎你可以更輕鬆地獲得他人喜愛!
雖然在開頭已經寫過,但因為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再強調一次。
許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偏見。
那就是「溝通就是能夠流暢表達」。
其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太需要高超的表達能力。但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點,過度看重「表達」在溝通中的重要性。
為了與對方心靈交流,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對方的需求」。
如果不知道對方想要什麼,只是單方面地表達,那麼無論表達得多清楚,都無法達到溝通的真正目的──與對方心靈交流。
而讓對方敞開心扉的最佳方法,就是使用「好厲害」「原來如此」「是這樣啊」這三句話。
怎麼樣?與其強調說話技巧,這種方法是不是輕鬆且簡單得多?
但很遺憾,許多人都沒有意識到這點。
而這也意味著,只要你懂得運用田村淳流「SNS三句魔法」,你的溝通力就會遠遠高過周圍的人。
請試著將這三句話運用在明天見到的人身上吧!效果想必會好到讓你忍不住笑出來。
- 09磨練提問力
◎在「很棒耶」的後面加入「提問」
「溝通力,就是讓對方愉快說話的能力。」
而在這當中,大幅拓展對方話題的能力,就是提問力。
假設你問對方:「如果要出國旅行,你想去哪裡呢?」而對方回答:「我想去泰國」。
這時首先要回答他:「很棒耶!」但如果只回答這句話,對話就會結束。所以溝通力高的人會在「很棒耶!」後面,加入與這個話題有關的提問,幫助對方繼續說下去。例如:
「泰國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呢?」「就算是泰國,也會想去一些沒去過的觀光景點吧?」「不花錢的泰國旅行也很有趣,不是嗎?」
像這樣,追加一些讓對方更容易說下去的問題。
不否定對方的意見,只是不斷地肯定,並持續提問,對方腦中就會誕生許多想法。換句話說就是「讓對方愉快說話」。
如果在對話之初,既不肯定對方,也沒有提出問題,劈頭就否定對方的想法,例如「到泰國的深山裡,不會因為有很多蟲子而覺得不舒服嗎?」等,對方就很難繼續說下去。
請先用「很棒耶!」肯定對方的意見,再接著思考如果要讓對話發展下去,該提出什麼問題才好。
◎縮短與對方距離的「最有效提問」
舉例來說,當你問對方:「你想嘗試什麼事情呢?」對方回答:「我想養狗。」
針對這個答案,用學生時期的英文課中學到的5W1H來思考,就能順利想出下一個該問的問題。
這次的主題是狗,因此從What來思考就是「你想養什麼品種的狗?」,從When來思考就是「你想在什麼時候養狗?」
最能縮短與對方距離的問題就是Why,也就是從「為什麼?」出發的問題。
以剛才的例子來說,就是──
「你為什麼想要養狗?」「你為什麼會喜歡狗呢?有什麼契機嗎?」「你為什麼現在沒有養狗呢?」
從「為什麼」可以衍生出各式各樣的問題,藉此深入挖掘出無限多種話題。
附帶一提,我通常在提出一個問題後,就能立即想出三種「為什麼」。
發揮這樣的反應速度需要經過多年的訓練,但事先預測對方的回答是可能的,請提前在腦中準備多種的「為什麼」。
◎提問使人更具優勢
站在提問者的立場,在溝通時能夠發揮極大的優勢。你能夠在對方說話時思考問題,產生時間上的餘裕。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我說話很不客氣,但我很少被認真談話的對象討厭。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著「我對你的人生感興趣」的態度。
當你煩惱著「初次見面時不知道該說什麼」時,請要求自己「成為提問者」,試著從取得對方的夢想與希望等的「欲望資料」開始吧!
如此一來,你就能置身於有利的立場。
深化與對方的關係不用說,以長遠的眼光來看,也能站到評斷與這個人「合不合得來」的一方。
這就和猜拳時慢出是同樣的道理,能夠大幅降低你輸掉溝通的機率。
- 10提問時的四個重點
◎自我揭露
超溝通力中最重要的項目就是提問力。
而發揮這項能力有四個注意事項。
首先第一個就是自我揭露。
如果只是單方面不斷提問,說不定會勾起對方的疑心。為了避免這種情形,我們應該在提問前先坦率地自我揭露,例如「我的夢想是○○,你的夢想是什麼呢?」如此一來,對方想必就能安心回答。
◎降低問題的難度
第二個重點是,當對方看似答不太出來的時候,要提出補充問題。
舉例來說,有些人就算只是被問「你想做什麼事」,也會答不出來埋頭苦思。這時請伸出援手給予提示「所謂想做的事情,就算只是想去吃吃看某間知名拉麵店也可以喔!」等,而這也有給予對方時間充分思考的意味。
這麼一來,就能營造出容易回答的氛圍。
◎一定要表達共鳴
而第三個重點是,當對方給出答案時,要展現理解與共鳴。
好不容易說出想做的事情了,結果提問的人卻沒有反應,甚至立刻又提出下一個問題,會讓被問的人覺得像是在接受審問,無法享受對話的樂趣。
當對方回答「我想養狗」的時候,可以回應「狗狗真的很可愛」等,先接納對方的答案,表達共鳴並暫停一拍,對方就會一下子變得健談。
我認為聆聽對方說話,是表達友善的最高等級。
但這種表達友善的方式,如果稍有不甚,就有招致對方不快的風險,因此請確實遵守必須注意的部分,改善提問的技巧。
◎不懂的地方要「仔細詢問」
良好的提問方式,來到最後一個重點。
很多人即使在對話中出現不懂的詞彙,也會因為打斷對話很不好意思,而無法坦率詢問:「這是什麼意思呢?」
你說不定也有過這樣的經驗。
附帶一提,遇到不懂的詞彙時,即使對話正在熱烈進行,我也一定會問:「抱歉,這是什麼意思呢?」
面對這樣的行為,有些人會說「小淳聽得這麼認真好厲害」,但我認為不在沒聽懂的情況下結束對話,是最低限度的禮儀。
無法在對話途中說出「我聽不懂」的人,可能在人生的某個階段也有過不問清楚而蒙混過關的經驗。這種成功經驗會讓他們覺得「下次也沒問題」,於是養成了不深入追問的習慣。
但如果你希望提高溝通能力,請改掉過去的習慣,從今以後遇到不懂的事情,明確地將「不懂」表達出來。
聽起來似乎有點嚴格,但如果不這麼做,就相當於不是真心想和對方說話。為了認真傾聽對方,請坦誠地表達你的疑惑吧!如此一來,對方也會對你產生好感,覺得「這個人真的在認真聽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