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高穩定,超獲利:超馬芭樂帶你一舉攻破定存、個股、ETF、基金

化解你的投資迷思

距離上次出書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這六年多來除了一樣悠閒、甚至更加樂活地過日子之外,我也常在自己的臉書、節目錄影,以及其他公開演講場合,與無數朋友交流互動。無論是股票的存股與操作、ETF的存股與操作,以及股票型與債券型基金的單筆投資與定期定額,我都很樂意跟大家討論分享。不過,我也很直接地感受到許多朋友的心聲:明明……怎麼……

明明是根據高現金殖利率概念去挑選現金股利存股標的,怎麼存下去就完全變了樣,領息的狀況跟期待感完全不一樣?

要假設最壞的可能,才能創造最高的穩定,投資人都忽略了。

明明是參考專家跟網路的篩選標準,嚴選出股票股利存股標的,怎麼專家選的表現普普,被專家淘汰的標的反而表現亮眼?

評估股票股利殖利率,市場計算公式不對,投資人卻採用了。

明明有遵守微笑曲線的方式,定期定額投資基金,中途也沒停扣,即使淨值反彈了,定期定額的績效怎麼還是這般乏善可陳?

把微笑曲線搞成苦笑曲線,才會笑不出來,確實是搞錯了。

因為有太多的「明明」需要釐清,與太多的「怎麼」需要搞懂,超馬芭樂決定寫這本書,帶你化解股票、ETF、基金的投資迷思,並建立正確的操作原則與邏輯。

 

蕪去菁「存」之台幣定存

在正式分享股票與ETF之存股投資與波段操作,以及股票型與債券型基金之單筆投資與定期定額之前,我想先以「無風險投資」來當開場白。請問:「如果明天你打算去存一筆一年期固定利率的定存,你會選擇哪家銀行存錢?」你的選擇方式會是以下哪一點?

一、方便:為了往返快速、辦事方便,所以選擇距離居住地比較近,或者就在工作上班地點,過個路口就到的那家銀行。

二、安全:基於投資風險與本金安全的考量,以及年邁父母長久以來的諄諄教誨、耳提面命,所以選擇傳統老字號的銀行,尤其是郵局跟台灣銀行。

三、服務:希望去銀行辦事時能得到較優質的服務與親切的對待,所以選擇服務口碑眾人傳頌,甚至得到服務品質獎的那家銀行。

四、禮物:為了逢年過節有機會得到應景月掛曆、實用筆記本以及精美小禮物,所以選擇大方送客戶禮物的那家銀行。

五、顏值:希望去銀行辦事時賞心悅目、心情愉悅,所以選擇櫃員顏值比較美麗、非常帥,或者銀行制服漂亮好看的那家銀行。

六、其他。

這麼多年來,當我詢問親朋好友與同學同事這個問題時,他們的答案大多是方便跟安全,少數人(尤其已婚男性)真的會選顏值,不過還真的很少人會跟我一樣選其他。朋友通常會很錯愕,但是我其實更加不解。無論是基於政府政策保護,還是過往實際經驗,台灣的銀行(台灣各家公民營銀行與信用合作社)或有可能被合併、兼併、購併,但絕對沒有關門倒閉導致存款因而歸零的風險。何況台灣還有存款保險機制,無論新台幣還是外幣,都有夠安全的保障,所以我才會把銀行定存當作無風險投資,道理便是在此。

也因此,我從未煩惱過存款的那家銀行會不會莫名消失,更不會擔心存在銀行的錢會突然不見。(國外就未必然,根據CNN於2013年5月所做的統計資料,2008年美國有25家銀行倒閉[雷曼兄弟引發金融海嘯〕,2009年更有多達140家銀行倒閉[金融海嘯的餘威尚存〕,2018年至2012年這五年,總計美國有465家銀行倒閉[金融海嘯餘韻加上歐債危機〕。近三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在報章媒體看到又有某國家的某銀行宣布倒閉,也非新鮮事。)既然如此,當你打算存一筆一年期固定利率的定存,在本金確定無虞、真的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較高定存利率的(六、其他),不應該本就該是最優先,甚至是唯一的選項嗎?

放心,我沒有、也沒打算要遊說你(我父親的定存當時也只存郵局跟台灣銀行……),只是要跟大家先釐清一些觀念。接下來進入真正重要的第二個問題:「如果你願意在本金確定無虞、真的安全的前提,去追求較高的定存利率,那麼,你是否清楚知道目前台灣哪家銀行,一年期固定利率的定存利率最高?」相信知道的朋友不算太多,其實也不用一家家去查問,現今網路發達,只要點進「銀行利率查詢利率比較表TaiwanRate」網站,就可以查到以不同方式定存的最新評比結果(固定利率、機動利率、不同額度)。

例如300萬元以下的一年期固定利率定存,寫書當下的查詢結果是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以1.350%最優。至於一般人很喜歡存的郵局是多少?郵局的一年期固定利率定存是不到1%的0.770%。那更多人喜歡的台灣銀行呢?台灣銀行的一年期固定利率定存不但不到1%,比郵局還低只有0.755%,更與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的1.350%相差將近一倍。這就是我萬分不解之處。

即使2022年出現FED暴力升息,引發全球競相升息的狀況,台灣各家銀行的新台幣定存利率依然低得讓人不忍卒睹、無言以對(台灣各家銀行的美元定存利率早已超過2.50%)。既然要存,在本金確定無虞、真的安全的前提之下,不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地選擇定存利率較高者嗎?又怎麼會捨棄中華開發工業銀行,而選擇郵局甚至台灣銀行呢?

若以 300 萬元本金計算,存在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一年期固定利率的定存利息是 40,500 元(3,000,000 x 1.35%),而存在郵局的一年期定存利息只有 23,100 元(3,000,000 x 0.77%),兩者差了 17,400 元。更別說存在台灣銀行的一年期定存利息只有22,650 元(3,000,000 x 0.755%),與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的差距高達17,850 元。我知道無論是 17,400 元還是 17,850 元,金額並不算特別大,還不夠買支新手機,但這些錢不都是我們應該、本該、真該享有的無風險利潤嗎?

「芭樂大,我家附近沒有中華開發工業銀行怎麼辦?中華開發工業銀行轉型後好像不是誰都能存耶,怎麼辦?」一年期定存固定利率比郵局跟台灣銀行高者,有將近30家銀行,要外資有星展銀行,要本土有京城銀行,要大牌子的有富邦銀行,要小而美的有聯邦銀行,只有你不要,沒有找不到的!

博「股」通今之樂活存股票

一開始先問你:「如果現在郵局的一年期定存利率是10%、12%,你還想不想存股?或者說,你還想不想研究股票、投資基金、操作ETF?」我知道你的答案,因為這個問題多年來已經問過許多人。截至目前為止,每個被問過的朋友,回答全都一模一樣:「當然不要了!別說10%、12%,只要郵局的一年期定存利率有8%、6%就夠了,我就乖乖地放定存,不用擔心股票多空、基金漲跌。不但本金一點風險都沒有,還有穩定且不錯的定存利息,才不要再投資咧!」是的,我的答案跟你一樣。38歲就退休的我,當然有本事能選到真正優質的存股標的,透過有效率且有效果的存股方式,打造年殖利率超過10%的投資組合。但若定存利率有那個水準,我也會樂得輕鬆去定存,只不過你很清楚上述的情境只是假設、已不復存。

曾經台灣的一年期定存利率是真的超過10%,但目前就算有升息且還在升息,一年期定存利率最好的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也只有1%多一點點。所以,如何透過正確的存股策略,打造穩定的被動收入、增加自有資產,必定是你與我,甚至孩子們一輩子都必須用心計較的議題。好標的+好策略,就能創造好的存股結果,在遴選優質標的進行存股之前,你一定要釐清兩個關鍵原則。

第一,震盪的獲利VS穩定的獲利,你需要的是哪一種?

公營A銀行最近五年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平均值是1.25%,公營B銀行最近五年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平均值也是1.25%。如果今天你正式退休,領了500萬元退休金存定存,會選哪一家?我不會預言術,你也很清楚兩家銀行近五年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平均值都一樣,但是我知道你肯定、絕對、當然會選A銀行。理由很簡單,也是唯一的理由:穩定!把錢存A銀行,每年的定存利率雖然不是固定的1.25%,但其實也差不多、變化不大。把錢存B銀行就不一樣囉,每年的定存利率也不是固定的1.25%,但每年狀況差異大,有時候好到超過3.1%,有時才0.04%。為了享受安穩的退休生活,怎麼可能去選不穩定的B銀行?我也不要!因此,你要先有一個觀念就是,平均定存利率或平均存股殖利率,不能只比較平均值數字,更要在乎穩定性。穩定的存股殖利率,當然優於震盪的存股殖利率。

再多一家公營C營行來評比吧。公營A銀行最近五年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平均值是1.25%,公營C銀行最近五年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平均值是1.32%,雖贏不多,但確實優於A銀行。那麼同樣的情境,今天你正式退休,領了500萬元退休金去存定存,會選A銀行還是C銀行?我沒有天眼通,你很清楚C銀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平均值高於A銀行,但我同樣肯定、絕對,就是當然你還是會選A銀行。理由同樣很簡單,也還是那個唯一的理由:穩定!把錢存A銀行,每年的定存利率雖然不是固定的1.25%,但其實差不多。但是把錢存C銀行,每年的定存利率不但不是固定的1.32%,而且變化震盪很大,有時超過3.3%,有時幾乎是0%。為了享受安穩的退休生活,怎麼可能會去選比B銀行更不穩定的C銀行?我也不要!因此,存股的第一個關鍵原則知道了。

存股的平均殖利率不僅希望要高,而且是穩定的高!不能因為某一年的殖利率超漂亮誘人,我們就去存它,而是要看存股殖利率長期平均值是否穩定(長期至少要抓五年)。

關鍵原則之二:「頂多」獲利5.6% VS 「至少」獲利5.6%,你想要哪一種?

A股票配發現金股利1.1元,如果天氣好、運氣好、心情好,剛剛好讓你在除息前的「最低價」19.55元買進,殖利率便是5.6%(1.1÷19.55)。我不是要問你喜不喜歡這樣的殖利率水準,而是請你想一想,只要買在除權息前的夢幻最低價,就能享有5.6%的殖利率。那麼,如果不是買在19.55元這個夢幻最低價,而是其他任何價格,分子不變但分母大於1.955,殖利率自然就不到5.6%。因此我們會說A股票的殖利率「頂多」5.6%。

B股票現金股利3.4元,如果沒注意、沒發現、非故意、不小心,讓你在除息前的「最高價」61.0元買進,殖利率也是5.6%(3.4÷61.0)。然後你再想想,萬一買在除權息前的倒楣最高價,也還能享有5.6%的殖利率。那麼,如果不是買在61.0元,而是其他任何價格,分子不變但分母小於61.0,殖利率肯定超過5.6%。因此我們會說B股票的殖利率「至少」5.6%。聰明睿智的各位,A股票的殖利率「頂多」5.6%,B股票的殖利率「至少」5.6%,兩者比較之下,如果要存股你會選哪一個?答案是不是跟我一樣,當然選B股票!

我當然不會苛責或嘲諷你,畢竟絕大多數投資人從坊間聽到的存股殖利率計算,分母要麼是用除權息前一天的價格,要麼是用除權息前三個月的平均價格。依照《財務管理學》或《投資學》的學術理論,這樣計算並非不對,但並不恰當!這麼說吧,如果除權息前一天的價格,剛好是除權息前的低檔價、甚至是最低價,不就表示該檔股票之所以吸引你的誘人殖利率,是建立在「把夢幻最低價當分母」的基礎上,殖利率不就是「頂多」而已?若把分母設定為除權息前三個月的平均價格,同樣也有可能剛好是低檔價,表示市場吹捧該檔股票的漂亮殖利率,其實也是建立在把夢幻低檔價當分母的假設上,同樣也只是「頂多」的殖利率。之後繼續存股,萬一不是買在最低價或低檔價,亦即存股殖利率的分母不再是夢幻價,你覺得、你以為、你預期的存股殖利率,是不是就不會出現了?當然不會。這就是很多投資人在存股時抱怨選股時很開心,怎麼後來跟一開始的設想差很多的關鍵原因之一。因為存股標的遴選標準太寬鬆、太夢幻、太不切實際了,之後的事與願違便一點都不意外了!

其實只要把上述過程倒反過來,評估存股殖利率時,分母用的是除權息前的最高價,表示該檔股票的殖利率計算是建立在「把倒楣最高價當分母」的基礎上,算出來的殖利率就是「至少」。如果這樣算出來的存股殖利率已經滿意,就表示之後繼續存股,即使不小心又買在高檔價也不用太難過,因為早就評估了這種最壞的可能。只要再加上合理的進場布局策略,之後享有的殖利率不但會讓你心想事成,更超乎預期!是的,遴選優質存股標的的第二關鍵原則,你也知道了。

計算存股殖利率平均值時,要假設最壞的可能。千萬別誤會,所謂最壞的可能,並不是要假設該檔個股未來會變成雞蛋水餃股或下市壁紙股,那叫理論上的最壞。曾是全球投資銀行前四大的雷曼兄弟可以說倒就倒,所以我們也要假設台積電、中鋼、國泰金也有可能變壁紙?這種擔憂真的多了吧?我們在存股時不小心買在除權息前的最高價,才是最壞的可能。而透過這種過濾方式算出的平均殖利率,才是存股時最重視的核心價值!

總結來說,無論是現金股利存股還是股票股利存股,選股時一定要建立的原則就是:假設最壞的可能,追求最高的穩定。個股最近五年都有配股或配息,我們每一年都用除權息前的最高價去存,再算出五年殖利率的平均值,挑出數值穩定又高者就行了!接下來會直接用例子說明,你就知道該怎麼選股了。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