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的事,就要拿來當飯吃!:日本財富傳道師教你找到自己的才能,擁抱樂富人生
第1章 擇你所愛,快樂生活!
一直做自己討厭的事,有損無益
剛才,我們大略看過大家不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各種理由。但是,大多數人應該還沒察覺到,不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有多少損失吧。
一直繞著討厭的工作打轉,一直勉強討厭念書的自己學習,人生會變得痛苦乏味。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些,那麼,讓我們來看看不做自己喜歡的事時,會有什麼負面影響。
(1)每天都覺得不快樂、煩悶無趣
若不以自己喜歡的事物為生活重心,理所當然地每天都不會開心。陷入這種模式的人,過一天算一天,能感覺到的只有歲數成長而已。
總是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不愉快的事物就會接踵而來。因為精神上的壓力不斷累積,覺得痛苦或是不愉快的記憶也會增加。
不知不覺中封閉個人情感,然後,甚至連開心、喜悅的情感也逐漸消失。
追求安定並非壞事,但有時會令人煩悶。
(2)對自己或身邊的人不溫柔體貼
做自己討厭的事的人,「人際關係」也往往不圓滿。
每天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會因此心慌,容易因為一點瑣事就焦躁不已,不自覺地對家人講話帶刺,與周遭人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
對自己不溫柔體貼的人,自然會用嚴苛的標準看待事物。如此,心會越來越慌亂,陷入惡性循環。
(3)成長或學習遲緩
持續做自己討厭的事,不論過多久的時間,都不會有所成長。雖然可以學習「忍耐」,但無法「滿懷期待地不斷吸收各種知識或技能」。
如果是做自己喜歡的事,不但會覺得「想要持續學習新事物」,也會比普通人更快習得知識與技能。然而如果是做自己討厭的事,便難以讓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例如,你是否記得,以前學習喜愛的吉他時,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很快地就吸收相關知識呢?
但是,自己沒興趣的東西卻一點也無法吸收。一篇文章閱讀了一百次也進不了腦袋,每個人應該都有類似的經驗吧?
(4)不受財神爺的眷顧
只要是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錢財就不太可能進門。
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會越來越有熱忱,自然會開闢財路。如果是做買賣,因為只能販賣發自內心覺得喜愛、有信心的產品,所以追求好商品的客人即使什麼也不說,自然會靠攏過來。
另一方面,自己本來就討厭、沒信心的產品,根本就無法販賣給顧客,因為這種心情會不自覺地傳遞給對方。
(5)浪費金錢
如果不做自己喜歡的事,生活會不斷累積壓力,然後就必須做一些事來紓壓。
例如購物、旅行、遊樂或玩遊戲機。等回過神來,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月光族」。
(6)變得討厭自己
如果一直做自己討厭的事,不只會討厭工作,最後也會開始討厭起自己。
我認為這是做自己討厭的事的最大負面影響。
當你開始討厭自己,會變得憂鬱,與家人或朋友的關係也會變差。如果你喜歡自己,個人形象就會提升;如果討厭自己,個人形象就會下降。
(7)看不到光明的未來
過一天算一天的日子,不會讓你有正向面對未來的心情。這也是做自己討厭的事度日,不知不覺中付出的代價。
人的心理是相當有趣的,當你做自己喜歡的事時,就會覺得未來一片光明。
讓你對活得像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不安,因此無法辭職,只能專注眼前的工作,就公司的立場而言是最有利的。
但是,每天都做自己討厭的事,會讓你覺得不快樂的日子將一直持續下去,而那樣的直覺是對的。自己的態度、工作崗位,只要沒有任何改變,就會變成你想像的那樣。
(8)總覺得喘不過氣
不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其共同點就在於,他們每天都覺得喘不過氣。因為就連他們也時常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也因此會質疑:「自己究竟是為何而活?」
做自己喜歡的事的人也會覺得喘不過氣,但他們感覺到的是「期待到無法呼吸」「感動到悸動不已」。
第3章 如何找到自己喜歡的事?
如何與喜歡的事相遇?
我們會以怎樣的模式與自己喜歡的事相遇呢?接下來,將告訴各位我從多年訪問經驗觀察到的現象。
(1)在小時候相遇
一部分的天才或早熟的人屬於這個類型。例如在小學時就獲得下棋比賽優勝,或是棒球打得很好,早早就以大聯盟為努力的目標。
他們在小時候就發揮非凡的才能,獲得成功。
另外,因為父母工作的影響,希望將來也要像他們一樣的早熟孩子,也屬於這個類型。
(2)從書本、雜誌或電視中找到
很多人因為閱讀書籍、雜誌或看電視節目後,覺得「想要做做看這個工作」。
在夏威夷擔任美容師,或是在北海道的牧場製作起司,這種工作若不是透過電視或雜誌介紹,是無法知道的。
然而有趣的是,湊巧看了那樣的節目,直覺會告訴你「啊啊,那就是我未來的工作呀」。
一般而言,普通人少有機會知道各種不同職業的資訊,難以想像父母或親戚從事的行業以外還會有什麼工作。
但是,翻閱工商名錄,放眼望去就會發現工作種類真的很多。日前隨手翻閱了家裡的工商名錄,確實有不少光看職稱無法知道是什麼內容的工作。
(3)因他人介紹
也有人是透過他人介紹而與未來的志業相遇。
「可以請你做這件事情嗎?」當出現這種委託時,或是他人介紹工作時,就是命運齒輪啟動的那一刻。
最初你可能會覺得:「我從來沒做過,根本不可能!」但實際去做的時候卻相當順利。可能也因為做得很好,大家都認同你,那樣的經驗成為契機,便當作自己的本業。
這也是不可思議的偶然,卻是經常聽到的模式。
目前看起來好像都是命運,感覺無法掌握,但期望與喜歡的事情相遇的人,當然也會有較高的邂逅機率。
(4)直覺告訴你
有人的直覺告訴他:「我要成為醫生!」「我要開花店!」「我要成為歌手!」因此決定了未來的志向。他們不是理性地做決定,而是跟著直覺走,並非以可否獲得利益來判斷。
有趣的是,直覺是非常個人的東西。詢問當事人,他們也只會回答:「我就是知道。」
例如,第一次跟結婚對象相遇時,有的人會覺得「我知道我一定會跟這個人結婚」,而有的人卻沒有那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