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彩虹原理:智慧鑑別師發現的猶太成功法則

前言
猶太全人教育的祕訣

我想,現在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全人格的自我開發方法。
很慶幸的,我摸索出了這樣一個方法。它隱藏在於各領域都得到最多諾貝爾獎的民族──猶太人每天都要背誦兩遍的「謝瑪以色列」這個道理裡面。「謝瑪以色列」教導他們無論面對什麼事情,都要拿出「盡心」「盡性」「盡力」的態度,並且要「殷勤教訓」,讓這些道理能夠得到實踐。
「盡心」代表對感性面的開發。
「盡性」代表對意志面的開發。
「盡力」代表對智力面的開發。
「殷勤教訓」代表反覆、持續,直到成功為止。
這幾句話不但隱藏了傑出人物輩出的猶太民族教育的祕訣,還能夠構成完整的全人格自我開發。驚人的是,它們甚至可以跟人類腦部的功能理論結合起來,作為闡明腦部各部分既可以獨立又可以聯合發揮功能的事實。
而書中所介紹的「彩虹原理」,就是對這樣的理論進行具體的剖析之後所得到的結果。
「彩虹原理」有三大特點:
首先,它是希望的原理。
其次,它帶有七種實踐原理。
最後,這些內容可以整合成一個統合性的完整原理。
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可以讀一讀這本書,來對子女進行高品質的教育。韓國有一句俗語說:「看到堂哥買地,肚子就不舒服。」我希望許多人在看過這本書之後,不要像這句話所形容的一樣,又羨慕又嫉妒,而是能夠在這塊土地上去擴散恭喜、祝福的話,讓我們的生活可以進入一個更美好的時代。
感謝所有曾經協助本書出版的人,沒有你們,這本書就無法順利出版,謝謝。

【內文摘錄】
Part 1 造就達人的2%
這些達人跟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差異就只有那2%而已。

1 他們是不一樣的
我的願望
我喜歡談「希望」,不管在書中、在電視上講課,或是與人面對面的時候,都會提到和「希望」相關的話題。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所以很多人都很喜歡我,走在街上也常被認出來,甚至還會有人來找我簽名。
但是,我做這一切並不是為了名聲或權力,老實說,我並不排斥這些東西,只是我不會想要汲汲營營的去追求。我真正想追求的是「意義」,只要是有意義的事情,我就會想要去做;換句話說,如果是沒有意義的名聲或權力,對我而言就一點吸引力都沒有,而且還會讓我產生一種罪惡感,所以我都會盡量避免。
在追求意義這件事上,奧地利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建立理論的功勞甚大。他寫了好幾本書來闡述他的「人類追求意義」理論。按照他的說法,能讓人類享有終極幸福的就是意義。與他的會面,讓我體會「真正的幸福與成功,就在於追求意義」這樣的真理。
意義是什麼呢?給予人們快樂、給予絕望的人們希望、給予受傷的人安慰、給予需要的人幫助,在這樣的時候,我都能夠發現意義。真正的意義其實比這些事情更偉大許多。但是在這些小小的事情裡面,也都能找到其意義。
我的願望是成功,我非常希望成功。所謂的成功是什麼呢?我並不想說名聲、財富、權力都不算成功,因為這些都可以說是成功的部分要件;但是我也不想說光只有這些就是真正的成功,因為真正的成功應該是遠遠超越這些的。
我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這本書知道成功到底是什麼,並且在不久之後成為成功的主角。

猶太人的成功法則
如果他們誕生在韓國?
在曾任韓國教育部長的首爾大學文永麟教授所寫的《智力革命》一書當中,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話說金玉均(近代韓國改革運動的先驅)曾請求玉皇大帝幫他完成一個願望,玉皇大帝提議金玉均跟他賭一盤圍棋,只要金玉均贏了,就會幫他實現願望。
結果,金玉均真的贏了。他對玉皇大帝說:「我們韓國有太多人不清楚自己會做些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希望您能讓3位偉大的天才再次誕生在韓國,成為大家的榜樣。」
玉皇大帝考慮了一下,想到近來韓國有逃避從事理工方面工作的現象,最後決定讓愛因斯坦、愛迪生、居禮夫人再次誕生在韓國。但是過了好長一段時間,韓國的情況卻完全沒有任何改善,祂只好去找這3個人,看看情形到底怎麼樣。
首先見到的是愛因斯坦,他連大學都沒進過,在做一些打雜之類的工作。玉皇大帝問他怎麼會搞成這樣?愛因斯坦說他最強的是數學,但是只有數學厲害是考不上大學的。
接著,玉皇大帝去找愛迪生,祂心想:「愛迪生原本就沒進過大學,所以應該沒問題吧!」沒想到愛迪生正躲在小閣樓裡面猛K《六法全書》。玉皇大帝一問才知道,愛迪生已經發明了一些東西,但是因為一直拿不到專利,所以只好把時間都花在研讀專利相關法規上。
最後,玉皇大帝去找居禮夫人,居禮夫人告訴祂:「因為我是個女人,所以無法得到受教育的機會,而且也沒人要給我機會發揮能力。」
這個故事在暗示我們,想要朝事事順利的人生邁進,得到成功與幸福最後不足的那2%到底是什麼。

猶太人與韓國人的差異
在世界上,誕生優秀的大學者、非凡的藝術家、有錢的巨富比率最高的民族,應該就是猶太人了。主導21世紀的最強天才21人當中,有15個是猶太人。好萊塢的傑出導演與明星有一大部分都是猶太人。美國最有錢的40人當中,也有一半是猶太人。
從1901年到1990年的90年之間,得到自然科學方面諾貝爾獎的一共有404人。根據調查,其中基督徒占76%,猶太教徒占22%,佛教徒占0.9%,回教徒則占0.1%。想到猶太人的相對人數非常少,這不能不說是個偉大的成就。猶太人可以說幾乎在全球各個領域都嶄露了頭角。
那韓國人又怎麼樣呢?
韓國人天生的頭腦似乎還不錯,根據2003年底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公布對全球50個國家的民眾進行IQ調查,韓國是排在第2位。另外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簡稱OECD)實施的「國際學業成就比較」調查中,在40個先進國家中,韓國的高中一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排在第一的,這些調查都可說是韓國人頭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證據。
再加上近年來所掀起的一股韓國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熱潮,狂熱的程度絕對是世界第一。只要是為了教育,很多人不惜全家分居世界各地,成為離散家庭。
雖然如此,韓國卻並沒有為世界培養出什麼偉大的人物。在高中之前被視為「英才」的人,好像一進了大學就成了「蠢材」,這也是韓國教育的現實狀況。
這些現象我們應該如何說明呢?到底猶太人與韓國人之間的差別是在哪裡呢?

象徵猶太傳統的「撒布拉」
最能代表猶太人子女教育精神的,就是「撒布拉」了。以色列人會用「撒布拉」(仙人掌果實)這個詞來稱呼自己的子女,因為仙人掌擁有在沙漠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還能開花結果的堅毅與頑強。
每當用「撒布拉」這個詞來稱呼自己所愛的子女之時,父母親就等於在子女心中種下了以下的訊息:「你是撒布拉,而我的人生則是仙人掌,在沙漠中扎下了根,在完全不下雨、炙熱陽光不斷照射的惡劣條件下活了過來,靠著每天清晨凝結的幾滴露水,堅持生存至今,所以你非常珍貴。因為要結出像你這樣的果實,我忍受了艱苦漫長的歲月,所以你也要堅強的活下去,然後再結出你的果實。等到那時候,記得用『撒布拉』來稱呼他們。」
從懂事的那一剎那開始,就天天聽著這些話長大的以色列青少年意識當中,必然確立了強大的生存本能。

猶太人的成功法則──謝瑪以色列
讓猶太人產生出這種多元智能教育的根源,就在於《塔木德》(Talmud)一書當中。一般東方人都認為這只不過是本充滿了教理與智慧的格言集,但其實它是在長達1000年(西元前500年~西元後500年)的精密設計下所誕生的。
曾經在以色列國立大學裡擔任教授的柳泰英博士,在他的《智慧人生──從塔木德學子女教育法》一書中提到:「在世界歷史上不斷發光的猶太人,其優秀性就是來自於《塔木德》的教育。」
而《塔木德》裡他們最重視的頭號精神資產,就是「謝瑪以色列」(以色列啊,聽吧!)。《聖經》〈申命記〉第六章中的這段文字,直到今天每個猶太人至少會在早晚各背誦一遍。當中,神的這個命令,核心就是「盡心」「盡性」「盡力」的生活態度。
「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命記〉6章5-7節)
這裡所謂的「心」,希伯來語讀作「列夫」,是指人的感性面的意思。整句話的意義是用自己的所有感情來愛神。
這裡所謂的「性」,希伯來語讀作「涅佩戌」,是指人的靈魂的意思。而靈魂的核心就是「意志」。整句話的意義是用自己的所有意志來愛神。
這裡所謂的「力」,希伯來語讀作「梅霍德」,是指人的思考力的意思。整句話的意義是用自己的所有知性來愛神。
這樣的處方能讓人培養出好的習慣,並成為成功與幸福的關鍵。如果能將「盡心」「盡性」「盡力」化為習慣,那麼無論在哪個領域中,皆可獲得最佳的結果。而擁有這樣習慣的人,也將會在運動、藝術、學問等各項領域中,能達到最高成就。
另外一件不能漏掉的事,就是後面提到的「殷勤教訓」這句話。這意味著你必須將上述的內容習慣化、體質化、人格化,並藉由這個方式反覆教育、訓練自己,讓這種生活態度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這樣才能完成全方位人格的自我開發。
我認為「謝瑪以色列」是最完美的人格開發原理、最好的模式,也是習慣後可以自動運作的程式。讀者將在這本書中的各部分遇見「彩虹原理」的詳細內容,並且在第19章有對整個原理進行整合與體系化。

成功之人與眾不同的2%
盡心
卓別林還默默無聞的時候曾經在鐵工廠工作,當時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某天,忙碌的總經理請卓別林幫他買麵包,一直到過了晚飯時間,總經理才有機會把卓別林買的那包東西打開來看。他發現那裡面除了麵包之外,還有一瓶葡萄酒。總經理問卓別林這是怎麼回事?卓別回答說:「因為總經理常在工作結束之後喝葡萄酒,可是我看您之前的酒好像已經喝光了,所以我就順便幫您買回來了。」總經理聽了卓別林的話大受感動,不但幫他加薪,而且之後對他的態度也完全改變了。
從這個小故事不難看出為什麼卓別林日後可以成為世界巨星的原因,因為那怕是一件小事,他都懂得如何去「盡心」。讓卓別林成為喜劇泰斗的,就是這2%「盡心」的精誠所至。

正面思考
200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小柴昌俊教授,曾在2007年3月受邀參加東京大學畢業典禮時,將大學時代的成績單,用投影機在巨型螢幕上公布出來。當年,他是以倒數第1名的成績,從東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在16個科目當中,他得到優等成績的只有「物理實驗I」與「物理實驗II」這兩科,其餘得到「良」的有10科,得到「可」的則有4科,但他最後還是得到了諾貝爾物理獎。
小柴教授成功的祕訣是什麼呢?他稱之為「主動性認知」,也就是要「正面思考」。他還在畢業賀詞裡提到,學校裡的優等生不見得等於社會上的優等生,並說明了「主動性認知」與「被動性認知」的差異。所謂「主動性認知」指的是能夠忠於自我的想法,走出自己想走的路;而「被動性認知」指的則是只會跟著前人的腳步前進,卻沒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抱持著「被動性認知」的人,是沒有辦法為自己締造出新的契機,因此勉勵大家都要懷著「主動性認知」的精神來生活才對。
讓小柴教授成為物理學泰斗的,不是「我辦不到」的想法,而是「我絕對做得到」的信念,以及靠這種信念挑戰全新道路的力量。那是讓他最大限度發揮出本身智力的「正面思考」。

擁有從最底層往上爬的心理準備
接下來要談的是在全球82國當中擁有七千名員工的創意公司「上奇」(Saatchi & Saatchi)董事長凱文.羅伯茲的故事。1960年代,因為他很想加入一家正朝全球擴張版圖的化妝品公司,所以他在求職面試的時候說:「未來6個月當中,我願意只收前任員工薪水的一半。不過,之後如果公司覺得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才,就請付我跟我能力相當的薪水。」
結果,他被錄用了。他擁有從最底層往上爬的心理準備。他是很早就開始將人生視為一種投資的人物。有誰會希望只拿別人一半的工資來工作?但是他認為眼前這份工作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所以就賭了一把。
日後他如此回憶:「我愛每一個瞬間。變革與樂趣就是我們的熱情。」
讓凱文.羅伯茲在變化無常的化妝品業界成為達人的2%,就是為了長遠的未來,某件事就算暫時會帶來損失,他也會堅定意志,義無反顧的去做。

別把失敗當作失敗
發明大王愛迪生說過一句名言:「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努力。」從這句話當中我們可以一窺他在發明過程中的努力程度。據說發明電燈泡之前,他經歷了超過兩千次的失敗。
曾經有位年輕記者問他失敗這麼多次的心情是如何?愛迪生是這樣回答的:「失敗?我連一次都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出了兩千種無法讓燈泡發光的原理罷了。」
愛迪生不把自己的失敗當作失敗,對他而言,失敗只是為了發現成功方法必經的階段而已。1931年,這位認真努力的真正天才離世之時,取得了超過一千件的發明專利。讓愛迪生成為傑出偉人的2%,就是不向失敗屈服、堅忍挑戰的孜孜不倦精神。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