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煉金術:激勵人心的約書亞靈訊
■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情緒的重要性
今天我想談一個在每日生活中頻繁且深刻地影響你們的主題—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任何一個走在內在成長之路上的人都知道情緒的重要:不應該壓抑,而是要面對它們,繼而客觀地理解,最終放掉。但這整件事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卻不是很清楚。
首先,我要將情緒和感覺區分開來。從能量的意義上來說,情緒本質上是要表達「無法理解」(expressions of misunderstanding),而感覺則是一種更高的了解(higher understanding)。
情緒就像是遮住太陽的雲
感覺是你們的老師,情緒則是孩子
情緒是清楚顯化在肉體上的能量,是一種對「無法真正理解的事」的反應。想像一下被一陣突如其來的憤怒擊倒的情況,例如某人出乎意料地傷害了你的感受,你覺得自己生氣了。這時,你可以明顯察覺到在身體的某些部位,能量變得緊繃,這種跟隨在能量衝擊之後的緊繃表示有些事情你無法理解。一股能量衝向了你,你覺得那是不公平的,而這種「不公平」,或是「無法理解」的感覺,就透過情緒釋放出來了。情緒就是在表達「不理解」,是一種能量的爆發和釋放。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你們面臨以下幾種選擇:我要如何處理這個情緒?我要順著情緒任性而為嗎?或者我只是讓這個情緒存在,然後依據別的事物行動?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解釋一下感覺的本質。
情緒基本上是一種「不理解」的爆發,你可以在身體裡清楚感受到。而感覺從本質上來說是另一種東西,會透過不同的方式被感受到。感覺比情緒安靜得多,它們是靈魂的低語,透過溫柔的推動來到你身邊—這推動是一份內在的知曉,或是一個之後看來非常明智的直覺行動。
情緒總是十分強烈和戲劇化,例如突如其來的焦慮、恐懼、憤怒,或是深切的悲傷。情緒會完全抓住你們,將你們從靈性的中心點拉開。在非常情緒化的時刻,你們會被一種能量從中心、從內在的清明中拖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情緒就像遮住太陽的雲。
我這樣說並不是反對情緒。情緒不應該被壓抑,它們是一種讓人更密切地了解自己的方式,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很有價值的。但我希望在這裡說明情緒能量的本質:它是「不理解」的爆發。基本上,情緒會讓你們失去自己的中心。
另一方面,感覺則讓你們更深入自己、進入自己的中心。感覺和你們所謂的直覺緊緊相連,表達了更高的理解,一種超越情緒和頭腦之上的理解。
感覺始於身體之外的非物質領域,這就是它們為何不能清楚定位於身體某個部位的原因。想像一下,當你們感受到某種氣氛或心情,或是對某個情境有預感時,內在有一種知曉,它好像來自外面,但並不是你們對外在事物的反應。它來自「空無」,就這麼出現了。在這樣的瞬間,你們可能會感覺到自己的心輪中有什麼東西打開了。
這種內在知曉到來的時刻,你們可能經歷過很多次了。比方說,即使沒有跟某人真正交談過,你可能也知道他的事。你可能感覺到你們之間的某種東西,後來這種東西在你們的關係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很難用言語表達(「就是一種感覺嘛」),當然也很難用頭腦理解(通常頭腦會開始懷疑你們在編故事,或者說你們瘋了)。
我現在要提到在本質上更屬於「感覺」,而不是「情緒」的能量—喜悅。喜悅可以是一種超越情緒的現象,有時候,你們無來由地覺得內在有一種喜悅在鼓舞著。你們感受到內在的神性,感受到與萬物親密連結,這樣的感覺可能在你們最意想不到的時刻發生,就好像有一種更偉大的東西碰觸到你,或者你觸及一個更偉大的實相。感覺並非招之即來,似乎是突然出現;而情緒幾乎總有個清楚而直接的原因:外在世界有個刺激,碰到了你的痛處。
感覺來自你們的高我或大我所在的次元,你們的內在必須安靜下來,才能在心裡聽到那些低語,而情緒則會擾亂內在的安寧與平靜。所以在情緒上平靜下來,以及治癒並放掉壓抑的情緒,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從感覺—它讓你和靈魂連結—出發,才能做出平衡的決定。
保持安寧而平和的狀態,就可以用自己的整個存在去感受什麼對你們來說是正確的。而基於情緒來做決定,則會偏離中心。所以你們必須先放掉情緒,與自己清明的內在核心建立起連繫。
如何處理自己或孩子的情緒?
我已經說過了,感覺是你們的老師,情緒則是孩子。「情緒化」和「像小孩一樣」的相似度很高。你們的內在小孩就是情緒的源頭,而且你們處理情緒的方式,與你們對待自己真正的孩子的方式也極其相似。
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方式非常誠實而自然,不會隱藏和壓抑,直到大人鼓勵他們這樣做。不過,孩子雖然很自然地表達情緒,但並不表示他們可以用平衡的方式體驗情緒。大家都知道孩子會被情緒(例如憤怒、恐懼或悲傷)控制,無法停止。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淹沒在自己的情緒之中,失去平衡,也就是失去中心。
孩子會產生這種無邊際的情緒,原因之一是他們剛剛從某個沒有任何界限的世界離開。在天國或星光界中,沒有物質世界裡的肉體約束和限制,而孩子的情緒通常是不理解這個物質實相所出現的反應。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情緒處理」方面需要幫助與支援。這是在地球上進行「平衡轉世」的一部分過程。
那麼該如何處理自己或孩子的情緒呢?
情緒不應該被評斷和壓抑,它們是身為人的重要部分,所以必須被尊重、被接受。你們可以把自己的情緒看成需要關注、尊重和指引的孩子。
情緒最好被看成一股向你祈求療癒的能量。所以,不被情緒完全席捲是非常重要的,你們應該採取中立的態度來觀察它。保持意識很重要,可以這樣說:你們不該壓抑情緒,但也不應被情緒淹沒,因為被情緒淹沒,完全認同情緒時,內在小孩就變成將你們引入歧途的暴君。
對於某個情緒,你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允許它進入,去感覺它的各個面向,卻不能失去意識。例如憤怒,你們可以邀請它全然地存在,在身體幾個部位體驗它,但同時又站在中立的角度觀察。這樣的意識就是療癒,此刻,你們以理解擁抱自己的情緒(情緒基本上就是一種不理解)。這就是靈性的煉金術。
我用一個例子解釋一下。你的孩子膝蓋撞到桌子,覺得很痛、很懊惱,邊尖叫邊踢桌子,因為他對桌子很生氣,認為是桌子造成他的痛苦。
此時的情緒引導意思就是父母首先要幫助孩子定義他的經驗:「你現在很生氣,是嗎?你現在很痛苦,是嗎?」定義是很關鍵的,這樣一來,你們就將問題的根源從桌子轉到孩子自己身上。「不是桌子,而是你覺得痛,是你自己在生氣。是的,我了解你這種情緒。」
父母用理解和愛擁抱了孩子的情緒,而當孩子感受到理解與認可,他的憤怒就逐漸消失了。身體上的疼痛也許還在,但是對疼痛的抗拒,也就是憤怒,這時就被消除了。孩子在你們眼中讀到了慈悲和理解,這可以放鬆並撫慰他的情緒,而那張桌子,也就是引發情緒的原因,就不再重要了。
在以理解和慈悲擁抱某個情緒時,你們將孩子的注意力從外在轉向內在,教會了這個孩子為情緒負責。你們讓他知道,他對外在刺激(也就是觸發情緒的事物)的反應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有所選擇。你們可以選擇不理解或理解,也可以選擇反抗或接受,總之你們是可以選擇的。
這對你們自己的情緒(你們的內在小孩)也同樣適用。允許情緒進來,為它們下定義,然後努力理解它們,意味著尊重並珍惜自己的內在小孩。從外在轉向內在—也就是為情緒負責—有助於創造一個不想再傷害別人,也不再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內在小孩。那些很強烈的情緒,不管是憤怒、悲傷或恐懼,總是帶有無力的成分,也就是覺得「自己是外在境遇的受害者」。當你們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外在環境,而是放在自己的反應和痛苦上時,就不會再把外在世界當成情緒的起因。你們不再關注是什麼事物引發了這個情緒,而是完全轉向內在,對自己說:「好的,這不過是我的反應,我了解這是因何而起,了解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而我會支持我自己。」
向內面對情緒,會帶來自由。這的確需要某種自律。放掉「外在實相是邪惡之源」的念頭,並且完全為自己負責,代表你們承認是自己選擇以某種方式來反應的。你們停止爭辯誰對誰錯、誰應該為什麼事受到責難,就只是放掉了整個不在你們控制之內的事件鏈。「我完全意識到是我自己選擇要這樣做的。」這就是負責,就是勇氣!
這裡所需的自律是指你們放棄變正確,放棄成為無助的受害者。你們放下覺得憤怒、被誤解,以及其他所有「受害者狀態」的表達方式—這些表達方式有時會讓你們感覺良好(事實上,你們常常很珍惜那些最困擾你們的情緒)。負責是個謙卑的舉動,意味著即使在最脆弱的時刻,也要誠實面對自己。
這就是你們被要求的自律。同時,這樣轉向內在也需要最高程度的慈悲。你們準備好要當成自己的創造物去誠實面對的情緒,也需要溫柔的理解。「這一次你選擇了憤怒,不是嗎?」慈悲會告訴你:「沒關係,我能理解,並且原諒你。也許當你更清楚地感受到我的愛和支持,下一次就不會做出這樣的反應了。」
這就是意識在自我療癒中的真正角色,也是靈性煉金術的真正意義。意識不會對抗或排斥任何事,而是以覺察包圍黑暗,以理解圍繞不理解的能量,因而將普通金屬轉化為黃金。從本質上來說,意識和愛是一樣的—變得有意識意味著允許事物存在,並以愛和慈悲圍繞它。
你們常常認為光靠意識無法解決情緒問題。你們會說:「我知道我有被壓抑的情緒。我知道它的起因,也能覺察到它,但是它沒有離開。」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內在對這個情緒有種很微妙的抗拒。因為害怕被情緒淹沒,你們與它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如果你們有意識地選擇允許某種情緒到來,就不可能被它控制。
只要你們跟這個情緒還保持一定距離,就依然與之為敵;跟這個情緒對抗,它也會以好幾種方式擾亂你。最終,你們無法將它排拒在外。它會在你們的身體上顯化為疼痛或緊繃,或者出現沮喪的感覺。經常覺得消沉和厭倦,就是你們在壓抑某些情緒的清楚信號。
你們必須讓這些情緒完全進入意識中。如果不知道到底有哪些情緒,可以從感受身體上的緊繃開始,這是一扇通往情緒的門,全被儲存在身體裡。比方說,如果在胃部感受到疼痛和張力,就可以將意識帶到那裡,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讓身體的細胞跟你們交談。或者想像那裡有個小孩,然後讓那個孩子告訴你在他之中最顯著的是哪種情緒。
連結情緒有幾種方法。了解到被困在情緒中的能量想要流動是很重要的,這能量希望被釋放,所以透過肉體的不適,或者緊張或沮喪的感覺來告訴你它的存在。對你來說,就是要真正敞開自己,準備感受情緒。
理解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你們地球實相的一部分,但不應該困擾你們。情緒就像遮住太陽的烏雲,所以覺察到你們的情緒並有意識地處理,是很重要的。從一個清澈、平衡的情緒體出發,更容易透過直覺,接觸靈魂和內在核心。
在你們的社會中,有很多關於情緒的困惑。這一點,從「如何撫養小孩」所引發的大量爭論和困惑可見一斑。孩子的情緒顯然比大人自然得多,這就會造成困難。如果某些道德界線被跨越了怎麼辦?如果情況失去控制,成了一片混亂怎麼辦?要訓練孩子,還是讓他們自由表達情緒?他們的情緒需要被控制嗎?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重要的是必須學會理解自己的情緒,理解它們從何而來,並為情緒負責。透過你們的幫助,孩子可以學會把情緒視為「不理解的爆發」。這樣的了解能夠阻止他們沉溺在情緒當中、失去控制。理解帶來自由,同時也在不壓抑情緒的情況下,將你們帶回自己的中心。父母如果以這種方式處理自己的情緒,就是孩子活生生的榜樣。
在應對孩子的過程中遭遇的所有問題,對你們自己也適用。你們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你們對待自己很嚴厲嗎?當你們覺得生氣或憂傷時,會不會藉由對自己說「算了,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繼續前進吧」,來訓練自己?你們會壓抑情緒嗎?你們覺得訓練自己是有益且必要的嗎?誰教你們這樣做的?是父親或母親嗎?
又或者,你們會走向另一極端?你們會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不願放下嗎?這種情況也常常發生。你們可能長久以來都覺得自己是外在境遇的受害者,例如成長過程、伴侶或工作環境。某一刻,那些影響你們的負面事物讓你們產生憤怒的情緒,而與這種內在憤怒連結可能帶來自由。憤怒可以讓你們擺脫這些負面事件的影響,走自己的路。然而,你們也可能因此太沉浸於憤怒之中,再也不願放開。如此一來,這個憤怒不但沒有成為一扇門,反而變成生活方式。於是某種形式的受害者狀態就形成了,而這跟療癒完全無關,它阻止你們真正進入自己的力量中。
為情緒負責,而不是把情緒當成絕對的真理,是非常重要的。當你們把情緒當真理,而不是當作「不理解的爆發」,就會根據情緒行動,而這會讓你們做出偏離中心的決定。
這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那些「被給予過多情緒自由」的孩子身上。他們變得狂野、無法控制,成了小暴君,這是不對的。情緒混亂對孩子和父母而言,都一樣不舒服。
簡單來說,你們對待自己的情緒,要麼太過嚴厲,要麼太寬大(對待自己的孩子也一樣)。我希望多談一點過於寬大的情形,因為現在這個情況爭議很大。從六○年代開始,人們就有共識,認為壓抑情緒不是件好事,因為那樣做會扼殺一個人的自然和創造性,也就是在扼殺自己的靈魂。社會會製造出有紀律而服從的小孩,他們更注重規則,而不是內心的低語—這是個悲劇,無論對社會或個人而言。
但是另一個極端—那種認為情緒是正當的,以至於讓它接管並控制你們生活的方式—又如何?
你們可以好好觀察自己內在是否有這樣的情緒—讓你們珍惜到將之視為真理,而不是看到它們的本質:因不理解而引起的爆發。這些就是讓你們認同的情緒。矛盾的是,這些往往也是帶給你們痛苦的情緒,例如無力感(「我沒辦法」)、控制欲(「我會處理」)、憤怒(「都是他們的錯」),或悲傷(「生活很悲慘」)。這些都是痛苦的情緒,然而在另一個層次上,它們又有某種特殊的東西,讓你們緊抓不放。
以無力感,或者說「受害者的感覺」為例。這種情緒模式有其好處,它可能帶來安全感,讓你們從某些義務或責任中解脫。「我沒辦法,不是嗎?」這是個黑暗的角落,不過似乎很安全。而與這個情緒長久認同或沉浸其中所帶來的危險是,你們會與真正的自由、與內在的神性核心失去了連繫。
在人生旅途中,有些事情可能會激起你們內在的憤怒或憎恨,這是有正當理由的。可能是青春期發生的事,也可能是稍後的人生,甚至可能發生在前幾世。而有意識地與這些情緒建立連繫,覺察到內在這些憤怒、悲傷或其他的強烈能量,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某一刻,你們必須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因為這些情緒構成了你們對外在事件的反應。
歸於中心,處於清明和靈性平衡的狀態,意思就是為自己內在的所有情緒負責。如此就能在內在情緒—例如憤怒—出現時,認出它,並告訴自己:「這是我對某些事件的反應。我完全了解這種反應,也打算釋放它。」
生命終究不是要「變成對的」,而是要變得自由和完整。釋放掉已經成為生活方式的陳舊情緒反應機制,才是真正的解脫。
我們可以說,關鍵就在於如何在壓抑情緒和沉浸於情緒之間找到一條微妙的中庸之道。在這兩種極端中,你們被餵養的見解和理想並不符合靈性煉金術的本質。靈性成長的本質是不壓抑任何事物,但同時為它負起完全的責任。我感覺到這個,選擇了這樣的反應,如此我就能治癒它。要主張自己的主權,這就是我真正想說的。
也許這其實並不是中庸之道,而是一條不同的路。一切都跟靈性主權有關。當你們接受內在所有的一切,就超越了它們,成了主人。主權既強硬又溫和,它完全允許,但又需要強大的紀律:勇氣和誠實的紀律。
主張自己的主權,成為那些常常在背後折磨你的情緒碎片的主人。與它們建立連繫,負起責任。不要讓自己被無意識的情緒傷痛所驅動,它們總讓你們走偏,阻止你們走向內在的自由。你們的意識才是治療者,沒有任何人可以為你們恢復支配情緒的力量,也沒有任何外在工具或途徑可以帶走這些情緒。只有帶著力量、決心和慈悲覺察到它們,才能將這些情緒釋放到光之中。
在情緒層次變得完整和自由,是靈性成長最重要的一個面向。我想用這句話作結:「不要讓事情變得比它本來所是的更難。」靈性之路是條簡單的路,只跟「愛自己」和「內在的清明」有關。它不要求任何特定的知識、儀式、規則或方法,你們靈性成長所需的一切,都在你們之內。
在一個安靜的時刻,進入自己感受的那一面,讓它告訴你們,你們內在有些什麼需要被釐清、被清理。信任直覺,在這上面下工夫;信任自己,因為你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你們走向愛與自由的獨特之路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