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 1/2

日本時尚考

自序
勾勒屬於你的日本時尚面孔

 

從孩提時代,到從事時尚工作十多年的生涯,總是跟脫離不了與「日本」的連繫。

回想起多年前在台灣辦第一本日系時裝雜誌時,其實並不被看好,記得某通路的採購小姐甚至對我說:「這種雜誌真的有人看嗎?版面好亂,女孩子的妝又濃又黑,還踩著厚底靴,真是太誇張了。」的確,那個時候正是109辣妹風潮開始盛行的前夕。

沒想到從那一刻起,日系時尚雜誌便開始像雨後春筍般進入了你我的生活之中,盤據了各大超商和書店的架位,銷售量居高不下。不到兩年的光景,日系時尚雜誌所帶動的流行,漸成為年輕人穿著的主流,甚至影響文化。

之後我又奉命前往上海創刊新的日系女裝雜誌,再次見識到了日本流行的驚人影響力。而創刊男性時裝雜誌與推出服裝品牌時期,更頻繁的與日本時尚界接軌。和一流造型師祐真朋樹、野口強、宮島尊弘、頂尖模特兒渡邊知夏子、Jun等人合作的經驗中,我逐漸理解到,為何日本流行能夠輕易跨越文化藩籬與歷史包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沒想到,兩年前又有幸參與了第一本日系女裝雜誌在馬來西亞的誕生,我彷彿像是坐在流行新幹線上,看著日本流行不斷來回影響亞洲的見證者。

可是我發現大家對於所謂「日系」這個字彙,還是有著各自不同的畫面與想像。

熱愛街頭文化的男生可能會聯想到APE或藤原浩;喜歡《ViVi》雜誌的女孩可能只愛藤井Lena、109百貨及moussy;而奉高端時尚為圭臬的人士,或許心中只有川久保玲也不一定。日本時尚就是這麼有趣,底層的次文化與高端時裝大肆結合、從原宿走到澀谷的路上,你又可以看到穿著風格截然不同的各種族群。

或許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買過日本品牌的服裝,去東京旅行時也一定會到澀谷109或表參道朝聖一番。在東京啟程返台的候機室裡,仔細看看,你會發現到處都是UNIQLO的紙袋。

當UNIQLO社長柳井正用「平價時尚」(Fast Fashion)進軍紐約蘇活與巴黎,席捲全球成為日本首富時,一代宗師山本耀司卻宣布破產,並且回到睽違十九年的故鄉東京辦秀;當川久保玲的COMME des GARCONS精明的用「商業」與「藝術」的翹翹板讓PLAY T恤賣翻天時,新生代的高橋盾與三原康裕卻各自在巴黎與米蘭大放異彩,而N.HOOLYWOOD的尾花大輔亦宣布揮軍紐約。

「是該寫寫日本時尚的時候了。」看到日本流行以光速之姿飛快的移動時,我腦海中頓時浮現了這個念頭。

本書主觀擷取了七十個左右的主流品牌,介紹了它們的風格與背景,並且用縱向與橫向切割方式,簡略分析了日本時尚史與不同風格。同時還動用私人關係(笑),拜訪了好朋友soe設計師伊藤壯一郎、AULA AILA設計師川島幸美等九位日本時裝圈重量級人士,並且直搗時裝秀的後台,但願讓讀者看到品牌背後從不輕易曝光的私密與忙碌。

為了仔細考究日本時尚的全貌,在下花費了許多深夜埋首書堆,越寫越發現想要告訴大家的東西竟然如此之多,於是只好不斷增加篇幅。
寫到一半時,我開始後悔做這個主題了(笑)。

雖然懊悔的感覺馬上被寫書的充實感給淹沒。

我希望以比較親切的方式,描繪日本時尚的輪廓,帶領讀者看看過去不曾見過的日本時尚。或許許多讀者心中的優秀品牌未能收錄其中,亦或介紹時有所疏漏,實在是因為篇幅有限,希望大家能諒解。

我要感謝可愛的責任編輯張瑋珍小姐,因為她的優秀提案才有了這一本書的誕生;也要感謝溫柔的專案企畫吳靜怡小姐,始終給予親切問候與關懷;還有美術設計劉鳳剛先生的操刀才有如此美麗的版面;以及方智出版社所有參與本書製作的前輩、主編、同仁們的大力體諒,才能忍耐在下如此漫長的交稿之路(笑)。

好吧,請暫時放下沉重的歷史情結與包袱,不妨用比較輕鬆的態度,與我一同沉溺在繽紛絢麗的日本時尚世界中,勾勒屬於你自己的時尚面孔。

李佑群
2010初夏



PART 1:觀察.日本時尚
CHAPTER 2:橫向檢視─-日本品牌的風格與帶動族群
以風格為軸,橫向檢視日本各品牌的風格及帶動族群之影響力。

捕捉日本各風格代表族群
日本流行文化中最有趣的,莫過於將日本人性格與文化同時反映在其中。相信很多人知道,日本人是個很喜歡排隊或運用排行榜的民族。不僅如此而已,他們還喜歡將人、事、物徹底分類,服裝風格當然也毫不例外。從巴黎、米蘭傳播而來的世界趨勢,與影響日本戰後社會極深的美國文化混合,再融合了日本本土文化後,多方激盪產生了各種不同細分的次文化,這也是為什麼同一個世代價值觀與穿著意識完全不同的原因。

裏原宿系(ウラハラ,urahara)∣席捲日本九○年代的共同記憶
聽到「裏原宿」這個名詞,或許會立即聯想到NIGO、猿人肖像或藤原浩。

站在原宿街頭有時你會赫然發現,為了一件高達一兩萬元日幣限量販賣的T恤,從一大清早開始便大排長龍的人潮,竟然占據了整條原宿通。而這些讓年輕人瘋狂的品牌,卻不是「大人」們所熟悉的精品名牌,而是被稱作「裏原宿」系的小牌子。

九○年代末期,「裏原宿」風潮達到最高峰,DJ出身的藤原浩成為引領風騷的意見領袖,而A BATHING APE®的NIGO亦成為年收超過五億日圓的大富豪,就連年輕時並肩作戰的夥伴高橋盾,都以UNDERCOVER成為世界級設計師。從原宿巷弄間開始的「裏原」文化,竟然可以成為日本另一項經濟奇蹟,「裏原宿」系稱之為日本流行文化代表實在當之無愧。

「裏原」泛指東京原宿神宮前到千駄ヶ谷一帶的服裝店。與原宿表參道林立的精品店鋪大異其趣,因為區別大街上的正規路面店而被稱之為「裏」。從明治通GAP後方的巷弄民家之間延伸的無數服飾小店,充滿濃濃的街頭原創風格。這些店家大多不喜歡過度引起人們注意,有時候你會分不清誰是店員誰是客人,沒有任何招牌的服裝店也不在少數。代表品牌APE位於裏原及HEAD PORTER的店舖就是最好例子。
「裏原」風格的族群以十多歲到二十多歲為中心,通常指的是男性。品牌風格深受美國街頭影響,裏原風格的日本原創代表品牌包括眾所皆知的A BATHING APE®、NEIGHBORHOOD、DEVILOCK、visim、mastermind JAPAN、SOPHNET.、A.P.C.、GDC等。

被定義為日本街頭流行次文化的裏原品牌服飾,搭配方式十分簡單,夏天往往是網帽、一件寬鬆T恤配上寬大牛仔褲;冬天則會在外面加件棒球外套。裏原風格品牌往往與美國西岸、嘻哈音樂、運動文化密切接軌,自我、不在乎他人眼光。雖然穿著方式簡單俐落,品牌與擁戴族群卻相當重視服飾單品本身的質感、表面設計、細節,以及單品背後的故事。比方跨界品牌的聯名商品、限量品的炒作都是「裏原宿系」的重點之一。台灣近年流行的「潮流」「潮牌」等原本來自香港雜誌的詞彙,泛指的就是「裏原宿系」風格或服飾品牌,媒體喜歡把這些牌子的設計師或總監稱之「主理人」,除了街頭感濃厚外,當然也包含了不少歐美知名品牌。

有些人又將「裏原系」歸類為「積極系」。除了上述穿著外,也會添加古著或美國風服飾。有趣的是,該族群將流行的判斷基準與藤原浩緊緊相連。經歷十五年以上日本男性流行洗禮的藤原浩,被公認是最會捕捉先端的重要先行者。GOODENOUGH及A BATHING APE®會有如此爆發力,實際上與藤原浩的影響力絕對脫離不了關係。

廣義來說不少日本設計師品牌,設計師本人的經歷與品牌發展軌跡,其實都帶有濃厚的「裏原宿」DNA。好比與NIGO一起開設過服裝店的UNDERCOVER高橋盾、裏原二手古著店起家的N.HOOLYWOOD尾花大輔、神祕的NUMBER (N)INE宮下貴裕等人,生涯起點都來自「裏原」。或許這些從日本次文化的UNDERGROUND躍起的品牌,紛紛投向如巴黎時裝週等世界時尚殿堂的最高舞台,以高端品牌自居,走向與正統裏原截然不同的道路;然而,畢竟是師出同門,「叛逆自我不在意他人眼光」正是這些品牌難以抹滅的裏原記號。

辣妹系(ギャル,GAL系)∣引起社會現象的日本標記
「辣妹系」可以說是最具日本風格的代表之一。「ギャル」(GIRL、GAL)一詞來自一九七○年代全身穿著衝浪系流行服飾的女性總稱。一九九三年開始,衝浪系混合了L.A.休閒風格元素,以安室奈美惠為Fashion Icon直到現在。

「辣妹系」受到美西風格的影響,穿著較為性感隨性。夏天時露肩平口小可愛加上迷你裙、冬天時像安室奈美惠一樣穿上長筒馬靴,妝感也比較厚重強烈,比方大膽的煙燻妝、假睫毛、指甲彩繪等。九○年代末期的「コギャル」,則多指特定族群的高中女生。或許是受到衝浪風格影響,白色眼影、咖啡色染髮加上曬黑的膚色、十五公分高的厚底長靴、泡泡襪等自成一格的流行感,在當年極度引發社會關注與衛道人士的批判。

「辣妹」在日本也泛指活潑外向、十幾歲到二十世代前半的女性。二○○○年之後,隨著原本身為「辣妹」族群女性們的長大,繼續維持同樣興趣與穿搭喜好的人,逐漸成為「姊姊系」代表。

「辣妹」們喜愛的品牌與活動地區大多集中在東京澀谷,從109百貨開始向四周延伸。尤其以109內販售的各類品牌為指標,比方衝浪風的COCO LULU、EGOIST、ALBA ROSA、ANAP、BLUE MOON BLUE、SHAKE SHAKE等單價不高的109系品牌。辣妹們也崇尚歐美名牌包包、嘻哈音樂、R&B音樂、濱崎步、安室奈美惠、派瑞絲.希爾頓等偶像,作風較為大膽外放。

近年受到崇尚美白風格、「ViVi」風潮與二○○五年起每年舉辦的「Tokyo Girls Collection」鼓吹影響,原本具有負面形象的「辣妹」,逐漸擺脫人們對於九○年代「コギャル」的刻板印象,再加上融合了歐美設計師品牌等其他風格,「辣妹」風格漸進式地往主流靠攏,甚至成為新一代領導時尚的代名詞。

姊姊系‧赤文字系(お姉系)∣漂亮又可愛的千金小姐風格
十分強調女人味卻又略帶保守的流行風格。比起「辣妹系」更為年長一些,以大學生、二十世代的社會新鮮人為主。雜誌而言就像是《ViVi》《Ray》《CanCam》《JJ》等幾本以桃紅色logo為形象女性誌介紹的穿著style。

如果難以想像的話,可以參考「姊姊系」風格的流行教主蛯原友里的穿著與妝感髮型就對了。

除了咖啡色的染髮外加上燙捲,長靴或高跟鞋之外再加上迷你裙或窄管褲,雖然以「保守系」為基礎,卻在其上增添了華美與性感的女人味。轉移到「姊姊系」風格的女性,很多人過去曾經屬於「辣妹系」。雖說從辣妹變身為「姊姊系」女性是基本定律,黑白灰或駝色的低彩度單品,以及高級品牌包包都受到該族群女性歡迎,光是此點就和極度喜愛亮麗原色的「辣妹」極為不同。

「姊姊系」一詞自2000年開始被廣泛運用,女性時裝雜誌《JJ》提案的「嬌嬌女」(Coquetry)上品風格,在神戶與名古屋受到極大的歡迎。一開始出現的「姊姊系」穿著較為誇張,濃厚的化妝、網襪、超跟鞋、高腰look都在強調女人身體的曲線及性感。之後逐漸添加了較具優雅質感的配色與穿著,比方以monotone(單色調)為基調,隨身還會帶著高級名牌包包。嚴格來說,神戶的「姊姊系」比較走優雅氣質路線,名古屋的「姊姊系」則較性感。

過去曾經一度被認為像銀座酒店小姐造型的「姊姊系」穿著,近年在服裝的質材上逐漸添加了休閒元素,比方單寧褲、T恤等較為漂亮清爽感的look。甚至迷你裙與靴子的版型都變得比較甜美保守,排除了過度裸露性感的「辣妹系」要素,刻意強調清潔感。重要的是,「姊姊系」的穿著非常在意男性的觀點,一切都以獲得異性的好感為出發。以品牌來說,比方rienda、EGOIST、SLY、moussy、DURAS等都屬於此種族群會選擇的對象。

美國風(アメカジ)∣木村拓哉的私下標準風格
「美國風」泛指一九八○年代開始出現在澀谷、原宿一帶的族群,以男性為主。「美國風」的日文唸作「アメカジ」(AMEKAJI),是來自「アメリカンカジュアル」(American Casual)的縮音。狹義的「美國風」是說一九六○年代的日本流行的校園風穿著,廣義則指的是美國休閒風格的服飾,以及穿著風格。

以前日本的「美國風」與傳統的Traditional Style畫上等號,比方西裝外套內裡配上POLO衫與卡其休閒褲。現在的話比較傾向粗獷的風格,而且受到美國流行電影、音樂MV的影響顯著,最新的「美國風」穿著往往會模仿劇中人物造型。

「美國風」穿著最重要的兩個特色就是「實用」及「休閒」。在成衣工業發達的美國,穿上GAP等平價品牌的休閒服飾,甚至搭配運動品牌的運動服、勞動者的工作服等機能性高的款式。具體而言,指標性的單品包括牛仔褲、格紋襯衫、棉質的連帽外套、球鞋、靴子、登山鞋、附口袋工作褲等。而日本「美國風」穿著最有名的指標人物正是木村拓哉。

日系品牌中極少有專門推出美國風款式的品牌,比較多的該屬從美國直接輸入古著的二手衣店,或是引進美國品牌的日本Selection Shop,比方BEAMS。

森林系女孩(森ガール)∣彷彿住在森林的女孩
所謂「森林系女孩」,按照字義上解釋就是「彷彿居住在森林中的女孩」。被充滿恬淡輕柔的氣氛包圍,擁有少女情懷般的時尚風格,在近來被廣泛解釋成為一種新的穿著型態。

「森林系女孩」的名稱最早是日本大型的網路討論區SNS・mixi的「森林系女孩討論區」(森ガールコミュニティ)版主,被朋友說「妳的穿著好像住在森林裡耶」而來的。該版在二○○六年中開版,兩年後森林系女孩成為日本的新鮮話題,到了二○○九年六月,該版竟然聚集了超過三萬多人的會員,成為超人氣的討論區。之後包括時尚雜誌《spoon.》在內,推出專門討論森林系女孩的別冊--《森林系女孩A to Z》,正式點燃森林系風潮。

以穿著風格來說,森林系女孩喜歡穿著寬鬆飄逸材質的A line碎花長洋裝、搭配可愛的牛仔長靴。從二○○九年的春天開始,可以在包括原宿、代官山、高円寺、下北澤等地看到這樣裝扮的女孩。某種定義上來說,森林系女孩也可以說是LOHAS系、自然派女孩風格的延伸,包括earth music & ecology、LOWRYS FARM等都是森林系女孩的愛用服飾品牌。森該類型的服裝以應用自然素材的棉質居多,相當少穿化學纖維材質,並且不喜歡過於明確俐落線條的版型,如果說與LOHAS系、自然系的最大不同,就是森林系女孩不像大量露出肌膚的自然派,反而是利用許多層次混搭,將身體的曲線隱藏起來。

草食系男子(草食男)∣舒適且無攻擊性的穿著
相信看過日劇《Last Friends》男主角瑛太在劇中溫柔深情的表現,一定不難理解草食系男子的定義。從二○○六年深澤真紀推出的《平成男子圖鑑》將某群特徵的男性正式命名為「草食男」以來,對戀愛不積極,溫柔沒有攻擊性的平成世代男性,就成為日本新生代文化的象徵之一。

而草食男的穿著風格就如同個性一般,以沒有侵略性的溫和色系為主,簡單低調中卻帶有質感。比方水藍色的襯衫、白色長袖T恤、捲起褲管露出腳踝的寬鬆的卡其褲、針織衫、溫暖的長圍巾等,都是該類型男性的穿著特色。


PART 4:精選.日本品牌 
人氣品牌精選A~Z

日本是全世界自創品牌最多的國家,而這些品牌代表的不僅僅是服裝而已,還蘊含了多元的文化。不同的族群都可以藉由這些品牌,尋找屬於自己的語言和生活態度。

躍上巴黎殿堂的設計師品牌、澀谷109的辣妹品牌、掀起街頭運動的潮流品牌,日本時尚品牌的數量之多不及備載,本章節我選擇了時下最主流、經常為雜誌報導或名人愛用的數十種品牌,加入些許自己觀點,以英文字母的順序介紹背景與特色,讓讀者慢慢品嘗日本流行盛宴,又或者索引屬於你的專屬符號。

A BATHING APE®∣對全球深具影響力的日本潮流教主
裏原文化的濫觴、香港流行雜誌編輯筆下開啟的「潮流」文化,原點都深受這支超人氣品牌的影響,它的名字叫做「A BATHING APE®」。

不信你隨便問個認識的男生朋友,每個人或許衣櫥裡都有一兩件印有猿人肖像的APE牌T恤。一九九三年才創立的A BATHING APE®,短短不到二十個年頭,就成長為亞洲屈指可數的頂尖潮流品牌,甚至讓創立者NIGO®成為日本頂尖的大富豪。

「A BATHING APE IN LUKEWARM WATER」原來為「浸在微熱水中的猿猴」之意。雖然是因為設計師NIGO®接觸到電影《決戰猩球》後,啟發了他對品牌名稱的想法,但也可以說是與當初參與到名稱設定的日本插畫家中村晉一郎有關(發想來自於根本敬的著作《因果鐵道之旅》中,泡在溫泉裡的猿猴插畫)。而品牌的簡稱「BAPE」,之後也被大量運用在服裝及報導的稱謂上。

原本身兼男性雜誌《POPEYE》《HOT DOG PRESS》寫手與造型師的NIGO®,九○年代時與同為文化服裝學院出身的友人,也就是後來創立知名品牌UNDERCOVER的設計師高橋盾,一起在原宿開設了名為「NOWHERE」的Selection Shop,販賣與雜誌報導相關的潮流服飾。然而,為了與不斷出現在裏原宿一帶的各式潮流商店表現出差異化,店面開始了以印刷T恤的設計為主力的創作,這也造就了後來APE成立後,商品給人的基本印象。

品牌最重要的具體形象就是「猿猴的肖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被塗上迷彩或各種鮮豔色系的猿猴臉。有趣的是,A BATHING APE®的商品也經常翻玩各大品牌當紅款式的特色,好比NBA球員外套、NIKE或ALL STAR經典球等,都逃不過被翻玩的命運。

本身熱愛音樂的NIGO®不僅是時裝工作者,也與日本眾多音樂人交情匪淺,像是小山田圭吾等人就曾經以A BATHING APE®的設計T恤當作巡迴T恤,另外也有不少名人或歌手喜歡穿著APE的T恤上節目。擅長公關的NIGO®用這樣的方式,讓品牌受到年輕人狂熱追逐,亦或讓對流行時裝不甚熟悉的人們,也都開始知道APE。

另一個讓APE在90年代攀上頂峰的理由,我認為就是優異的行銷戰略。APE經常推出限量限定的各種款式服裝,無形中炒作了話題,也增加了品牌附加價值與稀有性,連帶促使許多仿冒品不斷產生。

除了直營店BAPE STORE之外,A BATHING APE®旗下也擁有許多關聯性的商店與組織。比方NIGO®親自擔任音樂製作人並發表音樂的場所「APE SOUNDS®」及「(B)APE SOUNDS®」,或是知名咖啡館「BAPE CAFE!?」等。甚至還發售了聯名的保險套「BAPE® CAP」、二○○一年與百事可樂聯名的限定罐、二○○六年與迪士尼合作的迷彩維尼小熊、二○○八年的迷彩米老鼠等,都在當時引發潮流話題。二○一○年春季甚至與富士通合作,推出聯名限定款式的個人筆記型電腦,A BATHING APE®逐漸跳脫服飾品牌的範疇,搖身一變成為全方位潮流品牌的代名詞。

不僅限於日本,NIGO®在二○○四年時與美國The Neptunes的知名音樂人Pharrell Williams,共同創立了時尚品牌BBC,以及鞋子品牌ice cream,同年紐約的路面店也正式開幕。二○○六年,在網路上開始經營「NIGO'S FAVORITE SHOP」。此外,與出版社寶島社合作,定期出刊的A BATHING APE®別冊,在限量的豪華附錄贈品推波助瀾之下,往往於便利超商一上架不久便銷售一空,讓人見識到品牌的驚人魅力。

創立者:NIGO®(長尾智昭)
官方網站:http://www.bape.com/


UNIQLO∣啟動速食時尚風潮的日本國民品牌之神
我們過去始終認為時尚是來自米蘭、巴黎的產物,有時就連倫敦與紐約的街頭流行都被視為次文化的產物。在世人普遍裝著洋裝、西服的現代社會,我從未想像過有這一天,一支叫做「UNIQLO」的日本品牌,用疾走速度改變了世界服裝生態。

UNIQLO的發展史、營業戰略用好幾本書的篇幅討論都不為過,這個品牌可能也是亞洲人認知度最高、到東京血拼時提袋率最高的品牌吧?標準日本中年上班族外表的社長(CEO)柳井正,也在近年順理成章地超越豐田汽車,成為日本首富。

一九八四年六月時,日本山口縣宇部市名為「Men’s Shop OS」專門販售男性服飾的小郡商事,在廣島市開設了第一間「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而日文「ユニクロ」的名稱便是來自這間店鋪的簡稱。有趣的是,原本寫做「UNI-CLO」的簡稱,卻在一九八八年於香港登錄法人時,誤將簡稱填寫為「UNI-QLO」,便將此名稱沿用至今。紅色方型的色塊中間,大大放著品牌英文名稱的白色字體,讓人對UNIQLO的印象深刻,一九九一年時,公司名稱正式變更為FAST RETAILING CO., LTD.。

原本雖然僅是販售成衣的小商店,但是UNIQLO利用宛如美國風倉庫風格的裝潢,以及中國自營的優良工廠製作之低單價為特色,逐漸在業界打響名氣。一九九七年時,UNIQLO開始以美國成衣大牌GAP為模仿對象,將品牌轉變為製造型販賣業(SPA),明確地將銷售策略定為低單價、高品質,一九九九年時一件一千九百日圓的羊毛衫,甚至創下單款銷售八百五十萬件的驚人紀錄。二○○○年時以松任谷由實為代言人,推出五十一種顏色的羊毛衫,再次打破紀錄創下二六○○萬件的銷售紀錄,被業界視為「FLEECE旋風」革命。

在日本建立成衣王國,產生信心後的UNIQLO開始積極向海外拓展,於是在隔年航向英國。然而就在同時,UNIQLO在日本當地的商品庫存量激增,英國業績亦不若預期慘遭滑鐵盧,全球業績持續衰退。

UNIQLO於是改變策略,除了與時裝雜誌共同企劃新商品外,二○○四年時起用化學超男子、藤原紀香等人當作代言人,販售羽絨衣及兩千九百日圓破壞性價格的美腿單寧褲系列,持續與外界設計師合作服飾,將設計師的名字放進標籤內。一連串的行銷活動讓業績逐漸上揚,穩定了UNIQLO在日本成衣界的王者地位。

就我觀察,「2003年前進英國的挫敗」堪稱是UNIQLO日後發展的分水嶺。沒有當時的挫敗,或許UNIQLO也只能夠在日本稱王,而並非如今日成就般席捲國際。記得總監勝田幸宏曾經親口對我說過: 「過去的UNIQLO只以廉價而高品質、大眾化的成衣為品牌核心,然而就在從英國撤軍後,UNIQLO才驚覺,原來今日的服裝品牌要永續經營,還必須添加一項重要的元素,那就是「創意」。

過去日本有一句嘲諷UNIQLO的用語,叫做「UNIBARE」,意味被人看穿身上穿了UNIQLO的衣服,暗喻對方很俗氣、很丟臉。據說這樣的價值觀擴散也是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

然而加入了「創意」元素的UNIQLO,開始強化品牌成為流行指標的意圖,不但舉辦T恤設計大賞,也積極與時裝界的各大品牌聯名合作、參與TGC大秀,甚至請到不少時尚名人代言,重要的是,服裝款式本身看似簡單,實際上卻能跟上最新流行,比方當時流行的彩色窄管褲(SKINNY)、長版T恤等,充滿時髦特性的商品都可以在架上輕易找到。許多人喜歡將UNIQLO與香港某些成衣大牌相比,就我看來光是「創意與流行」這一點,就大相逕庭。

除了倫敦店開始獲利之外,UNIQLO積極向海外展店,包括上海、首爾等地都陸續開設了旗艦店。二○○五年時品牌與雜誌「relax」合作於東京北青山開設期間限定的「セレクロ」(SEREQLO),鎖定名媛為銷售對象;並且在大阪心齋橋設立了平均價格帶較高的「UNIQLO PLUS」,之後也用同樣名稱在銀座等地陸續開設了七間大型店鋪。

二○○六年時進軍紐約蘇活區,引起騷動。除了請到大師片山正通為紐約旗艦店設計操刀外,宣示與當地ZARA、TOP SHOP等知名成衣品牌競爭的意味也相當濃厚。

二○○七年時,UNIQLO將東京原宿店改裝為專門販售T恤的「UT STORE HARAJUKU.」,不但持續與漫畫家、插畫家、造型師、攝影師跨界合作,未來便利商店的裝潢以及將T恤放進飲料罐的創意,都在當時引發話題。同年年底正式在法國巴黎展店,二○○九年十月時又在巴黎開設了紐約、倫敦之外的第三間全球旗艦店。新加坡店與莫斯科店也在二○○九年至一○年陸續展開。

除了不分男女老少的大眾款式外,UNIQLO持續強化商品實用性與流行性的特徵。比方二○○六年時推出獨創保溫發熱功能的系列內衣服飾「HEAT TECH」、○八年時與Alexander WANG(華裔設計師王大仁)、Juliana JABOUR、Tim HAMILTON、LODEN DAGER等世界頂尖設計師合作商品,或是在東京Tokyo Girls Collection發表了與名模山田優合作的洋裝、藤原紀香合作的美腿褲等等,都引起搶購熱潮。二○○九年,UNIQLO除了推出鞋子副牌「UNIQLO SHOES」外,更與國際設計師Jil SANDER簽約,Jil SANDER除了負責部分商品的監製工作外,也會積極參與UNIQLO的特定發表秀。二○一○年更將單寧褲系列定名為「UJ」。

現在的UNIQLO,已經與GAP、ZARA、H&M、TOP SHOP等世界級平價大牌齊頭,成為新時代「FAST FASHION」的領航員。平價商品的供給,促使了流行文化的速食化,卻也提高了獨立設計師品牌的經營門檻,造就大者恆大、小者恆小的市場現實。未來世界裡,好奇的是眾人身上的流行服飾元素究竟會趨於一致,或是更加繽紛多元?

社長兼CEO:柳井正
官方網站:http://www.uniqlo.com/jp/

close
貨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