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reads書評網恐怖小說票選冠軍 #這個家不對勁
《詭畫連篇》是一個疑似鬼故事。
從各方面來說,《詭畫連篇》裡的鬼絕對是那種若隱若現、忽左忽右的存在。但是對照這樣的存在,也絕對需要靠活生生、具說服力的角色來反襯,才能一探虛實。於是,書中的主角們逐步接觸、驚嚇、探尋、追索,以至於觸及,然後溝通。
只不過,在《詭畫連篇》裡頭,這一切行動不是靠語言,而是「圖畫」。國外書評人訪問作者時,描述到自己一向快速閱讀「文字」,但是碰到「圖」,卻像是緊急煞車那般,非得拿著書三百六十度轉一圈來看──從筆觸看看有沒有訊息,從形狀看看有沒有類似文字變形,從畫中主體看看有沒有視角密碼……
這般奇特的閱讀體驗,經過作者親自解說創作理念,讓人一下子豁然開朗又拍案叫絕:
我知道有些人認為配圖小說幼稚或是譁眾取寵,但是我認為這可能是應對二十一世紀注意力時長難題的妙法。擔任出版人時期,我們推出《傲慢與偏見與殭屍》《怪奇孤兒院》這些配上圖的小說,並獲得讀者與市場的熱烈迴響。這之後,我就決定自己也要來創作一本配圖小說。
──mysterytribune網路媒體專訪
回到《詭畫連篇》來看,裡面 70 多張圖,有幼稚塗鴉,有抽象筆觸,有寫實素描,卻都能跟文字節奏合拍,與劇情進展呼應,協力創建推進讀者腦中劇場的演繹。也因此讓人深深理解恐怖片中好奇心爆棚的角色,何苦去推開門,何苦去樓上小房間……因為只要進入《詭畫連篇》,一股被好奇推著往前的衝動,就是會讓人忍不住翻開下(嚇)一頁,瞬間又驚又怕,可是還是要繼續追看下(嚇)一段……
不過請放心,這個故事絕對不是純驚嚇,作者跟兩位插畫夥伴早早就確立合作方針,他們費盡心思構築故事的合理性,讓圖不只是裝飾、陪襯作用,還起了神祕線索的指引功能,使讀者跟著女主角瑪洛莉的腳步、眼光一路像是偵探般,抽絲剝繭、檢索細節。
然而,同時間瑪洛莉這個偵探兼證人的身分,卻是一再遭到衝擊。身為曾經藥物上癮、跌入社會邊緣又返轉的人,瑪洛莉努力戒癮、努力保持自己走在正軌,可是「撞鬼」的過程,又似乎讓她偏離了軌道,使周遭的人(連同讀者)不禁揣想:她所見是真?或是想像?她是因為藥物、刺激品作用導致心生幻覺、眼見幻象?或是真正有愛的心眼,使她也看見了……瑪洛莉這個介於邊緣\正常的角色,持續在魑魅魍魎的邊境游移徘徊,其境遇令人揪心低迴感慨。
此同時隨著「畫」的多重解釋性、視角多元性,讀者也獲得更多解謎、推理的線索,可以在文字衝刺中、細品畫面之間,找到支持或是反駁角色證詞的立場,一路辯證到書末。
如此一個多重視角、多重感官體驗的作品,是小說家開發閱讀樂趣的新嘗試,也是「說故事」的大膽實驗,而從類型(恐怖)故事來切入,把「書本」載體的變化型用力推進一大步,在跟隨角色的視野看到更多樣、多形態樣貌的想像世界;只不過,《詭畫連篇》能被譽為「年度最大膽多重逆轉小說」,絕不是只要讀者「眼見為憑」那麼簡單,因為我們不能忘記名偵探金句──
福爾摩斯對華生醫生說:「你看了,但沒看見。」
──〈波西米亞醜聞〉,亞瑟.柯南.道爾爵士